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奇遇记

来源 :财富生活·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rjsd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兰巴托不浪漫


  “烏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充满绵密爱意的嗓音,在呼麦和马头琴加持下,唱进过每个人最柔软的那片心湖,因而,即便你没有来过这座城市,也会对这儿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感。每一次飞行途中,总能在航线图上看到乌兰巴托(Ulaanbaatar)的地标孤零零地矗立在蒙古国的疆域上——它是蒙古国唯一的城市,整个国家300万人口,有近一半生活在这里。除此之外,蒙古只有草原、村镇、湖泊……
  想象中的乌兰巴托是如此的浪漫,落地之后才感受到现实的“骨感”——它有着一副中国三四线城市的面孔,灰蒙蒙的空气和乱糟糟的交通——从机场前往下榻酒店的不过短短十几公里,令人发指的堵车却害得我们硬是开了近2个多小时。
  乌兰巴托的汽车保有量相当之高,和之前去过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一样,路上跑着的车大多都是日韩淘汰的二手车,所以如果你发现蒙古人的车一会儿是左舵,一会儿是右舵,也就不必大惊小怪了。
  除了二手车多,蒙古人的开车方式也令我们“大惊失色”,可以说是充满了草原民族的野性和随意。司机开车完全不按我们所知的交通规则“出牌”,行驶在路上,你随时可以看到各种突如其来的加塞、超车、刹车,加之本来就不太宽的车道,加剧了当地交通的拥堵。

蒙古包和铁皮屋的家园




  在乌兰巴托,近一半以上的人居住在城市外围的的棚户区。这些棚户区内到处都是用铁皮搭成的房子和蒙古包,每到冬天,为贫所困的他们都会尽可能地利用各种可燃物取暖,加之近些年从日本、韩国进口了大量二手车,也使得当地的空气污染更为严重,空气中的烟尘甚至超过国际标准7倍以上,但这里却有着让我印象深刻的真实。



  为了探访这些由蒙古包和铁皮屋构建的家园,我们一行人从酒店叫了一辆出租车。蒙古出租车司机的英语普遍不怎么好,那片棚户区也没什么确切的地址,面面相觑之际,我灵机一动,指向远处满山的棚户房子说:“Go there!”。司机立马心领神会,没多久便把我们带到了那儿。棚户区所在的坡度特别高,出租车爬到半坡,由于石子打滑,直接倒退下坡了十几米,惊险之余,也让我们车里体验了一把“过山车”。
  下车后,我们发现四周完全没有能打车回去的地方,于是和司机约定,让他在原地等,我们逛完后再原路返回。这里显然没什么像我们这样的外来客前来打扰过,居住在当地的人们或是惊奇地打量着我们,或是羞涩地躲开。当然也有些胆子大的孩子,会和我们纵情互动,比如调皮的蒙古男孩儿们,喜欢用撅屁股的姿势跟人打招呼,而有些可爱的女孩儿们则会远远地给我们“比心”。



  继续往棚户区的深处走,远处的山头走来一位少年,神色不算友善的他指向我们手中的相机,嘟囔了两句,然后在胸前重重地比划出一个叉,似乎是在示意不许在此拍照,我们连忙打招呼道歉,原路折返而去。不死心的我们选择换另一条路继续探索,突然,一侧的蒙古包里蹿出了一位大爷,一把抓住了我的手。起初,由于他高亢的嗓门和粗犷的长相,我还以为他也在反感我们的拍摄,但在一通牛头不对马嘴的交流后,大爷终于憋出了两个中文字:“白酒”,然后回头指着自己的蒙古包,又接连蹦出了两个词:“家”“来”,原来他是想邀请我们去他家喝酒!
  虽然热情的蒙古大爷应当是一番好意,但是本着出门在外,安全第一的原则,我们还是婉拒了邀约。于是大爷转而跟我们分享起了他手机里的照片,那是一部很破旧的手机,但里头的照片却出乎我们意料——原来大爷是位手工艺人,手机里都是他为一些大酒店制作的某种传统木雕,以及他工作状态的照片,而他最想给我们看的则是一张他在北京的照片。
  与这位大爷合影后,我们一路往出租车方向走,日头渐渐西斜,只见有人在村口向我们招手,初时以为是当地居民,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我们可爱的司机,不想错过夕阳的我们赶紧驱车前往地势更高的区域拍摄日落。在村口,邂逅一间墙上有涂鸦的小卖部,店主见我们停下拍照,还招呼我们下车进店瞧瞧,他的儿子正给墙内侧也画上涂鸦。那些从村口经过的孩子们也不断探出脑袋,向涂鸦墙张望,可以想见,不久之后,这儿可能是全村生意最红火的小店了吧。
  司机一路往地势更高处开去,去往最高的山坡迎接乌兰巴托的辉煌日落。从这里望去,你会惊叹城市之大、棚户数量之惊人——远山、高楼,以及和近处残破的铁皮屋、蒙古包,可能是属于乌兰巴托最真实的写照。

