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钱是怎么没的更重要五千年历代首富沉浮录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年财富密钥
  五千年历代首富沉浮录
  
  1. 范蠡:精于投机的慈善家
  2. 白圭:投资界的阴阳师
  3. 吕不韦:命悬一线的天使投资人
  4. 寡妇清:“政府采购”催生的女军阀
  5. 石崇:高干子弟的奢靡悲剧
  6. 王元宝:盛唐下的蛋
  7. 沈万三:热爱艺术的商业天才
  8. 江春:最牛徽商变“穷鬼”
  9. 胡雪岩:高情商的风流凤凰男
  10. 伍秉鉴:世界首富全球理财
  11. 张謇:下海官员的实业强国梦
  12. 荣氏兄弟:从消费品生意到富过四代
  
  古代富人如此发家
  商人,伤不起
  吴晓波:史书中找不到商人的角色
  千年一梦,有多少富豪辛勤打拼、辉煌一时,到头来又被雨打风吹去。昔日的金山银山早已不见踪影,留给后人的,只有一个个或惊险、或励志、或悲壮的财富故事。
  一个哈姆雷特,有一千种解读。对于历史中的富豪,我们更关注他们投资理财的思想、手段,以及财富积累与时代变迁的关联。
  几千年之间,中国经济从曾经的世界第一,发展到后来的衰败,再到今天的重新崛起,太多的东西发生了变化,但是关于财富的许多规律并没有变。他们有些已经融入我们的传统习俗中,形成了中国人的优秀品德;有些则悄悄躲在你我身后,默默地发挥着作用。
  大多数人每天都在忙着赚钱,或许是因为距离钱太近了,很难看清楚财富的真实面孔。于是,我们站在远处,透过已化为历史的古代富豪们的传奇故事,可能会容易发现财富聚散的规律。
  在我们“读史书为古人担忧”的时候,你可能不经意间会发现,你寻找已久的答案,就躲在这些富豪们曾经的激情岁月中。
  财富聚散终有时,来时挡不住,去时留不得。这背后,几千年来谁在主宰?
  斑斓的历史画卷中,商人的面目多数被碾碎、轧平,变成一抹灰色的背景,财富涌动其中,被压抑、被贬斥、被剥夺,然后被冷落。于是,我们抖落画卷上的灰尘,底色虽不再鲜艳,但仍算生动,足矣。
  于是,我们试图从历史的点滴中找寻到千年不变的财富密钥。
  贩卖为王
  一个不生产任何产品只提供交易平台的淘宝,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拥有的注册用户超过了3.7亿,交易额超过4000亿元,成为亚太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两家国内最大的连锁家电销售企业国美和苏宁,多年前就因“进场费”争论饱受制造商的诟病,但时至今日,两大巨头仍是这些家电制造商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贩卖很赚钱,不仅现在如此,五千年来都是如此。
  
