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学习”:固本培元的智慧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fficer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不是无效训练的简单重复,复习的过程其实是引导孩子进行第三次学习的过程。特级教师刘坤指出,孩子学习水平的差异很大来源于“第三次学习”的不同。

一、“第三次学习”的内涵诠释


  学生学习知识可分为三个阶段:接受知识——消化知识——深化知识。其中,“第三次学习”是真正形成能力的关键一环。
  “第三次学习”是在第一阶段下沉式接受学习,第二阶段探究、吸纳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学习升华的过程,是对以往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真正通过内化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综合能力的过程。

二、“第三次学习”的智慧学养成策略


  1.整体切入——唤醒直觉体验
  “第三次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如建房子一样建构图示群。在本册复习时,我尝试让孩子以整本书为抓手,通过“赏封面——览目录——忆生字——温课文”建立一个清晰的复习框架。
  赏封面 苏教版语文每一册书的封面或映照文中一首清新秀丽的小诗(如苏教版语文第二册封面就是练习1古诗《村居》的再现),或形象再现文中一个动人的故事,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籍贯”。
  览目录 目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纲,能清晰反映教科书中的知识块。阅读目录显得很有必要,如从苏教版第二册教材目录就可以看出本册教科书中有8篇识字、26篇课文、8个练习。
  忆生字 汉字是构词连句成文的基本单位,是语文肌体的细胞,更是低年段孩子学习的重点。因此孩子对所学的汉字要如数家珍,耳熟能详,学生对两会或三会的字的数量要非常清楚。
  温课文 生字最终要形成文才有意义,在课文中我们才能感受识字的重要、阅读的快乐,因此有必要再次熟悉课文。本册教材共26篇课文,可以引导孩子把它们按“诗、文、文包诗(苏教版的特色之一)”的标准分成三类,给它们站队。
  孩子在这样一个整体的回首中领会了几个知识块之间的联系,脑中有了线形成了面,初步形成了一个知识链。
  2.扶弱济重——从自发走向自觉
  凸显重点 汉字是表意文字,无论是造字的源头,还是现今汉字本身的构造都很有意蕴,很有嚼头。苏教版第二册教材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教材通过转转盘识字的方法解决了趣识形声字的问题,如识字4、识字8;通过实物简笔画及文字画解决了趣识独体字会意字的问题,如识字3、练习7;通过制课表(练习1)、将卧室里的实物贴字的办法从生活中趣识巩固生字……这些都是可供利用的重要资源。
  弥补薄弱 苏教版语文每个单元的练习中都安排了成语歌、口语交际,由于知识本身有一定的难度,这成为低段孩子的薄弱环节。成语歌雖然只是强调积累,但这种消极的积累如何逐渐转化成积极的积累,怎样通过“致用”的环节来弥补薄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改变机械听写的方式,尝试在孩子各方面(字、词、篇)学习都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再来活用成语歌,使当初的懵懂走向明晰,使薄弱走向强壮。
  3.融会贯通——知识向能力迁移
  文字间的由此及彼和举一反三 例:看到春,我会想到春天、春风、春雨……(识字1中的)词语串;想到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练习2中的)成语歌;想到“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练习2中的)等格言警句;想到在春雷中唤醒的《春笋》、在春风姐姐吹醒下的《小池塘》、报春的《梅花山》;想到春天散学早归放纸鸢的儿童《村居》(均是相关课文)……如此滚动联想怎能不让人兴奋。
  培养孩子由文想文的能力可以使知识融会贯通。第一,把所学的课文分成三类(前面按诗、文给课文排队是比较浅表的梳理,而此处的分类则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深入发展):美丽的景、动人的情、敬佩的人。第二,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觉给题目加上适当的修饰词。第三,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景抒情议人。
  图片与文字间的由此及彼和举一反三 苏教版教材图文并茂,图的篇幅约占一半,每一幅图都很精美,非常悦目,因此要充分利用“悦目”的资源图回忆“赏心”的文。《陈毅探母》中有两幅插图(陈毅帮母亲按摩、洗衣服),我们可以据此引发孩子联想陈毅的样子、陈毅的身份,我的爸爸妈妈与奶奶,想想背背练习4中的成语歌“骨肉之情、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孟郊的诗《游子吟》,陈毅的诗《青松》……孩子的语文知识在这样的联想中内化、升华,最终形成一种能力。
  “第三次学习”实际上是学习上的“智慧学”,学习归根结底是学习智慧。从低年段学生语文学习智慧的养成过程中我们发现,构建图示群策略和图示群的迁移策略,可以培养孩子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语文学习能力,使孩子获得学习上的智慧!
  作者简介: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人物名片]  杨军,江苏省初中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宿迁市名教师,宿迁市初中语文教学领军人物,泗洪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坊领衔人物,泗洪县双沟实验学校校长。多次在全国、省、市语文教师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有三十余篇论文在《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上发表。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期刊
