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儿童 充满创意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d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片段,交流观后感受。
  [设计意图]课前看视频,感受大赛紧张激烈的氛围,为学生后面参与活动积蓄热情。
  一、 创设游戏情境,畅谈活动体验
  1. 都说“一件事,你看过了也许就记住了,可是只有做过的,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今天我们也来举行一场汉字听写大赛(板书),老师特别想当一回大赛的主持人,还准备了奖牌在这里等着你,想不想得到?(生:想。)
  2. 马上就要进入大赛了,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信心十足、紧张、激动……)
  3. 带着不同的心情,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汉字听写大赛!本场比赛分三轮,每一轮都有不同的规则。
  4. 第一轮比赛
  (1) 请听题:(出示)
  请在五秒之内,写出一个两字词语,听两遍。
  (2) 准备好了吗?(亲切地)开始!(慢速)开始!(倒计时)5、4、3、2、1。停筆!
  (3) 有人写出来了吗?正确答案是——(出示)
  开始
  (4) 举起你的答案,哇!写对了,祝贺你!奖牌送给你,主持人要和你合张影!我来独家采访一下第一轮的胜出者,那么多同学都没写出来,你写出来了,心里有什么感受?(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开心、得意……)
  (5) 那没有写出来的选手呢?我也想听听你们此刻的想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懊悔、意外、大呼上当、遗憾……)
  (6) 请读读第一轮的规则。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愿意来吗?再也不会疏忽了吧?
  5. 第二轮比赛
  (1) 第二轮规则有变化。有一个好消息:时间是20秒,写一个短句子。还有一个坏消息:得用左手写字。
  (2) 听明白了吗?(相隔两秒左右)听明白了吗?(倒计时)5、4、3、2、1,时间到!
  (3) 这一次我报的句子是什么呢?(出示)
  听明白了吗?
  (4) 这一轮,凡是写完整的,哪怕像一堆小蚯蚓,都可以得到一枚奖牌。写得还有些像样的,可以得到两枚。
  (5) 这一轮,写与没写的,写完整和写了一半的,写得有些像样子的和写得像蚯蚓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请你仍然用一个词,把你最想表达的,最深的感受写在黄色的卡片上。(生读词,师指名学生把“困难、别扭、不服气……”等词语贴到黑板上)并从中选择几个词语追问学生,让生展开说心里感受。
  两轮比赛下来,奖牌的主人越来越多了,还有奖牌在静静地等着你哦!猜猜下一轮的规则会是什么?
  6. 第三轮比赛
  (1) 同学们自己看看规则(出示)
  请在20秒之内,看拼音写出一个四字成语。
  (2) 看明白了吗?请看拼音(屏幕出示)
  hān chànɡ lín lí
  认识吗?计时开始,5、4……时间到!你觉得你写得对吗?(根据学生的答案趣解词义)
  (3) 来看看正确的词语解释:(齐读)“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痛快到了极点。请看正确答案”(出示)
  酣畅淋漓
  有人写对吗?
  (4) 第三轮比赛让你有什么感受?就像这样,把你的感受用一个个词语,写在蓝色的卡片上。(指名贴上黑板:疑惑、猜测、惊喜、失望……)
  7. 三轮比赛结束,让我们回顾一下(出示三轮比赛的现场视频)。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根据回答板书:出乎意料、意犹未尽、坑人、别出心裁……)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了“汉字听写”的情境,精心设计三轮比赛环节,每一轮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样的情境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动态,积极引导学生真实表达内心的感受,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和习作积极性。
  二、 明确习作要求,抒发片段感受
  1. 其实,比刚才的听写比赛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体验活动中有了真切的感受,如果能用一段段文字真实地记录下来,与更多的人分享,那一定更有意思!让我们再来举行一场习作大赛吧,还有更大的奖牌等着你。想不想继续?(生:想!)来看看习作提示吧:(出示并指名读)
  ① 选择其中一轮比赛环节写清楚。
  ② 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③ 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习作最基本的要求)
  3. 还有更多、更丰富的感受在我们的心里,不管是开心、是意外,甚至让你生气了,这都是你最真实的感受。大家写完后,我们会围绕这三条要求给习作评价,达到一条就能得到一张笑脸,得到三张笑脸就是很棒的高分习作了。习作写得精彩,还要有一定的速度。给大家12分钟,按要求开始写作吧!(师巡视评价记录,选取圈画评改,贴奖牌。)
  [设计意图]上一环节运用的“汉字听写记录比赛”的方式,已经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为片段描写积累下了习作的素材,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有了题材的积累。用文字进行片段训练,是中年级的一个训练重点。此时,让学生乘兴限时完成,一气呵成。教师巡视中及时捕捉到习作中的闪光处,给予学生激励并记录,为讲评做好准备。
  三、 点评初稿佳作,学习真实表达
  1. 整体反馈。玩能嗨起来,写能静下来,而且写得那么快,真要为你们点赞!
