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欧美主导的当代艺术话语权之外,全世界的艺术还有千万种样貌,文化背景的差异容易导致他们被笼统地归于“他者”的艺术类型。
对于人类来说,其存在的最好证明就是本身这副血肉的躯体,而被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躯体作为人类自身的镜像,则是身体和灵魂纠缠而成的隐喻。近日,广东美术馆正在展出墨西哥当代雕塑家豪尔赫·马林(Jorge Marin)的作品,展览被定名为“身·景”,持续至3月9日。正如评论家奥古斯丁·阿特亚加(Agustín Arteaga)的评价所言:“马林的艺术创作总是在对身体进行解读”。在这个展览中,马林以青铜雕塑为语言,再一次诠释了身体这个恒久的话题。
17世纪在欧洲盛行的巴洛克艺术后来随着殖民行动来到墨西哥,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新趣味。巴洛克艺术极富动感与激情,一反和谐宁静的古典艺术,在情绪的感召下将其对运动的美的追求发挥到极致。这种充满生命力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有不少艺术家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豪尔赫·马林就是其中一个。马林的雕塑多数表现的是杂技或者运动的瞬间,健美的躯体高度紧张,在表面的平衡中蓄积爆发的力量,永恒地凝固了分秒之美。路易莎·巴里奥斯(Luisa Barrios)描述到:“马林操控着他作品极富动态的造型中的平衡与张力,从而调和了青铜材质和空灵造型的矛盾,保证了作品的体量感与协调感”。巴洛克时期的雕塑一般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以宗教作为主题并且风格豪华富丽。现代人大多告别了热烈的宗教情绪,艺术也脱下神圣性的外衣,更多关注人类自身,也许正是这种趋势影响着马林。他的创作虽受巴洛克影响,但在主题和风格方面并不遵循传统,他的作品更具有现代的特色。例如此次展出的作品《正方体上的体操运动员》和《金翅鸟》。
由于马林本身是墨西哥人,其创作的血脉中必定继承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远古时南美洲的阿兹台克人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史前文明,在原始文化的遗存里,土著们崇拜亡灵。经历西班牙人的殖民统治后,古老的信仰与欧洲殖民者带来的宗教文化结合形成古怪的亡灵节。进入现代,墨西哥的社会也不太平。在壁画三杰的时代,战争、混乱、死亡便与墨西哥人的一生相伴。20~21世纪,墨西哥依然有部分地区不安定,黑帮争斗和各种犯罪活动令乱世之中的人命如苇草般脆弱。生活的种种困难使得人们更加沉醉于对“亡灵”信仰的迷狂,罪犯、妓女和贫穷的人更是无比崇拜“死神”。也许正是因为受墨西哥的亡灵传统影响,马林的雕塑带有一种莫名的诡异和凝重,那些带翅的人体透露着神秘的魅力:展翅的身体并不像巴洛克雕塑天使一般可人,而是奋力撑开翅膀又分明有着人的身体的奇怪生物。这些奇怪的生物就像是变异的人类,他们的身份不属于这个世界,但是人类的躯体却令他们背负了人性。如作品《木排上的天使》中的女性神情肃穆,脚下的船将也不知要驶向何方。马林曾表示,他的作品关注的是20~21世纪的人,他创作这样令人陷入思虑和不安的形象来言说自身的忧虑,也映射着社会历史中人的命运。