识字课程,是以儿童为中心,并以儿童的识字兴趣、经验和未来发展作为引导及组织实施的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研发个性独特的识字视角,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识字方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中国文字的精彩世界,成就每一个学生专属的识字过程。那么,如何立足低年级儿童“最近发展区”,构建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动的、真正由儿童自主学习的课程活动呢?一、“畫”说汉字  我们以象形字、会意字为第一抓手,让学生动
期刊
高中现代诗歌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应引领学生徜徉在美的境界中,挖掘诗歌教学价值,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一、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现代诗歌鉴赏教学的意义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诗歌教学,学生不仅仅依靠教师,更要通过自身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诗歌进行鉴赏和感悟,尝试去解读诗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在现代诗歌鉴赏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多元解读,
期刊
[场景一]  《传统节日》一文中提到我国不少传统节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的传统节日离生活太远,让他们理解是个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接着让他们读一读课文,画一画书中所提到的传统节日,以便让他们顺利进入学习场景。让学生发言,逐一叙述传统节日,有遗漏的,请其他学生补充。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出节奏。在点名朗读过程中,教师没有忽视其他听众,而是鼓励他们采用 “五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3—4年级)中设置的“阅读”目标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习作”的目标有“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可见在小学中年级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联系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四年级的语文教学,注重积累与拓展,能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感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积累
期刊
一直困惑于诗歌教学。  常态课中可能《宋词两首》一节课都能搞定。学生背诵肯定抓得很死,但是学生的领悟层次、记忆保鲜度、运用水平,都大打折扣。学生毕业不多久,笑称把知识全都还给了老师。  再一方面,学生的诵读水平在退化,试看,早自习有几个学生在那里自由主动发自内心地诵读诗歌,他们缺乏对诗歌的敏感与体悟,好端端的诗在我们教师平庸的言说里丧失了大部分的魅力。  我认为,你可以不是诗人,但你不能没有诗意。
期刊
[案例描述]  师:刚刚同学们通过阅读第12小节,借助关键词语,领略了变色龙捕捉食物时的“快”和“准”。为什么它能够做到呢?  生:老师,这与变色龙的身体有关。  师:你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生:变色龙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在空中飞行的蝴蝶当然能够被它及时发现。  生:还不止如此。特别是单独转来转去,这可厉害了,简直是一心二用啊!一只眼睛看蝴蝶,说不定另外一只眼
期刊
一、板画式导入,形成阅读期待  于永正先生说,导入是艺术,导入设计看似平淡无奇,实际匠心独运,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时,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童话故事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入童话的奇妙世界,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比如,教学《蜘蛛开店》时的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
期刊
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具有整体意识、主动识字,从而阅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特质,聚焦课文中语言文字的规律?如何激活儿童的言语体验,在实践中去运用去感悟,通过层层递进的训练,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笔者以为,需要紧扣文本特质,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咕咚》这篇课文,语言富有童趣,学生易于理解。下面以这篇课文为例,谈谈如何关注文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也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那如何让朗读变得更加自然生动?本文以《安塞腰鼓》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实录为例,谈一谈我个人对于朗读教学具体实施方法的浅见。  1.关注段落,读出精彩。段落是文章结构中的重要层次,而位于篇首的段落更是起到了引起下文、营造氛围的重要作用。  在学生读通顺第一到第四自然段之后,我先带學生明确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