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抽象且逻辑性很强的科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再不只是教好数学知识,关键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数学、用数学,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活动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数学工具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初步建立对某一数学知识印象,促进学生对某一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成为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合理运用数学工具,对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数学工具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概念的形成,培养感知能力。
在小学课堂上,运用直观数学工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概念的形成,培养感知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的时候,不是使用传统教学中常用的长方体模型,而是用日常生活中常见而又直观的牙膏盒、牛奶盒、橡皮等物体,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的特点,加深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认识,再出示长方体糖果让小学生来认识长方体,并说出它的特点。同时并许诺,如果他们中谁表现优异就可以得到糖果。结果整堂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大提高了,很快的找出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了正确的概念。
二、数学工具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启迪学生思维;
恰当地运用数学工具,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达到有效地掌握知识。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以及“表面积计算”时,我事先布置学生回家找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小盒子,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上课时带入课堂,讲课时我和学生一起拿起教具,仔细观看,认真分析,探索什么是表面积以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让学生在观察中回答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思考题。由于学生对老师指定要带的东西感到新奇,他们很想知道带来有什么用处。因此观察特别认真,及时正确地找到了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掌握了知识。如果无数学工具就很难讲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问题及它们的表面积。如果光教师有数学工具,学生没有的话,也没有以上教学效果明显。因此利用直观数学工具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从具体思维中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较快地掌握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好奇中培养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数学工具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迅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已经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采取分组合作操作教具和学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在教学“1升和1000毫升”的关系时,我让学生分组活动,分别把l000毫升水倒进1升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于是,同学们开始活动,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数学工具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认识正方形,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工具的辅助作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也不要滥用。我们只有恰当地把握数学工具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数学工具,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一、数学工具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概念的形成,培养感知能力。
在小学课堂上,运用直观数学工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概念的形成,培养感知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的时候,不是使用传统教学中常用的长方体模型,而是用日常生活中常见而又直观的牙膏盒、牛奶盒、橡皮等物体,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的特点,加深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认识,再出示长方体糖果让小学生来认识长方体,并说出它的特点。同时并许诺,如果他们中谁表现优异就可以得到糖果。结果整堂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大提高了,很快的找出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了正确的概念。
二、数学工具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启迪学生思维;
恰当地运用数学工具,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达到有效地掌握知识。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以及“表面积计算”时,我事先布置学生回家找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小盒子,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上课时带入课堂,讲课时我和学生一起拿起教具,仔细观看,认真分析,探索什么是表面积以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让学生在观察中回答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思考题。由于学生对老师指定要带的东西感到新奇,他们很想知道带来有什么用处。因此观察特别认真,及时正确地找到了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掌握了知识。如果无数学工具就很难讲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问题及它们的表面积。如果光教师有数学工具,学生没有的话,也没有以上教学效果明显。因此利用直观数学工具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从具体思维中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较快地掌握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好奇中培养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数学工具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迅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已经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采取分组合作操作教具和学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在教学“1升和1000毫升”的关系时,我让学生分组活动,分别把l000毫升水倒进1升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于是,同学们开始活动,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数学工具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认识正方形,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工具的辅助作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也不要滥用。我们只有恰当地把握数学工具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数学工具,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