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年人犯罪的心理诱因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v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王碧群,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在读 ,杭州师范大学;
  李益明,法学硕士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助理检察员。
  
  摘 要:犯罪是社会病态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们普遍认为老年人似乎与犯罪没有关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犯罪的比例已经越来越高,作为犯罪主体他们不容忽视。在国内,多数研究者主要从老年人犯罪的社会机制进行研究,尤其缺乏专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述老年人犯罪的原因。对此,本文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老年人犯罪的原因,并阐述了老年人犯罪的特点。
  关键词:老年人犯罪;心理
  
  一、老年人犯罪概念
  
  老年人犯罪,概括起来说,就是指60岁以上的人所实施的犯罪。这是一种以年龄为标准对老年人犯罪所下的定义,即为老年人规定一个起点年龄,达到这个起点年龄的人即为老年人。“德国著名犯罪学家施奈德、凯泽、阿尔布莱希特等人对老年人犯罪所下的定义都是:老年人犯罪是指年满60周岁及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总和”。[1]根据我国刑法(1997)的规定,犯罪是指严重危害了社会、依照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老年人犯罪概念,可以区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老年人犯罪概念,即老年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狭义的老年人犯罪概念,即由于身体、心理、社会生活等方面处于老年化的过程而引发的犯罪行为。两个概念的定义,一个着眼于行为主体,一个着眼于行为特征。狭义的老年人犯罪所包括的范围较小,它把老年人实施的并非由于老年化过程而实施的犯罪行为排除在外。本文持广义的老年人犯罪概念,这样不仅有利于犯罪的揭露和惩罚,而且有利于对犯罪的矫正。
  
  二、老年人犯罪的特点
  
   (一)从犯罪率上看,老年人犯罪率低。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的老年人犯罪只占1.2%,在德国老年人犯罪只占5.6%,从统计资料不难看出,老年人犯罪在各国整体的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小的,但尽管是这样,如果我们进行纵向比较就会发现,自二战结束以来,世界范围内老年人的犯罪活动总体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的专家预测,由于中国老年人口在人群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故老年犯罪者的比率也会逐年上升。
   (二)从犯罪手段看,老年人犯罪往往采取非暴力手段。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活动已经衰退,因此,老年人犯罪被称为弱者犯罪。但由于老年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多,经验比较丰富,所以老年人的犯罪又往往表现出智能性、间接性、隐蔽性的特点。据1984年《日本犯罪白皮书》的记载,1983年老年人刑事犯罪中,盗窃最多,占78.2%。因盗窃而被逮捕的老年人中,按手段分类,比例高的是扒窃,占53.6%,盗车占28.6%,两者超过80%。
   (三)从犯罪类型上看,男性多属猥亵、强奸、流氓犯罪、诱骗、放火、盗窃、侵占、窝赃、赌博、伪造、投毒、诈骗等[2]。例如我国某监狱六中队中56岁到79岁的老年犯共有15名,强奸、流氓罪犯竟占80%,其中强奸幼女者就有6名之多。女性老年人犯罪则以盗窃犯罪居于首位。
   (四)老年人犯罪对象多为弱势群体,手段简单,均为单独作案。值得我们思索的是近些年来社会上屡屡出现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思想作怪下的“59岁犯罪”现象,这些人中许多曾是国家的老党员、老干部,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最终还是拜在金钱、名誉等面前,身陷囹圄。孔子在《论语•季氏》中,针对老年人的贪得无厌表现,提出“及至老矣,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的观点。所谓戒之在得,就是告诫老人不要去追求更大的财富。而有些老年人经受不住某些社会腐败现象的冲击,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最终导致坠入歧途。、农村老年人犯罪十分突出
  (五)农村老年人犯罪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在犯罪的老年人中,农村户口的占55.3%。可以说,农村老年人是老年犯罪的“主力军”。老年人都是依照自己的经验和当地的风俗习惯为人处事,对于法律非常陌生,法律知识缺乏,意识淡薄。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普法宣传工作,往往忽略了对老年人,尤其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宣传教育,这是导致农村老人法制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老人由于对法律不了解,经常因为不懂法而犯法;另一方面,由于法制意识淡薄,自我约束能力差,存在侥幸心理,也容易出现知法犯法的情况。
  