拜见大汗




  成吉思汗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只是活在毛泽东诗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及历史书中的人物,但对于300万蒙古人来说,他是如同神一样的存在,而且无所不在:到了乌兰巴托的你走下飞机,抵达的是成吉思汗机场;车开在路上,随处可见的是成吉思汗画像;来到市中心,你身处的是成吉思汗广场,眼前又是成吉思汗雕像;晚上在酒吧,你喝的是成吉思汗伏特加,抽的是成吉思汗牌香烟;买单时你掏出一叠钞票,纸币上的成吉思汗正炯炯有神地望着你;晚上该歇脚了,你入住的是成吉思汗酒店——



  蒙古人對成吉思汗的崇拜就是到了这个地步,以至于在距离乌兰巴托50公里的郊外建造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骑像,当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成吉思汗像。这样一座“世界之最”的雕像,我们必须瞻仰一番才算不虚此行。由于蒙古的交通不算便捷,所以我们在抵达当天的一早,就在机场和司机互留通讯信息,商量好了包车一天的费用,第二天他如约而至,我们出发了!



  司机蒙可是一位沉静的蒙古汉子,英语不错,驾驶技术好、话不多。基本上是你问一句他回答一句,一路上,我们提出在哪儿停下来拍照,摆出再夸张的造型他都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在一边抽烟。
  不过这位蒙古汉子也有细心和柔情的一面,不光对同行的几位女士颇为体贴,与我们遇到的其他蒙古司机狂野的驾驶风格相比,驾驶着日产二手小车的他,一路上遇见起伏的路肩都会非常温柔的减速碾过;每每被起伏的路面刮蹭到底盘——这在蒙古很难避免——也都会发出心痛的唏嘘。交谈中,我们还了解到,他的太太在机场咖啡馆上班,自己则主要接送从机场往来市区的客人,每天下班正好把太太接回机场附近的家,感觉夫妻俩的日子过得不错。
  一路上我们经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村镇,自然的草原和工业的污染矛盾并存着,我们就这么在苍茫无际的草原上一路开,远远能看到那座用250吨不锈钢制作而成的成吉思汗骑马像伫立在山丘上。广阔天地间,唯有大汗。
  雕像的底下是纪念馆,如果想参观,要支付价值80元人民币的门票,这在蒙古的景点而言算是高价格区间了,与大汗的身份十分匹配。据说,之所以选择在这个位置建造雕塑,是因为此地是铁木真年少时在蒙古乞颜部发现金鞭的地方。不锈钢质感在蓝天的映衬下闪烁着金光,坚毅的双眼、微微锁起的眉头,外加大汗手握的金色马鞭,好似在指点江山,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座气势惊人的雕塑作品。

我的梦想是大海——

蒙古海军 




  探访蒙古海军司令是我们此行最期待的一件事。众所周知,蒙古国是一个纯正的内陆国,境内没有海,也没有出海口。因而蒙古国有无海军,对于蒙古的国防建设并无影响,但在位于蒙古和俄罗斯边境的库苏古尔湖上,却真实存在着一支海军。
  库苏古尔湖是蒙古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蒙古西北,湖的北面临近俄罗斯,距离俄蒙边界不到20公里,与俄罗斯贝加尔湖间的直线距离大约有200多公里,有贝加尔湖的姊妹湖之称。



