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幼儿园积木建构游戏中的有效引导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应该是一位恰当的引导者、应该给幼儿提供可展示自我的舞台、指明方向、在关键时出现,不断引领幼儿前进的导师。我们一方面给与孩子充分的信任,鼓励孩子通过自主操作活动材料,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放手幼儿自己去解决,但有些问题因为幼儿自身的认知水平局限,无法继续完成的时候,教师就应及时给与引导,这个引导应该是有智慧的并且是有效引导。教师在幼儿积木建构游戏中的有效引导,从而促进幼儿从基本的感知觉训练到高级社会情感发展,从基本的动作技能训练到高级思维能力发展。
  关键词:有效引导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中学习知识,在玩中发展智力,在玩中培养感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的需要”。在所有游戏载体中,积木建构游戏是幼儿园最基础的活动之一,它以独具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积木是最典型的建构性玩具,它所体现出来的实践性、全面性、知识性、差异性和趣味性等均符合幼儿的发展目标。积木建构游戏活动虽然其形式是自由的,但并不意味让幼儿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教师在幼儿积木建构游戏中的有效引导,能促进幼儿从基本的感知觉训练到高级社会情感发展,从基本的动作技能训练到高级思维能力发展。
  一、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开展积木建构游戏
  兴趣是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先导,有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就会积极投入到建构活动之中,进行创造、想象、开展有主题的建构活动,面对所有幼儿通过环境、材料的提供等多种渠道激发他们的建构兴趣。首先我们通过参观、散步,引导幼儿观察来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在观察中,允许他们去摸、去体验,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幼儿从平面、单一的物体,如大门、围墙、汽车侧面造型等到复杂立体的物体的感受,使幼儿对感知的事物有初步的印象,在这其中我们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表现物体各个不同部分,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材料的用途。用照相机拍摄幼儿搭建的积木作品,写上幼儿的名字,贴在积木区的墙上,供大家观看及学习。用照片、图谱记录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建构活动的兴趣,同时也使幼儿有了保存、珍视和欣赏自己和他人作品的意识。
  二、引导幼儿掌握建构技能,挖掘幼儿建构潜能
  1.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
  想想是一个小班的小朋友,他对积木建构游戏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很有想法。一次积木活动,我教孩子们如何搭建一辆公交车。想想搭建的“公交车”很快完成了,他興奋地四处向别人介绍他的作品,其中也包括我。 我一看:他搭建的公交车就只有驾驶舱和车厢,没有门和窗。我说:“想想,我很想坐一下你的公交车,你欢迎我吗?”他非常兴奋说:“欢迎欢迎”“可是我怎么上车呢?没有窗口会不会很热呢?”他很快就反应过来,马上进行了“公交车”的改装了。
  我认为孩子的想象能力虽然很丰富,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动手能力还是有限度的,作为小班的想想更是如此。我们在不违背幼儿的意愿下,给幼儿适当的引导,并找一找他们在活动中的创意点和不足之处,促使他有更大的进步。
  2.在游戏中给与幼儿足够的自主权
  管道积木是我们新增的积木零件,我们就利用它开展了一次积木探索活动。虽然大班孩子对积木建构已经比较熟悉,但对于部分积木零件的使用还是不太熟悉的,就如今天的管道积木。管道积木看起来很简单,用法单一,其实真正让孩子们探索着玩的时候还是很有学问的呢!
