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917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关注人的精神价值、心理个性及人格修养,理应成为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好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的建构式学习。
  首先,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
  评价不宜过早,有些教师在听取学生想法时,往往不等学生说完就给予鼓励表扬,这样会大大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教师应让学生说完再作评价,这样既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有利于教师做出中肯的评价。
  评价也不宜迟.太迟的评价就起不到应有的心理激励作用。教师及时的表扬如同和煦的春风拂过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敏感脆弱的心灵得到慰藉,学习的自信心逐渐增强。
  其次,评价要以表扬为主。
  评价应以正面鼓励为主。心理学研究表明:正面鼓励的评价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心理激励功能,就应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小学生喜欢听表扬,初中生也同样喜欢听表扬,教师微不足道的一句表扬往往能起很长一段时间的激励作用。
  再次,还要讲究评价的语言艺术。
  要想使课堂评价落到实处,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那么教师就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只有静下心来耐心听取学生的发言,才能对其回答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才会使学生看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前进目标。总之,评价的语言应准确得体,符合学生的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随意打击,也不能夸大其辞。
  当然,评价语言要幽默生动。
  幽默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课堂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让学生在开怀一笑中受到智慧的启迪。幽默的语言可以化解课堂上的尴尬,让学生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生动形象的语言最富感染力。课堂评价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恰当的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能使评价更富感染力。
  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最好能广泛搜集,加强积累,使评价语言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最好能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诸如此类的评语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引导和期待,是教师一腔关爱的真挚流露。
  评价要富有感染力。
  青少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情感。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实,评价还可以有体态语言,当学生为回答问题从座位上站起来的一刹那,教师的评价便开始了。教师主要是借助眼神身势等一系列体态语言对学生的答问无声的评价,传递信息。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充满信赖和期待的热情中得到鼓舞和激励,以便顺利、准确地答完提问。
  最后,我们也应该激励学生自我评价。
  以往的语文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作用,致使语文评价过程变成只有教师参与的单向评价活动。作为教学双方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理应都是语文课程评价的主体。因此,要发挥评价的心理激励功能,激励学生参与评价、学会自我评价,是评价的艺术之一。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鼓励学生互评、自评、师生互评。让学生自己学会独立思考,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老师对学生的表现或发言及时给予点评和引导,这些做法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自我评价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充分的时空条件。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就必须加强教学评价艺术的修养,使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科学的法官”“思索的哲人”和“爱的化身”。
其他文献
今年我有幸参加中考阅卷工作,通过阅卷我了解到,考生的作文水平普遍不高,没有看到让人耳目一新的作文。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我认为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观察生活,力求实写。鲁迅先生说过: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可见,“多看”是多么的重要。在作文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全景式的扫
期刊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自主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习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去学,主动去探索。从思维状态看,在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乐于开动脑筋,思考、理解问题的能力会明显增强。由此可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与学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快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个性张扬、思维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进行“逐段串讲”“逐句讲析”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课堂问答成了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可是,教师的大量的无效的“问”和学生的无效的“答”在课堂上广泛存在。本应该由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心灵“对话”的语文课成了师生之间的“问答”课。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主问题设计法对文本主要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围绕一两个主问题
期刊
1、资料集锦,资源共享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综合性学习”学习目标中有一条为“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资料收集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唯一方式。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在时间许可的范围内尽量多的查找一些权威性的资料,不同观点的资料。所得到的知识要学会注明出处,要分类编号,避免使用时的不方便。以《探索月球的奥秘》为例,要求学生利
期刊
一、引诗句   诗歌的语言非常凝练、精要,引用诗句,可以增强课堂的文化色彩,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在上何其芳的《秋天》时,我则先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等诗句,让学生体会一下秋的萧瑟、孤寂和感伤,再写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更胜春光”让学生体
期刊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
期刊
建构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建构和理解的过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是给学生提供建构的知识框架、思维方式、学习情境以及有关的线索。实践中,我巧用建构主义理论,优化自己的语文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设
期刊
从去年冬天至今,我们中学语文教研组承担了“学—探—点—练—考”五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这项科研课题的试验工作。结合我校的学情,如何将其借鉴并运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明确  洋思中学“堂堂清”“日日清”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学生对每节课、每天的教学目标定位更加明确。那么,我就要求自己: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查阅各种资料,深钻教材,密切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
期刊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描写景物的文章,辞藻优美,语句流畅,意境和谐。篇篇都堪称写景抒情文章的经典。有不少同学抱怨不知道如何写作文,特别是有关景物的描写。在平时的作文中,一看到题目就忙着翻阅作文书找范文借鉴。其实我们只要同课本有了密切的接触,我们就会发现课本其实是个作文技法的聚宝盆。作文学习无需舍近求远,立足课本我们就能有章可循。下面就让我们回顾课本,去共同探讨课本中的素材,共同去学习景物描写的技巧。
期刊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1.开展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根据作文的训练要求,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努力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