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中丹青色 瓷苑傲群芳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苍松、翠竹、寒梅组成“岁寒三友”,是中国历代文人抒怀、寄情、言志的景物。元代末期,景德镇青花彩绘“岁寒三友图”开创性地将文人画的笔料(墨)意融合到陶瓷装饰上,这种出自民间的彩绘把工艺与艺术结合的一种样式,又在明代洪武官窑釉里红中得到延续,并表现得更为丰富、完美。本文选用收藏于各博物馆的传世品和考古出土的器物,对比分析元明之际青花与釉里红绘画性装饰的“岁寒三友图”,探讨两者之间相似而有别的特征,以及相同品种中不同的艺术品位。
  
  一、从“三友图”装饰的器型、布局、构图作比较
  (一)元青花“三友图”装饰的器型有梅瓶、双耳瓶、罐、钵、盘、高足杯等,一般都是较小的器型。装饰的部位:瓶,腹部。由于肩、胫部的辅助纹样也占有一定高度,其烘托出的“三友图”主体图画的幅度并不高。高足杯、钵的外壁,呈带状。以上都采用通景式布局。另外,八棱罐上八开光内绘松竹梅各自独立的图画,虽不属“三友图”,但其艺术特征可以补充本文讨论的资料。
  元青花“三友图”的构图有两式:一式如图1,在回环面(展开图)上三等分,依次画松竹梅,枝干左右伸展,揖让、参错,隙间点缀蕉叶、小草等。二式如双耳瓶图2-1、图2-2(耳残,江西省博物馆藏。此为同一器物上不同角度的两个画面,下同),画图分为两个部分绘松、梅。松、梅主干、枝干形态大致相同,自身枝干又相互穿插,松间、梅畔补充竹梢,点缀灵芝、小草等。另外还有简笔速画的“疏体”“三友图”,如高足杯外壁是折枝式,松竹梅枝相连呈起伏形,有缠枝的意味。在小盘内壁也有折枝式,则环绕中心逆时针旋转构图。从绘画性的角度分析,后两式装饰纹样化意味浓,仅在此作简单介绍。
  (二)洪武釉里红“三友图”装饰的器型有尊、梅瓶、玉壶春瓶、盘等。尊体撇口,束颈,圆肩,带盖是洪武时期典型的特征。在传世品和考古出土的残器上,装饰形式多样,有串枝花卉纹、缠枝牡丹纹和“三友图”。此期尊器型恢宏、高大,高度多在50厘米以上,作为主体图画幅度增高。如尊图3-1、图3-2(天津博物馆藏),图画的上边框已提高到肩部。与图2-1造型相似的洪武玉壶春瓶的主题图画“三友图”如图4-1、图4-2(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上下边框在颈、胫部之间,明显比元青花“三友图”的幅度增高了很多。洪武釉里红“三友图”都是通景式。以大尊为例,“三友图”构图繁密而丰富,松竹梅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间内各自为完整独立的图画,干粗、枝繁、花盛,枝干交横,错落有致,花叶扶疏,主次掩映。松竹梅相互之间,因角度不同变换主次角色。主景居中时,左右又有相邻的景物陪衬,如图3-1中间是梅树,向左边伸出的梅枝大致可分为两层,与之呼应的有松枝针叶和芭蕉。尊体向左转,看到的是图3-2,向右边伸出梅枝也是两层,与之交错的是竹叶。继续旋转尊体,当以竹为主景时,左边的梅枝已作为配角作为陪衬了。再看梅瓶(图5-1,南京博物院藏),主景为梅,松与竹分列左右,左转瓶体,出现松为主景,斜插的梅枝和挺直的竹(图5-2)为配景,竹右侧还有芭蕉,这是作衔接的区间。继续转瓶体,梅、竹就平分秋色了(图5-3)。展开看主景依次为竹、松、梅、竹、芭蕉、梅(图5-4,《景德镇古代名瓷线描纹饰集》)。大致可分为五个主区间和一个衔接区间,主配景之间也是随角度变化而变化。松竹梅三者之间还有湖石、芭蕉、新笋、茶花等次景,在构图上同样重要,它们处在主干两侧,是枝干难以伸展到的区域,配景填补了空间,又丰富了题材内容。玉壶春瓶的“三友图”的构图相对要简单些,瓶体束颈且长,腹宽,差距很大,立体表面的弧度起伏也很大,构图时景物随形而繁简增省,显得较为灵活。
  元青花“三友图”确立了的基本样式,洪武釉里红延续元青花的样式,但图画幅度大,主景形态丰富,次景多样点缀,构图繁密。
  
  二、从艺术形态与技法作比较
  (一)元青花“三友图”的艺术形态与技法