  利润都在通道手中
  仔细审视“贩卖为王”这一重要的现代商业理念,中国几千年来似乎都没有过根本性的变化。细数历代的富商大贾,竟然也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者。有实力的贩卖者对生产者压价,对购买者抬价,利润远高于生产,擅长低买高卖的投机买卖者成为真正的财富主宰,最大的利润掌握在“通道”手中。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第一个提到的具有传奇经历的著名商人,就是曾经帮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又在位极人臣之时急流勇退下海行商的范蠡,《史记》就说他“候时转物”,即根据季节、时令变化转运不同的商品,低买高卖。
  尽管历史记载范蠡从事的产业主要是农耕和养殖业,但其重要的商业思想却源自他从事的季节性长途贩运,其中一个著名的经商理念就是“待乏”。 所谓“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夏季的时候要储备皮货,冬季的时候要囤积薄纱,旱天购买舟船,天涝购买车辆,一切都需要提前准备,等待货物缺乏的时候,就可获百倍千倍之利。
  另一个靠贩卖成为富豪的商人,名气也颇为响亮,他就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这里的“废举”正是贱买贵卖的意思。据说子贡游走于各国诸侯之间,贩卖的商品是珠宝,所到之处,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满城皆是“游闲公子”
  在商品经济还并没有真正发达的春秋时代,商人就已经靠贩卖商品成为巨富,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通过长途贩运和商品贸易致富就更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当然,要使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商人最重要的致富途径,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中国历史上虽然战乱不少,但大部分时期都处于相对统一的状态,于是也就拥有了维持时间最长的统一市场,为各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提供了基础条件。这与欧洲中世纪之前封建分割、自给自足的地方领主经济全然不同;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亿的国家,庞大的内需市场为商业生产和流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签约作者王俞现,在其作品《中国商帮600年》中谈到山西商帮在明朝萌芽的真正原因时就认为:明代盐政或者屯田制,充其量是古时汲水用的那个辘轳和绳索,尽管不可或缺,但牵引绳索的那股无以触摸、只能感知的无形力量——以交通便利和长途贸易为支撑的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以及丝茶与白银贸易在国内外的流转,才是最终导致商帮兴起的真正原因。
  其次,自秦始皇统一货币之后,铜钱的规格和形状被固定下来,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但铜钱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笨重。随着商品交换的空前发展,在宋代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一方面这说明长距离大规模的贸易流通异常活跃;另一方面,这种货币创新也极大地方便了商品交换,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贸易流通领域的发展。
  最后,“贩卖为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要追溯到绵延千年的集权制度上了。中国历史早期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在其他领域成就斐然的巨商,盐铁就是很好的工商合营产业,其原料得自天然,有垄断经营的优势,从业者一面自制商品,一面进行贩售。
  但这种百姓赖以生存的资源从管仲之后就开始了国有经营的传统,到汉武帝时期更达到全面的国有垄断,目的无非是通过对这两种基本资源的占有掌握经济命脉,巩固中央集权的绝对地位。
  吴晓波在他的新作《浩荡两千年》中就认为,管仲事实上是将盐铁的专卖看成“间接税”或者说是“变相的人头税”——因为盐铁的不可或缺性,国家通过对之控制,实际上对每一个人变相地征收了赋税,而在表面上,民众似乎没有纳税。这种巧妙曲折的治国理念一直延续数千年,其实正是中国与西方诸国在经济制度上的最大差异所在。
  制造业所需的资源都掌握在国家的手中,商人当然没有发挥的空间,于是流通领域的低买高卖就成了更容易致富的方法。因此,即使是在中国商人获得短暂自由发展的西汉初年,《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的靠冶铁致富的魏国大梁人孔氏,也是在致富后投身长途贩卖业,带着成队的车马,往来于各诸侯国之间,各国由于他的商业活动而受益,人们称呼他为“游闲公子”。
  
  土地生金
  
  
  胡润研究院与中国银行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中,面对面地访问了全国18个重点城市的千万元级别以上的高净值人群,他们平均年龄在39岁左右,其中四分之一是靠地产致富,而全球富豪从事地产行业的只有不到十分之一。
  一个私人拥有房屋产权只有70年的国家,房地产却成为整个经济社会中最容易赚钱的行业,当然不是偶然。那些代表家庭和安全感,进而代表财富和权力的房屋,正是两千年来农耕社会所传承的对土地和房产的特殊情结。
  
  “大地主”岳飞
  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土地。我们几千年来生活冲撞的核心就是围绕着土地资源的你争我抢。可见,土地乃是人类永不可磨灭的财富,但土地的供给却难以在短期内扩大,因此,土地在财富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经统计出千年世界首富50名,作为富豪榜上六位中国人之一,成吉思汗的名字赫然在列。在对他的介绍中,职业是侵略者,资产为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财富用占领的土地来衡量的话,成吉思汗恐怕是从未有过的世界最富有的人,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联合不和的蒙古部落,然后开始占领了将近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现在的中国、伊朗、伊拉克、缅甸、越南和大部分的朝鲜、俄罗斯。成吉思汗,他名字代表的含义就是“世界统治者”。
  对统治者来说,土地就是他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而对普通人来说,土地和房产是保值增值功能最为明显的资产,也是最好的可传承资产。
  岳飞生前不但善于打仗,还精于买房产。宋高宗因忌恨他阻拦自己与大金议和,将其杀害。宋孝宗上任后,为其平反,凡是有真凭实据的房产全部返还给了岳飞的子孙。户部调查后,写过一份报告:“岳飞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一步⋯⋯”用今天的计量单位换算,岳飞光在江西就有“房屋498间、田地2300亩,出租的土地,一年纯收租不低于11万斤。加上皇帝的巨额赏赐、杭州的别墅、高达48万元的月薪⋯⋯”简直是名副其实的富翁。岳飞二十岁从军,四十岁受害,可谓戎马一生,尽管身后再多的产业也无福消受,但这些实实在在的不动产还是安全地留给了自己的子孙。
  
