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艺术出版要成为显学,至少还有十年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xin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这期的特别专题策划,是专谈中国1949年之后的艺术图书出版与阅读。出版发行的最终目的,当然是给读者提供思想与美的精神粮食。而作为一个批评家、策展人,你是特别喜欢读书、会读书的。想听你讲讲,你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你平常都喜欢读一些什么样的书?
  我读书比较早,读得也比较广泛。少年好奇,我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总是想要多了解一些、弄明白一些。特小的时候就爱读书,到初中时,自己的零花钱都攒起来买小人书了,集了200多本。里面的画好玩,故事也好玩,一边读一边还照着画画,把家里的墙全画满了。到高中读了大量的经典作品,主要是读一些文学作品,欧洲文学、法国文学、俄罗斯文学中的经典名著都读。我读高中时是1987年,因为居住的小城市比较偏僻,接触到的书比较少,到了高中时城里有了第一家图书馆,就看了很多这方面的新书。甚至上课都在看小说,把高考也耽误了。除了图书馆借书,私下里偶尔会买几本,小孩子没钱,只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那时读小说,是够入迷的。
  高中毕业后我先参加了工作,工作后再考上了石家庄河北师大。我这么爱读书可能是受了父亲的影响,父亲当年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他当时是他们整个部队里唯一的知识分子,唯一的文书,他们整个团包括团长都不识字。而父亲会读书识字,是因我们的爷爷是医生,早年行医赚了一点钱,就供我父亲念了5年的私塾。爷爷有这种远见,也是因为我们家祖上有书香的基因,我去年拿到了家谱,捋清了一些家里的脉络,原来乾隆年间我的祖上就出自国子监,所以爷爷及他的两个兄弟,都有书香的基因。
  你是书香世家的后代,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书影响了你?从美术教育转向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书在其中起了什么根本的作用?
  高中时读的一些思想和哲学方面的书对我的影响大,像黑塞的小说《荒原狼》给我的印象就十分深刻,斯蒂芬·特威格也喜欢,他的文笔很激情。霍桑的《红字》我是一口气看完的。弗洛伊德的书对我影响也很大,他论达·芬奇,写摩西,其中都涉及到了美学与艺术学。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我是整个抄下来的。后来福柯对我的影响也很大。
  我读书杂,思想也比较杂,这可能与我的祖籍有关。湖北在古代是楚人居住之地,楚人好思辨,楚文化基本上是以怀疑精神为脉络的一种思维模式,我大概算这样一个人。
  我读书还有这样一个思考,就是每一个思想家,他的眼睛看到的是他认为的世界,他只是看到了一个领域,一个角度,而他不能替代我。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思想家,都不能让他的眼睛替代我,我要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而我看到的应该是与他不同的世界,我的躯体大致上的结构跟他一样,但我们的面孔不一样,我的眼睛应该看到新的世界。我们所有人的眼睛应该是为看到新的世界而存在的。
  因为骨头里具有这种怀疑、比较与反叛的精神,那是不是就促成了你在人生的某一个时段,自然而然就开始做了策展人、批评家和艺术家?须知思想是这三种身份的大前提。
  做艺术家是创造新的图像,新图像与以前的世界是有差异的,因为你在用自己的目光重新阐述这个世界。做批评家也有这方面的一种内在联系。
  人接受影响通常有两种方式,有些人可能是受身边的人影响多一些,有些人可能是读书多一些,到目前为止,你觉得你是哪一种?
  我觉得我受书的影响比较多一些。但生活中的某些经历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比如放弃一切来北京。这其中好像也并不存在得失,得失只是某个阶段的努力不同,而自然会给你一个命运。确实,很多事情无法预测,我更相信它们是安排好的。
  咱们回到读书上来。你看了那么多书,自己也写书,你的书出版顺利吗,你从中体会到中国的出版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我觉得出版跟我们国家的国情息息相关,虽然宪法上规定出版自由,从概念上它也是存在的,因为大家对自由的解释不同,他们有另外的一种解说方式。只能说我们都知道哪一种解释才是我们愿意接受的,出版基本上也只能这么解释。
  你看了那么多书,从你目前了解的艺术书籍来看,你觉得我们还缺少哪种类型的图书,对国外图书的引进是否存在空白和遗漏?你在做美术史研究时,有没有觉得资料不够?