  1.形态 松树的主干矫健屈曲,枝干上下屈伸,以圈绘松鳞皮;松针短而直,每个单元的松针似蒲扇状,若干单元为一组,大小相似的各组,较均衡地错落分布,松针外时露枯枝,以示苍老。梅主干粗壮,细枝瘦劲,盛开的花冠很大,正面的五瓣,侧面的三瓣,画花蕊。花有两式,一是钩圈后,染浓青料留白边,如图2-2,较常见;二是染料不留白边,像中国画的墨梅,如图1。两式的新枝上缀满花蕾,愈近枝梢愈小。在画幅较高的图画中都是以松梅为主体,只画竹梢与松梅相映衬,如图2-1、图2-2。画幅较低,如图1,竹与松梅等分,竹枝“左右”分叉,竿劲直,弯节不弯竿;均画晴竹,叶片向上,“重人”式,叶肥润。如图6-1、图6-2、图6-3八棱罐(辽宁博物馆藏)上开光的独立图画形态与上述一致。
  2.技法 用笔:娴熟多变化,生动有笔意。顿挫有力,如画松、梅主干的轮廓线;或铺毫拓抹,如重按轻提有节奏地画竹叶,具体又分有中锋、侧锋之别,如大竹叶用中锋,细竹叶用侧锋,当然是随意而灵活的选择,不必拘泥非如此用笔。多种用笔绘出的各种线条(形态的单元),表现出松的苍劲,梅的挺健,竹的秀逸,颇有写意画的笔意。用料:画笔饱蘸浓青料,整体上保持深青色的色调,以景物的色块强化图画在立体器物上的平面装饰效果。局部也用淡青料烘染,如图2-2梅主干上拓淡青料一边留白,还有如图4更细腻一些的一边浓一边淡,突出树干圆浑的立体效果。简笔速画的“三友图”用笔用料大致相同,如高足杯上的松(图7,镇江博物馆藏)梅(图8,同前)、竹(图9,同前),只是更为简率。
  元青花人物故事图,如“追韩信”“昭君出塞”“蒙恬将军”等,常见有松树、竹梢作配景,其形态、技法与“三友图”大致相同,可参考对照(元青花人物图的艺术品位有高低之分,“追韩信”上萧何左侧的松树是马尾松针,十分精致、细腻且自然,丛竹、竹梢也潇洒、清新,是元青花画竹梢的典型特征。有的图上也出现其他的画法,如“周敦颐爱莲”的竹叶下披如棕榈叶,不符合竹谱规范画法)。
  (二)洪武釉里红“三友图”的艺术形态与技法
  1.形态。松树主干、枝干都与元青花大致相同。松针有两式:一是与元青花相同的蒲扇式,如图3-1;二是圆团式,尊上的松针大约33或34根为一团(图10),梅瓶上的大约27或28根为一团(图4-2),若干团为一组(尊上大约十多团,梅瓶上六七团)。松针外多露屈曲的枯枝,与元青花同。竹竿直且长,竹节间留空隙,一个区间有三四竿,竹叶大多作滴露下披状,也有向上的晴竹;尊上的叶由“个”、“分”字形六七片组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有阔、窄叶之分,以表现正、侧竹叶的形态,四或五单元为一组。玉壶春瓶上晴竹(图4-1、图4-2、图11-1),不显露长竿,或柔细作弧线,叶细繁密,较柔软;但梅瓶上作点缀的竹梢却挺秀(见图5-1左下部)。梅主干及枝干与元青花大致相同,都是以圈画花,瓣内染色留白边。有五瓣正面形和三瓣内画花蕊的侧面形,均与元青花同。另有三瓣形加两道弧线的成为五瓣侧面形(图3-1),不见于元青花中。三五朵正、侧形花组成“品”字形为一组,每组可视为大色块与梅梢的许多点点小花蕾形成大小的对比。
  “三友图”上的陪衬景物芭蕉、湖石也占有一定的空间。芭蕉有两式:一是延续元青花的样式(如竹石芭蕉图),长叶向左右舒展,中间有直上的新生卷叶;钩轮廓线,内填色料,主叶脉留白,长叶多处有裂(图3-1)。二是用波浪线钩轮廓,有主、支叶脉,叶不开裂,白描不染色(图4-2),此叶形态也见之于元青花中(如“蒙恬将军图”、“周敦颐爱莲图”等配景),但元青花的叶片染色。石有立石和坡石之分。立石有两式:一是嶙峋峭立形,二是轮廓圆浑形,两式均在轮廓线内留白边,分结构层次,染色。坡石也分两式:一是平台式,平面不染色,侧面呈斜壁形(见图3-1,梅树根部),二是土坡式,从轮廓线上向内染色,逐渐淡化至空白,分层次,是元青花画坡石的样式。元青花和洪武釉里红图上都有灵芝,都描绘成夸张、变形的纹样形态,不够协调。
  2.技法。用笔:洪武釉里红继承元青花的手法,并加以丰富和发展,呈现出多种风貌。如图3-1、图3-2尊上的用笔沉着、朴拙,松、梅枝干和坡石的线条古硬、粗细多变,竹叶、松针老笔纷披。图10另一个尊上的用笔细劲、俊逸,松、梅枝干纵横交错,明快自然,竹叶潇洒秀逸。再看图4-1松、梅树枝干无论直、曲线都较匀细,同样是一笔拓抹画成的竹叶,此图上就较柔,用笔的力度不如两尊的强,显得较为柔秀。不同的用笔表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用料:釉里红料与青花料的发色特点不同。浓淡不同的青料发色有深浅蓝色的微妙变化,而釉里红必须有适当的浓度(当然关键还有烧成时合适的气氛)才发红色,没有适当浓度的红料发色并不是淡红而是灰色、灰白色。因此,釉里红没有从深红渐变到浅红的色调变化,只稍有深红到灰红微微的渐变。