  超越金银的保值功能
  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土地的保值增值功能要强过金银。原因很简单,金银就是一块金属,放久了能不磨损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谈得上增值?土地就不同,不管是租给人耕种,还是建好房子租给别人居住,都可以产生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土地本身的买卖交易也很方便,几乎没有卖不出去的可能(除非是战乱年代)。
  土地就像一台永动机、摇钱树,只要拥有,便可一直得利。而且买卖土地的风险,比买卖股票基金小多了。股票基金都是被人为包装过的,而且未来会如何,很难有人预测得准。但土地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不识字的农妇,也可以轻松地判断出一块土地的好坏,或者一处房屋的优劣。所以直到民国时期,很多城镇妇女一旦有了点钱,就会在附近买块地租出去耕种。现代,城市中买很多房子出租赚钱的人也不在少数,而且这种投资操作的难度之低,只要有钱几乎人人会做。
  正是因为这种金银和珠宝都无法替代的财富保全与传承作用,土地和房产对财富积累的意义才尤其重要。
  历史上为加强中央集权,都是将农业经济放在宏观政策的主导地位。社会要稳定发展,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之所以“重农”之余还要“抑商”,就是因为统治阶层认为,作为副业的工商业的发展会冲击主业的发展。特别是富商大贾力量的膨胀,恰恰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冲突。这其中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人们会渐渐发现“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纷纷跑去做买卖,没人种地了;更重要的是因为那些靠经商发了大财的人,为了守住自己的财富都去买土地、建房子,把农民赖以为生的土地夺了去,致使农民流离失所,破坏社会稳定。
  可商人没有地位,只能靠拥有土地和房产给自己更多安全感。这就是司马迁所谓的“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吴晓波认为,司马迁意识到了工商产业的高营利性特征,同时也发现其中的不确定性,他对土地价值的“终极认同”,表明在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将土地视为一种“类货币”。
  李剑农在《先秦两汉经济史稿》中写道:“司马迁之观念如是,秦汉间大多数人士之观念亦如是,甚至由于秦汉以至于今日,中国大多数人之理念,尚未能大异于是也。因此一切士农工商的活动,最后以取得大量土地而成富为目的。”
  “山寨”千年
  
  此“山寨”非彼“山寨”,但又多少与当今中国颇为尴尬的“山寨”有些渊源。几千年来,古人致富的诀窍无非是模仿(做学徒或者向身边的人学习),再加上诚信+勤奋+运气。 商业模式的创新在几千年中少之又少,就连产品的升级换代也是慢上加慢。
  这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关,因为中国的文化中有视创新为洪水猛兽的基因。传统的理学家认为,人们一旦把注意力放在新奇的玩意上,心就乱了,国家也就跟着乱了。
  这就造成,中国商业的地域性也很强。说直白一些,就是扎堆在一起互相“抄袭”、相互“山寨”。由此想到今天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厂商、晋江满大街的鞋厂、温州到处的服装厂,也可以理解这是几千年的一脉相承了。
  
  “低贱”的商学院
  经商之道需要系统的理论传承和实践思考,突破性的创新也需要以此作为基石,但长期在“重农抑商”思想的禁锢下,商业教育的缺失也就不足为奇了。历代的理论著作中,几乎没有关于经商的教育,连商人的面孔都是模糊不清的。
  《史记》中着墨最多的当然是王侯将相之类的大人物,而专门写工商业者的《货殖列传》在其中只是一小部分,而且被放在了倒数第二篇。在司马迁之前,专为工商业者树碑立传的历史书籍从未有过,而在司马迁之后,除了班固的《汉书》模仿司马迁的写法有一篇《货值传》之外,再也找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树碑立传的历史文献了。几乎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也是司马迁的卓越之处。
  春秋末期的大商人白圭,被誉为“商人之祖”,也是最早的经商理论大师,据说范蠡曾向他求教过致富秘诀,“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即是他首创的经商名言。曾有经商哲学理论著作问世,可惜都已经失传。唯一一部能称得上经商理论的著作《计然之策》也被描述得面目模糊,范蠡曾用它使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实现了富强,他自己也用《计然之策》家累万金,成为一代巨富。其中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务完物,无息币,无敢居贵”等商业原则成了当时商界的“葵花宝典”。
  但就是这么一部经典,却也已经失传,更可笑的是,至今人们都没搞明白这《计然之策》里的“计然”到底是作者本人,还是只是书名,或原本就是范蠡本人。
  