  2. 分层评价。你们写着,我在读着。特别是读到这些同学的,请榜上有名的同学起立,让我深深地记住你们。(出示记录卡片)
  大家的习作各有千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有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写真漂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较清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很独特……
  3. 欣赏精彩片段。
  (1) 有些片段写得尤为精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指名一生上台读,重点评讲感受,画波浪线。引导学生注意画线的地方,猜猜老师的推荐理由。
  (3) 小结:不仅写出了过程中的感受,还写得有变化。
  (4) 再指名一生上台读。重点评讲过程、画着重号。
  (5) 用上了这么几个词,让过程显得更完整、清楚了,你做到了吗?(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画着重号的语句,有什么可取之处?)
  4. 感受真实,过程清晰,我们写片段要这样,写整篇的文章,也要这样。
  [设计意图]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写作教学提出的目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师试图营造一个轻松的互动氛围,创设一个展示和欣赏习作的平台,从学生的习作个案出发,引领学生围绕本次片段练习“过程清晰,感受真实”的要求,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去品评、交流,体验习作与分享习作的快乐,培养修改习作的意识。
  四、 借助教材例文,指导谋篇布局
  1. 如果让你把今天整个活动过程写下来,你会吗?我们来看看本次习作的要求吧。(出示)
  在参加一次体验活动之后,写下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 学习例文。有一位柳倩影同学,她参加了一次“护蛋行动”的体验(出示“例文”,略)刚刚课前我们阅读了她的文章,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有没有写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变化呢?(刚听说这个护蛋行动,她觉得很好笑;在经历了一天之后,通过她自己的小心翼翼和同学们的蛋相继破裂,她觉得这是一件很难做的事;一天结束了,她在为鸡蛋第二天的命运担心。)
  我们刚才也记录下了参加活动之前、三轮活动中、活动结束后的感受。所以我相信,这一次的习作你们一定能写好。
  3. 记事习作回顾:其实,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写过记事的文章了,老师给大家看一段微视频,一起来回顾一下吧。(微视频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三、四年级中已知的写事习作方法回顾)
  4. 请同学们对今天的片段再做修改,可以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朝着④、⑤两条要求去努力。(出示)
  ④ 有详有略地将大赛过程写完整。(我们可以就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这个环节作为详写内容,其他两个可以略写。)
  ⑤ 给自己的習作拟一个有意思的题目。”(“用标题吸引读者”也是写作技巧之一。)
  5. 同学们,一件事你做过了,就能体会其中的滋味,如果能用文字记录下来,就能在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记。大家可以把以前经历过的、以后参与到的更多的体验活动,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把自己最真实、最独特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与伙伴们交流。
  [设计意图]遵循“主体参与,分层指导”的原则,阅读例文,再次深化“把经历写清楚,真实表达内心感受”的习作要求,用微视频带领学生回顾以往习作中掌握的记事方法,为学生课后完成篇章写作给予结构和框架指导。
  【评析】
  这是一份尊重儿童的设计
  有人说,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关于儿童的问题,如果缺乏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就不可能有儿童立场的建立,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发生。只有真正认识儿童和发现儿童,才能赢得课堂,才能让儿童的学习真正发生。
  儿童,崇尚自由,好奇好问、好动好玩、富有表现力和创造力。对于儿童来讲,越是富于挑战性的难题,越有兴趣,越迎难而上。课前谈话,张老师以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的片段视频,先声夺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子转移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
  游戏与儿童从来都是不可分的。游戏是儿童的游戏,儿童是游戏着的儿童。尽管不同时代的儿童玩的游戏不同,但是游戏永远是儿童最重要的精神成长途径和探索实践的方式。张老师认识到这点,从儿童游戏入手,设计了“汉字听写大赛”的比赛情境,让学生经历了三轮比赛环节,是比赛,也是游戏,学生置身其中,有了各种心理体验,为片段描写积累下了习作的素材,解决了习作教学中最难的“写什么”的问题。
