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于已知,引需求
建构主义理论点核心内容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不应把新知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以前学习的旧知已不能解决新知时,就会自主地对新知产生需求。
在本课的导入部分,考虑到学生对1公顷的占地面积缺乏明确的感知与了解。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引入,通过对已学过的面积单位的复习,勾起学生的回忆,建立起知识的链接点,并通过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学习新的面积单位的需求,从而切入课题。
师: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用哪个单位比较合适?
生1:平方米。
师:同意吗?
生2:不对,应填平方千米。
生3:应该填公顷。
师:这些面积单位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你们不填平方米?
生:学校很大,平方米这个单位太小了。
师:是呀,所以这里我们需要填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面积单位——公顷。
二、源于生活,激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数学老师应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课设计了一题,“×小区,占地面积10公顷,其中公馆、儿童游乐场、健身房、道路等公共设施占地2公顷,绿化面积为5公顷……聪聪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宅楼50幢,估计了一下每幢楼的长约80米,宽约10米。请你跟聪聪一起算一算,房屋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相比之前的练习,这题更体现生活化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更感兴趣。最后教师问:广告商虚假在哪了?又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展开激烈的讨论。
生1:绿化面积虚假,应该不满5公顷。
生2:省略号说明还有,现在加起来已经11公顷。
生3:住宅楼占地面积虚假,应该是大约。
师:住宅楼占地面积是聪聪看到的,不属于广告。
生4:10公顷。
师:是吗?广告商会把整个小区的占地面积故意缩小吗?
师:2公顷可能虚假吗?
生:可能。
……
这些真实的画面,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真实的情境,有了这种积极的因素,学生就不会惧怕知识,就不会排斥知识,更多的是兴趣,便会主动地去探索,主动地去学习。
三、难点突破,有梯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构建1公顷的实际大小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概念本身的抽象性。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像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一样制作教具,学生不能直观感受到它的大小,很难建立起正确的表象。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所以本课的重、难点,我定位于让学生理解1公顷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突破难点:(1)出示图片,告诉学生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就是1公顷,并计算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初步感知1公顷的大小。(2)出示课前学生围得100平方米的正方形照片,说说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初步感知1公顷很大,接着让学生计算多少个教室、多少个篮球场、多少个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最后发现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数量由多到少,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清晰1公顷的实际大小,也构建了1公顷的正確表象。(3)教师反问1公顷一定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吗?让学生完善对1公顷的认识。采用逐步扩大参照的对象来缩小参照对象的数据,当数据缩小到1个时,学生的头脑中就很清晰地建立起1公顷的表象,可见阶梯式的设计能有效地突破难点。
四、提供机会,有自主
教师开放教学环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主还给学生,努力促进学生心理环境的开放,使学生充分感到课堂不再是严肃而缺少乐趣的学习场所,而是一个宽松的游戏乐园,把教师当作朋友,把同学当作伙伴,彻底消除胆怯和依赖的心理,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必须“自主”学习。“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当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于之前有过学习其他面积单位的经验,学生会问:“公顷与平方千米谁大?”“1公顷有大多?”“公顷与平方米的进率是多少?”“有没有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等等。学生的精彩提问,教师应给予鼓励。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别人提出来的问题,你不一定有兴趣“帮”他解决,但是如果是你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你肯定会有兴趣,而且会想方设法来解决,人在生活中是这样,在学习知识上也是这样,应多鼓励学生提问题,提有价值的问题。
总之,对课堂的预设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要尽可能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使教学沿着预设的轨道前进。在“精心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动态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努力达成“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平衡,让“动态生成”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演绎精彩的课堂。
编辑 鲁翠红
建构主义理论点核心内容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不应把新知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以前学习的旧知已不能解决新知时,就会自主地对新知产生需求。
在本课的导入部分,考虑到学生对1公顷的占地面积缺乏明确的感知与了解。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引入,通过对已学过的面积单位的复习,勾起学生的回忆,建立起知识的链接点,并通过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学习新的面积单位的需求,从而切入课题。
师: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用哪个单位比较合适?
生1:平方米。
师:同意吗?
生2:不对,应填平方千米。
生3:应该填公顷。
师:这些面积单位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你们不填平方米?
生:学校很大,平方米这个单位太小了。
师:是呀,所以这里我们需要填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面积单位——公顷。
二、源于生活,激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数学老师应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课设计了一题,“×小区,占地面积10公顷,其中公馆、儿童游乐场、健身房、道路等公共设施占地2公顷,绿化面积为5公顷……聪聪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宅楼50幢,估计了一下每幢楼的长约80米,宽约10米。请你跟聪聪一起算一算,房屋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相比之前的练习,这题更体现生活化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更感兴趣。最后教师问:广告商虚假在哪了?又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展开激烈的讨论。
生1:绿化面积虚假,应该不满5公顷。
生2:省略号说明还有,现在加起来已经11公顷。
生3:住宅楼占地面积虚假,应该是大约。
师:住宅楼占地面积是聪聪看到的,不属于广告。
生4:10公顷。
师:是吗?广告商会把整个小区的占地面积故意缩小吗?
师:2公顷可能虚假吗?
生:可能。
……
这些真实的画面,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真实的情境,有了这种积极的因素,学生就不会惧怕知识,就不会排斥知识,更多的是兴趣,便会主动地去探索,主动地去学习。
三、难点突破,有梯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构建1公顷的实际大小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概念本身的抽象性。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像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一样制作教具,学生不能直观感受到它的大小,很难建立起正确的表象。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所以本课的重、难点,我定位于让学生理解1公顷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突破难点:(1)出示图片,告诉学生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就是1公顷,并计算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初步感知1公顷的大小。(2)出示课前学生围得100平方米的正方形照片,说说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初步感知1公顷很大,接着让学生计算多少个教室、多少个篮球场、多少个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最后发现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数量由多到少,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清晰1公顷的实际大小,也构建了1公顷的正確表象。(3)教师反问1公顷一定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吗?让学生完善对1公顷的认识。采用逐步扩大参照的对象来缩小参照对象的数据,当数据缩小到1个时,学生的头脑中就很清晰地建立起1公顷的表象,可见阶梯式的设计能有效地突破难点。
四、提供机会,有自主
教师开放教学环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主还给学生,努力促进学生心理环境的开放,使学生充分感到课堂不再是严肃而缺少乐趣的学习场所,而是一个宽松的游戏乐园,把教师当作朋友,把同学当作伙伴,彻底消除胆怯和依赖的心理,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必须“自主”学习。“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当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于之前有过学习其他面积单位的经验,学生会问:“公顷与平方千米谁大?”“1公顷有大多?”“公顷与平方米的进率是多少?”“有没有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等等。学生的精彩提问,教师应给予鼓励。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别人提出来的问题,你不一定有兴趣“帮”他解决,但是如果是你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你肯定会有兴趣,而且会想方设法来解决,人在生活中是这样,在学习知识上也是这样,应多鼓励学生提问题,提有价值的问题。
总之,对课堂的预设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要尽可能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使教学沿着预设的轨道前进。在“精心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动态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努力达成“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平衡,让“动态生成”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演绎精彩的课堂。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