  关羽的财神位是山西人赢来的
  其实,从仅有的历史记载来看,中国人在经济领域中是十分早慧的,但教育的缺失让这些经典的东西慢慢消融,再加上传统上对商人的歧视,很少有人愿意为经商之道著书立说。于是,商人的经商智慧更多只是靠简单的口口相传和互相模仿,看邻居或亲戚家这样赚钱,自己也照葫芦画瓢地去干,不仅传播的内容有限,传播的范围也非常有限。到了近代,这种商业文化的地域性传播,加上以家族和地域为主要纽带的人际关系特点,使得商人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为商帮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明代兴起的晋商就是很好的写照。“开中制”推行后,山西商人收粮贩盐,成为势力最大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堪称是一个“白银帝国”。因为其信奉关羽,明清两代,关帝庙遍布全国,与晋商崛起不无关系。直到今天,大家几乎一提财神便知指的是关羽,但其实在之前很长的时间内,关羽只是山西人的财神而已,其他各省都供奉着自己的财神。
  商帮文化以其血脉关系、内部联系和捆绑在一起的利益,撑起巨大的垄断势力网,成为商人的“保护伞”,但是一旦商帮中的核心力量遭受打击,其他的商人也很难幸免。这是一条用锁链串起来的救生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刀口舔蜜
  
  几千年来,许多中国商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刀口舔蜜”的危险处境,只看别人表面风光,不知他人背后凄凉。手握财富的辉煌,让太多人前赴后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既使意识到,又有多少人能抵御那风光的旖旎诱惑。
  
  福布斯“索命榜”
  当今的福布斯富豪榜在民间还有一个谐称——“索命榜”,许多富豪宁愿给钱也不愿意上榜。因为富豪榜的威力已经显现,榜上有名后,过不了几年出事的人很多。抛去个人品性优劣不谈,至少从商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
  本期稿件中,我们盘点了中国几千年来12位顶级富豪,其中的多数最后不是被杀,就是在凄凉中死去,哪怕之前再如何辉煌。
  财富过多,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会被视为“亢龙有悔”“不祥”,因为太让人羡慕嫉妒恨了,甚至连皇帝都想来分一杯羹。但又有多少人有范蠡那样的大智慧,一旦有了钱,就散了,然后再赚钱。看起来荒唐,其实却躲过了多少杀身之祸。
  被《华尔街日报》列为世界级富翁的中国第一人是刘瑾,明代正德朝的一个宦官,他的所有财富均来自贪污,传说其受贿所得合为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白银。而李自成打进北京后所缴崇祯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才仅为白银20万公斤。另外一个被《华尔街日报》排进富豪榜的是和珅,点评只有一句: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
  这两个权臣的悲惨结局,归根结底还是对财富的贪婪,而且无比守财,最后只能变成过路财神,无福消受。
  
