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rgy Future为何让巴菲特看走眼?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lei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股神巴菲特又为自己的神话增加了一些细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宣布去年净盈利195亿美元,大大超过2012年的148亿美元净利,创下公司历史上的新高。
  不过,在2013年致股东公开信中,股神还说了一句“One More Thing”:除非出现奇迹,Energy Future今年“几乎肯定”破产,21亿美元的初始投资会血本无归。
  鉴于巴菲特并不是第一次提到自己这个失败的投资,很多人也许有了心理准备,这也许只是股神的一个小失误。但如果回到巴菲特投资Energy Future的2007年,你会发现这个事情不是失误那么简单。
  Energy Future的前身TXU是一家以供电和采掘天然气为主业的地区垄断性公司,垄断了德克萨斯全州的供电供气。这是一个典型的公共事业公司—资产和回报都比较稳定,而且当时围绕Energy Future完成了一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杠杆收购,除了KKR和TPG这两个私募巨头之外,几乎所有美国大投行都参与到了这个项目中,包括花旗、瑞信、JP摩根、高盛以及雷曼兄弟。
  所以说,看走眼的不仅仅是巴菲特,还有一大堆私募和投行的巨头们。那么,为什么巴菲特和这么一大群巨头都看走眼了呢?
  好公司 首先这个公司在当时的确是个符合巴菲特标准的好公司。2002年的时候,TXU面临外来竞争而几乎破产,巴菲特投入10亿美元抄底,2004年,TXU扭亏为盈,巴菲特一举获利30%。对于巴菲特来说,这是个管理有效的公司,产品也是必需品,又有很好的市场地位。对于这样一个知根知底的公司,巴菲特在几年之后大举买入债券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唯利是图 巴菲特是出了名厌恶私募基金的人,曾将那些擅长收购的私募巨头比作成人书店店主,认为他们只关注“退出战略”,而且“根本不懂业务”。但在Energy Future这件事情上,巴菲特并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明明Energy Future已经被KKR和TPG这样的私募巨头给收购了,股神还是和自己厌恶的人做起了交易。也许对他来说,当时的交易太有利可图了以至于可以放弃一下原则。
  技术进步 当然,如果不是因为天然气技术的突然进步,股神的这项投资也许仍然是赚钱的。2008年开始,天然气开采技术出现了一个很大进步:水力压裂技术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天然气开采成本开始迅速下降,目前这一成本还不到2008年的20%。而天然气-电力的市场联动机制,使得德州的电价一路下滑。
  在解释投资Energy Future的时候,巴菲特提到自己后悔当初并没有咨询芒格。不过即使股神当初咨询芒格也无济于事,也许芒格会帮助巴菲特坚守一下不和私募基金交易的原则,但对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破坏性,他也无法预测。
  对于这对传奇的投资组合来说,对技术趋势的把握从来就不是其强项。这也许就是巴菲特不喜欢投资技术公司的原因,即使会错过诸如Google这样伟大的公司。巴菲特前几年投资IBM也是在这家公司几乎成为传统的公司之后的决策。
  对于一个长期投资者来说,这也许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从长期的投资来看,技术的投机性很强,投资者很难长期做出准确的预判。比如硅谷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基金KPCB,自1972年成立以来,KPCB先后投资了亚马逊、思科、Google和Juniper等知名的公司,但现在KPCB已经开始遇到麻烦。2000年和2004年的天幕基金,以及2008年的清洁能源技术基金都在亏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对清洁能源判断失误,以及老化的合伙人团队对新的技术和趋势把握不好。但巴菲特和芒格这两个老团队却在48年的时间内保持了19.7%的复合年增长率。在今年的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说了这样一个心得—“你必须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并遵循一套可行的方法。保持简单,不要孤注一掷。当别人向你承诺短期的暴利,你要学会赶紧说‘不’。”你看,投资一直都是这么简单,商业一直就是这样。
其他文献
2月9日,一个名为“太平洋垃圾涡流”的公益组织、美国海洋保护协会和仿生纱公司在纽约时装周期间一起亮相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向到场的300位时尚界专业人士和媒体宣布了一个计划,表示“太平洋垃圾涡流”在着手清理回收海洋中的塑料碎片的同时,还将重新利用这些塑料,将其制作成纱线、织物和消费品中的其他产品。该组织由一批热爱海洋的人组成,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尽力清除漂浮于海洋内的大量塑料垃圾。当前,塑料正以前所未有的
