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即深山 静里有乾坤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Temp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鹃声起:“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旦心生归意,鸟雀啼啭入耳也似催促之音了。归隐,仿佛自古便生长在中国人的灵魂里,每当世况迫人违背本心之时便耀武扬威地站出来呼唤着人们向青山翠林走去。筑一间茅舍,置两亩薄田;听风望月,看山品岚;远离污秽俗世,忘却钩心斗角,好不清净自在!也就难怪五柳先生在归隐途中一派“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的潇洒畅快之态了。作为一部涵养心性的经典之作,《小窗幽记》之中也不乏宣扬出世之语,但它的高明之处在于告诉我们:想要不以心为形役,不一定非要归隐山林。净土并不难觅,心若净时,处处净土。
  ◎壹异士身影何处寻


  归隐并非逃避,只为了寻得内心之自在恬静。印象中的那些超凡脱俗之人将浮名虚利视若草芥,超然物外,洞察仙机却深藏不露。但真正高格之隐居并非只远离世俗生活便罢了,而是身在山林却心系众生,正如范文正公所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异士不是只顾于深山中享个人之宁静,而是如阳光般燃烧自己,照亮芸芸众生的前路。
  然而归隐非要选择山泽未免过于形式化了。《小窗幽记》认为:“山泽未必有异士,异士未必在山泽。”山泽只不过是安放自己那片云水之心的去处,一个人只要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肉身处于何所又能如何呢?正如孔子盛赞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小窗幽记》就像一个巴掌,一下子扇在了伪君子的脸上。一个人腹内满是蝇营狗苟的算计,哪怕登上云台仙山恐怕也还是彻头彻尾的俗子。还有人想归隐,却又放不下对物欲的渴望,无法澄明内心,总是推说机缘未足。须知“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真正放达之人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
  异士身影在何处呢?他们固然也有生活于世俗喧嚣之外与山林清泉为伴的,但更多的则是在市井窄巷之间,只是我们没有察觉罢了。他们在反省自己生命的同时,也为众生的生命反省,他们不但以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也为众生排忧解难,他们是众生的精神标杆和寄托。
  ◎贰云水之心向何寄
  但要修得云水之心,谈何容易?身处“烦恼之场,何种不有”,然果能“以法眼照之,悉啻蝎蹈空花”。人有万千烦恼,让人痛不欲生。但当我们拨开层层乌云以佛家的智慧法眼去看那些烦恼,却都像蝎子趴在虚幻的花上,蝎子对虚幻的花能有什么伤害呢?只要做到心无万物,又能把万物容于心中,我们便可无牵无挂,无欲无求了,更不用说什么烦恼了。若要修得法眼必先心怀宽厚。
  太多贪婪和心机会束缚本心的流露,只有恬淡畅适,无为而为,才会满怀情趣。
  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
  有人目不识丁却富有诗意,一句佛偈都不懂却有禅意,滴酒不沾却满怀酒趣,一块石头也不观赏却满眼画意,这就是淡泊无拘束之缘故。沉溺于功利之心,便会拘泥于某种形式。尘心过于执着,即使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也毫无诗着;即使在菩提树下,也会毫无禅意。
  ◎叁静中乾坤绝尘想
  一个放弃了世俗追逐执念的人,外人看来他错失了很多,殊不知其实他赢得了一整个世界,它孕育于静的怀抱。
  茅帘外,忽闻犬吠鸡鸣,恍如云中世界;竹窗下,唯有蝉吟鹊噪,方知静里乾坤。
  听啊,简单的几声犬吠鸟鸣、蝉吟鹊噪包孕着一片自由畅乐的天地。意到心随,才能境随人意。内心感觉到了几分宁静,才能真正领悟到静的神韵。“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静从来不是死气沉沉的代名词。万籁俱寂中那几只虫儿的浅吟低唱,才更显得静中妙趣无限。我们不妨也在闲暇之余,收敛心绪,听雨滴弹奏窗户的妙趣,或择一春日,选一处无人的小山登高,闻那濡湿了鼻子的花香,我们同样会慢慢领悟到:世间万物的许多美丽来自幽静,在它的衬托下,才更显声音给人带来的乐趣,同时,也更能让我们看清自己——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浮生若梦,何时是梦醒时分,何时又昏睡而去,谁也无法说清。世界广大渺远得像一个谜。夜阑人静时,静听划破长空的钟声,你会感到生命中一切悲喜都不过是梦中之梦,一朝梦醒,万物皆逝,又何苦执着不忍舍弃呢?佛说肉身之外还有一个自在的自我,只有在无心无欲之时,才会见到佛性与本体。当明月将自己身影投于潭水中时,你会看到身外真我的存在,无论钟声还是明月,都是宁静时分我们最好的知音。
  说到这里,小窗幽记的那份文人的畅适我们也就能理解了。心在深山即可,并非一定要身在深山,只要我们学会把握自己的时空变幻,便会体悟到“闭门即深山”的道理。处处是深山乐土,又何须关门、锁心呢?
