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byst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开通大运河》一课为例,论述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出深挖历史地图信息、丰富历史地图来源、升华历史地图价值等策略,以培养学生形成时空观,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地图 时空观 大运河 初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95-02
  时空观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具有时空观是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古人治史素有“左图右史”的优良传统,梁启超在《中国地理沿革图》的序中也指出,“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如筑屋而拔其础也”,说明历史空间概念的建立是历史学习的基础。历史地图可以简明、精准、形象地再现历史,是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是培养学生时空观的重要途径;借助历史地图创设直观的情境和形象,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对历史事实进行探究式学习。本文以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开通大运河》的教学为例,对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究,总结了若干经验如下。
  一、深挖历史地图信息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价值更多在于对教材相关历史知识的补充,以地图空间的形式把一些历史内容表达出来,由此加强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记忆。显然,这样运用历史地图只停留在识记层面,远远不能彰显其历史价值。在新课改理念下,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是初中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学史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阅读历史地图,深度挖掘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进而培养学生理解和判断历史事实的能力。
  《开通大运河》这一课,其教学目标是了解大运河的开通情况,教学内容包括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条件、概况、影响、评价等。关于开通运河的目的,教材一句话带过,就是隋王朝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开通运河加强南北交通。这样简单的文字描述,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是有些费解的:为什么开通运河能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这个时候,配合歷史地图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观察运河的全貌、了解运河开通的作用。《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见图1)是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以往的教学中,该示意图一般用于展示运河的概况,例如运河的走向、基本构成河段、起止点、中心等,是对教材文字描述的一种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读取图上的信息,并配合简单讲解,直接告知学生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可以加强南北交通交流,便于统治者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这样剖析历史地图,只停留在浅层,没有深挖出其隐含的信息,难以让学生通过历史地图掌握更多史实,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了解也不够全面。对此,笔者在运用《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进行教学时,先简单讲解运河的概况,然后对我国的主要水系进行勾画,并提出疑惑“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为何是加强南北交通,而不是东西交通呢”,以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示意图:地图上我国主要水系基本都是东西走向,南北走向的自然水流相对较少,这就造成南北交通的不便,所以需要通过人工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的交通。此外,示意图还标注了隋朝几大中心城市与富庶经济地区的分布情况,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古代社会没有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速度快、运量大、费用小的水运就成了国家运粮首选途径,因此隋朝统治者想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就需加强南北交通。对历史地图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全面的解读,有利于学生对开通运河的目的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可见,历史地图不仅是教材文字的补充素材,其还具有更深层次的使用价值,引导学生掌握读取地图信息的方法,可以让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甚至获取教材以外的知识。
  二、丰富历史地图来源
  在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中,编排了许多历史地图,而不同类型的历史地图有着不同的作用。疆域图多用于标识王朝的版图,方便学生掌握朝代的政治地理局势;形势图侧重描述过程和变化,以动态的形式解析历史,特别是战争形势图,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态势;分布图主要呈现历史活动在某一历史时期的分布情况,在经济史教学中经常用到。有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不少教师会对不同类型的历史地图进行组合使用,比如全图与局部图等;有时为了让学生更客观全面地了解某一历史活动,教师会运用不同类型的历史地图,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加深对历史活动的认识。然而,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来源相对单一,主要取自教材和地图册,这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丰富历史地图来源,让学生接触认识更多类型的历史地图,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首先,教师可以从一些专业的历史地图书籍中搜集地图素材,如《中学历史地图教学概论》《中国史稿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其次,教师可以在全国各地的中高考真题中搜集出现过的地图。这类地图直接用于应试,对初中历史教学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再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电子地图被教师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电子地图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以多维视角将历史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产生更真实的情境体验,进而更易接受这种类型的地图。此外,随着3D技术的发展,已经有教师开始尝试将历史地图实物化和沙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丰富历史地图的来源,教师除了多渠道搜集历史地图,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绘制地图。《开通大运河》一课要求学生“了解大运河的开通情况”,即大运河的基本构成河段、起止点、中心等概况,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动手绘制简易运河示意图,让他们轻松记下运河的概况,并形成历史空间思维。进行本课的绘图训练时,笔者让学生先熟悉教材里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然后照着原图绘制。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首先确定运河南北起点和中心点的位置,然后由北而南依次标出运河的四段,最后标出运河流经的五大河流。经历这几步,简单的运河示意图很快就绘制完成了。   历史地图是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的重要载体,教师要重视历史地图的应用,同时加强历史地图获取渠道的开拓,以丰富教学素材,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三、升华历史地图价值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不仅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学史方法,也是学生感知历史的重要途径。历史地图将浩大的地理空间缩略为一幅简洁的二维平面图,把复杂的地理环境简化为通俗易懂的图标,直观地表达内涵丰富的历史内容,将抽象的历史活动形象化,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除此之外,通过历史学习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对家乡、民族、国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是发展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之一。历史地图资源丰富,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可靠素材,是升华历史地图价值的体现。