  在釉里红“三友图”上,可以看到扎实的绘画功底,娴熟的工艺技能,精湛的手法,应变材质的装饰意味。虽然没有丰富的色调变化,却有时会出现色彩晕散的朦胧感(见下文)。这种陶瓷工艺材质的限制,都转化为装饰的艺术特色:第一,从整体装饰上大色块的匀称与均衡,反而凸显出釉里红色块平面感更强些。第二,笔意带动色调。相同浓度色料,运笔速度的变化使坯体吸收色料也有多少的不同,在笔触中产生色调的微妙变化,如画竹叶落笔后迅速重按,渐渐提起再迅速提起收笔。在工艺方面,叶片含料适当,有浓郁的红色效果,笔锋收笔快叶尖含料稍淡,正符合理想的色彩变化要求。在艺术方面,吸取了中国画墨竹洒脱自然的笔意,在瓷画装饰上融入了文人画的高雅情趣。在较大的色块上,如梅干、蕉叶、石块等,用料涂抹一个平面时(必须强调的是工艺上要求涂抹得平),都可以隐隐约约看到笔触带动色调的变化。在艺术表现方面,梅树的干是立体的,蕉叶有翻卷,石块有凹凸,笔触带动色调变化符合景物本身的形态多变;而相对稳定的形态(如长长的竹竿、团团的松针)都保持浓浓的色料,达到景物的完整性。第三,色调晕散有韵。洪武釉里红在烧成过程中时有红色从纹样上向四周晕散的现象,从烧成工艺的角度看,是属于缺陷,如洪武釉里红串枝花卉纹瓜棱尊(图12,日本梅泽纪念馆藏),在严谨、规整的纹样装饰上,出现红色晕散显然是不理想的。而在“三友图”上,绘画的写意性笔触,线条蒙上晕散的色调,如图3-1的松针、梅花、蕉叶,图3-2的竹叶,图10的竹叶、松干等,线条外都有红色的韵味,这恰好似生宣纸上水墨洇散的墨韵。原本在陶瓷彩绘上无法表现的水墨韵味,通过“天工”(烧成)与“人巧”(用料)的偶然配合,达到奇妙而理想的艺术境界。(未完待续)(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在收藏界,他被称为书画收藏的风向标,名家书画的保护神,富而不“豪”的苦行僧。他的收藏经历,成为藏界传奇;他的收藏动向,成为藏家“机密”,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收藏界的目光。因此,经全国20多家时政、收藏、文化艺术类主流媒体提名,他理所当然地被评为“2011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  在文学界,他曾是一颗闪亮的新星,年少成名,短短几年,就出版了多部诗集、小说集。他的作品先后十几次获奖,被誉为获奖专
期刊
清末,由于国内外市场对日用陶瓷的需求剧增,加之文人雅士名流巨贾与社会精英的参与,宜兴紫砂业开始蓬勃地发展,紫砂壶的品位不断提高,器形愈加高雅脱俗,新品层出不穷,其中名家高手制作的精品壶更是人们推崇收藏的心爱把玩之物。  宜兴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在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中独树一帜。但总结起来有光货、花货、筋纹货三大类,其中的光货可细分为圆器类与方器类,花货可细分为瓜果树木类,飞禽走兽类与岁寒三友
期刊
我所认识的收藏家中,有几位的身后事颇令人扼腕。  一位Q先生,山西籍,老银行职员,与先父有交谊,以藏银币著称,所藏近现代银币数量不菲,均为珍稀品种,上世纪80年代,将所藏数百枚珍贵银币悉数捐给人行总行。除荣誉奖状之外,银行每月为其发资100元,直至终身。据我所知,此例为文革浩劫后,首开有偿捐赠之例,时人传为美谈,并以为Q君藏品已捐赠告罄,不知有他物。  然上世纪90年代末,Q君仙逝。其女处理其生前
期刊
应保定文静之嘱,赏读陈少梅《西园雅集图》,油然生出许多怀古的情思来,追忆那些心驰神往的雅集。我一向羡慕古人的风雅与真性情,雅集聚会,轮流作东,是常有的事。在这些雅集聚会上,精神完全松弛下来的文人,往往创造出惊世骇俗的伟大艺术品,譬如《兰亭序》。我想画家陈少梅也一定是在一种向往中构图落墨的,他把我们带到一个高雅、清亮的境地,自己也摒弃了俗尘,仿佛心灵在清溪中洗濯过一般。  陈少梅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近
