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识字课程的研发与实施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zj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课程,是以儿童为中心,并以儿童的识字兴趣、经验和未来发展作为引导及组织实施的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研发个性独特的识字视角,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识字方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中国文字的精彩世界,成就每一个学生专属的识字过程。那么,如何立足低年级儿童“最近发展区”,构建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动的、真正由儿童自主学习的课程活动呢?

一、“畫”说汉字


  我们以象形字、会意字为第一抓手,让学生动手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眼中的一笔一画,切身感受文字的魅力,去发现,去创造属于自己眼中的汉字模样。
  笔者让学生运用图画描述的方式,自主选择最想认识的汉字,带着对每一个汉字个性化的创造与设想,与伙伴合作分享学习成果,讲述识字过程,探寻五彩画笔下的生动世界,引领学生走进更加广阔的识字空间。如:学生选择识“燕”字,不仅画出由图画到古文字再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还画出四季变幻的背景,突显燕子作为候鸟,每年迁徙的显著特征。学生将识字与认识事物有机融合,自主构建汉字与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强化识字综合性、多元化。
  “画其形,明其义”。此课程不仅仅是学生自主识字、用图画表达自己对汉字的理解与感悟的方式,更多的是在激发灵动想象创作的同时,深入汉字的起源……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主分享的过程中,以自己喜欢的、充满趣味的方式走进文字的世界。

二、循“规”识字


  “规”,即规律,不仅指汉字蕴含的造字规律,也指儿童认知生长的规律。形声字,是汉字系统中所占比例最重的。它是以形表义,因义而音,靠形状来表示意义。如何在低年级儿童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自主走进形声字的世界里,真正学会探究呢?如:“包”,加上三点水变成“水泡”的“泡”,加上火字旁变成“火炮”的“炮”……找出偏旁与组词之间的关联,谈谈自己的发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与探究:是否与“包”组合的偏旁都具备这样的规律?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字典,查找与之相关的生字,并解析偏旁存在的意义,寻找背后蕴藏的汉字规律。这一过程,就是学生质疑、自主研究与发现的过程。
  “循规识字”,就是科学地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汉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在比较、质疑、寻找、探究与发现的学习过程中,自主解析汉字规律,了解、掌握汉字规律,学会形声构字识字、部首联想识字、结构重组识字等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按规律识字,从而促使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发生。

三、“创编”识字


  “创编”,顾名思义指创造与编制。即引领学生把握汉字的结构、笔画、笔顺特点或意思,自主编创谜语和故事,让同伴竞猜,自主识字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进行。例如:认识“兑”字,编出以下字谜:
  “心”到令人开心——悦;
  “言”来谈笑风生——说;
  “门”里认真看书——阅;
  “虫”至成长改变——蜕。
  以上字谜,不仅每行字数工整,而且将偏旁的意思表达得非常准确。学生在编字谜之前需要大量的识字材料准备,主动选择并学习更多感兴趣的、相互之间互为关联的“字群”,再找出其间规律,最后完成文字编创。
  创编识字法是将一个个抽象的汉字符号或笔画让学生通过丰富奇特的自主创作,演变成灵动鲜活、丰满有趣的字谜或故事。学生在巧编、乐编、善编中,有针对性地立足认知盲区,巧妙准确地辨识,使自主识字过程充满创意与趣味的同时,更提升有效识字的质态。“创编识字”课程,真正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四、思维导图识字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简言之,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
  汉字,不是独自存在的个体,而是存在内在关联的庞大系统。因此,我们将识字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汉字的联系上,学会由一个字联想生发与之相关的生字,形成属于自己思维系统的“生字群”。以下是学生用此法自主识字的思维导图之一。



  这幅作品中,学生以“木”为中心,联想到木字头、木字旁、木字底以及与之相关的“五行”字,巧妙地借用“树”这一形象,完整呈现学生联想识字的思维过程。除此之外,笔者还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以“核心字”为基点,从形近字、同音字、近义、反义等角度,发散式、创造性地画出个性化的“生字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意在强调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的多向性、综合性和跳跃性,可以促使学生将多种信息与所学目标有机结合,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画思维导图,将新旧知识进行分析、筛选、归类和统整,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自主识字系统。思维导图法是学生自主识字研究的一种学习方式。此类识字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将繁杂的生字系统学会有机整理,掌握方法,把握主线,提升思维组织力与创造力,学生真正从“会学”走向“善学”,让自主学习深度发生。