  儿童是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他们总是以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他们有自己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解释方式和表达方式。张老师尊重了儿童的真实体验,允许学生表达出他们成功的喜悦与挫败的失望、懊恼、生气,甚至对老师的埋怨、指责等等……而这,来源于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对课堂种种可能的充分预设。教育家叶澜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的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会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种意外是来源于学生活动的本身,是最真实的存在,是具有特殊作用的教学材料。其实,在教学中“预设之中”和“意料之外”是课堂上永开不败的并蒂莲。有时课堂上不经意的一个始料不及可能就是教学的资源。对于这些“意外”,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让课堂教学“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让师生陷入困境。而张老师预设了课堂上学生各种真实的感受,就可以用对学生的尊重和自己的智慧抓住课堂的意外,使之成为教学的资源:一方面,老师尊重各种意外,肯定学生的真实想法,给学生创设平等、宽松的交际情境,使教学更有开放性和不可预测性,也就更有了生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如此宽松的情境下,更加放松,体验更丰富、更真实,也更敢于抒发真实的体验,再次有效丰富了习作素材。
  这是一份充满创意的设计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经验组织、参与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真正的教学是让学生有机会从事包括操作、实验或实践活动在内的各种方式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教师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追寻“学习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为了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张老师创造性地进行了教学设计。
  张老师首先创造性地创设了“汉字听写大赛”的比赛情境,三轮比赛,五谈体验,每一次比赛,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即使同一个人,不同轮次的感受也不一样。这样的情境创设,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又能密切关注学生动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真实表达内心的感受,用卡片记录下来,并有选择地张贴在黑板上,为学生记录片段做了一个很好的提示。而这个过程,飞舞着想象,弥漫着创意。老师似乎是活动的引路人,学生成为活动积极的参与者,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得以激发,不断体验,不断思考,在老师的设计和指导下,他们的学习显得轻松自如、生动活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老师指导学生自主建构、探究和获取的过程。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情都应该尽量地放在感官前。”而这样的体验,就是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内心体验,达到接受的目的。
  张老师的习作点评也富有创意。学生在进行习作片段描写时,张老师及时跟踪,有目的地巡视,寻找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记录在准备好的卡片上,发现、记录、肯定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进步,然后遵循激励为先的原则,大面积地点名表扬,使之成为绝佳的学习场。当小作者看到大屏幕上自己的名字时,习作带给他的尊严、荣耀和自信,一定会使他对习作产生新的认识。这不是教师廉价的表扬,它有实实在在的“好”的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学生呈现了可以触摸、可以追赶的例子。这“以学定教”“以写定教”的评价过程,有意识地让每一个学生明白“怎么写”。
  张老师的微视频使用也充满了创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用微视频带领学生回顾以往习作中掌握的记事方法,找到学生习作的起点,不用再面面俱到,为学生课后完成篇章习作给予了结构和框架指导,这个教学过程本身也很有效、高效。
  这的确是荣获全国一等奖、“最佳教学设计奖”的好课。
其他文献
《莫鸂窟》一文,若说要教“莫高窟”,那么我们应该引入图片、视频、历史资料等丰富素材,让学生获得关于“莫高窟”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更多信息。然而我们教学的是“《莫高窟》”,那么,我们需要思考教材——作为教学的材料,我们想用它来做什么?或者说通过对这个文本的教学,我们想让学生获得什么?  本文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具有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语言凝练,大量四字词语的运用准确概括出事物的特点……基于文本
期刊
