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读的重要。现在我以第二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感受。
一、从重点词入手
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3自然段时,我从理解:“一丝”在句中的意思入手。分层次进行:一是实物引路,即出示丝织物,直观感知“一丝有多少”;二是迁移理解,即理解“没有一丝高兴”的意思;三是探究原因,探究面对那么多鲜艳美丽、芳香扑鼻的鲜花,国王为什么“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四是感悟提升,明白鲜花背后,其实隐藏的是“不诚实”
孩子们,知道“一丝”有多少吗?老师手上有一块用丝织成的围巾,我从里面抽出一丝来(实物投影放大演示),说说“一丝”有多少? 是啊,“一丝”几乎看不见,那么“没有一丝高兴”就是——
讨论:这一天,每个孩子都手捧最美的鲜花,每一盆都是那样地鲜艳夺目、那样的芳香扑鼻!谁见了谁都会喜欢啊!可偏偏国王脸上却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这是为什么?。这些花儿虽然美丽,但每一个盛开着鲜花的花盆都好像在告诉国王,这些孩子不诚实,像这样的人,如果做了继承人,国王怎么能放心让他继承王位、管理国家呀?当学生弄清原因后引导学生读出国王的不高兴,从中品出国王的担忧。
二、从比较句子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同一个句子,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会,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朗读课文时,学生个别朗读,更能投入情感,这就是个性特质情感的需要。学生特质感情的生成,其关键就在于课文中的几个情感点。因而,指导学生朗读时,应从课文中挖掘“情感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向学生的实际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有了自己的情感态度,也就会读出自己的特质感情。
三、从空白点入手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有许多的人物,留给我们很多人物的空白点,我们的教学,要努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对语言规律及语言素材(字、词、句、篇)的真切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不自觉的“内在知识”,并获得精神文化的丰富与提升。要引导孩子在反复朗读文本后,走进文本,在文本中真切地感受人物的心理。
教学中,当学生明白了只有培育出最美的花,才能成为国王的继承人,明白了雄日虽然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可种子就是不发芽时,教师疑惑而又急切地说:明天就是国王规定的日子,此时雄日心情怎样?他会怎么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文本中的主人,学生们利用他们的想象,分别成了文本中可能出现的人物。虽然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各种人的想法、动作都有差异,但他们在自己模拟的情境里,都深刻地领悟着该诚实做人的道理。透过文本,学生会意的都是一个深刻的为人之道。
四、从拓展延伸入手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后进行拓展延伸,学生从“读――理解――再读――感悟。
比如设计:雄日因为诚实而成为受人尊敬的国王,那同学们想一想,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吗?诚实的你有什么高兴的事吗?
想象你就是文中的一个人物,要边读边思考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你想对雄日说什么?”“你想对手捧鲜花的孩子说些什么?"等环节的创设,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让努力激活孩子们想象的思维,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读课文,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朗读和复述中体悟语言魅力,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一、从重点词入手
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3自然段时,我从理解:“一丝”在句中的意思入手。分层次进行:一是实物引路,即出示丝织物,直观感知“一丝有多少”;二是迁移理解,即理解“没有一丝高兴”的意思;三是探究原因,探究面对那么多鲜艳美丽、芳香扑鼻的鲜花,国王为什么“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四是感悟提升,明白鲜花背后,其实隐藏的是“不诚实”
孩子们,知道“一丝”有多少吗?老师手上有一块用丝织成的围巾,我从里面抽出一丝来(实物投影放大演示),说说“一丝”有多少? 是啊,“一丝”几乎看不见,那么“没有一丝高兴”就是——
讨论:这一天,每个孩子都手捧最美的鲜花,每一盆都是那样地鲜艳夺目、那样的芳香扑鼻!谁见了谁都会喜欢啊!可偏偏国王脸上却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这是为什么?。这些花儿虽然美丽,但每一个盛开着鲜花的花盆都好像在告诉国王,这些孩子不诚实,像这样的人,如果做了继承人,国王怎么能放心让他继承王位、管理国家呀?当学生弄清原因后引导学生读出国王的不高兴,从中品出国王的担忧。
二、从比较句子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同一个句子,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会,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朗读课文时,学生个别朗读,更能投入情感,这就是个性特质情感的需要。学生特质感情的生成,其关键就在于课文中的几个情感点。因而,指导学生朗读时,应从课文中挖掘“情感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向学生的实际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有了自己的情感态度,也就会读出自己的特质感情。
三、从空白点入手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有许多的人物,留给我们很多人物的空白点,我们的教学,要努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对语言规律及语言素材(字、词、句、篇)的真切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不自觉的“内在知识”,并获得精神文化的丰富与提升。要引导孩子在反复朗读文本后,走进文本,在文本中真切地感受人物的心理。
教学中,当学生明白了只有培育出最美的花,才能成为国王的继承人,明白了雄日虽然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可种子就是不发芽时,教师疑惑而又急切地说:明天就是国王规定的日子,此时雄日心情怎样?他会怎么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文本中的主人,学生们利用他们的想象,分别成了文本中可能出现的人物。虽然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各种人的想法、动作都有差异,但他们在自己模拟的情境里,都深刻地领悟着该诚实做人的道理。透过文本,学生会意的都是一个深刻的为人之道。
四、从拓展延伸入手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后进行拓展延伸,学生从“读――理解――再读――感悟。
比如设计:雄日因为诚实而成为受人尊敬的国王,那同学们想一想,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吗?诚实的你有什么高兴的事吗?
想象你就是文中的一个人物,要边读边思考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你想对雄日说什么?”“你想对手捧鲜花的孩子说些什么?"等环节的创设,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让努力激活孩子们想象的思维,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读课文,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朗读和复述中体悟语言魅力,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