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乐乐读儿歌 轻轻松松学识字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9kobe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那是一次“唐婉工作室”活动,唐婉老师安排我上了一节韵文识字课。第一次试上后的评课,唐婉老师问我:“这节课中,你的教学思想是什么?”当时的我就愣住了,我有我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就是没想过教学思想。唐老师说:“两个字‘反复’。一年级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以识字、写字为主,生字的反复出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一语点醒梦中人,唐老师的一席话促使我进行了深刻反思。
  如何让枯燥、反复的生字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这几年的低年级教学经验告诉我,儿歌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
  一、 儿歌在语文课堂的表现形式
  一年多以来,我和“唐婉工作室”的其他语文老师,一直都在坚持着“反复”的理念,做着儿歌搜集、整理、创编的工作。我们也用着各种不同的形式,让儿歌融入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去。
  1. 课中操。
  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编成的课中操,既可以让生字反复出现,又可以调节学生的肌体活动,消除疲劳。譬如,在一上《识字6》教学中,我就创编了带有课文生词的课中操:
  请你和我这样做,我就和你这样做。请你和我拍拍手,我就和你拍拍手。
  海风海风轻轻吹,我就和你轻轻吹。珍珠珍珠闪啊闪,我就和你闪啊闪。
  海带海带摇啊摇,我就和你摇啊摇。脚丫脚丫跳啊跳,我就和你跳啊跳。
  鱼虾 鱼虾——(预设:学生说游啊游)
  海鸥 海鸥——(预设:学生说飞啊飞)
  2. 歌唱。同学们是天生的歌者,动听的歌曲对于学生们来说,不用讲就知道有多大的吸引力。在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文字优美,像歌词一样可以唱出来,还有一些课文也可以给它们找到配套的歌曲,既可以作为课中操来做一做,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它们成为识字的桥梁。譬如,苏教版小语一下《识字5》的韵文,就可以配上《小星星》的乐曲来唱一唱。
  二、 儿歌创编的途径
  在唐婉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崇明小学的语文老师,全都加入了生字儿歌创编的队伍中。因此,我们团队搜集、创编的儿歌也越来越多。那么,这些儿歌又是怎么来的呢?
  1. 借。在教学过程中,我搜集、借用了其他版本的一些语文教材以及课外读物中的儿歌,进行同类拓展。比如,课文《一去二三里》的教学,我把北师大版的《数字歌》和人教版教材中的《数字歌》拿出来,让同学们进行诵读。在教学《家》一文时,我拿出了北师大版的《我的家》一文和课外儿歌进行诵读,简单易懂,也让学生对自己温暖的家有了深刻的体会。
  2. 编。
  (1) 生词组合。教学《秋姑娘》一文时,我们学校的笪红珍老师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
  秋姑娘,她来了; 找呀找,哪儿藏?
  果实甘甜,虫儿唱; 风儿凉爽,桂花香;
  月儿圆圆,是脸庞; 枫叶红红,是衣裳;
  片片树叶飘满情; 悄悄走遍每一方。
  笪老师把课后的二类字和田字格中要求学习的生字,全都编入了儿歌当中,让同学们诵读,利用儿歌达到了复习巩固生字的效果。
  (2) 儿歌整合。我教学一上《识字6》这课时,根据几首儿歌整合创编成一首《沙滩歌》,其中一些词语正好就是课后学生们要学习的生字。
  沙滩歌
  太阳照zhào,脚丫到dào,海鸥浪花迎yíng风笑xiào。
  海带摇yáo,鱼虾跳tiào,贝壳珍珠在闪shǎn耀yào。
  晚霞起qǐ,渔歌gē绕rào,小小港湾真zhēn热rè闹nào。
  像这样把每课的生字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自己创编或改编搜集到的儿歌,在教学最后作为总结,同学们的兴趣浓厚,复习巩固效果良好。
  (3) 核心词提取。我们还常利用课文中的一些核心词语来创编儿歌,既可以概括课文内容,又可以在字词反复的过程中达到识记的效果。如:
  浓绿小院紫丁香
  绿叶沙沙消疲倦
  小花盛开谢挂牵
  花香入梦香又甜
  ——二上《一株紫丁香》
  三、 儿歌创编的影响
  一首首用生字编成的儿歌生动活泼,让学生兴趣盎然,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读得津津有味,在下课后,学生还三五成群地念着,甚至自己也做了回小诗人进行创作。例如:
  北风萧瑟翠竹摇,蟒蛇刺猬无处找。
  蚂蚁觅食寒流中,苍松挺立大雪飘。
  儿童放学归家早,滑雪溜冰多欢笑。
  (二上《识字5》学完后蒋唯伊同学创编)
  春节家人包红包。
  小朋友们采花苞,
  饺子吃得饱又饱,
  过年家家放鞭炮,
  开心快乐吹泡泡!