  三、老年人犯罪的心理诱因
  
  西方许多犯罪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对老年人犯罪原因进行过研究,有的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心理衰退过程的作用使老年人心理上无法承受孤独感、失落感,不甘心自己成为多余的人;有的从生理学角度出发,认为老年人犯罪具有精神病犯罪的特点;有的则认为老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酗酒;有的认为老年人犯罪是由于进入老年期后人际关系狭小、纠葛和紧张积累起来所造成的恶果。而本文则主要从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角度来探讨其犯罪原因。
  老年人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与情感
  (一)人到老年,由于生理上的老化,社会交往、角色地位的变化以及心理机能
  的变化,比较容易产生冷落感、孤独感、疑虑感、忧郁感、不满情绪与老朽感等消极的情绪与情感。而消极情绪与情感的长期潜伏或积累,如不及时被发泄或进行有效地调适,那么老年人一旦受到环境的刺激就会采取暴力或非暴力的手段来发泄对他人或社会的不满,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少数老年人在晚年情感会向两极化变化,要么麻木不仁,要么狂喜狂怒。后者常常为了一点小事而感情冲动,理智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导致犯罪。老年人情绪不稳,极易失控,容易产生情绪回归现象,就是说老年男性在遇到挫折时,会失去己经形成的成年人的那种克制和理智,变得像儿童一样任性、固执、冲动。当遇到挫折时往往挺而走险、违法犯罪。
   (二)老年人的个性心理特点
  进入老年后,人的个性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自我中心性、内向性、容易胡乱猜疑等。在老年人个性的诸多变化中,通常认为,人到老年期,变得固执、刻板起来。一般来说,性格固执、刚愎自负、急躁、过度内向、智力水平低下以及具有黏液质和抑郁质等气质类型的人适应能力较差,所以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心理失衡。老年人特有的个性心理特点容易在生活当中发生与邻居或陌生人等的冲突,而冲突一旦陷入僵局或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老年人就有可能采取报复的手段使其心理保持平衡。
   (三)对离退休生活的不适应
  人的一生是一个适应过程。老年人在身心方面的衰退,使他们无力对发生的各种问题重新加以顺利适应,老年人由于适应能力下降,容易采取异常的处理方法,因而有可能走向犯罪。老年人离退休后,从忙碌的工作中到“门前冷落车马稀”,导致老年人精神生活空虚,加上社会丑恶现象的诱惑,由此产生心理变态。许多老年女性安于家务,而老年男性则往往不甘寂寞,促使他们寻找一些活动来充实生活,消耗剩余精力,一些人就有可能卷入违法犯罪活动。一些老人单身生活,或者晚年家庭不温暖,精神上无法得到安慰,对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产生兴趣。因此,逐渐走上犯罪道路。常言说得好:忍一忍海阔天空,退一退柳暗花明。离退休前后的心理失衡,对新的生活环境及家庭关系的不适应,必然会使他们的生活失去重心,个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有的人就有可能从其他活动中寻找刺激,实现自身价值,其中也包括有意无意地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四)家庭关系与老年人犯罪
  随着老年期的到来,老年人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及人格发生变化,这也影响着他们的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
   1、父子(女)、母子(女)关系与老年人犯罪
  日本东海大学多年来研究日本社会福利制度的田中教授说,在其所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在200名反映自己生活糟糕的老人中,57%的人被冷落,无人陪伴;39%的人证实遭受身体上的虐待;25%的人经常受到心理上的伤害;财产被子女剥夺的占到15%;还有老人投诉说受到性骚扰。尤其是那些老年丧妻、丧夫的老人,遇到挫折时无人安抚,心中的郁闷也不能向适当的人倾诉,因而很有可能形成消极情绪的长期积累,在偶然因素的刺激下以爆炸性的方式发泄出来,产生造成严重后果的老年性暴力犯罪行为。
  2、夫妻关系与老年人犯罪
  离、退休后,一方面由于对新的生活方式的不适应造成的失落感、单调感等,使老年人变得更加忧郁沮丧,这些感受必然会影响他们对妻子或对丈夫的态度,例如喜欢批评、吹毛求疵,容易激动、喋喋不休等,从而引起对方反感,甚至造成夫妻对立情绪,造成夫妻间的隔阂和更大的矛盾与冲突,这些会必然地影响夫妻双方的身心健康。更有甚者如果一方有人格缺陷,通常会采取极端的做法,进而可能演化为犯罪行为。 
  综上所述,老年人犯罪除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之外,心理因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培养老年人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探讨老年人犯罪问题有很重要的司法实践意义。
  
