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课堂效率不断提高的今天,合作学习小组教学方式由于其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社会技能有着较好的效果,逐渐被教育工作者认可。但在实际课堂中,由于对合作学习小组没有充分的理解,课堂上很多老师仅仅是将合作学习小组作为一个教学手段,使得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化。怎么样进行有效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小组学习改革的首要难题。本文采取访谈、蹲点观察的研究方式,了解到广州市增城区菊泉中学所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采用“集训”的类军训方式,配合课堂小组培训,规范学生小组内在要求,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小组改革中小组建立的做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形式;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289-02
  一、 引言
  1.现象
  基础教育改革至今,不仅重视总体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深化,更侧重了提高课堂效率。由80年代兴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人称为同伴学习教学)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知识学习效率、社会交际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有积极影响,传入我国后,已经与与探究式学习教学、掌握式学习教学成为中国主流教学方式。目前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改革有较大影响的时杜郎口中学“小组合作”,但如杜郎口中学成汝喜老师所说“优生同学忙着完成更多任务,弱势的同学也在紧紧的跟随”,他们的小组在互助互进仍需改进。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改革中,有很多学校并不熟悉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操作,仅为了“小组”而强硬地将教学分割成小组任务,这些处理小组建立存在问题的现象,主要呈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小组形式不明确。主要是通常由于课程内容的需要,当设计小组合作的时候,老师采用了就近原则仅是是让学生转个身或者前后桌挪动合拼就组成了临时小组。其二,缺乏真正的组内的相互作用。生硬组成合作学习小组,由于成员之间没有长期的了解和默契培养,对于学习任务协调不好,可能在完成任务时,组内成员自我意识过强,甚至产生较大的意见。
  2.相关理论
  在马洛斯的层次需求理论里,人需要被尊重、归属感,而群体的本质是其成员基于共同目标而形成互赖,由此促使群体成为一个整体,若群体中任何成员或次群体的状态发生改变,将会影响其他成员或其他次群体产生改变,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属的环境所决定。学校为学生创造了学习小组的环境,作为学生小群体,在个人和小组之间,学生需要“解决好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根据学生学习认知和能力存差异,合理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可以利用组内在的相互心理作用,完成课堂教学预期目标,实现学生在已有的能力上向最近发展区发展。约翰逊兄弟对于小组的建立,总结出5要素:积极依赖关系、面对面促进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会技能和小组过程。对于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和面对面的相互作用的肤浅理解,小组过程的不重视正是目前合作教学改革对于小组建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研究问题的提出
  因此,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如何避免“为了小组而小组”需要解决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合作小组才算是建立成功的?
  菊泉中学于2008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笔者在该中学见习期间,看到该校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对小组的组建,采用了类军训的“集训”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基础,而且全校范围内班级的管理和上课模式比较创新。由于做法比较独特,因而笔者意欲研究一下,希望对小组学习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二、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有课堂观察,访谈,调查。
  三、 菊泉中学小组组建案例分析
  广州增城新塘的菊泉中学从08年至今不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探究,虽然学校改革不见得有杜郎口般卓越的成绩,但经过笔者一个月的观察发现,该校在小组的建立这一方面,无论是小组模式的呈现形式,还是小组文化内涵,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1. 采访了解
  在了解学校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笔者曾与该校的吴培森校长有过以下这样一段对话。
  问:吴校长,请问您的改革中,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小组怎么想到这样的分组和桌椅排放的呢?这样子的小组形式是一开始就这样,还是慢慢摸索而形成的呢?
  吴校长:在开始改革之前,我花了一年的时间观察学校的改革需要的条件,不仅是从学校的自身,也和老师们去参观校外的改革现状和参加相关改革培训。学生的分组和桌椅排放,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校外成功的改革案例。
  问:吴校长,您改革以来,对于现在这样的小组形式,课堂上上课时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吴校长:小组合作学习刚刚实施时,学生觉得很有趣。可是,当新鲜的事物过了,学生热情不再,课堂上知讨论什么,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个月。这时,我们反思我们为什么还出现这样的状态?后来我们想通了,是我们的教学设计还没改变,于是我们经过一个月的探究摸索,不断尝试改变了这种状态,学生学会了在课堂上发言,知道怎么学习。
  问:那您能具体说说在是怎么样解决学生觉得无聊的课堂这一难题吗?