期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2月25日来到斯坦福大学以未来的创新与技术话题展开了一番演讲,对于如何面对这个新技术不断更迭的时代,给出了她的建议。  “亚布拉罕·林肯说过:‘过去平静的教条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暴风骤雨……我们碰到了新的情况,所以必须重新思考,重新开始行动。’怎么确定我们现在的新思考和新行动?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座桥梁,把我们带去未来,然后在桥的另一端收获新的视野。而
期刊
在线视频会成为亚马逊侵蚀的下一个领域吗?  在最新的一个传言中,就在这个3月,亚马逊要发布它基于Android系统的机顶盒,而且亚马逊的金牌(Prime)会员用户很可能将免费获得。  大约在一年之前,关于亚马逊即将推出机顶盒的说法就开始流传。考虑到它在此之前对影音方面的投入,这个行为本身丝毫不让人感到惊讶。如果要说这件事还有什么值得困惑的话,那反倒是亚马逊为什么拖到现在还没有踪影。  作为全球最大
期刊
一年前,Netflix的首席内容官Ted Sarandos接受GQ访问时曾经说,“相比HBO模仿我们的速度,我们要更快地成为下一个HBO。”  那时候《纸牌屋》第一季刚刚放映不久,整季播出的战略和自制剧成为了电视业最热门的话题。但即便如此,这样一番话也令人觉得未免言过其实。至少从创作层面,这两家公司就像大卫与歌利亚,并不适合放在一起比较。  看上去我们要重新思量Sarandos的这番话了。如果你不
期刊
当老板这事儿我以前干过,赔了。当初和同学凑了10万元注册资金,注册了一个营业范围广泛的咨询企业,我是企业法人,同学是总经理,总共两个人的皮包企业。结果一年下来,一笔单子没做成,年终一算账,企业注册代理费2000元,注册地址费6000元,代理记账6000元,银行基本户和网银等银行服务费用1200元,10万元注册资金一年在企业账户闲置损失的利息3000元,单这些成本一年就1.82万元。企业零收入自然零
期刊
陈晨发现自己最近的睡眠质量有点糟。  5月底,她刚从门户网站跳槽到一家O2O服务平台担任产品经理。新环境带来的高压让她略不适应,她需要在高压下反复修改产品方案,每到这种时候,她就很难入眠,往往凌晨两三点都还睡不着。陌生的工作环境和不太熟悉的工作内容,则让陈晨的睡眠质量更差了。  “睡眠不好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的工作环境往往会导致公司人过度疲惫、压力过大或者过度亢奋,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
期刊
也许是拥有了足够多的“互联网思维”,艾伦·马斯克的讲故事能力肯定会让汽车业同行望尘莫及。每当有人预言特斯拉未来黯淡时,他总是能适时站出来讲个新故事来蛊惑投资者的想法,现在制造业巨头松下就要成为这个故事的新配角。  松下在去年11月刚刚赢得特斯拉未来四年价值接近70亿美元的锂电池订单。最近《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松下将考虑对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GIGA Factory”进行10亿美元的投资。  看上
期刊
你几乎不可能忽略这个现象—一颗在距离地球50亿公里的太空孤独旋转的星球,一时成了社交网络上的明星。  这是美国宇航局(NASA)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在美国东部时间7月13日下午4时拍摄的照片(如图1所示)。在此以前,人们从来没能如此清晰地观察过这颗已经遥望了85年的星球。  7月14日早上7时49分,差不多飞行了10年,新视野号终于抵达距离冥王星最近的位置。随后NASA很快在官网上宣布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期刊
有位肯尼亚的读者朋友来信,说他的父亲患上了胰腺癌,他想成立一个慈善组织来帮助和他父亲一样的人。他担心,如果把挣钱和慈善分开,自己可能没办法成功。  首先,我为他的父亲感到惋惜。但能接到这样的读者朋友的来信总是件好事,他们在赚钱的同时,也对重要的社会问题感兴趣。对我来说,这些都是非常有挑战性、也很让人兴奋的问题。  这位朋友能想到去做如此重要的一件事真的很好。从传统角度来讲,企业和慈善—以及它们的目
期刊
C=CBNweekly H=Andrew Hamilton  在线教育的未来似乎并不明朗。《纽约时报》网站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融入高等教育的实践目前困难重重,教学效果依然远不及大学课堂。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也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在100万名注册了MOOC的用户中,大约一半的人根本没去看过任何网络教学视频,而完成课程的人仅有4%。牛津大学校长Andrew Hami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