  别离“皇帝”太近
  和皇帝关系太近,赚钱会快,但可能“死”得也快。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清朝初年,山西介休的范家是顺治帝扶植的八大皇商之首,曾在明末依附满人靠发战争财成了千万级富豪,也曾因自愿承担部分费用为清廷运送军粮受到政治上的表彰,在经济上得到的实惠当然更大,获得了北方中国最主要的两大盐场——河东与长芦的引盐经营权,还进入了当时获利甚丰的铜业贸易。范家极盛之时,整个家族有50多人被授予官职,行走政商两道,家产遍布南北各地。
  可到了乾隆后期,四海安定,作为军粮运输商的范家利用价值已然耗尽,就成了被围猎的对象。1782年,日本幕府政权以铜矿开采殆尽为由限制出口,朝廷官员趁机催讨官铜,范家接连受到打击,由此欠下巨额债务。两年后,朝廷以欠款为由抄办范家,风光无二的皇商模式走到了凄惨的尽头。
  如此的“皇商”“官商”的例子,历史上何止成千上万,著名的就有吕不韦、石崇、胡雪岩、张謇⋯⋯就连《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不过是一个败落官商的牺牲品而已。
  “先用之,后弃之”,已经成了历代统治者的惯用伎俩。像江春那样,能讨皇帝一辈子开心、老年还能受皇帝接济的又有几个人呢?
  中国古代富豪的特点就是大多与最高权力结缘,其财富来源或为官商所得,或为贪污所获,其致富积累速度之快、财富量之大在中外富豪中皆属罕见,但也正因为其与最高权力太过接近,风险也很大、败落速度也最快。古谚云“富不过三代”,恐怕就是这样的道理。
  古代富人如此发家
  在古代,最大的富豪是皇帝,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如果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勤奋读书为皇帝打工,才是赚钱的正道。可惜古代教育普及程度远不及今天,多数没有文化的人,要想过上富裕的日子,最直接的途径便是做生意。
  历朝历代中都不乏平头百姓通过经商理财致富的。在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的工商业者共52人,他们通过商业贸易、理财获得了财富。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古代富人中的赚钱理念,我们今天仍可借鉴。
  
  掌握供求关系赚大钱
  秦朝末年,督道县地处边疆,县里驻扎了很多军队,储藏了很多军用的粮草和犒赏军队的金银珠宝。某天有一个消息传来,汉王刘邦带领军队攻下咸阳城,秦王子婴出城投降。听到此消息后,地方官和驻军四散而逃,县城一下子由曾经秦朝的国家仓库变成了无政府状态,当地的平民在战乱中纷纷打开仓库,抢劫里面的金银财宝,很快金银财宝被洗劫一空,但是唯独粮仓无人问津。因为在众人眼中,粮食远远不如珠宝值钱,况且兵荒马乱之时,众人四处逃难,粮食也不好随身携带。
  但是一位人称任氏的粮仓管理员认为,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张嘴吃饭的,粮食一定是重要的东西,于是任氏和家人一起在自己家挖了很多地窖,把没有人要的粮食用马车悉数运到自己家的地窖中。
  秦朝灭亡之后,楚汉战争持续了四五年,连年战乱,土地荒芜,粮食越来越贵,曾经抢到金银珠宝的人把财物拿出来换粮食,任氏通过出售地窖的粮食把当地的金银珠宝收入囊中,很快任氏由仓库管理员变成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豪。
  任氏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后,大力发展农田畜牧,购买价贵质高的产品,最后任氏的富有延续了好几代。
  提前预测到未来的政治经济形势,抓住未来供求关系的重点,是任氏能够在乱世发家的关键,但是不可否认,任氏发家也是在恰当的时机下。在今天,类似任氏的发家机会虽然不再有,但是任氏对于商品供求的预测是值得借鉴的。
  
  绣花不如当街做买卖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写有这样一句话:“穷人要想发财致富,种田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经商,绣花不如当街做买卖。”在古代,经商是穷人发财致富的可靠途径。
  战国末年,甘肃省平凉地区在当时被称为乌氏。一位人称乌氏倮的普通牧人,以放牧牛羊为生,通过十几年的辛勤劳动,乌氏倮的牛羊小有规模。但是某天他登上山顶,看到各个山谷中满山满谷的牛羊都是西域国王的财产。乌氏倮在羡慕之余想到,如果以自己目前的方式,恐怕几辈子也积攒不下这些财富。
  乌氏倮苦思冥想后,卖掉牛羊,在中原地区买了很多精美的高级锦缎,运回西域后,献给西域国王。国王高兴之余,以大量的牛羊作为回报。而牛羊多到什么程度呢?多到以山谷来计算数量。
  乌氏倮通过牛羊和锦缎的往来贸易,获利十几倍,这正是通过和西域国王这个大主顾做买卖获得的。看来,做“倒爷”挺好!
  