看过马林作品的人会发现,面具是马林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其中经常出现的鸟头面具有些恐怖,它的原型来自中世纪瘟疫流行时处理死尸的人所佩戴的防护面具,尖尖的鸟喙里装着过滤病毒的药草。此面具自诞生之时便带着沉重的命运与死亡的阴影。而马林作品中的鸟头面具被简化成像狂欢节面具一样,荒诞滑稽里暗含悲伤的寓意。表演杂技动作的形象戴上这些面具,使雕塑看起来像马戏团里的演员戴着面具在上演光怪陆离的表演。人们接受了舞台的设定,忘却了对面具下的面孔的好奇,面具下的面孔是纯真还是罪恶我们无从得知。于是面具带来一种新的身份,戴上它就算做出任何荒诞的举动也有众人鼓掌喝彩,使得演出成为众人狂欢的盛宴。马林曾说“面具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性”,“戴上面具就意味着身份的转变,我不再是我”,这也许“就是自由”。他让雕塑长出翅膀,就像是展翅欲飞的鸟。他让成年男子或女子的健美身躯带上这古怪的面具,使这副貌似禁欲的形象反能唤起肉欲,加上采用青铜作为创作材料,其特殊的重量和坚实感被转换成为肉体的结实紧致,从而营造出沉稳却爆发力十足的形象。青铜这种金属材料不似大理石般光洁,丰富的肌理使得它更接近世俗之人的血肉之躯,且与墨西哥人的激情与忧伤并存的性情相契合。
不管是摆在公园,街道还是美术馆的展馆里面,马林的雕塑总是有着强烈的自成一体的气质,血脉喷张的躯体与动物的身体、几何形体组成的雕塑完整地创造了一个场域,羽翼和其他因素作为躯体的延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封闭的寓意。维特根斯坦曾说“人是人心灵最好的图画”。面对马林的雕塑,与其说观者看到的是身体,不如说是看到人类思想的躯体。艺术家手法上虽依然采取写实的人体,却创造出超越肉体观感的灵魂图景。其人物形象不再受物理身体或时空的限制,也不依赖周遭环境的映衬,而是独立地呈现出完整的隐喻。
徜徉在展厅里,笔者沉浸在作品的细节中感慨万千。展览大致上展出了马林的代表作,规模不大,却是一扇打开的窗户。透过展览我们明显感受到,除了欧美主导的当代艺术话语权之外,全世界的艺术还有千万种样貌,文化背景的差异容易导致他们被笼统地归于“他者”的艺术类型。如何客观而有效地将各种文化背景的艺术纳入讨论的可能性?马林的面具巧思正是把这抽象的隐喻化为雕塑身体的景观,留给世人慢慢咀嚼。
对于人类来说,其存在的最好证明就是本身这副血肉的躯体,而被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躯体作为人类自身的镜像,则是身体和灵魂纠缠而成的隐喻。近日,广东美术馆正在展出墨西哥当代雕塑家豪尔赫·马林(Jorge Marin)的作品,展览被定名为“身·景”,持续至3月9日。正如评论家奥古斯丁·阿特亚加(Agustín Arteaga)的评价所言:“马林的艺术创作总是在对身体进行解读”。在这个展览中,马林以青铜雕塑为语言,再一次诠释了身体这个恒久的话题。
17世纪在欧洲盛行的巴洛克艺术后来随着殖民行动来到墨西哥,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新趣味。巴洛克艺术极富动感与激情,一反和谐宁静的古典艺术,在情绪的感召下将其对运动的美的追求发挥到极致。这种充满生命力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有不少艺术家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豪尔赫·马林就是其中一个。马林的雕塑多数表现的是杂技或者运动的瞬间,健美的躯体高度紧张,在表面的平衡中蓄积爆发的力量,永恒地凝固了分秒之美。路易莎·巴里奥斯(Luisa Barrios)描述到:“马林操控着他作品极富动态的造型中的平衡与张力,从而调和了青铜材质和空灵造型的矛盾,保证了作品的体量感与协调感”。巴洛克时期的雕塑一般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以宗教作为主题并且风格豪华富丽。现代人大多告别了热烈的宗教情绪,艺术也脱下神圣性的外衣,更多关注人类自身,也许正是这种趋势影响着马林。他的创作虽受巴洛克影响,但在主题和风格方面并不遵循传统,他的作品更具有现代的特色。例如此次展出的作品《正方体上的体操运动员》和《金翅鸟》。