  图书的欠缺当然会有,但在这里我要提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关于图书的引进或翻译,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种出版,应该是尊重原意的出版,而不是按我们需求的去理解与翻译。我举一个例子,像萨特说“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我们翻译过来的就是这个意思,它被大家广泛引用。但我认为作为萨特这样一个思想家,他的原意不应该是这样也不会是这样的,所有存在的都不完全是合理的,如果完全合理那就坏了,这个世界你做奴隶就永远是奴隶,你就没有要求你权利的可能。我觉得这句话的原意应该是说,一切存在的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可能是他更加客观的立场。可见我们的翻译,国外大多的东西都是经过处理的,包括信息,能够公开出来的完全是经过过滤的,是纯净水。
  那你怎么看现在的年轻人,他接受信息的方式已经完全跟以往不一样,读书会不会只成为生活的点缀而不一定是必需品,你对这种状况有没有担心?
  我觉得不必担心,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背景和情感模式,每一代人都面临每一代人的问题、困惑与思考。年轻人面对他的群体和时代,会解决他的困惑,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也会提出他们对这个时代、或者对未来的一些看法,我觉得每一个时代都是这样的。上代人的介入或提醒我觉得没有必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在纸质书与电子书之间,你觉得它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我觉得形式的变化并不重要,我们看电子书也好,看书上面的字也好,想获取的是其中的思想,而任何一个方式都能获得我们要的东西。我们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读书,读书变成目的就错了,我们读完书之后,是用我们获取的东西去思考我们的世界。
  这个当然是从一个纯读者的角度去说的,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你对纸质书有什么样的看法,是否希望它的生命能够久长一点?
  我的确更喜欢看纸质书,我几乎每次去书店都会买很多书。现在搬家,很苦恼的事就是书太多、太沉了,从这个角度还是电子媒体比较好。我不习惯用电子媒体,但这也是一个习惯问题,新的一代他们可能对纸的热爱没那么深了,他的情感模式,从小就是打电子游戏,就是用电脑,用手机,他们会更习惯用这种方式。
  你到书店买书时,单行本的书,或是系列图书,哪一种对你更有吸引力?
  这取决于我的需要,比如这几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医,买的书都是系列丛书。因为要研究中医必须上溯到古籍书的源头,它的整个脉络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每一代人都出来了哪些人,分枝是从哪里开始,医理和药方从哪一个时代公开,为什么在这个时代就出现了新学科,这些跟它的社会背景与发展是一起的,很像去捋直了美术史一样。
  美术史似乎是断断续续的,不及中医学那样绵延不休,是一个完善的体系。
  确实,中国最完善的一个体系就是中医,这个体系没有受到政治的直接影响,没有被破坏。帝王也好,穷人也好,都要看病,都要保护它,所以它是最完备、最能清晰反映中国文化一个脉络,比美术史完整和重要。美术史是文化,它表达的是思想,中国为什么会发展出中国画,为什么其中没有批判精神,在中国这种集权的体系下,“反对”是不允许出现的。比如你在图像里去表达帝王的丑陋,那是不可能的。给朱元璋画像的画师,画得特别像会被杀掉,因为朱元璋长得太丑,把他画美了,也要被杀,因为又不像了。所以中国人的隐晦智慧全在这里面体现出来了。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西方颠覆性的思想体系一出来,对中国文化的冲击这么大。
其他文献
列支敦士登的王室收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品私人收藏之一,2013年11月5日至2014年2月1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大家带来了“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展览从该王室多年的珍藏中精选了100件油画、版画与挂毯,完整地展现了16、17世纪尼德兰南部地区绘画发展的历程。  提及佛兰德斯画派,人们首先自然会想到鲁本斯笔下涌动的肉体和凡·戴克画中华丽的衣着。的确,17世纪以
期刊
