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湖广巡按朱谨吾辞建亭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ay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承示欲为不谷作三诏亭a,以彰天眷,垂有永,意甚厚。但数年以来,建坊营作,损上储,劳乡民,日夜念之,寝食弗宁。今幸诸务已就,庶几疲民少得休息,乃无端又兴此大役,是重困乡人,益吾不德也。且古之所称不朽者三b,若夫恩宠之隆,阀阅之盛c,乃流俗之所艳,非不朽之大业也。
  吾平生学在师心,不蕲人知d。不但一时之毁誉不关于虑,即万世之是非亦所弗计也,况欲侈恩席宠以夸耀流俗乎?张文忠近时所称贤相e,然其声施于后世者,亦不因三诏亭而后显也。不谷虽不德,然其自许,似不在文忠之列。使后世诚有知我者,则所为不朽固自有在,岂藉建亭而后传乎?露台百金之费,中人十家之产,汉帝犹且惜之,况千金百家之产乎?当此岁饥民贫之时,计一金可活一人,千金当活千人矣!何为举百家之产,千人之命,弃之道旁,为官使往来游憩之所乎?
  且盛衰荣瘁,理之常也。时异势殊,陵谷迁变,高台倾,曲池平,虽吾宅第且不能守,何有于亭?数十年后,此不过十里铺前一接官亭耳,乌睹所谓三诏者乎?此举比之建坊表宅,尤为无益。已寄书敬修儿达意官府f,即檄已行g,工作已兴,亦必罢之。万望俯谅!
  (《张太岳集》)
  注释:
  a 不谷:古时王侯自谦之辞。 三诏:《礼记·礼器》:“纳牲诏于庭,血、毛诏于室,羹定诏于堂:三诏皆不同位,盖道求而未之得也。”《说文解字》:“诏,告也。”
  b 不朽者三:《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c 阀阅:门第家世显赫。
  d 蕲(qí):祈求。
  e 张文忠:明内阁首辅张孚敬,谥文忠。贤相:明洪武三十年(1380)朱元璋废除宰相制,由皇帝亲掌六部。后来,设立了一个类似于皇帝秘书的机构,称内阁。内阁首辅由首席大学士担任。明中后期,内阁权力不断扩大,俨然成为国家的最高行政中枢。内阁首辅的权力,则相当于以前的宰相。故时人或后人也将当过内阁首辅的人称为宰相。
  f 敬修:张居正子张敬修。
  g 檄:官府公文。
  大意:
  承蒙您告知想要为我建造三诏亭,以彰显君王的恩宠,流传永久,意义深厚。但数年以来,建造牌坊的工程损耗国家财政储备,劳苦乡民百姓,我日夜思虑,寝食难安。如今幸亏各项事务都已完备,疲惫的乡民终于得以略为休息,却又无端役使他们开始建造三诏亭,这是重陷乡民于困境,还增加了我的不德之行。古代所称道的不朽大业有立德、立功、立言三项,而恩宠的隆重、家世的显赫,都是流俗之人所艳羡的,并非不朽的大业。
  我平生所学,听从自己内心引导,不祈求他人理解。不仅一时的毁谤赞誉不会放在心上,即使万世之后的是非之论我都不会计较,更何况是张扬恩遇,凭恃宠幸以夸耀于流俗呢?张文忠公是近来人们称道的贤相,但他的名声流传于后世,却不是因为三诏亭彰显出来的。我虽然不德,但(尚有自知之明)自我评价,似乎还不能与文忠公同列。假使后世真的有理解我的人,那么我的不朽功业自然会存在,难道是凭借建亭这种事才能流传吗?建造露台百金的费用是普通人家十家的产业,汉文帝尚且怜惜(而下令罢建),何况建造三诏亭要耗费千金,相当于百家产业!在如今饥荒岁月百姓贫穷之时,一金可以养活一人,那么千金可以养活千人之众!为什么要将百家产业、千人性命弃置路旁,建造官吏往来游历休憩之所呢?
  况且强盛衰败、繁华凋零,都是常理。时间变化,形势更迭,山峰河谷,迁移变更,高台倾倒,曲江平地(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连我的宅第都无法固守,一个亭子又怎会永远属于我呢?数十年后,这个亭子不过是十里铺前一个普普通通的接官亭而已,从哪里能看出是所谓的“三诏亭”呢?建亭之举和建造牌坊、表彰门第相比较,更无益处。我已经写信寄给儿子敬修,向官府转达我的意见,即使是建亭公告已经发布,施工作业已经开始,也务必要停止。万望您谅解!