五、生活识字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的。我们应当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打破只局限于课堂、课本的做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生活中自主识字,强化资源有效统整。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
  1.合理利用身边的识字资源。让学生自主观察与认读教室内的班级公约、板报内容,街区里的名言,校园中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等,遇到生疏的汉字记录下来,通过查阅字典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互学共享,丰富汉字积累。如此,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中,学会主动地自我积累,让学习与生活紧密连接。
  2.开展超市里的专项识字。如:超市里的汉字,让学生对照食物及商标,自主识字,并将识到的生字仿写或画出来,带着学习成果合作交流。学做“超市导购员”,介绍食品名称和营养成分,力求将识字与表达有机整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生活化、游戏性的识字过程轻松愉悦,让自主学习无处不在。
  “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以“识字”课程为端口,打开学生认识世界、链接生活的视角与思维方式,立足并巧妙利用学生认知生长规律,设置开放而有活力的“花样”识字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喜闻乐见的识字方式,学会探寻汉字蕴藏的规律,构建丰富独特的思维导图汉字系统,强化文字与生活的巧妙融合,让学生真正成为会学、善学、乐学的人。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语文教师要按照他们的个人特点,去开展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是部分语文教师的思维过于僵化,导致学生缺乏自主选择的权利,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无法展现。教师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改变原本的教学观念,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实
期刊
由徐林祥教授与郑昀博士合著的《语文美育学》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首部赋予语文美育独立学科地位的著作,也是国内首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指导语文美育的著作。  《语文美育学》最大的创新是将语文美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该书将语文美育学作为语文教育学与美育学的交叉学科,构建了语文美育学的理论框架,系统阐述了语文美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学科特点,语文美育的目的、任务和价值,语文美育的主体、客体
期刊
21世纪,互联网以其不可阻挡之势“攻城略地”,几乎占据了各行各业,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新课标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互联网+”已经潜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正在对我们的教学产生着各种影响。下面,我就自己在“互联网+”背景
期刊
课程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作用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如果没有课程来作为载体,就只能是一种无目的、无计划、无系统的随机影响而已。2001年7月,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新的教育哲学和课程理念指出,只有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地域及学校的特色、学生的需求等因素融入国家课程,才能产生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真正的校本课程。  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遵循四个原则:面向
期刊
苏州推行教学“七认真”管理已经多年,其中“认真备课”列为“七认真”之首。认真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文本解读的正确与否,解读得透彻与否,是老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  说也奇怪,常被语文老师挂在嘴边的“文本解读”一词,《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收录。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收录:“通过分析来理解。”  那我们语文老师如何理解“文本解读”呢?文本解读就是对文本的理解。文本理解的价值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古诗词的要求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很显然,学习古诗词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诵读,在此基础上达到积累感悟和运用。一、朗读出韵,体现内在美  古诗词有其内在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我们经常能从电视镜头中看到古人读诗词时总是摇头晃脑,读着读着就会吟唱起来,感觉诵读诗词韵味无穷。而如今我们教学生读古诗词时,只是强调要读出感情,再也没有了
期刊
“儿童阅读”关乎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关乎孩子的精神成长,以及认识世界的眼光。基于此,我校申报的教科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经典少年游’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于2017年2月被列为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研究课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问题  1.问题的由来和背景。自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这一观念,并将之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目标,又是一种新的课程观”(张华教授语)。在
期刊
古诗词中的孤独,总是摇曳多姿。诗人的作品中有没有一些特殊的密码,可以让我们快速解开一个又一个的结,直达他们孤独的内核呢?第一重密码:直接抒情的“孤”或“独”  借“孤”或“独”字直接抒发内心情绪,最为典型的当属南宋才女朱淑真的《减字木兰花·春怨》。词中起笔就写“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一连五个“独”字,将她的行坐起卧、日常活动全都串联起来。  这样直接表达孤独之情的诗词数不胜数。比如唐诗人赵嘏
期刊
人的情感要素,是个体独特性的重要表现,也是构成人的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阶段,也是养成独立人格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情感教育,对于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非常关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充分开发和利用情感因素来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一、把握课文感情基调,对内容进行情感化处理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
期刊
[人物名片]  杨军,江苏省初中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宿迁市名教师,宿迁市初中语文教学领军人物,泗洪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坊领衔人物,泗洪县双沟实验学校校长。多次在全国、省、市语文教师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有三十余篇论文在《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上发表。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