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您说要成立一个个人基金会,现在基金会的审批状况以及未来规划如何?
我原来是想搞一个类似诺贝尔奖这样的基金会。诺贝尔奖一直以来没有我们中国人的份,实际上也是对我们中国人的歧视。科技进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最关键的竞争力。现在来讲我觉得我们国家科技方面还是比较薄弱,希望鼓励大家创新,发展科技。最近我也听说中央要拿出15000亿来进行科技创新,而且把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企业身上,我也希望通过科技创新使我们国家更加繁荣富强。目前也只是有这个想法,但条件还不成熟。到底怎么搞法我也不太清楚,因为情况比较复杂。不过人家诺贝尔奖也不是一下子搞起来的。
您一直强调要建立造血式的基金会,可以谈谈您对公益造血机制的理解么?
宗庆后:其实我们企业做的慈善一直都是造血式的。中国有句老话,救急不救穷。贫困地区往往越救越穷,因而必须要创造一个造血功能鼓励致富。欧洲企业现在的问题是高福利高税收,不去创造财富而是享受财富,财富享受完了就完蛋了。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要鼓励大家勤劳致富,这样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我们在很多贫穷地方投资建厂,解决大家就业问题,给当地增加税收。企业是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同时也促进自己本身的发展。虽然贫困地区条件差一点,各方面配套设施也少一点,但贫困地区发展起来了,整个国家富裕起来了,市场需求也就大了,企业发展也更快。
郭美美事件之后,公益事业的公信力是走下坡路的,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娃哈哈慈善基金会是如何保证透明公正的?
我们公益事业一直做得很规范。比如,营养快线的“筑巢活动”,其实不是搞促销,而是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产生慈善的意识。今年人大会上,中央电视台采访我,告诉我很多贫困地区学校撤点,小学生从走读变成住读,希望我去资助一下,我答应了。但我们也不能投入过多精力,所以找到了扶贫基金会,他们做这件事比较规范。我们也跟他们商量,为了更透明,可以请消费者去参观、实地考察。我觉得我们国家级的基金会做事情还是比较规范的,他们还会考察实际困难,要求地方政府协助,这样支持的面就会更大一点。
你说这几年中国企业家总是“被慈善”,请谈谈你个人对“被慈善”的感受。
“被慈善”,一般都是迫于政府和媒体的压力,而钱捐出去后,项目不是由企业操作监督,很多时候捐的钱到了哪里都不知道。我的理念是,如果要做,就要真真正正地主动慈善、全面慈善,不在乎钱的多少,而是要大家都还有善心,这样的氛围才是最重要的。
人们常说国外企业的慈善比我们做得好,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要交遗产税,遗产无法继承,只能建立基金会。与之相比,中国企业捐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银,有时连抵税都抵不了。
企业能拒绝“被慈善”吗?这两年“被慈善”的状况是愈演愈烈还是有所改善?
能不能拒绝,要看企业自身的实力,如果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足,拒绝后被报复一下,也很麻烦。
这两年来“被慈善”情况有所改善,像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很多企业被慈善。老百姓也在骂,说政府为什么不多拿些钱出来,而是要靠慈善?这种情况在慢慢减少。媒体也要鼓励大家主动慈善,不是光看钱的多少。
中美税法的不同,企业家做慈善的方式不一样。从另一个角度,这似乎反映了我们国家制度层面的滞后。
也不是落后的问题,主体上还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一样。现在的人的心态我不是很了解,有些人觉得能出名就好,遗臭万年也无所谓。以前封建社会,遇到自然灾害了,没饭吃了,就开粮仓,让百姓吃饱。现在社会发达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各方面都需要社会给支持和援助,做慈善的方式也比较多。但我认为,弱势群体虽然需要帮助,关键还是让他们勤劳致富,走向共同富裕比较好。
你赞成国家通过征收遗产税鼓励更多企业家做慈善吗?