由于马林本身是墨西哥人,其创作的血脉中必定继承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远古时南美洲的阿兹台克人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史前文明,在原始文化的遗存里,土著们崇拜亡灵。经历西班牙人的殖民统治后,古老的信仰与欧洲殖民者带来的宗教文化结合形成古怪的亡灵节。进入现代,墨西哥的社会也不太平。在壁画三杰的时代,战争、混乱、死亡便与墨西哥人的一生相伴。20~21世纪,墨西哥依然有部分地区不安定,黑帮争斗和各种犯罪活动令乱世之中的人命如苇草般脆弱。生活的种种困难使得人们更加沉醉于对“亡灵”信仰的迷狂,罪犯、妓女和贫穷的人更是无比崇拜“死神”。也许正是因为受墨西哥的亡灵传统影响,马林的雕塑带有一种莫名的诡异和凝重,那些带翅的人体透露着神秘的魅力:展翅的身体并不像巴洛克雕塑天使一般可人,而是奋力撑开翅膀又分明有着人的身体的奇怪生物。这些奇怪的生物就像是变异的人类,他们的身份不属于这个世界,但是人类的躯体却令他们背负了人性。如作品《木排上的天使》中的女性神情肃穆,脚下的船将也不知要驶向何方。马林曾表示,他的作品关注的是20~21世纪的人,他创作这样令人陷入思虑和不安的形象来言说自身的忧虑,也映射着社会历史中人的命运。
看过马林作品的人会发现,面具是马林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其中经常出现的鸟头面具有些恐怖,它的原型来自中世纪瘟疫流行时处理死尸的人所佩戴的防护面具,尖尖的鸟喙里装着过滤病毒的药草。此面具自诞生之时便带着沉重的命运与死亡的阴影。而马林作品中的鸟头面具被简化成像狂欢节面具一样,荒诞滑稽里暗含悲伤的寓意。表演杂技动作的形象戴上这些面具,使雕塑看起来像马戏团里的演员戴着面具在上演光怪陆离的表演。人们接受了舞台的设定,忘却了对面具下的面孔的好奇,面具下的面孔是纯真还是罪恶我们无从得知。于是面具带来一种新的身份,戴上它就算做出任何荒诞的举动也有众人鼓掌喝彩,使得演出成为众人狂欢的盛宴。马林曾说“面具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性”,“戴上面具就意味着身份的转变,我不再是我”,这也许“就是自由”。他让雕塑长出翅膀,就像是展翅欲飞的鸟。他让成年男子或女子的健美身躯带上这古怪的面具,使这副貌似禁欲的形象反能唤起肉欲,加上采用青铜作为创作材料,其特殊的重量和坚实感被转换成为肉体的结实紧致,从而营造出沉稳却爆发力十足的形象。青铜这种金属材料不似大理石般光洁,丰富的肌理使得它更接近世俗之人的血肉之躯,且与墨西哥人的激情与忧伤并存的性情相契合。
不管是摆在公园,街道还是美术馆的展馆里面,马林的雕塑总是有着强烈的自成一体的气质,血脉喷张的躯体与动物的身体、几何形体组成的雕塑完整地创造了一个场域,羽翼和其他因素作为躯体的延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封闭的寓意。维特根斯坦曾说“人是人心灵最好的图画”。面对马林的雕塑,与其说观者看到的是身体,不如说是看到人类思想的躯体。艺术家手法上虽依然采取写实的人体,却创造出超越肉体观感的灵魂图景。其人物形象不再受物理身体或时空的限制,也不依赖周遭环境的映衬,而是独立地呈现出完整的隐喻。
徜徉在展厅里,笔者沉浸在作品的细节中感慨万千。展览大致上展出了马林的代表作,规模不大,却是一扇打开的窗户。透过展览我们明显感受到,除了欧美主导的当代艺术话语权之外,全世界的艺术还有千万种样貌,文化背景的差异容易导致他们被笼统地归于“他者”的艺术类型。如何客观而有效地将各种文化背景的艺术纳入讨论的可能性?马林的面具巧思正是把这抽象的隐喻化为雕塑身体的景观,留给世人慢慢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