  垄断市场得暴利
  汉成帝年间,成都人罗哀替石氏掌管钱财,石氏很相信罗哀,给了他很多钱,让他往来于巴蜀和京师两地通过贸易贩卖经商赚钱,罗哀带着一万钱来到京城经商。几年之后,罗哀的一万钱被他打理到一千多万钱。
  但是罗哀还是觉得财富增长速度慢,贩卖的利润是有限的。于是罗哀动了动脑筋,他把这一千多万钱,拿出其中的一半贿赂曲阳侯王根和定陵侯淳于长,让他们把井盐的生意全部交给他来做,不让别人做这份买卖。在罗哀垄断了井盐生意后,他还把剩下的钱贷给其他郡国。由于有曲阳侯和定陵侯的撑腰,也没有人敢欠他的债。这样罗哀一年的利润就是他投入本金的一倍。
  任何时候,垄断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高利润也意味着高风险,毕竟有太多的人盯着这块肥肉。历史上官商勾结搞垄断的人,有好下场的人并不算多。
  暴利与性命可兼得乎?
  
  资源性生产很吃香
  在古代经商,可以做奢侈品买卖,买卖珠宝玉器,古玩珍奇,和有钱人打交道,获利百倍。也可以做小本买卖,贩卖衣食住行生活所需,虽然利润微薄,但是消费者多,出货量大,也同样可以发家致富。但这些市场,只要有本钱,谁都可以玩,但是稀缺资源性的资产就不一样了。
  秦国攻破赵国的时候,赵国卓氏夫妻被流放到蜀郡。被一同流放的犯人们,都拿着自己的积蓄贿赂管事的官吏,请求他们把自己迁徙到近一点、条件好一点的县城居住。只有卓氏一家打听到一个情况,某个偏僻的县城里面,地方狭小、土地贫瘠,但那里的百姓善于经商,而且这个地区富藏铁矿。于是卓氏夫妻要求流放到这个很远的地方。
  卓氏夫妇的决定是正确的,于是他们在那里的山上开矿炼铁,铸造铁器,还与滇、蜀地区的人们做买卖。经过卓氏夫妻的苦心经营,他们变得很富有,家里雇得起八百个奴仆。
  无独有偶,从山东流放到西南地区的俘虏程郑,也在流放地经营冶炼锻造业,把铁器卖给当地的少数民族,和卓氏夫妻的富有程度不相上下。卓氏夫妻和程郑属于技术型人才,他们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做生产加工,然后出售,颇有前店后厂的范儿。卓氏夫妻和程郑都进入了“蓝海市场”,以此致富。
  
  新行业造就新财富
  就像当今电商、智能手机的出现带起了一大批富豪一样,古代商人的富有和当时的产业浪潮一样密不可分。
  流通业是汉代盐铁之外最易致富的行业,可谓当时新兴经济增长点,汉代冶铁富商孔氏靠冶铁铸造致富后,投身于长途贩卖业,带着成队车马,往来于各诸侯国之间。靠着长途贩卖,孔氏实现了财富的再次飞跃。
  宋代职业经理人阶层萌芽,当时他们被称为“干人”,他们依靠为大家族理财而积累财富,清朝首富伍秉鉴的父亲在创立怡和行之前,就在当时广州首富潘启家为其理财。
  明朝由于棉花种植的扩大和棉纺技术的革新,棉纺织迅速成为全国第一大手工制造业。《松江府志》记载:“松之为郡,售布于秋,日十五万焉。”棉纺织业的繁荣催生了以产销棉布为业的江浙商帮,他们主要由布号商人、染坊与踹坊商人、远途贩运商人组成,围绕着千家万户的织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和销售体系。
  商人,伤不起
  千百年来,国人对商人有着复杂的感情。一方面,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对财富的追求一直未停止过,商人这份职业拥有诱人的财富魅力;另一方面,对财富的谈论始终上不得台面,读书人认为金钱充满着“铜臭味”。
  商人也不容易,积累期的辛苦自然不提,就是富有后也未必能过上几天好日子,拥有巨额财富并不能享受与其财富等值的风光。
  在汉代,“商人不得衣丝乘车”。自《史记》后,正史中几乎没有关于商人的完整记录,妓女在史书上出现的次数都远远多过商人。在清代,山西商帮控制了中国盐业、边贸和金融业,财富总和相当于中央财政收入的两倍,但在536卷的《清史稿》中仅记载一个晋商而已。
  