  看过BBC有关蒙古海军专题纪录片的人可能知道,蒙古海军被称为“七武海”,因为成员总共只有7个人,军备是三条老旧的拖船、两门炮、一台发动机。穿过幽暗的船舱通道,我们来到会客室,舰长正端坐着等待我们的到来。当我们向他展示当年BBC纪录片的封面时,这位老海军瞬间有些动容。他指着中间的前任舰长说到,他已经过世了。他还告诉我们,拍摄纪录片的时候他48岁,而成员中唯一会游泳的那位也已在一次事故中身亡。
  以此为切入点,我们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地向舰长发问。舰长说,立志当海军是因为小时候看过一张海军的照片,而在我们看来,最终能在蒙古实现这一梦想的他也很酷。
  “那么请问,您见过大海吗?”同行的伙伴小心翼翼地问出这个问题,但舰长只是淡淡地摇了摇头,说:“没有,但我去过贝加尔湖。”也许,他已经太多次被问及这样的问题了吧。

意料之外的悬崖日落 




  在草原的闲适日子让我们颇有些“颐养天年”的感觉,而某一天,终于有人打破了这慵懒的宁静。



  “我们去湖里坐船,到悬崖看日落去吧!”在向导巴特尔的介绍中,我们会坐着玻璃小船泛舟湖上,湖的一边是悬崖,我们可以在夕阳中看着大雁南飞,欣赏波光粼粼的湖面。听上去既浪漫又悠闲,但事实再一次证明,这次蒙古之行有的是奇幻,而不是浪漫。