其他文献
提起南顿北渐人们总会想起禅宗的慧能与神秀。尤其是慧能的那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更可说是妇孺皆知。其实山水画也有南顿北渐之说,只是知道的人并不多,提出这个理论的人就是董其昌。  董其昌不但精通诗文、书画,也深研佛理禅宗。他不仅仅是画家、书法家,更是一位理论家。他提出的南顿北渐正是参详禅宗的原理来划分山水的宗派。他不仅提出山水画的南北宗,还提出了“文人画”这个概念。他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王维
期刊
开班的祭孔仪式  参加少儿国学训练营的小学员正衣冠、拾肃容步入教室,在庄严肃穆的音乐颂歌声中,缓步至孔子像前庄严肃立,国学训练营特聘老师许宏恭读了祭文,参加祭孔活动的全体小学员向孔子行礼。“作为少儿国学训练营的学员我很自豪,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祭孔活动,我学习到了儒家文化和古代礼仪。”来自黑龙江的8岁女孩栾云鹤说。  国学的学习  国学教育是孩子最好的心灵教育。  少儿茶道  少儿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
期刊
时下有个词悄然兴起——“中国式雅致生活”。“中国式雅致生活”,是指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以智慧、闲适和觉醒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艺术的人生态度和活法。“中国式雅致生活”是对“乡土中国”的一种历史追忆,是对农耕时代田园牧歌生活的一种精神向往,是对抱朴守真心灵生活的一种崇尚回归。“中国式雅致生活”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出的一种古典的生活方式。  一种智慧的活法  “中国式雅致生活”在精神层面有这样几个特征:首先是
期刊
在徽州大山里旅行,你总能发现许多美人靠,在老房子雕梁画柱的楼廊里、在青山秀水的古村旁,那些落满了黄叶的美人靠无声地停泊在暮色里,停泊在山影中,有一种历经岁月的静美与苍凉。  一开始我不知道什么是美人靠,只是我天性喜爱旅游,在上庄胡适故居那个深宅大院里第一次听导游说那是美人靠,心头有一种温柔的悸动:那是一张雕花木床,很大很宽,上面刻满了吉祥图案,童年胡适在上面摸爬嬉闹过吧。床头那个画满石榴与胖娃的靠
期刊
懂不懂茶并不重要,茶道禅师千利休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喝茶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茶席,可存茶盏,可容花木,可纳雅音。日日在此间醒来,不问凡尘,静心享受其中,安顿身心。  茶道只有两个动作  一日,给少儿国学班的孩子们上茶道课程随口对孩子们说:“茶人,只有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语毕,心里一震,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
期刊
狄仁杰的名字大家很熟悉,电影、电视剧里也常有他的身影。但那是艺术创作,不是真正的历史。我们重视狄仁杰,主要是因为他的一生贯穿了唐朝前期风云变幻的历史,大唐成为大周,再由大周变成大唐,这段历史缺了狄仁杰将是不完整的。他生前能对武则天重大决策产生影响,他死后,甚至还能决定武则天和她的大周朝的历史命运。我认为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的“天下第一名臣”。  第一个闪光点:品德高尚  狄仁杰一生一身正气,为官清廉
期刊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这是道家修道的原则和方法?离开此原则都不对?有些人想修道?学静坐?那便应该读懂此文?彻底了解真正的方法?其实?只要有个方法在?已不叫求静?而是求动?既然要放心打坐?那么你还再加个什么方法?那岂不更乱更忙吗?  致虚极,守静笃  要你做到空到极点,没有任何染污,专一坚持地守住。《老子》及一切道家学神仙丹道的经论,合成《
期刊
点亮  一盏烛光照彻千年幽谷,  一种精神激荡家国旧梦;  东林书院浩然正气不息,  水榭亭台依稀峥嵘岁月;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  刹那间风声雨声读书声;  焚书坑儒淬炼诸子风骨,  东林君子断魂砥柱中流;  爱国忠义史纪千秋万代,  独立思想彪炳自由精神;  经史子集参悟当下春秋,  指点江山书生义气方遒;  白驹过隙数点英雄豪杰,  气壮山河吞吐八方日月;  道贯古今东林精神不死,  天
期刊
中秋节史话  中秋节又名仲秋节,时间是阴历八月十五,时值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又叫中秋节。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记载,“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  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是和农业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以农业立国,人的起居作息要严格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个季节阴阳消长的变化来进行。秋季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农民都对农作物有敬畏之心,古代春天播种,要祭祀土地爷,
期刊
原生态时期的儒家,其生活轴心只有一个:全力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儒家兴起之初,社会新兴势力对其政治主张,还是不甚了了的。至少,没有多高的警惕性。孔子的名声其所以很大,十有八九是探索时代的士人群体,以开阔胸襟捧场的结果。也就是说,无论各个变革学派如何不赞成孔子儒家的政治主张,但都还承认孔子学派的治学态度,承认孔子学派以天下唯一的彻底复古派的孤绝地位所形成的社会影响力;由此,士人世界承认孔子学派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