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垃圾:回归社区才是出路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opm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垃圾围城问题正在日益严峻,而对于广州而言,从2009年开始的反垃圾焚烧行动,则更加放大了垃圾处理问题在政策层面的重要性。据说,由于介入的研究者甚多,中山大学已经出现了“垃圾学派”,北京更是成立了“垃圾学院”,甚至像“垃圾政治学”、“垃圾经济学”也大有成为热门学科的潜力。
  不过,无论多热,每天1.8万吨垃圾处理,都是广州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在垃圾焚烧争议数年之后,广州市政府决定从7月10日起,开始“按袋计量收垃圾费”的试点工作。毫无疑问,这项政策一经曝光,就立马引来众多市民的热议。
  作为一项新收费政策,人们抨击的焦点很容易聚集到政府话语体系中的“经济杠杆”的问题上,从收费的合理性到收费的用途是否公开,如何防止过程发生寻租行为等等,围绕费用展开的争议总是不断的。对此,城管委的官员们纷纷现身说法,强调试点小区是免费发放,超过配额才会收费,而今后政策全面推广之后,将取消原来的15元垃圾费。而除了收费争议之外,对于该项政策推广可行性的议论也不可忽略,如何防止乱丢、偷丢垃圾,以及由此带来的实名制是否会造成个人隐私泄露都成为网络激辩的焦点。
  城管方面给出的承诺是,将设置定点垃圾投放点,并通过安装摄像头来监控乱丢、偷丢垃圾行为,通过招投标和定点运营来根除垃圾袋专营的腐败隐患。而针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相关的官员同样信心满满,认为不会有什么问题。
  关于垃圾的处理,终究连结着居民、政府乃至物业三个方面,甚至,制造垃圾的主体还是居民。因此,仅仅是政府方面拥有信心,必定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包括小区物业能够积极介入,乃至居民本身能够热情参与。
  对于政府所使用的经济杠杆思维,对于物业公司应该是奏效的。只要政府能够在制度设计上让出市场认为合理的利润空间,作为市场主体的物业必然会是兴趣盎然。而这,也告诉我们,从根本上说,要使得垃圾新政能够顺利推行,关键在于能否成功激励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无论这种激励方式是经济的、道德的还是情感的。
  社区居民首先是城市公民,首要考虑的是作为纳税人在完成义务时,是否享受了相应的权利。举例来说,如果垃圾袋收费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贪腐”问题,城市公民肯定无法接受,从而不利于政策推行。相反,如果居民一方不能很好地执行政策,而是投机取巧,走出一些邪门歪道,那么也会让政策本身形同虚设。正如一些人担心的,未来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居民利用散步之机,拎着垃圾袋“长途跋涉”扔到不受监控的公共场所,甚至,也可能出现通过下水道进行处理的行为,从而导致更糟糕的结局。
  因此,对于广州而言,从台北借鉴垃圾袋收费政策,启动经济杠杆以应对正在侵袭而来的垃圾围城困局,终究是值得肯定的。假使能够做好政策的宣传、普及和监控工作,未来广州垃圾总量趋减或许是一个可期的结局。
  更应当指出的是,垃圾问题的处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设置经济杠杆上。垃圾的处理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的工程,制造主体也应当是应对的主体。如果仅仅采取经济激励的方式,那么反而导致一种反向塑造,即将居民本身变成一个个理性的利益载体。但事实上,从情感的角度看,建设一个整洁干净的社区,这里不仅仅只有利益,也有情感层面的期待。而情感本质上就是一种认同,即居民对于小区的认同感,要实现这种呵护家园的认同,需要的是回归社区,通过各种组织、协会、团体将社区居民网络化。借助网络,热情、爱心、奉献就可以彼此流通,营造的将是一种强烈的社区认同,而凭借着这一认同,社区居民对于垃圾处理甚至垃圾分类的工作,很容易产生发自内心的支持,而非外在的经济激励。
  因此,对于政府而言,经济杠杆只是其一,更为根本的还在于向社区释放组织化的空间,鼓励并支持社区协会团体的建立。唯有如此,社区居民才会更加积极,政策才不会被扭曲,各种民间智慧也会如期涌现。或许,通过垃圾问题的处理,广州将出现一批有担当、有远谋、能负责的公民,许多城市化的弊端将因此迎刃而解。
其他文献
场地是租来的,剧本是自编的,演员是临时的,道具全靠DIY,27岁的Wanny和她的朋友们就这样赶在“世界末日”前,办起了第一个“论坛剧场”。虽然是戏剧表演,虽然演出只有两个小时,但排练时,Wanny和她的朋友们需要去到社区和不同的居民交流,了解每个人面临的不同压迫。作为“被压迫者的剧场”,论坛剧场的目的是希望激发出反思和论辩,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  场地是租来的,剧本是自编的,演员是临时的,道具全
