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通过推进素质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愿意学习并爱上学习。素质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热点话题,备受各界的关注。小学教育就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起点,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以促进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素质教育解决对策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
(一)家庭生活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较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平日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应树立家庭素质教育的观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劳动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家长还应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计划,加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二)学校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教育与人才的需求,还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与综合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工作的最终成果,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与品格,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育出高素质的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想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就应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践教育中。
(三)社会环境
教育发展的水平与国家的竞争力息息相关,教育与社会两者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人们总是单纯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教育部门的事情,错误的理解成单一的行为,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但当前的素质教育缺乏教育部门以外的支持与保障。单纯的依靠教育部门来推进素质教育是达不到最终目的的,应要求全社会都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保证其顺利的推行下去。
二、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原则
(一)坚持因材施教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身上总会有闪光点与不足,这些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充分观察并了解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特点,尽力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他们不同的内容进行耐心指导,并不断进步。
(二)开展丰富课外活动
最主要的辅助教学方式就是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开展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堂生活、扩大知识面、培养兴趣爱好,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辨别社会当中的真假善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以德育教育为主
德育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坚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成为一名热爱祖国、努力勤奋、讲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有义务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
三、小学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中,考试就是检验学生与教师的主要方式,分数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情况。对于学生而言,分数就是命根,应试教育的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消除。甚至还有些人会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挤压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空间,减少学生学习知识时间,成绩的下降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一观念严重的影响了素质教育今后的发展。
(二)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小学教师的总体水平还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部分教师因学历不高、经验不足都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另外还要许多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应试教育观念已经深深地驻扎在他们的脑海中,他们的思维习惯与工作模式都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甚至还有些地方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只是将素质教育当做一句空口号。
(三)滞后的教育内容
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是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师与领导注重考试学科、忽略非考试学科是当前很多小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条件较为优越的学校会开展一些兴趣课与选修课,但因为这些课程并不在升学考试的范围内,时间长了就成为了摆设。当教材进行修订与重大改革时,也一味的将精力放在语数外这些学科上,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发展。
四、加强小学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建立优秀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优秀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能让学校与家长将关注重点从结果向过程进行转变,鼓励学校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对教师进行考核时,改变以往的考核方式,扩大评估因素范围,将教育创新、教学态度、教育研究等因素都纳入其中。
(二)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应从传统的单一局面向德智体美的方向发展,智育教育,就在语文、数学、英语这类基础学科上,增加一些其他内容,让学生更加适应教育的信息化与全球化要求。德育方面,从德育基础角度出发,将爱国主义作为重点,规范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道德素质。美育当面,尽量在学生的启蒙时期就形成良好的审美兴趣与审美思维,培养学生欣赏生活美、自然美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教育学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引导着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每一位教师的文化水平与职业道德的高低都十分重要。教师在平日中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甚至伴随学生一生。提高教师水平,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其次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让教师队伍更加具有吸引力。
五、結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也是为了教会他们今后如何做人,为基础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的实施必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实现这一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必须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深入彻底的进行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构建良好的文化与物质基础,保证其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充分实施。
参考文献:
[1]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设置——清华附小“1+X课程”设置特点探析[J]. 汤卫红.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08)
[2]“三性一体”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究[J]. 林叶舒,文雪.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05)
[3]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及原则[J]. 蒋蓉,李金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关键词:小学教育素质教育解决对策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
(一)家庭生活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较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平日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应树立家庭素质教育的观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劳动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家长还应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计划,加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二)学校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教育与人才的需求,还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与综合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工作的最终成果,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与品格,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育出高素质的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想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就应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践教育中。
(三)社会环境
教育发展的水平与国家的竞争力息息相关,教育与社会两者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人们总是单纯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教育部门的事情,错误的理解成单一的行为,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但当前的素质教育缺乏教育部门以外的支持与保障。单纯的依靠教育部门来推进素质教育是达不到最终目的的,应要求全社会都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保证其顺利的推行下去。
二、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原则
(一)坚持因材施教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身上总会有闪光点与不足,这些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充分观察并了解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特点,尽力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他们不同的内容进行耐心指导,并不断进步。
(二)开展丰富课外活动
最主要的辅助教学方式就是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开展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堂生活、扩大知识面、培养兴趣爱好,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辨别社会当中的真假善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以德育教育为主
德育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坚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成为一名热爱祖国、努力勤奋、讲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有义务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
三、小学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中,考试就是检验学生与教师的主要方式,分数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情况。对于学生而言,分数就是命根,应试教育的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消除。甚至还有些人会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挤压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空间,减少学生学习知识时间,成绩的下降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一观念严重的影响了素质教育今后的发展。
(二)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小学教师的总体水平还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部分教师因学历不高、经验不足都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另外还要许多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应试教育观念已经深深地驻扎在他们的脑海中,他们的思维习惯与工作模式都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甚至还有些地方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只是将素质教育当做一句空口号。
(三)滞后的教育内容
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是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师与领导注重考试学科、忽略非考试学科是当前很多小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条件较为优越的学校会开展一些兴趣课与选修课,但因为这些课程并不在升学考试的范围内,时间长了就成为了摆设。当教材进行修订与重大改革时,也一味的将精力放在语数外这些学科上,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发展。
四、加强小学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建立优秀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优秀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能让学校与家长将关注重点从结果向过程进行转变,鼓励学校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对教师进行考核时,改变以往的考核方式,扩大评估因素范围,将教育创新、教学态度、教育研究等因素都纳入其中。
(二)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应从传统的单一局面向德智体美的方向发展,智育教育,就在语文、数学、英语这类基础学科上,增加一些其他内容,让学生更加适应教育的信息化与全球化要求。德育方面,从德育基础角度出发,将爱国主义作为重点,规范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道德素质。美育当面,尽量在学生的启蒙时期就形成良好的审美兴趣与审美思维,培养学生欣赏生活美、自然美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教育学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引导着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每一位教师的文化水平与职业道德的高低都十分重要。教师在平日中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甚至伴随学生一生。提高教师水平,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其次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让教师队伍更加具有吸引力。
五、結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也是为了教会他们今后如何做人,为基础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的实施必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实现这一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必须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深入彻底的进行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构建良好的文化与物质基础,保证其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充分实施。
参考文献:
[1]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设置——清华附小“1+X课程”设置特点探析[J]. 汤卫红.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08)
[2]“三性一体”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究[J]. 林叶舒,文雪.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05)
[3]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及原则[J]. 蒋蓉,李金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