  商人的原罪:妖邪之气与“渡口”模式
  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商人被认为背负着原罪。
  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负》一书中描述说:“对商业现象的鄙视,对市场秩序的厌恶,并非全都来自认识论、方法论、理性和科学的问题,还有一种更晦暗不明的反感。一个贱买贵卖的人本质上就是不诚实的。财富的增加散发着一股子妖邪之气,对生意人的仇视,尤其是史官的仇视,就像有记录的历史一样古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孔孟之道,对商人的歧视也是很直接的。孟子就直指商人为“贱大夫”,“原本市场很平和,东西很便宜,有了商人买贱卖贵后,物价被抬高,私肥了伤人自己,公害了天下百姓”。
  直到今天,很多人还会经常说到一个词语——“奸商”。不可否认,在利益的驱使面前,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商人干着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也让商人阶层即使诚信经营,也会被带上有色眼镜看待。
  在如此文化的氛围中,商人的财富经常不被统治阶级认可,民间资本积累缺乏制度性保障。这种矛盾一直断断续续地持续着,时而尖锐,时而缓和。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先富起来的个体工商户还会被社会看不起,也是到2004年,“私人财产不可侵犯”这一条才写入宪法。
  历史上很多时期,国家政权和国有资本集团对财富的集中度非常敏感,为了保护对财富的垄断和支配,抑制民间资本做大。在政府垄断领域内,则是当权者以国家的名义获取资源,以市场的名义瓜分财富。
  如此环境之下,古代的商人要想富起来,除了勤劳和好运气外,多数都躲不了攀上官界权贵。天性趋利的商人通过寻租的方式进入顶层以牟取暴利,从而催生出一个个畸形的官商经济。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了官商模式中最为常见的“渡口”模式:大凡国营或权贵资本,一般不会直接进入生产领域,而是寻找流通环节中的交易节点,以政府的名义和行政手段进行管制,然后以特许经营(牌照、指标)的方式加以“寻租”。这类节点好比一个“渡口”,占据其点,则可以雁过拔毛,坐享其利。
  
  先用后弃:商人阶层的跌宕之旅
  虽然看不起商人,但是任何时代都离不开商人,乃至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几乎全是商人阶层极度繁荣的时刻。如此情形之下,统治阶级对于商人的策略经常是“先用之,后弃之”。于是,商人阶层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在“用”和“弃”之间跌宕。
  历史上同样辉煌的汉朝和唐朝,对于商人就有着不同的态度。
  汉初,统治者对商人实施蔑视和压抑的政策。汉高祖把10多万户六国贵族后裔及富豪之家统统迁到关中,便于监管。此外还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征以重税。惠帝时规定一般人交税一份,商人和奴婢要交两份。不仅如此,汉初的皇帝还彻底关闭了商人及其子孙从政的路径。
  但政府在微观层面上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开放关津,并放松对山林矿藏资源的专营,直接导致了物流交易的活跃和商业的繁荣。但到了后来的汉武帝,一纸“算缗令”导致了另外一番景象。算缗是指向全国有产者征收资产税,算缗令执行三年,“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产)。”
  唐代则几乎是商人的天堂。
  唐朝开国后便停止了商税的课征,把盐、铁、酒等产业全数交予民众自主经营,“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唐太宗还下令把潼关以东的关卡全部停废,让货物自由交易。因此商业随即繁荣起来,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
  其实,一个时代或国家,商人阶层的地位高低如何,只要看一个景象就可以了:当商人与官员在一起的时候,是站着的,还是坐着的,或是“跪”着的。
  