  当浩浩第一次尝试两个圆管的连接时,他遇到困难不能成功,这时我没有马上进行讲解示范,而是先请他讲讲自己在操作中碰到了哪些困难,然后请成功的孩子演示给他看,在看看——想想——比比——说说的过程中,帮助他寻找不成功和成功的原因,让他自己发现原来圆管的两头大小是不一样的,只有把大的一头和小的一头连接,并且听到“嗒”的一声时才会成功,浩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自信。而教师也能始终以平等的关系引导幼儿,不以教师的想法和意图强加给幼儿,接纳幼儿的每一次探索和表现,并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使幼儿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心情放松、愉快,敢于探索、乐于建构。这使我明白到在建构活动中除了技能技巧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因为建构活动是一个运用脑力去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创造性的“教”,幼儿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学”,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发表独到见解的机会。
  三、引导幼儿合作建构,培养幼儿健康心理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以单独游戏为主要特征的建构游戏开始趋向于群体化。他们意识到游戏离不开合作。合作是游戏成功的“阶梯”要想使建构的内容不断丰富,就要学会与同伴共处,学会合作。但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他们却并不懂得如何主动地去与他人合作。这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一定培养,将幼儿的心理特点作为切入口加强引导,使幼儿从被动合作转为主动合作,从要我合作到我要合作转变。
  随着大班幼儿搭建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挖掘幼儿潜能,我引导幼儿和同伴一起看建构图,然后按照建构图进行搭建。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发展了空间知觉,而且培养了做事的计划性、目的性以及同伴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应该是一位恰当的引导者、应该给幼儿提供可展示自我的舞台、指明方向、在关键时出现,不断引领幼儿前进的导师。
  主要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 李峰.《论高瞻课程指导下,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 [M].江西.中华少年.2016.3
  [4] 卢晓静.《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M].山东:山东纺织经济.2014.11
其他文献
一、“导学案”引领高效课堂  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用于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线路图、方向盘、指南针。首先、导学案是高效课堂中发现学习内容的关键。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然是主体,在课前就必须了解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通过课前预习,看导学案,学生会明确自己在课堂上要学习哪些知识,利用哪些已知,去探索哪些未知,做到
期刊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以问题为中心,把时间还给学生这是番禺区研学后教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如何在新课堂教学改革中实践这种理念,并把成果最终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形成最终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找准核心问题,让核心问题引领课堂,让教师退出课堂的主阵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在合作,探究,生成中完成语文课堂任务的学习。在大单元语文主题教学中,整个单元的研学问题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因为
期刊
一、我们的环境特色  “竹韵”是我们的校园文化,也是我们一直在打造的环境特色。为了将竹韵的特色更加鲜活与彰显,这两年,我们将门厅、走廊、教室、功能房、午休室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特色规划与彰显,把“竹子精神”与“教育情怀”充分融合。如今,幼儿园的校园环境处处传递着文化、传递着爱。竹韵门厅、竹韵操场、竹韵班级、竹韵家园桥、竹韵种植区、竹艺工作室、竹韵阅读室、竹艺健身区等竹韵特色,充分体现了一幼人高
期刊
一、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形成正确舆论环境,养成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班级科学管理的必要前提,班级的规章制度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规范,也为学生提供了基本行为的模式,使班级学生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些制度同时还为班级学生提供了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言行的标准。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应包括:学习制度、卫生轮值制度、考勤登记制度、课堂纪律制度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幼儿的教育模式也随之更新发展和更深一步的探索研究,近几年来,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发现了手指在幼儿快速的生理期间对细胞有直接性的刺激,通过经常性的手指的活动,能快速激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对健脑作用极大。相对的,手指活动的进阶,也就是进行更为复杂以及精巧的手指运动,幼儿的控制越为娴熟,神经联系就越为紧密,对开发智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一、手指游戏促进幼儿更快手眼协调  人说
期刊
一、背景资料  1.基本情况  小豪,男,吴川人,生于2003年8月,两岁半还不会讲话,父母带他到医院检查才得知其听力障碍。小豪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做事腼腆。2007年2月来到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接受训练。  2.语言状况  入训时的言语状况:不大愿意开口说话,只会在家长的示范下叫“爸爸”“妈妈”,说“拜拜”等几个简单的词,但语音不清晰。  3.听力检测及助听器补偿效果  (1)纯音
期刊
一、“难”为班主任  当今的中国教育责任主要由学校教育承担,而班主任因为经常与学生深度相遇,学校的教育就主要由班主任教育构成,故而班主任这个群体的肩上承载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在2017年11月12日,湖南一所学校高三的尖子生罗某因不满老师占用一个月仅有半天休息时间看“励志片”并写观后感,用水果刀连刺了班主任26刀致其死亡。  这种事件近几年来屡见不鲜,甚至有人笑称班主任也成为高危职业了。这在让
期刊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以所有在校师生为主体、以整个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它是一所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综合文化成果, 主要包含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活动文化、度文化和四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全体人员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物质文化是学校各种客观、可视的实体存在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的基本载体;活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制度文化
期刊
手势语是一种没有声音的伴随性语言,它是通过人的手或胳膊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一种体态语言。手势语不同于有声语言,对幼儿来说,它更加直观、具体、形象和有趣。它能有效地配合有声语言来传递信息,起到补充和强化有声语言的作用,运用得好可以大大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同时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一、手势语的运用在小班幼儿人际交往发展中的重要性  小班幼儿的思维处于直觉行动
期刊
“语感”究竟是什么?其实说得通俗点就是语言的感悟能力。从现在对语感研究现状看,更加注重语感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课程改革步伐较慢,人们的传统观念还比较落后,现实中对于语感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着阅读教学出现一些艰难,要使语感在现实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必须加强对语感的培养。  一、语感的发展渊源  “语感”这一概念的出现,最早是由夏丏尊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对于文字应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