“伊莎贝拉:时尚盛宴Isabella Blow Fashion Galore”于11月20日在伦敦市中心的萨默塞特宫展出,展品是伊莎贝拉·布罗(Isabella Blow)个人收藏中最具特色的100样单品,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当然是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设计的时装以及出自菲利普·崔西(Philip Treacy)之手的帽子。展览让我们更加认识了伊莎贝拉·布罗的世界,但让人
期刊
图表
期刊
集爵士、摇滚、舞蹈、波普、文学和视觉艺术为一身,创于1968年的南岸艺术中心被《卫报》称之为“全国最有活力的艺术中心”,海沃德画廊(Hayward Gallery)作为伦敦南岸艺术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其他一些南岸区中心建筑、皇家国家剧院、英国电影协会比邻。随2007年初南岸中心被重塑定位为南岸区中心,之前的“海沃德”也在2011年初之后更名为海沃德画廊。  伦敦南岸艺术区位于泰晤士河边,是
期刊
除了欧美主导的当代艺术话语权之外,全世界的艺术还有千万种样貌,文化背景的差异容易导致他们被笼统地归于“他者”的艺术类型。  对于人类来说,其存在的最好证明就是本身这副血肉的躯体,而被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躯体作为人类自身的镜像,则是身体和灵魂纠缠而成的隐喻。近日,广东美术馆正在展出墨西哥当代雕塑家豪尔赫·马林(Jorge Marin)的作品,展览被定名为“身·景”,持续至3月9日。正如评论家奥古斯丁·阿
期刊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也无需“地命海心”(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焦虑于当代艺术的种种困境与未来,但值得庆祝的是仍然有不同角色的存在,仍然有不同声音的回响。  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陆兴华(理论车间后门)在自己的微博上评论徐震(没顶公司)这次在尤伦斯的个展:“感觉比我出发前预想得要好得多!我的第一反应是:这,过分了!”进入展厅我的瞬间感觉也是……太过分了,你这样,让人家别人还怎么搞。  显然,对
期刊
2014年第六十七届的戛纳电影节的海报又是一代男神马斯楚安尼,从安东尼奥尼的《夜》到费里尼的《八部半》《甜蜜的生活》……马斯楚安尼几乎成为一个世纪意大利电影的符号,无人可敌,不可超越。而马斯楚安尼所饰演的角色也似乎代表了意大利文化的各个层面——风流倜傥,玩世不恭,却又带着深切的绝望感。马切洛,噢,我的马切洛。  2012年的秋天,当我乘坐欧洲高速列车从瑞士驶往意大利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如电影般发生
期刊
提及艺术出版的发展,除了书籍的选题立意,也离不开书籍装帧设计,好的内容应当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能否达到与内容相辅相成的效果,书籍装帧设计师的作用不可小觑。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形式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传入国内的,在鲁迅的积极倡导下,陶元庆、丰子恺、钱君陶等一大批书籍装帧设计师开创了中国书籍装帧的新时代。  鲁迅先生强调书籍装帧是一门独立的绘画艺术,承认它的装饰作用,不必勉强配合书籍的内容,其
期刊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鲜的创意灵感也随之抽芽。设计师们抛弃了繁复冗杂,轻便、舒适的设计产品才是今春的流行王道。  01 我是你的臂弯  / Armin Chair  一把扶手椅,编织的软毡包裹住曲线金属结构,纹理看似随意却又精心,散发出浓浓的女性气质,柔软、呵护、愉快、亲密、私人、骄傲。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精湛的工艺和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把这件扶手椅称作“臂膀”在舒适的凹凸的曲线下放松自己的心灵
期刊
美国著名剧作家托尼.吉尔罗伊曾这样评价好莱坞一年一度的华丽盛会奥斯卡:“它也许很梦幻,但这些电影折射了眼下美国社会正在发生的事情。”  时至今日,奥斯卡已经走过86个年头,无数电影人曾为之奋斗,选用最能反应社会现实的题材,通过对人性的挖掘反映价值观的转变。今年的奥斯卡仍然向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伸出了橄榄枝,它们的时代背景或者各不相同,却以自成一派的形式坚定地注视着现实。在那个造梦工厂里,究竟出品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