  注释:
  [1] 犯罪心理学/刘邦惠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吴宗宪.论老年男性的犯罪心理[J].政法论坛,1992.
其他文献
在美国死亡谷国家公园,有一些石头能够自己移动,移动距离有时竞达几十米。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样的奇迹呢?60年来,“动石”之谜一直在挑战着人类的理性……  60多年来,这个迷一直挑战着科学界。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死亡谷国家公园的沙漠地带坐落着一个周期性干涸的盐湖——赛马场盐湖,在它荒芜而又平坦的湖床上有很多花岗岩和白云岩石块,大的重达300公斤。这些岩石在毫无人类或动物干预的情况下竟然会自己“走路”!真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对两大法系司法鉴定人法律责任考察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司法鉴定人法律责任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完善我国司法鉴定人法律责任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司法鉴定人;法律责任    一、两大法系司法鉴定人法律责任之考察    (一)英美法系司法鉴定人的法律责任  1、司法鉴定人与当事人之间的法律责任关系  在英美法系国家,司法鉴定人被称为专家证人,与一般的证人没有性质的区别。司法鉴定人
期刊
小村庄静悄悄的。现在是凌晨1点钟。在沿着沉睡的房屋向前伸展的小路上,一辆白行车摇摇晃晃,嘎吱作响地驶过。骑车的男人奋力地蹬着。车把上挂着的灯笼闪着微弱的光。若不是这微小的光点和脚蹬发出的轻微声响,很难有人会发现这条路上有东西在移动。  夜漆黑一片,但这并不妨碍这个男人骑车。因为他拥有一种特殊的天赋:在黑夜里能看得和白天一样清楚。  他在天亮之前还要赶50公里路,因为他必须在天亮之前躺到自己的床上。
期刊
引言  如何解决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问题一直是企业的难题之一。资本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为人们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股权激励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当代意义上的股权激励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通过持有企业股权的形式来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一种激励行为。股权激励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辉瑞公司首先提出来的,到20世纪80年代,股权激励尤其是股票期权制度发挥其极大优势,被认为是美国
期刊
共同犯罪司法认定虽属职务犯罪的老问题,但交易过程中的受贿人担任的职位性质复杂,行使的职责互相交错,加之亲属提供帮助、分摊部分实行行为,无形提升了受贿共同犯罪司法认定难度,对此进行专题研究仍具实践意义。    一、非身份犯能否构成受贿罪的狭义共犯    受贿犯罪的犯罪构成对主体要件进行了严格限制。但是,当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唆、帮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受贿犯罪行为时,非身份犯能否构成受贿共犯?刑
期刊
摘 要:检察机关介入事故调查已有规定,这对检察机关查办事故背后隐藏的职务犯罪有重要作用,但对事故调查组成员的监督确缺乏法律依据。笔者认为检察机关也应对事故调查组起监督制约作用。  关键词:检察机关;事故调查;监督     2006年2月23日,监察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在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中的联系和配合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
期刊
作者简介:  毛赛楠,东北财经大学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石玉,东北财经大学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 要:外资并购一方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却带来垄断等弊端。因此,防止外资并购后市场垄断现象的出现,成为政府监管当局的当务之急。本论文结合外资并购实际发展情况,建议对在华跨国并购应加以反垄断规制。  关键词: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  跨国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我国企业所
期刊
摘要:法国作家罗曼·加里曾两度荣膺龚古尔文学奖。《大亲热》是加里以埃米尔·阿雅尔为笔名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主人公孤独迷茫,将一条蟒蛇(名为“大亲热”)视为理想的生活伴侣,最后主人公精神错乱,混淆了人与蛇之间的界限。作者通过人与动物的逐步同化展现现代文明的无力感,呼吁用爱与存在对抗荒诞,对抗孤独,颠覆一成不变的身份。  关键词:蛇,孤独,爱,大亲热  1974年,法国著名作家罗曼·加里(Romain
期刊
“再小的事情都逃不过上帝的眼睛,他能够数出每个人头上有多少发丝……”  这句话可能出自《旧约圣经》,也可能出自《古兰经》,甚至可能是一句中国谚语。不管怎样,这是一句古语,我们懂得它曾经感动了许多淳朴的心灵。  1969年1月,在苏黎世的重罪法庭上,上帝成了被告的证人。他当然没有到场。必须说明的是,本案涉及一个被控谋杀罪的神甫和一个被指为同谋的修女,他们一起杀了魔鬼……  上帝自然没有接受任何传唤,
期刊
作者简介:周莹,贵州大学2005级研究生。     摘 要: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是私法领域里的“帝王条款”,而税法作为公法领域里的重要部门法,能否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则是税法学界广泛讨论的课题。本文旨在于对诚实信用原则在税法上适用进行粗略的探讨。  关键词:诚实信用;适用;税法    一、导言    所谓诚实信用,其本意是要求按照市场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缔约时,诚实不欺不诈;在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