税收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税负太重,没人来投资。法国新总统上台说要收百分之七十五的所得税,英国马上说我们这里税收低,法国就不高兴了。税收高,没人投资你,解决不了就业问题,但是税收太低也不合理。目前中国的税收稍微高了一点,政府开支大了一点。现在的中国,我觉得需要减税,鼓励投资,政府节约一点。
遗产税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现在取消了。遗产税交给国家以后,国家也不一定能好好经营。我认为,对于财富的观念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说法要取消。民营企业的财富也是这个社会的,多余的财富他还是投到社会中去,解决就业等问题。现在钱都拿到国外去,实际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这个概念不改,就不能改变中国经济的问题。
我原来是想搞一个类似诺贝尔奖这样的基金会。诺贝尔奖一直以来没有我们中国人的份,实际上也是对我们中国人的歧视。科技进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最关键的竞争力。现在来讲我觉得我们国家科技方面还是比较薄弱,希望鼓励大家创新,发展科技。最近我也听说中央要拿出15000亿来进行科技创新,而且把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企业身上,我也希望通过科技创新使我们国家更加繁荣富强。目前也只是有这个想法,但条件还不成熟。到底怎么搞法我也不太清楚,因为情况比较复杂。不过人家诺贝尔奖也不是一下子搞起来的。
您一直强调要建立造血式的基金会,可以谈谈您对公益造血机制的理解么?
宗庆后:其实我们企业做的慈善一直都是造血式的。中国有句老话,救急不救穷。贫困地区往往越救越穷,因而必须要创造一个造血功能鼓励致富。欧洲企业现在的问题是高福利高税收,不去创造财富而是享受财富,财富享受完了就完蛋了。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要鼓励大家勤劳致富,这样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我们在很多贫穷地方投资建厂,解决大家就业问题,给当地增加税收。企业是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同时也促进自己本身的发展。虽然贫困地区条件差一点,各方面配套设施也少一点,但贫困地区发展起来了,整个国家富裕起来了,市场需求也就大了,企业发展也更快。
郭美美事件之后,公益事业的公信力是走下坡路的,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娃哈哈慈善基金会是如何保证透明公正的?
我们公益事业一直做得很规范。比如,营养快线的“筑巢活动”,其实不是搞促销,而是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产生慈善的意识。今年人大会上,中央电视台采访我,告诉我很多贫困地区学校撤点,小学生从走读变成住读,希望我去资助一下,我答应了。但我们也不能投入过多精力,所以找到了扶贫基金会,他们做这件事比较规范。我们也跟他们商量,为了更透明,可以请消费者去参观、实地考察。我觉得我们国家级的基金会做事情还是比较规范的,他们还会考察实际困难,要求地方政府协助,这样支持的面就会更大一点。
你说这几年中国企业家总是“被慈善”,请谈谈你个人对“被慈善”的感受。
“被慈善”,一般都是迫于政府和媒体的压力,而钱捐出去后,项目不是由企业操作监督,很多时候捐的钱到了哪里都不知道。我的理念是,如果要做,就要真真正正地主动慈善、全面慈善,不在乎钱的多少,而是要大家都还有善心,这样的氛围才是最重要的。
人们常说国外企业的慈善比我们做得好,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要交遗产税,遗产无法继承,只能建立基金会。与之相比,中国企业捐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银,有时连抵税都抵不了。
企业能拒绝“被慈善”吗?这两年“被慈善”的状况是愈演愈烈还是有所改善?
能不能拒绝,要看企业自身的实力,如果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足,拒绝后被报复一下,也很麻烦。
这两年来“被慈善”情况有所改善,像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很多企业被慈善。老百姓也在骂,说政府为什么不多拿些钱出来,而是要靠慈善?这种情况在慢慢减少。媒体也要鼓励大家主动慈善,不是光看钱的多少。
中美税法的不同,企业家做慈善的方式不一样。从另一个角度,这似乎反映了我们国家制度层面的滞后。
也不是落后的问题,主体上还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一样。现在的人的心态我不是很了解,有些人觉得能出名就好,遗臭万年也无所谓。以前封建社会,遇到自然灾害了,没饭吃了,就开粮仓,让百姓吃饱。现在社会发达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各方面都需要社会给支持和援助,做慈善的方式也比较多。但我认为,弱势群体虽然需要帮助,关键还是让他们勤劳致富,走向共同富裕比较好。
你赞成国家通过征收遗产税鼓励更多企业家做慈善吗?
税收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税负太重,没人来投资。法国新总统上台说要收百分之七十五的所得税,英国马上说我们这里税收低,法国就不高兴了。税收高,没人投资你,解决不了就业问题,但是税收太低也不合理。目前中国的税收稍微高了一点,政府开支大了一点。现在的中国,我觉得需要减税,鼓励投资,政府节约一点。
遗产税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现在取消了。遗产税交给国家以后,国家也不一定能好好经营。我认为,对于财富的观念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说法要取消。民营企业的财富也是这个社会的,多余的财富他还是投到社会中去,解决就业等问题。现在钱都拿到国外去,实际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这个概念不改,就不能改变中国经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