  【解读】
  在明朝后期的政治舞台上,张居正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本人和他主导的改革备受关注和争议。作为强势的政治家,张居正当政时位高权重,万历皇帝对他恩宠之隆,令天下侧目。其家乡的地方官员出于奉承逢迎,要为他修建三诏亭,以示称颂。身处权力巅峰的张居正在这一事件上保持了難得的清醒。他在这封书信中的许多观点都值得注意。首先,他认识到建亭劳民伤财,乃“不德”之举,尤其是在饥荒岁月,民生凋敝之时大兴土木,是对民众生命的漠视,体现了政治家的良知。其次,他对于“不朽功业”的看法,张扬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观念,指出“恩宠之隆,阀阅之盛,乃流俗之所艳,非不朽之大业也”,体现了政治家超脱流俗的境界和抱负。再次,他对“盛衰荣瘁”的必然规律,“时异势殊,陵谷迁变”的发展、变化有通达透彻的认知,并试图以此为基础超越财富、地位、荣誉、权力的局限,而“不但一时之毁誉不关于虑,即万世之是非亦所弗计”,更体现了政治家的胸襟和勇气。(翊程)
其他文献
帝尝谓高力士曰a:“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力士对曰:“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大盛,陛下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谓无忧?”帝曰:“卿勿言,朕徐思之。”自去秋水旱相继,关中大饥,杨国忠恶京兆尹李岘不附己b,以灾沴归咎于岘。九月,贬岘长沙太守。帝忧雨伤稼,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雨虽多,不害稼也。”帝以为然。扶风太守房琯言所部水灾c,国忠使御史推之。是岁,天
期刊
《春秋》与“《春秋》三传”  《春秋》本是先秦时期各国史书的通称,它以编年体的形式记载历史大事。像《墨子·明鬼下》就有“著在周之《春秋》”,“著在燕之《春秋》”,“著在宋之《春秋》”,“著在齐之《春秋》”等语。《隋书·李德林传》和唐刘知幾《史通·六家》也都提及墨子说过“吾见百国《春秋》”。而《孟子·离娄下》又说:“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大概《乘
期刊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其主要事迹记载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诸葛亮早年避世,躬耕于南阳,自比管仲、乐毅,被称作“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又辅佐后主刘禅,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五丈原镇)。诸葛亮的一生真正
期刊
鵩鸟赋(并序)  ﹝汉﹞贾谊  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即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也。其辞曰: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
期刊
言两汉所以亡者,皆曰莽、卓a。予以为莽、卓篡逆,污神器,以乱齐民,自贾夷灭,天下耳目,显然闻知。静徵厥初,则亡西京者张禹b,亡东京者胡广c。皆以假道儒术,得伸其邪心,徼一时大名,致位公辅d。词气所发,损益系之,而多方善柔,保位持禄。或陷时君以滋厉阶,或附凶沴以结祸胎e。故其荡覆之机,篡夺之兆,皆指导之,驯致之。虽年祀相远,犹手授颐指之然也。其为贼害,岂直莽、卓之比乎?  (《全唐文》卷四九五)  
期刊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代称夜为“宵”,故称“元宵”。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分别是春、秋、冬三季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所以,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这一天,人们的饮食很有特点。《续齐谐记》所讲吴县张成的故事里,张成在白米粥上放油脂,制成“膏粥”,用以祈蚕。所谓祈蚕,是指旧时人们在正月十五这天祭蚕神,祀门户,迎阳气。隋杜公瞻注释《荆楚
期刊
护封,百度词条作如下解释:“书籍封面外的包封纸。印有书名、作者、出版社和装饰图画,作用有两个:一是保护书籍不易被损坏;二是可以装饰书籍,以提高其檔次。”  这个解释,应当说还是比较准确的,但界定仍然不够清晰,容易与“书衣”相混。  书衣,顾名思义,就是给书“穿上一层衣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把护封看作书衣的,不过,仍有不同。护封,一般是图书出版时,随图书印刷而存在,上面“印有书名、作者、出
期刊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这部书对我国后世文学的发展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唐代学者李善在《上文选注表》中所说:《文选》成书以后,“后进英髦,咸资准的”,成了士人的必读之书。据说李白早年曾三次拟作《文选》中的诗文,杜甫更明确地告诫他的儿子要“熟精《文选》理”。到了宋代,还出现了“《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可见其盛行的情况。时至今日,“《
期刊
微之a,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b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其余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
期刊
(大通元年,即527年)初,上作同泰寺b,又开大通门以对之,取其反语相协c。上晨夕幸寺,皆出入是门d。辛未(初八),上幸寺舍身;甲戌(十一日),还宫,大赦,改元。e  (中大通元年,即529年)九月,癸巳(十五日),上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a。上释御服,持法衣b,行清净大舍,以便省为房,素床瓦器,乘小车,私人执役。甲子(十六日),升讲堂法座,为四部大众开《涅槃经》题c。癸卯(二十五日),群臣以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