期刊
现代的、民间的《蜗牛》,生活这么美,我们慢慢过  对于民间艺术,他们由热爱生出忧虑,因忧虑做了《蜗牛》,又以《蜗牛》结识同道,生长出希望。杂志的成与败退居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选择了用行动践行梦想,选择了有态度的生活。  2012年12月9日,周末,北京的天空碧蓝如洗,冬日的阳光愈显温煦。  邓超和几个朋友聚在北六环外的一栋居民楼的二居室里喝茶。这里是《蜗牛》杂志的新工作室,四个小书架和两面墙角
期刊
这是属于罗思容的客家蓝调,在柔软、清亮的歌声中,罗思容的生命自然流淌:既是女儿,又是母亲,还是恋人。可能是追求独立的传统客家媳妇,也可能是回望传统的现代自由女性。而所有的角色与吟唱,都浸透着生命的自在探寻。  2007年6月,广州乐评人邱大立第一次听到台湾歌手罗思容的唱片《每日》。这一年,罗思容47岁,出了自己第一张音乐专辑,用客家语演唱。  5年后,邱大立这样形容当时的感受:瞬间被击中了。他从没
期刊
其实平常很少有机会收看电视节目的,但这次到大陆参访,却一连观赏了好几个节目。印象所及,除了有歌唱竞赛曲目外,也曾转台看到交友联谊类型者。记得节目里有一位男嘉宾说出了他对理想伴侣的期待:“我很喜欢我的家人,我希望我未来的另一半可以和公公婆婆一起住……”。然而,在现代高度压力、苦乐参半的工商社会中,真正有力、或有心三代同堂的家庭组合并不多见。不过,这一两年台湾东海岸的花莲,却有一对钟家婆媳共同生活,携
期刊
如果问我什么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我觉得是牛肉面,我父母做的。  1994年,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新疆兵团承包土地已经无法再供养三个孩子念书,我们全家离开了农场,我的父母开始在石河子市开饭馆。当时父母均已四十,一家小饭馆,也不过是拌面抓饭大盘鸡这些别家都有的饭食,还要和附近十几家饭馆竞争。周围的饭馆找茬打架,卫生局闲来无事逮苍蝇,税务局顿顿吃免费大餐……但是一碗普通的牛肉面,让我们在城市里站住了脚。
期刊
作为《中国财富》的一名年轻读者,我是王菲的粉丝,却是公益的门外汉,看过了上一期的《中国财富》核心报道“医愿”,我为偶像能致力于这样一件造福社会的事业而感到骄傲。平心而论,和上海丁学金医生的慈爱医院相比,嫣然天使儿童医院无论是在筹备,还是开业的过程中都相当高调,之前的嫣然天使基金慈善晚宴就引来很多网友质疑,大家会觉得明星只是在作秀,甚至还有媒体报道说,嫣然天使基金善款公开不及时不透明,合作的美容院不
期刊
同事打电话来,请你星期天到饭店支援產品发表会,但你已经为了工作加了一个礼拜的班,其实想趁周末在家休息,但是,你就是无法开口说不。  你一直讨厌参加应酬,觉得浪费时间,但你的男朋友是个爱好交际的人,常常希望你能陪着他一起出席。今天晚上是男友老板的欢送会,又是一个需要盛装出席的场合,你觉得好累、好麻烦,不想去当花瓶,想在家静静地看书、听音乐就好,但是,这样可能会让他不高兴,怎么办?  这些困境,你是否
期刊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的医疗事业改革只在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这两种极端之间拉锯,虽然对于发展导向的主张泾谓分明,但批评的指向都略有所同,那就是不管是公立医院(或称非营利性医院)和民营医院(营利性医院)都过于趋利化,导致医疗资源分配天平的严重倾斜,医者的“世风日下”。  在这些争议和讨论中,慈善医院一直被当成是民间资本投资医院中一种极为微小的补充。慈善医院在中国近乎空白,在诸多支持放开医疗市场的呼声中,
期刊
在“民间记忆影像计划”里,吴文光让一群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人,回到自己出生的村庄,用镜头对准村庄和村里的老人,围绕三年自然灾害的饥饿,寻找逝去和变化中的记忆。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下,那些被人遗忘的乡村细节就像一口深井,埋藏着现实社会和历史的种种真相。  罗家屋,中国湖南一个平常的村子。  任定其,罗家屋一个普通村民。  这位1935年生,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老人花了十年时间写了一部回忆录,记录了他所经历
期刊
7月12日在深圳开幕的慈展会是由我国首次举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被学界誉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展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544家公益慈善组织、企业参展。过去长期被边缘化、甚至被官方视为“洪水猛兽”的草根组织,开始洗脚上田、登堂入室,与官办NGO、企业基金会一起同台竞技。慈展会虽然还难以洗脱“计划慈善”的色彩,但它毕竟是官方主动迈出的第一步。诚如广东省社工委专职副主任刘润华所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