  同学们根据课文的生字、词串所编写的儿歌,虽然语句还有些稚嫩,但是,这样的儿歌让识字鞏固不再枯燥。
  我们坚持着“反复”的理念,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尝试把生字编进儿歌,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识记。这样就让低年级的识字课堂更加有趣味,不仅增加了识字量,提高了识字效率,还让学生在诵读和创编生字儿歌的过程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力。
  (作者单位:句容市崇明小学)
其他文献
《小露珠》是一篇科普童话,主要通过小露珠和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它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纵观课文,最精彩的段落无疑就是小动物们和小露珠之间的对话了: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摘自《小露珠》一课第2、3、4小节
期刊
《莫鸂窟》一文,若说要教“莫高窟”,那么我们应该引入图片、视频、历史资料等丰富素材,让学生获得关于“莫高窟”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更多信息。然而我们教学的是“《莫高窟》”,那么,我们需要思考教材——作为教学的材料,我们想用它来做什么?或者说通过对这个文本的教学,我们想让学生获得什么?  本文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具有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语言凝练,大量四字词语的运用准确概括出事物的特点……基于文本
期刊
一、 课程目标制定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 着眼学科属性,寻找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个分支,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共性,更有其独特性。《语文课程标准》阐释:“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学语文首先是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促进思
期刊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是通過学习一篇又一篇课文来达成的。那么,阅读课重点让学生学习课文的什么,才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呢?这是事关语文教学方向的问题,理论界至今没有统一而清晰的认识,教学实践领域更是五花八门,混乱不堪。我们从各地“同题异构”的教学竞赛、教学展示活动中看到,不同教师用相同课文去教学情总体相同的学生,教学内容大相径庭的现象十分普遍,教者偏爱什么就教什么,主观随意性很强,这是其他学科没
期刊
问题的提出  一、 平时听课过程中的观察  平时走进课堂听课,发现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不少老师在提问过程中总是比较匆忙,像赶路程一样。这里略举两例——  例一:一位老師教学一年级《看菊花》。  在讲读课文时,老师提问:“小朋友,课文写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菊花怎么好看呢?请大家轻声读课文里的句子,一会儿我要请你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话刚说完,老师就在讲台上整理马上要用的挂图和卡片。整理完了,老师问:
期刊
周二上午,第二节课,一年级语文《练习3》“学用字词句”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老师请小朋友读题:“如果是傍晚,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呢?”  一个小男孩高高举起手,自信满满地读道:“如果是晚上,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呢?”  很多小朋友听出他把“傍晚”读成了“晚上”,纷纷举手,性急胆大的还脱口而出,予以纠正。  老师微笑着说:“你把‘傍晚’读成‘晚上’了,以后读书可要仔细哟。”  隨即,老师话题一转,顺
期刊
经过近一个月的不断修改、试教、打磨,总算把这堂优质课——《花钟》录制完毕。尽管录制的过程有些不盡如人意,留有遗憾。但回首这段时间的付出与努力,自己收获了累累的经验与满满的教训,亦得到了极好的砺炼,结果反倒不重要了,这也是自己在教学之路上的一次成长。  《花钟》是人教版三上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一主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美著称。文章用花儿美、插图美、文字美、语言美,把“美”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期刊
清张问陶说:“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写诗如此,写文章亦是如此。一篇文章不仅要做到赏心悦目,更要有能激发读者共鸣的“情”,给读者豁然开朗、为之一振的感受。在习作中,我们渴望看到学生具有独特情感和个性特征的文字,因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  一、 真诚:关注细节,展现人情美  《爱之链》一文中,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爱意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发着我们关注生活中动人的
期刊
在《广玉兰》一课教学中,有时我发现一些学生并没有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文字意境中,也没能充分感受作者对广玉兰满怀的喜爱之情,对于作者独特句式运用的精当更缺少认同感。恰逢学校即将组织六年级课堂开放日,我便决定执教此课,经过多日的精心备课,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1.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广玉兰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广玉兰花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 (出示广玉兰花
期刊
夜幕降临,喧闹一天的校园安静下来,有一间教室却灯火通明。一群附小老师相约而至,围坐一起,介绍所读书籍,交流读书体会,这就是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的“行知读书沙龙”。  “行知读书沙龙”的成立来源于一次偶然的谈话。那是2013年夏天,学校正在进行抗震加固工程。一次中午吃完饭,和学校发展规划处的顾新佳老师在门房闲聊,谈到了现在一些年轻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在工作没几年就开始产生。他说,面对每天周而复始、千篇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