  中国大运河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隋朝大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前身,它不仅促进了隋朝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交流,对当今社会也有重大意义。在讲述大运河的现实意义时,教师依次向学生展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元朝运河示意图和当今中国大运河示意图,通过三幅历史地图让学生了解运河的历史变迁,加强学生对延续、变迁等概念的理解,从而认识中国大运河是我国几千年历史的见证,时至今日依然在沟通南北上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在进行《开通大运河》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隋朝大运河与世界著名运河进行比较,并展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苏伊士运河示意图、巴拿马运河示意图等历史地图,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使其直观地感受中国古代工程的伟大。同时,展示中国不同时期的运河示意图,让学生学会运用时序、地域、变迁等概念理解运河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展示世界历史上不同运河示意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见,从理解、认同上升到责任与使命,历史地图在家国情怀的培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产生的,文字很难直观反映地域空间的形象,历史地图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在历史地图的有效应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归纳和分析,深度挖掘历史地图信息,通过图文结合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突破教材局限,拓宽历史地图来源,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提升识图、用图的能力;把多幅相关历史地图进行组合运用,让学生在时空的变化中感知历史,升华历史地图价值。
  【参考文献】
  [1]齐世荣.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李波.历史地图教学中的现代技术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孙登元.历史地图在课堂教学中的绘制和运用[J].黑河教育,1998(5).
  [4]李建.浅谈如何利用历史地图资源培养史学素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3).
  [5]宋华.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堂教法实践,2019(13).
  【作者简介】李琼秀(1986— ),女,汉族,广西阳朔人,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主要从事历史经济学研究。
  (责编 黄健清)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你知道吗?》栏目为例,论述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针对两个版本栏目中数学文化的结构、内容和呈现方式,提出三个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文化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46-0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数学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期刊
【摘要】本文以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论述通过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依托习题厘清“想象”要素梯度序列,落实“写想象”;依托习题,厘清“默读”要素梯度序列,落实“默读课文”;依托习题,厘清“识字写字”要素梯度序列,落实“识字写字”。  【关键词】课后习题 梯度序列 语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51-02  统编小学语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基于原有经验,在质疑中明确观察方向;基于自主探究,在细读中学习观察方法;基于迁移实践,在运用中巩固观察能力。  【关键词】《金色的草地》 语文要素 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87-02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观察”,重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五一西路学校历史教研组为例,论述互联网+专题研究的教研新模式,建议开展集体会诊式网络备课、在线教学、中考复习网络教研等专题研究,为教师搭建开放、平等的网络教研平台,让教师在教中研、研中学、学中教,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 教研组 专题教研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72-02  在“互联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为例,论述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的方法,建议教师在深刻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设置课堂前测环节,基于学生学情,在具体的教学题境中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几何直观 意义本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142-04  人教版小学数
期刊
【摘要】本文以特级教师叶柱《数与形》教学片段赏析为例,论述引导学生在数与形之间感悟数学思想的策略,将数的问题转化成形的问题,从直观的图形表征中寻找计算方法;通过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换,让学生体会到数与形都是表征问题的方式,由此打通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通道。  【关键词】《数与形》 数学思想 教学片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82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在低年级开展绘本教学的方法:链接生活,进入阅读情境;整体把握,产生阅读期待;品读图画,感知故事意象;主题阅读,感受民族文化;自主阅读,拓寬阅读视野。  【关键词】绘本教学 思路 阅读策略 《团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102-02  绘本,也称作“图画书”,它以儿童为阅读对象,通过图画和文字的有机融合来讲述故事。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读写迁移的理论,针对学生语言生涩乏味的问题,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以读悟写的策略,向课文学习整散结合的句式表达,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 以读悟写 整散结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89-02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说,语言没有文采,就不能长远流传。内容再好,也需要讲求艺术形式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鸡兔同笼”问题教学为例,从三个层面沟通联系,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即沟通列表与假设的联系,先假设全是鸡或者全是兔,再比较调换;沟通画图与假设的联系,借助直观的图示解释抽象算式的算理;沟通三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本质上都是“假设—比较—调换”的思维方式,突出假设思想。  【关键词】鸡兔同笼 沟通联系 假设思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数学教材《倍的认识》为例,论述认知结构视角下《倍的认识》教学难点突破策略,通过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建立“倍”的模型及在比较中深化“倍”的内涵三个方面,以创设情境、操作活动和方法指导等途径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关键词】认知结构 《倍的认识》 难点 突破 教材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97-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