  当我们抵达时,首先被告知玻璃船已不知被谁划走,只剩下一艘快艇。但马力强劲的它不仅让我们在湖面飞速穿梭,也让人冻得瑟瑟发抖。紧接着,更出人意料的事儿发生了。我们原以为是躺在船上看悬崖,但万万没想到,悬崖在一座“岛”上,需要下船后步行前往。巴特尔自然是健步如飞,“嗖嗖”两下便登上石坡,只是苦了大部队中几位穿着高跟鞋的姑娘。
  登上石坡,放眼望去,风光倒也还算不错,只是和我们想象的悬崖有些不同。我开启好几天没用上的无人机飞了一把,发现眼前的一切居然有了几分东南亚海岛的风情。待回到船上,真正的日落方才到来,金光沐浴下的草原,波光粼粼的湖水,粗犷的蒙古终于也给了我们一点儿浪漫……
其他文献
不夸张地说,饮食是一种信仰,而饮食风潮的变迁,是观察文化流变的一面镜子。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席卷全球的素食运动浪潮发轫于19世纪的英国,“智性追求”“浪漫主义”与“人文关怀”为这场贯穿两百年的饮食运动写下了最贴切的注脚。西谚有云:“吃什么,你就是什么。”吃素,不仅是一种饮食选择,更成为了生活哲学和人生态度的体现。素食主义发展到今天,不再只是单纯地拒绝肉食,而是已经和环保主义、动物伦理、自然主义、营
期刊
工具,还是武器?工具,還是武器?作者│[美]布拉德·史密斯 /[美]卡罗尔·安·布朗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年│2020年2月定价│68元巴黎记作者│于坚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楚尘文化出版年│2020年1月定价│88元艺术来源于真实  屏幕中上演着无数的悲欢离合故事,屏幕后我们过着真实的人生。艺术家丰沛的创造力,如同四月土壤,为我们带来生机勃勃的一片天地。  ? 福利对象:关注“财富生活杂志”
期刊
大洋洲的记忆,1952-1953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油画,1905 年,40x 32 厘米哥本哈根美术馆藏《舞蹈》1910 年,260×391cm,布面油画俄罗斯,圣彼得堡,历史遗产博物馆藏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出生在法国北部加来海峡诺尔省勒卡托康布雷西,是一位富裕粮食商人的长子,他的父亲
期刊
大巴车行驶在波尔图前往里斯本的高速路上,车窗外的橄榄树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烈日中呈现出大片大片的灰绿色,车内鸦雀无声,同行的人大概都睡着了。音乐在我的耳机里响起,我闭上眼睛,一个人静静体会这段行驶在葡萄牙的路途。  如今,海上强国叱咤风云的黄金时代已悄然远去,那段并不光彩的帝国崛起史也鲜少再被人提起,不再强大的葡萄牙在欧洲大地上缄默不语,仿佛整个国家都甘于平静地享受着伊比利亚的日光和大西洋的漫长海岸线
期刊
四月季春,为配合防疫工作已闭馆70余日的故宫博物院来了一场不负春光的“云游”直播。数字信号为媒,摄像镜头为介,过往黄瓦红墙中庭院深深的皇城春色就此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仅央视新闻的抖音号在线观看人数就超过1亿,哪怕千里之外,亦能体会故宫之美。  旧称紫禁城的故宫,自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至今已有600年,作为博物院,它也会于今年迎来95岁的生日。作为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它历经有据可查的200多
期刊
各大邮轮帝国的奢牌与非奢牌  尽管嘉年华集团凭借最多样的品牌数和绝对领先的船队阵容,在邮轮界长期稳居龙头老大的地位,且地位在短期内难以被撼动(和万豪在酒店界的地位一致),但竞争对手的威胁依然不容小视。邮轮界目前从船队规模、市场份额和营收表现来看,除了绝对领先的嘉年华集团,还有皇家加勒比、NCL和MSC分别包揽了邮轮界四大家族的其余四席。  在四大家族中排名第二的皇家加勒比在娱乐美学上自有一套强有力
期刊
塞维利亚- 阿尔卡扎尔王宫城市│塞维利亚阿尔卡扎尔王宫  站在非洲最北岸,隔着一条细细的直布罗陀海峡就能望到的西班牙地区叫做安达卢西亚。而我从葡萄牙南下,第一座见到的西班牙城市便是安达卢西亚的首府塞维利亚。  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安达卢西亚必然会受到北非的影响,所以一度被人称为“摩尔西班牙”。罗马人和西哥特人的入侵,属于欧洲内部的斗争,唯有阿拉伯人的入侵,为这个国家带来了至今仍未消散的异域风情。这
期刊
嘉年华邮轮界的万豪  此次因新冠疫情而被困横滨港的钻石公主号,以及因无国接纳而被迫漂泊海上2周(最终被柬埔寨接纳)的威斯特丹号,均隶属嘉年华集团。这个拥有9大品牌、100余艘邮轮的集团长期稳坐邮轮界全球第一的宝座,俨然漂浮酒店界的万豪。  这个当今全球最不可一世的邮轮集团的故事缘起于上世纪70年代,那时,于二战后移居美国的以色列移民Ted Arison刚和前东家诺唯真注邮轮闹掰,于是在老同学Mes
期刊
陈代徐陵作《山斋诗》曰:桃源惊往客,鹤桥断来宾。复有风云处,萧条无俗人。  中国人是很怕被人说“俗气”的。所以,千百年来,作为理想生活和隐逸雅趣的象征,“桃花源”一次次被附会、被演绎。  它入诗入词入曲,亦入画。谁主风月?  如果你问:在古人的想象里,桃花源是个怎样的地方?  王维答:青溪红树、桃花流水。  刘禹锡答:种玉餐羞、灯爇松脂。  综上,桃花源如仙境,甚美!更幸运的是,它比瑶池蓬莱多了几
期刊
“一起爬山吗?帮你拍照的那种。”根据紫金陈推理小说《坏小孩》改编而成的网剧《隐秘的角落》一经播出,诸如此类的流行语带着剧集中的“丝丝寒意”霸占了热门话题榜。不仅原作小说加印三次,还带动了国内推理小说一同“出圈”。自1840年代诞生至今,推理小说作为广受读者欢迎的类型文学之一,已发展出了庞大的分支,除却以凶杀案为主题的侦探小说外,还包括犯罪、历史解密、心理悬疑、警察故事、谍战等多种内容题材;从创作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