期刊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是通过科举制层层选拔出来的“精英”。清代自顺治入关开科取仕,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七十岁恩科为止,一共开了一百十二科,取了一百十四位状元。由于清朝科举考试对书法要求比较高,状元们在书法方面均下过较深的功夫,有些状元不仅书法水平高,而且兼习绘画,书画双馨,名震朝野。状元书画虽不是职业书画,但由于状元文化修养较高,生活条件优越,视野开阔,书法基本功扎实
期刊
这是第二次去金城兰州了。  出发前我就想,第一次去兰州时买了百合干、拉面筋、枸杞子,尽是当地和附近的土特产,是“进口”的东西。由于回家后“进口”不及时,糟蹋了一些,颇受妻子的批评。  花钱买批评,此类旅途购物,应当反思。那么此次出行再经兰州,购物当瞅什么呢?金城兰州,自古为河西重镇,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中转站。有专家称,丝绸之路也是玉石之路,二路大体重合。中原的丝绸经兰州、嘉峪关西出,西域的玉石经嘉峪
期刊
1936年生,湖南慈利人。195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从事文物、考古工作40余年。历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队队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西安碑林博物馆顾问、《收藏》杂志主编、《收藏界》杂志社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理事、陕西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西安市
期刊
“故乡的山水,永不忘怀”,这是汤清海先生在《神游太行图》中写的一段话。汤清海生于河南南阳,太行山的山山水水,既是汤清海先生的美好记忆,又是其不息的创作源泉。汤清海先生以太行山为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其代表作有《神游太行图》(50×366厘米 2002年作)、《太行大峡谷》(98×197厘米 2004年作)、《金秋万里》(98×197厘米 2005年作)、《太行含秀》(98×197厘米 2005年作
期刊
我在阅读稿件时,常看到有作者说××古钱“锈色入骨”,其实观其实物或照片,虽有不同程度锈迹,但并未入骨,说明其言语夸张或者根本就不知“入骨”之含意。  其实,说是“入骨”,就是锈色侵入铜钱体内,锈与铜结为一体,要想清理品相,以硬器去除锈已全然不可能,因为锈与青铜已无法分割,要除锈青铜钱体,包括地章、边缘、字口都会连带遭到破坏,掉块或掉渣。  当然,锈色入骨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我曾集得一枚“第十九”篆
期刊
壁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借助于岩石、建筑壁面而存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中国绘画艺术风格的初创、形成、确立与发展。壁画也在不同的时代展现了它不同的风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期由于纸本、绢本绘画的缺失,不免给那些喜欢寻根溯源的人们造成遗憾,而充满了先民们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壁画作品最能展现原始的绘画风貌,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近期,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推出“色挂形象穷神变—中国古代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