  吴校长:其实,我们主要是经过差不多一年的讨论、摸索才解决这个问题的。当时是改革初期,2008年大概9月份左右,我们想了各种方法,课堂教学的改进,学生活动的增加等等,起初这些改变是有点效果的,学生又有了点热情,但是没过多久,学生又觉得没趣了,我们只得又进行不断地尝试。差不多到了到了第二年的3月份,我们才得出比较有效的课堂模式。在这个模式最重要的是把握时间设计模块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2. 观察分析
  ①学生分组
  如吴校长所说的,在借鉴别的学校分组和桌椅摆放的做法的同时,学校在不断地观察学生上课表现,才形成自己的小组呈现形式。在学生入学时,老师会在观察的基础上以4人为单元对学生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以作为培训的基本单元小组,除了后期的稍微变动,这个也将会是今后的课堂小组,而不是为了仅仅作为教学手段临时小组。以互助合作为基础,组间开公平竞赛为必要前提,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课堂座位是4人环形组合,组内成员将会定期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轮流换座位,组间位置变化规律亦是如此,从前往后推动,一个单元小组桌椅排放如下图:
  当需要独立测试时,1号和2学生则分别往4号和3号学生旁边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将桌椅排放成4号和3号学生一样面对讲台,同时每个学生之间保持一小段距离。该校平均每个班约50人,而这个操作仅需要15秒以内,是相当快速的。
  图1 换座位
  ②课堂规范和小组要求
  根据采访记录,改革前期之所以会有学生热情不再而造成课堂尴尬的场面,就是因为组内没有相应的操作标准。探究的过程中,课堂的活动增加,教学设计的模块精确设计,都是为了制定相应的活动准则,使得学生有具体的上课流程和操作规范。因而,为学生创造同舟共济的前提是先让他们有在一起了解的机会,从学生活动中概括出合适的活动规则。
  图2 测验
  开学初,学校举行类似入学军训的集训。此集训期间,担任培训的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意识的培训。除了日常站军姿的锻炼外,集训期间还进行小组活动培训。活动一般是集训小活动和课堂专训。这两种形式提出相应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只是集训小活动更富有趣味性,课堂专训可侧重小组规范。比如集训活动中,培训老师会设计竞赛活动,要求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前提下,既增进感情又培养合作意识。而当小组成员在回答课堂提问或者进行课堂展示中,个体成员作答时需要以“我是**小组的**同学”、“我代表我们小组”做开场回答,每次作答完毕,学生都会和其他小组成员互动“我的回答完毕,请指教”。
  对于小组内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靠分工和相互监督促进进步。组内将会有小组长,他的责任是总体监督和协助分配责任。组内每个人都有决策权,对于组内的任务都有各自的责任,因而会根据班级要求而制定组内的奖惩制度。实质上,责任分明和奖惩机制利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互赖、互动、负责的和谐关系。
  四、 小组组建的意义和建议
  1.小组建立的意义——长久的学习成长伙伴
  至今仍以传统的掌握式较为主导教学方式课堂,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导致了学生厌倦繁重的课堂,因此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能学得更好。
  菊泉中学对于学生进行的开学集训时,首先谨慎分组可以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督促;其次培养小组文化为学生提供舒适学习环境。通过合作,学生可以一方面通过提供帮助,实现自己影响别人的愿望;另一方面,凭籍接受指导,满足别人影响自己的需求,这种归属感和影响力的统一,保证了合作学习在学业成功和心理沟通上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2.相应的改革建议
  因此,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小组的建立,有以下几点建议:
  ①小组形式的成立
  进行小组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小组的成立。临时或者随意形成的学习小组仅是为了体现形式,而真正的成功小组教学需要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下,既要充分考虑班级总体分组数量和班级空间的合理性,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充分考虑。例如分组前,老师除了在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上先私下根据名单分组,进行成员初步安排,还要根据实际的小组合作情况,组员相处情况进行合理调动。具体的小组人数可在4到6人间,太多或者太少了都会造成效率降低的情况。
  ② 组内小组文化的培养
  小组组建成立后,就是要促进组内成员的相互了解了。组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完成的事。可以从两个时间段进行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友爱:课堂和课外。
  课堂上需制定课堂小组规范,并且培养学生合作过程中应当遵守规则的意识。比如课堂回答问题要求,参与小组活动纪律,与以往课堂中不一样的课堂守则等。这些小组规范守则都是合作学习顺利高效进行的保证。而课外则要促进小组成员的相互沟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小组合作需要学生有足够的默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培养成员之间的小组合作精神。例如布置较为轻松而又能增进学生感情的课外作业,可以是合作调查或者手工活动等,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坦. 合作学习简论[J]. 中国教育学刊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2002, (01): 32-35.
