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识教育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来源 :兰台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w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无论对学生的能力、学识、眼界,还是对学生的择业就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应当主动承担起为通识教育服务的任务,在方法、途径上进行创新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图书馆;创新服务
  一、通识教育内涵及意义
  通识教育也叫自由教育、博雅教育、一般教育,英文为“liberal education”、“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Study”。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认为最高尚的事业和生活,是在免于为生计劳碌和不追求功利的闲暇中自由的进行理论的纯思维的沉思。
  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发表《自由社会中的一般教育》,提出了一般教育概念。主要是关注学生作为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和公民的人生生活需要。包括学习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具有有效地进行思维、表达交流思想、作出判断和鉴别价值的能力,从感情和理智两方面促进人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现状
  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偏重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对通识教育开展不够重视。
  1.制约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因素:(1)学校对通识教育重视不够。目前,为了扩大招生和增加就业,一些高职院校片面强调某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通识教育。此外,为了节省教学资源,一些高职院校在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上没有实行自由选课制,而是实行普修制,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需求。(2)学生对于通识教育课程学习热情低。高职院校的学生注重于就业,他们认为通识教育课程对学习专业技能没有多大帮助,还浪费时间,对通识教育课程抱着应付的心态;不愿意投入较大精力和较多时间进行学习。(3)通识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目前,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要么是本专业的知识拓展,要么是为了休闲娱乐。对经典的人文、自然、社会科学知识的阅读兴趣不大。
  2.通识教育是培养融通人才的必由之路。通识教育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2006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字[2006]16号),确立了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进入高中就进行了分科,在学养素质上并不均衡,考入高职院校后,正是学生又一个集中学习阶段,开展通识教育,无论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正相情感的塑造,还是拓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都非常重要。(2)通识教育是为了培养现代公民的要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求理论。指出在现代社会,人的生活质量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丰富。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培养人的高尚情操、精神追求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现代社会成员需要具备的素养。(3)通识教育是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开展通识教育关乎学生的职业生涯。一方面,现代社会,行业单一技术越来越少,而跨界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需要大量的具备更多学科背景的融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专业过分狭窄,学习能力不强的人工作机会将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当今也是新技术不断涌现,旧技术不断淘汰的时代,掌握一项技术并不一定就可以从业终生,跳槽、转行成为新常态,由此,知识储备丰富、一专多能的“通专”人才更能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4)通识教育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时代是个知识爆炸、信息多元的时代。面对巨量信息,需要筛选、鉴别、去粗取精,从而系统化的获取知识,这也是需要培养的一种新的能力。
  1974年美国信息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首次使用信息能力这个概念。他认为:一个人通过培训能把信息资源应用到其工作中,便可被认为具备了信息能力。对于现代人来说,信息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存能力。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为通识教育服务的途径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的“第二课堂”,开展通识教育服务具有很大的优势。
  1.调优馆藏结构。馆藏结构需要契合通识教育的开展。根据学校通识教育课程计划,重点采购一些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基础性和前沿性并重;国内和国际并重;古典和现代并重。让学生有更好的选择性。可以结合图书馆开展的“你选书我买单”活动,通过PDA模式让学生参与图书荐购。可以加大采购数字文献的力度,让学生通过手机、互联网就可以阅读图书。
  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图书馆在这个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1)教会学生信息检索的方法。图书馆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查找书目、用好数据库检索;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推荐好书,供学生选择。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制作了《搜索达人微课堂》课程,共有904名学生选修;开设《科技信息检索》实体课程,共有232名学生选修。(2)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精读的习惯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一大责任。赵周提出要学会“拆书”,通过分析,厘清书本的条理,这样读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艾德勒提出阅读的四个层次理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图书馆应该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获得新知。(3)培养学生养成思考和探索的习惯。让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素养,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刘未鹏提出,让读者带着问题去阅讀,带着思考去阅读,并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还需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图书馆联合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了3D打印社团,课余给学生辅导,开展培训,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加强阅读推广培养学生阅读兴趣。(1)经典阅读推广要有针对性。经典阅读推广要针对学生通识教育的薄弱环节。比如说目前很多学生自然科学知识不足,经典阅读推广就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经典阅读推广要和学生兴趣相结合,要和社会热点相结合,比如说当《流浪地球》、《星际穿越》等科幻电影热映时,就可以顺势而为,推荐一些天体物理方面的书籍;央视《朗读者》欄目热播的时候,可以结合节目内容提供相关图书供学生延伸阅读;经典阅读推广还要与学生了解社会相结合,图书馆可以提供相关的政治、法律、经济、金融、社会等方面的书籍,有效开阔学生视野和知识面。(2)经典阅读推广要有时代性。经典阅读推广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非常迅速。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最新最权威的知识,在采购图书时要考虑采购一些既蕴含新知,又深入浅出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
  此外,经典阅读推广要针对当今青年学生的特点,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开展。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积极探索了图书馆的空间改造,全新打造的“悦·空间”,实现了书香与空间、艺术与空间、创意与空间的有机融合。设置了研讨、乐器体验、影视欣赏、创客空间等功能区,为学生打造了通识教育新平台。2018年图书馆与教务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完成《阅读伴我成长》30个微课制作,这门课程共386名学生选修。
  (3)经典阅读推广要有文化性。通识教育要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既要放眼世界,也要了解传统。因此,在经典阅读推广中,注重把中外名著推荐给学生,通过举办读书会、诵读比赛等方式吸引青年学生的兴趣。此外,还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文物古迹、遗址遗存、名人故居等“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就探索开展了“浸润式”文化服务新模式。结合苏州这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组织学生开展“行走阅读”活动,走进文庙、走进博物馆、走进学校吴文化园,了解苏州人文历史,了解民风民俗,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综上,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人才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产业发展,还会影响到国民素质。因此,通识教育应该成为高职教育不能或缺的前置教育。对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责无旁贷,学校责无旁贷,图书馆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雷志辉.高职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
  [3]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18-8-22)[2018-9-12] 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xdj/xcss/ [EB/OL].