一、 课程目标制定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 着眼学科属性,寻找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个分支,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共性,更有其独特性。《语文课程标准》阐释:“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学语文首先是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促进思
期刊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是通過学习一篇又一篇课文来达成的。那么,阅读课重点让学生学习课文的什么,才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呢?这是事关语文教学方向的问题,理论界至今没有统一而清晰的认识,教学实践领域更是五花八门,混乱不堪。我们从各地“同题异构”的教学竞赛、教学展示活动中看到,不同教师用相同课文去教学情总体相同的学生,教学内容大相径庭的现象十分普遍,教者偏爱什么就教什么,主观随意性很强,这是其他学科没
期刊
问题的提出  一、 平时听课过程中的观察  平时走进课堂听课,发现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不少老师在提问过程中总是比较匆忙,像赶路程一样。这里略举两例——  例一:一位老師教学一年级《看菊花》。  在讲读课文时,老师提问:“小朋友,课文写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菊花怎么好看呢?请大家轻声读课文里的句子,一会儿我要请你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话刚说完,老师就在讲台上整理马上要用的挂图和卡片。整理完了,老师问:
期刊
周二上午,第二节课,一年级语文《练习3》“学用字词句”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老师请小朋友读题:“如果是傍晚,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呢?”  一个小男孩高高举起手,自信满满地读道:“如果是晚上,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呢?”  很多小朋友听出他把“傍晚”读成了“晚上”,纷纷举手,性急胆大的还脱口而出,予以纠正。  老师微笑着说:“你把‘傍晚’读成‘晚上’了,以后读书可要仔细哟。”  隨即,老师话题一转,顺
期刊
经过近一个月的不断修改、试教、打磨,总算把这堂优质课——《花钟》录制完毕。尽管录制的过程有些不盡如人意,留有遗憾。但回首这段时间的付出与努力,自己收获了累累的经验与满满的教训,亦得到了极好的砺炼,结果反倒不重要了,这也是自己在教学之路上的一次成长。  《花钟》是人教版三上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一主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美著称。文章用花儿美、插图美、文字美、语言美,把“美”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期刊
清张问陶说:“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写诗如此,写文章亦是如此。一篇文章不仅要做到赏心悦目,更要有能激发读者共鸣的“情”,给读者豁然开朗、为之一振的感受。在习作中,我们渴望看到学生具有独特情感和个性特征的文字,因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  一、 真诚:关注细节,展现人情美  《爱之链》一文中,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爱意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发着我们关注生活中动人的
期刊
在《广玉兰》一课教学中,有时我发现一些学生并没有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文字意境中,也没能充分感受作者对广玉兰满怀的喜爱之情,对于作者独特句式运用的精当更缺少认同感。恰逢学校即将组织六年级课堂开放日,我便决定执教此课,经过多日的精心备课,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1.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广玉兰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广玉兰花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 (出示广玉兰花
期刊
夜幕降临,喧闹一天的校园安静下来,有一间教室却灯火通明。一群附小老师相约而至,围坐一起,介绍所读书籍,交流读书体会,这就是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的“行知读书沙龙”。  “行知读书沙龙”的成立来源于一次偶然的谈话。那是2013年夏天,学校正在进行抗震加固工程。一次中午吃完饭,和学校发展规划处的顾新佳老师在门房闲聊,谈到了现在一些年轻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在工作没几年就开始产生。他说,面对每天周而复始、千篇一
期刊
记得那是一次“唐婉工作室”活动,唐婉老师安排我上了一节韵文识字课。第一次试上后的评课,唐婉老师问我:“这节课中,你的教学思想是什么?”当时的我就愣住了,我有我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就是没想过教学思想。唐老师说:“两个字‘反复’。一年级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以识字、写字为主,生字的反复出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一语点醒梦中人,唐老师的一席话促使我进行了深刻反思。  如何让枯燥、反复的生字教学变得丰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