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行为之变化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b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将引发一场深刻的基础教育革命,教育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即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要实现改革的目标,关键的是如何让施教者接受新的课程理念、理解新课程,从而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课程。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行为是决定新课改成败的关键。通过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1、课堂教学理念的变化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而是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已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例如,在观摩《长城赞》一课的教学时,老师充分调动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文字、歌曲、视频等资料,这些都是由学生课前准备来的,通过资料的搜集过程和呈现过程为学生培养了兴趣,也获取了意想不到的知识,同时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他们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得到了成长。
  2、教学方式的变化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学生积极互动,并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宽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极具创造性,能够结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发挥是十分可贵的。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并没有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而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不再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调研中,五年级有两名留守儿童,针对他们的家庭情况、学习基础和品质习惯,老师经常研究,采用“降低要求,分层对待”的方法处理他们拖交作业、迟到、逃学的问题,三周过去了,已经初见成效,各方面有了好转。由此我们想到,换个方式也许会更好!
  3、教学情境的变化
  新课程提倡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持学习者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设“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环境的“信息化”“生活化”。通过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相遇应用题”一课时,创设如下情境。
  师:同学们,昨天放学回家后,李明发现将同桌杨阳的家庭作业
  本拿来了。李明马上打电话告诉杨阳准备为杨阳送去作业本。同学们,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作业本送给杨阳,想一想,他二人应该怎么做呢?
  生提议二人同时从自己家出发,向对方走去,中途碰头还书。
  师:同学们的提议很好,二位同学应如何走呢,回顾开始运动的
  地方、时间、方向及运动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思考。(边问边答,师板书)
  二人运动:
  地点:两点
  时间:同时结果(相遇)
  方向:相对(相向)
  师:对,二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对走来,经过一定的时间,会
  。
  生:他们会在途中相遇。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相遇应用题”(板书)
  学生的情感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可感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深入体验教材的内涵。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愿望,进而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欲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本;欲流之远者,必先浚其源”,因此教师的变化是核心因素,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其他文献
我省的“两基”于2011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至此,甘肃省的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穷省办大教育,经历了三十年的艰辛历程,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的,甘肃省实现“两基”目标的成功经验,值得中西部省市区学习和借鉴。笔者作为普通教育工作者,在欣喜之余,不揣浅薄,对进一步发展全省教育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应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  我省的“普九”,是低水平、低层次的,甚至是“瓜菜代的”。今
期刊
一、更新教育观念  近几年来,人们非常关心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已成为热点问题。许多人提供了自己的答案,就是要: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我们知道,任何教育行为都离不开教育观念的,根据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并以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改造现有的教育实践。因此,教育观念的改变是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改变教育观念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让学生均衡全面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篇幅相对较长的课文,常常令我们不少一线教师束手无策。如果逐段逐句分析,总觉得课时太少,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不这样做,又感到好像没有讲深讲透,担心对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会大打折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长文短教就是实现这一课标理念的最佳途径之一,即紧扣题眼,选准入口,精心取舍,突出主线,以点带面,落实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
期刊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学生只有感到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交流情感的艺术。作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就是要抓住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奇、乐于接受、富于情趣的特点,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感化、熏陶,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试用的“三情教学法”介绍给大家,供同仁商榷:  一、以情促学  与其它学科相
期刊
后进生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后进生,这个群体并非天生愚笨,许多是因为在学习上、心理上受过挫折,出现心理障碍,致使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变差,厌倦学习,怕上课,不守校纪班规,惹是生非,打击先进,自甘落后,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而如何转化后进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班主任,要从内心接受每一位学生,用心为差生营造爱巢,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
期刊
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分清后进生的表现与类型,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想学  他们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往往视学习为一种负担。  (2)不会学  在学习方法上,有的后进生学习毫无计划;有的后进生对知识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不能形成知识结构。有的后进生不能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动手能力差。有的孩子学习没有效率,这是由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  (3)不是有效的学  有的后进生由于过去的学习经历中
期刊
如何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在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分层教学。重视使用积极鼓励语,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产生学习动力。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眼光流露出热情。答对了应及时肯定,我常说“Good!Excellent!I’m glad to hear
期刊
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创造学生自学的时机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运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事例相联系,营造一个活跃学生思维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迫切地想学“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这样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涨的兴趣。  二、培养学习数
期刊
情感因素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学生恰当的尊重、平等、理解、关心、信任、期待,往往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使得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措施得到更好地贯彻执行,提高他们接受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
期刊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理论指导,需要经验,更需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落实。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教育广大教职工,加强学习,健全制度,加强督查,做到学校管理科学规范,高效运行。  一、教育先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关键。学校首先要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力争建立一支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思想好,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学习和师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