  [5]张树华,王京山,刘录茵,张久珍.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6]赵 周.这样读书就够了[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
  [7]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8]刘未鹏.暗时间[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9]高希均,阅读救自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献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司马朝军教授多年从事文献学教学、研究的成果。《概论》在内容上,回归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途,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在写作上,结构严谨,体系完整,语言精练。《概论》的出版对我国文献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献学;古籍;学习门径  文献学是清理书籍类别,辨析史料价值和内容,考证典籍源流,阐明学术流变,最终为古典学的研究提供坚实可靠的平台。西汉刘
期刊
摘 要:研学旅游是如今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阅读方式。当研学旅游与公共图书馆相结合,就变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本文从研学旅游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开展公共图书馆与研学旅游相融合的图书馆旅游服务的优势,剖析开展此服务活动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  研学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教育阅读方式,因其与公共图书馆有相同的理念使其能够得到相互
期刊
摘 要:现在各高校存在对学生学籍档案和学生党员档案并没有进行分类管理,二者仍混装在一起的情况。党员组织材料归由档案室管理,但组织关系仍归属组织部管理。两者分由两个部门各自管理,存在管理漏洞。根据目前党组织对党员档案的管理要求,档案室对于党员档案和其组织关系并无直接管理及处理权利。以遵义医学院为例,对大学生学籍档案与党员档案不分割管理的缺点、分割管理的优点及分割后相关管理模式详细阐述,提出一种大学生
期刊
摘 要:在《广西师范大学联合目录数据库》项目运行11年之后,本文旨在对项目所设立的3大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使数据库朝着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联合目录;数據库;评析  一、前言  《广西师范大学联合目录数据库》是广西师范大学文献保障体系重点建设的数据库之一。该项目计划在一年内以建设全校范围(图书馆与各院系资料室)联合目录数据库为基础,建立以联机合作
期刊
摘 要: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在中国高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分析民国时期高校校刊的内容和特征基础上,从民国时期高校校刊记录的高校建设、迁移和发展的过程,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以及政策文件,档案内容多元化有益补充的师生爱国热情,以及作为研究人物档案翔实史料的先进人物和校友的事迹等四方面展开研究,深入探讨民国时期高校校刊的档案学价值。  关键词:民国时期;高校校刊;档案学价值  高校校刊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
期刊
摘 要:在社会信息化加速推进,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档案共享开放利用的同时,档案保密安全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当前广州地铁档案管理现状、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出加强保密技术防范的必要性及应对策略,从建立规范性的档案保密管理体系、建立差别性档案保密防护技术措施、建立系统性的档案保密技术防范机制等方面阐述档案保密技术对策。  关键词:档案保密;档案信息;技术防范  一、广州地铁档案现状及安全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观看电影《为国而歌》之后,对以电影的形式对著名人物档案进行开发利用进行思考。全文通过介绍何为著名人物档案、分析了以电影的形式对著名人物档案开发利用的优点、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难点、并针对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著名人物档案;开发利用;电影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电影《为国而歌》于2019年10月18日在全国公映。电影《为国而歌》被中国文艺评论协会主席仲呈祥评价为“培根
期刊
摘 要:崔清田自20世纪 80年代至 21世纪初,他在中国逻辑史研究领域吸收、反思前贤研究成果,同时又有诸多创新,学术成就卓著,成果丰富。“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是他首先提出的学术研究范式。通过分析“据西释中”比附研究方法,提出“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比较研究方法。这一方法的提出和运用,对于中国逻辑深入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崔清田;据西释中;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比附;比较  在崔清田的研究历程
期刊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总结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档案挖掘利用方式,对发挥档案服务社会民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畲族村档案挖掘利用方式可分为展陈式利用、表演式利用和编研式利用。在符号意义下,其挖掘利用方式实际上遵循着“档案符号→档案符号文本→档案符号化”这一模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畲族;档案;挖掘利用;符号  一、引言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三农”问题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乡村
期刊
摘 要:论文拟基于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阅风习来”领读计划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实践情况与成效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从形成“阅风习来”领读计划系列阅读推广工作的双向循环体系化、挖潜创效,深挖读者服务、深入系部等学生组织、加强学习型图书馆构建与学习型馆员培养、形成联动效应的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阅风习来”领读计划;阅读推广;读者服务  前言  2015年12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