其他文献
在对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12587份券商研究报告统计中,分析师推荐买却大跌或推荐卖却大涨的报告比率居然高达30%。为什么分析师的报告这么不靠谱?因为他们的任务就是:包装上市公司,卖个好价钱。    从众多券商研究报告以“石墨烯”概念力推中国宝安,到几家相关公司纷纷澄清没有石墨矿,各方质疑所谓的石墨烯概念其实是券商和某些资金合谋炒作的结果。  无论事实到底如何,市场呈现的是一
期刊
2008年发电企业和电网的普遍亏损导致了2008年其市盈率的高企,所以在其股价比2008年上涨了近六成的情况下,其市盈率下降了近七成。而钢铁板块TTM市盈率比2008年翻了5倍的原因是:济南钢铁近千倍、包钢股份270倍、莱钢股份近百倍的市盈率拉高了板块市盈率,像钢铁龙头宝钢股份的市盈率仅不到10倍。    相对于概念丰富、新奇,股价活跃的常规市场热点,“大工业概念”对投资者来说也许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期刊
没有哪盒月饼希望被包上一层油纸,然后印上“第二食品厂”的字样,但老牌食品厂的差劲包装里,常常有美味的月饼。装在金属盒子里的,也有味同嚼蜡者。    我们都希望能在股市中抓到“价格与价值巨大差异”的瞬间——这样的机会往往出现在“包装”烂无可烂的时候。不过,是巧克力状的屎还是屎状的巧克力,还需要慧眼识之。  相比云计算、新能源、重组等概念围绕的板块,房地产行业这样的国计民生行业很难被说成“神秘”,倒是
期刊
第十次上调后,大型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20.5%、中小银行达18.5%。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  适当收紧的货币政策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准备金率无绝对上限。    按2010年年报计算:每股近1元的收益,超过20%稳定的净资产收益率,却只有10倍的PE。这就是当前银行股的表现。在目前CPI持续上行的情况下,作为最直接收紧市场流动性的手段,经过连续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已经冻结了国内
期刊
2010年,以科技、新能源和新技术著称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涨幅全球居前;有34家中国公司赴海外IPO,其中TMT14家、市值超过130亿美元,规模最大的是一家叫优酷网的视频网站,上市当日市值为33.39亿美元,等于保利地产今年在北京计划销售的8个楼盘的总市值。  8个楼盘=一家至今未盈利的网站?  股票市场从来不拒绝包装,从网络到太阳能到稀土,包装过的“苹果”初时个个看起来甜美,受到关注后更享受高估
期刊
在年报行情的催化作用下,大工业可谓“否极泰来”,当然,这里的“否极泰来”并不仅仅指股价,  更重要的是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景气周期。考虑到这些行业的盈利复苏是趋势性的,相关股票的走势显然值得期待,  但在具体的选择上还要有清晰的思路。大同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胡晓辉认为,从近期政府方面透露出来的信息看,  已经开始表示要在控通胀的情况下进行结构的调整。也就是说未来对通胀的容忍度要放宽,政策的重心可能会逐
期刊
钱往往不是生活中碰到的主要问题,但合理安排钱却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Apple是个典型例子,拿着高薪灵活安排时间,自由切换在不同的工作环境里,换一个工作地点认识一群不同的人……  这样的人不是演员,就是短工一族,这些在外人看来惬意的生活确有吐不出的苦水大片,本文主人公Apple最大的心结始终是“不安全感”——虽有勇气脱离朝九晚五,却没把握战胜漂泊的心态——事实上,只需要一些合理安排就能让“不安全感
期刊
淡入淡出的高圆圆居然星路还不错,还获得过几个影视大奖。和钱有关的事也一样,她总是将“安全”挂在嘴边,很难想象这样的态度出自一位金融系毕业生。她选择了艺人这行,金融圈少了一位严格风险控制的金融专才,娱乐圈多了一位“不扮丑、不裸露”、永远都在自己限定的安全范围里的低调演员,或者,是金融圈的损失吧。    不得不承认,虽然高圆圆已跻身一线女星行列,但还没有一项个人表演类大奖“配搭”她的身份。怎么找突破?
期刊
“中国已经形成十大酿酒葡萄产区,完全能够生产出与世界知名产区相媲美的葡萄酒”,在3月23日的成都春季糖酒会上,张裕公司总经理周洪江表示 ,张裕主要立足国内优质产区资源,目前在全国的葡萄基地已达25万亩,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原料需求及消费者对不同风味的葡萄酒的消费需求。    中国葡萄酒不输世界  中国能够种出好葡萄做出好酒,早在1915年就已证明——在那一年的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上,世界葡萄酒同台竞技,张
期刊
约翰盛玛(John Summa)博士  ◎拥有接近20年的交易经验的CTA(管理型期货基金)的管理者。  ◎现在是经济学家,期货、期权交易投资教授,以及权威投资教育网站OptionsNerd.com的创始人。目前他受雇于纽约资产管理顾问集团,是该集团的注册分部经理,同时,他还是一名作家。  ◎天生悲观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市场从历史角度来看基本没有过躲开泡沫的良好记录。  ◎与妻子及两个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