  [2]余文森. 深度解读杜郎口[J]. 基础教育课程, 2010(10):26-31.
  [3][美]约翰逊(Johnson,D.W.)等著.刘春红,孙海法译.合作性学习的原理和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8,65.
  [4]马兰. 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若干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1993, (02): 6-9.
  [5]盛群力. 对美国中小学兴起的“合作热”的拙释[J]. 教育评论 Educational Review, 1990, (03): 68-69.   当需要独立测试时,1号和2学生则分别往4号和3号学生旁边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将桌椅排放成4号和3号学生一样面对讲台,同时每个学生之间保持一小段距离。该校平均每个班约50人,而这个操作仅需要15秒以内,是相当快速的。
  图1 换座位
  ②课堂规范和小组要求
  根据采访记录,改革前期之所以会有学生热情不再而造成课堂尴尬的场面,就是因为组内没有相应的操作标准。探究的过程中,课堂的活动增加,教学设计的模块精确设计,都是为了制定相应的活动准则,使得学生有具体的上课流程和操作规范。因而,为学生创造同舟共济的前提是先让他们有在一起了解的机会,从学生活动中概括出合适的活动规则。
  图2 测验
  开学初,学校举行类似入学军训的集训。此集训期间,担任培训的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意识的培训。除了日常站军姿的锻炼外,集训期间还进行小组活动培训。活动一般是集训小活动和课堂专训。这两种形式提出相应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只是集训小活动更富有趣味性,课堂专训可侧重小组规范。比如集训活动中,培训老师会设计竞赛活动,要求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前提下,既增进感情又培养合作意识。而当小组成员在回答课堂提问或者进行课堂展示中,个体成员作答时需要以“我是**小组的**同学”、“我代表我们小组”做开场回答,每次作答完毕,学生都会和其他小组成员互动“我的回答完毕,请指教”。
  对于小组内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靠分工和相互监督促进进步。组内将会有小组长,他的责任是总体监督和协助分配责任。组内每个人都有决策权,对于组内的任务都有各自的责任,因而会根据班级要求而制定组内的奖惩制度。实质上,责任分明和奖惩机制利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互赖、互动、负责的和谐关系。
  四、 小组组建的意义和建议
  1.小组建立的意义——长久的学习成长伙伴
  至今仍以传统的掌握式较为主导教学方式课堂,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导致了学生厌倦繁重的课堂,因此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能学得更好。
  菊泉中学对于学生进行的开学集训时,首先谨慎分组可以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督促;其次培养小组文化为学生提供舒适学习环境。通过合作,学生可以一方面通过提供帮助,实现自己影响别人的愿望;另一方面,凭籍接受指导,满足别人影响自己的需求,这种归属感和影响力的统一,保证了合作学习在学业成功和心理沟通上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2.相应的改革建议
  因此,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小组的建立,有以下几点建议:
  ①小组形式的成立
  进行小组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小组的成立。临时或者随意形成的学习小组仅是为了体现形式,而真正的成功小组教学需要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下,既要充分考虑班级总体分组数量和班级空间的合理性,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充分考虑。例如分组前,老师除了在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上先私下根据名单分组,进行成员初步安排,还要根据实际的小组合作情况,组员相处情况进行合理调动。具体的小组人数可在4到6人间,太多或者太少了都会造成效率降低的情况。
  ② 组内小组文化的培养
  小组组建成立后,就是要促进组内成员的相互了解了。组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完成的事。可以从两个时间段进行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友爱:课堂和课外。
  课堂上需制定课堂小组规范,并且培养学生合作过程中应当遵守规则的意识。比如课堂回答问题要求,参与小组活动纪律,与以往课堂中不一样的课堂守则等。这些小组规范守则都是合作学习顺利高效进行的保证。而课外则要促进小组成员的相互沟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小组合作需要学生有足够的默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培养成员之间的小组合作精神。例如布置较为轻松而又能增进学生感情的课外作业,可以是合作调查或者手工活动等,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坦. 合作学习简论[J]. 中国教育学刊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2002, (01): 32-35.
  [2]余文森. 深度解读杜郎口[J]. 基础教育课程, 2010(10):26-31.
  [3][美]约翰逊(Johnson,D.W.)等著.刘春红,孙海法译.合作性学习的原理和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8,65.
  [4]马兰. 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若干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1993, (02): 6-9.
  [5]盛群力. 对美国中小学兴起的“合作热”的拙释[J]. 教育评论 Educational Review, 1990, (03): 68-69.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依托高职院校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日益成为加强国防和部队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对高职院校原来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迁移,对进一步凸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拓宽办学渠道、扩大办学影响、提升办学层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单位湖南科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加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管理实效的有效方式方法。  关键词: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管理实效;对策分析  
期刊
摘 要:民族院校是一个多民族学生聚集的高校,其风俗文化广泛多样,使得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民族院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就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既不拘于形式和传统,又不脱离我国教育的政策和现状。“中国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用“中国梦”引领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而且更丰富和充实
期刊
摘 要: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QQ不仅是大学生们表达个人思想、参与各种活动、彼此沟通交流的平台,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提供了交流沟通的重要信息渠道。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QQ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246-01  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管理时,通过对所带大学生实地调研,分析QQ对大学生
期刊
摘 要:新课改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伟大的创新,它加快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脚步,使教育教学方式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给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突破。在肯定学生主体作用重要性的同时,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新课改的进程有着重大的影响,也是直接决定新课程理念落实效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课程;杜郎口中学;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和医药管理类复合型人才特征,构建医药管理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医药管理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建构主义;医药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255-01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快速发展,很多医药院校也纷纷开设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据不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也得到了有效的继承和发展,并且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民族民间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而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从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的角度分析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实现民族民间舞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继承;民间舞教学;编排  中图分类号:J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278-01 
期刊
摘 要:通过对2010至2013年参与贺州学院“国培计划”农村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的300名贺州市农村小学骨干教师进行调查,三个月的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使72.4%以上教师的研究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不同职称和学历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存在显著差异,这是由于教师本身的素质所致。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对于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国培;研究;能力;调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人们普遍认为校园才是最安全的地方,但近年来学生安全事故屡屡发生,触目惊心的现实案例为我们敲响警钟,学生安全问题的防范研究刻不容缓。本文运用“瑞士奶酪”模型及其理论对高职院校典型学生安全事例进行分析,呼吁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安全防御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瑞士奶酪;模型;学生安全;防御实证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233-02  2
期刊
摘 要:社会转型期,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转型。以“重礼俗、轻法治”为特征的乡土社会学前教育工作模式正在向“明职责、晰法理”的科层化工作模式转变。本文以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阳光幼儿园为田野点,以教育社会学的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文化阐释。  关键词:民族聚居区;学前教育;乡土性;科层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291-01  费孝
期刊
我国正在推进教育管理办评分离的改革,政府部门要专心做好对学校的依法监管,而不能再干涉办学,主导评价,要把评价权交给社会专业机构。信息公开,是一项服务教育管办评分离的重要工作,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监督学校是否依法公布必须公布的信息。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信息公开,可对学校办学进行自我评价。再就是有利于师生、社会公众、专业机构依据公开的信息,对学校进行不同视角的评价。社会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关注、评价高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