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学生在学习中仅仅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培养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只有这样在以后踏入社会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当前高中教育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仍存在欠缺,学生学习较为被动。
关键词:高中政治;政治素质;政治学习
G633.2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逐漸频繁,且联系较为紧密,社会发展需求大量通识型人才。只有在各个知识领域都有较高修养的人才被称为“通识型人才”,各个知识领域的较高修养也包括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之一。高中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最主要途径是对政治学科的学习,政治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里指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高中生讲授一些的政治思想及社会价值观,以培养起学生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在高中阶段如何学好政治,成为了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必要前提。
一、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
日常的政治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误区,部分学生把政治看得过于简单,又有一部分学生把政治看得太复杂,这两种看法都是有失偏颇的,对学生的政治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要做好高中政治的教学工作,要先把学生从误区当中引导出来,使其顺利的进行政治学习。
误区一:把政治看得过于简单。部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理解不够透彻,认为政治学习的关键在于简单的机械记忆,只要背过书本中的条条款款,就能够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有这种看法的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往往忽略了知识的理解、运用,只是在上课时对老师说的所谓的“重点”划上标记,然后进行死记硬背,一旦考试遇到题型稍有变通就摸不着头脑。这样的结果是努力了但是效果不佳,导致学习的信心全无,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打击,最后更有甚者直接“破罐子破摔”,放弃了政治的学习。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学生刚进入高中时就应当对学生进行说明,通过在正式进入高中教学前专门用一堂课对学生进行指导,告知其初中政治与高中政治的不同特点,同时向学生强调高中政治的学习要点,从而将学生从误区中引导出来。
误区二:把政治看得太复杂。还有一部分学生对高中政治学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畏惧感,潜意识中认为政治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习,其中的知识过于抽象,脱离于现实生活,大有一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感觉。持有这种看法的学生往往对政治学习的信心不足,学习显得过于被动,几乎到了只要教师一提政治,其就觉得头痛的地步,这样一来政治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无法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教材次之,并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将书本中政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对应的现象找出来,用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也有政治的影子,政治的学习其实并不难,使其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觉得政治学习也是一件极为有趣的是,从而走出这一学习误区。
二、用分析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政治学习
思想政治课是对社会发展常识的真实反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将课本中的政治知识同实际相结合,教会学生使用政治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将政治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政治知识解决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并促进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一,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学会运用辩证的眼光全面看待问题。任何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二者之间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为存在的条件,离开其中一方,另外一方就不存在。因此,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必须对矛盾双方都进行考虑,坚持辩证法看待问题的全面性。如在讲课本上《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离开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片面的谈论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的全盘否定,会导致一些不稳定因素的滋生,造成生产力难以为继的局面;离开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单纯的来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那么生产对于社会的发展就变成了“一条平滑的直线”。这是不辩证的,也是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
第二,运用普遍原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任何事物的矛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事物与其他矛盾之间有相互联系的共同本质,又与其他事物矛盾有相区别的特殊本质。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必须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的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要件。
例如,在讲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章节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市场经济下,市场对经济的调控具有滞后性;有的同学认为市场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能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所以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显得十分重要。首先,需要明确确定一种经济体制的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其次,要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整个中国社会来讲是有利的,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有一定的滞后性、盲目性,会一定程度的造成资源浪费。由这些可以看出,对于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不可以一概而论。
三、对课外时间进行充分运用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政治的时间十分有限,学校一般每周只有2—4个课时的思想政治课,这点课时对高中政治的学习来讲是捉襟见肘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要使学生把政治学好,就要激励学生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联系实践,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践活动成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求学生在课余观看《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海峡两岸》等新闻类节目,也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网上冲浪来关注对热点问题的分析评论,使学生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并定期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撰写相关热点的时政论文,由教师组织批阅,并将优秀作品在班级予以张贴展示。
第二,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通过对身边社会现象的调查,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能发掘部分优秀学生,使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也能激起学生自我展示的欲望,让其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政治学习中来。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有着很强的导向性,是一门文化同德育相结合的课程。同时,政治学习是对学生的成长就这极为现实的实际意义的,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高中政治教学的持久深入进行夯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政治;政治素质;政治学习
G633.2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逐漸频繁,且联系较为紧密,社会发展需求大量通识型人才。只有在各个知识领域都有较高修养的人才被称为“通识型人才”,各个知识领域的较高修养也包括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之一。高中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最主要途径是对政治学科的学习,政治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里指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高中生讲授一些的政治思想及社会价值观,以培养起学生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在高中阶段如何学好政治,成为了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必要前提。
一、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
日常的政治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误区,部分学生把政治看得过于简单,又有一部分学生把政治看得太复杂,这两种看法都是有失偏颇的,对学生的政治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要做好高中政治的教学工作,要先把学生从误区当中引导出来,使其顺利的进行政治学习。
误区一:把政治看得过于简单。部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理解不够透彻,认为政治学习的关键在于简单的机械记忆,只要背过书本中的条条款款,就能够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有这种看法的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往往忽略了知识的理解、运用,只是在上课时对老师说的所谓的“重点”划上标记,然后进行死记硬背,一旦考试遇到题型稍有变通就摸不着头脑。这样的结果是努力了但是效果不佳,导致学习的信心全无,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打击,最后更有甚者直接“破罐子破摔”,放弃了政治的学习。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学生刚进入高中时就应当对学生进行说明,通过在正式进入高中教学前专门用一堂课对学生进行指导,告知其初中政治与高中政治的不同特点,同时向学生强调高中政治的学习要点,从而将学生从误区中引导出来。
误区二:把政治看得太复杂。还有一部分学生对高中政治学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畏惧感,潜意识中认为政治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习,其中的知识过于抽象,脱离于现实生活,大有一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感觉。持有这种看法的学生往往对政治学习的信心不足,学习显得过于被动,几乎到了只要教师一提政治,其就觉得头痛的地步,这样一来政治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无法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教材次之,并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将书本中政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对应的现象找出来,用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也有政治的影子,政治的学习其实并不难,使其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觉得政治学习也是一件极为有趣的是,从而走出这一学习误区。
二、用分析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政治学习
思想政治课是对社会发展常识的真实反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将课本中的政治知识同实际相结合,教会学生使用政治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将政治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政治知识解决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并促进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一,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学会运用辩证的眼光全面看待问题。任何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二者之间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为存在的条件,离开其中一方,另外一方就不存在。因此,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必须对矛盾双方都进行考虑,坚持辩证法看待问题的全面性。如在讲课本上《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离开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片面的谈论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的全盘否定,会导致一些不稳定因素的滋生,造成生产力难以为继的局面;离开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单纯的来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那么生产对于社会的发展就变成了“一条平滑的直线”。这是不辩证的,也是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
第二,运用普遍原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任何事物的矛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事物与其他矛盾之间有相互联系的共同本质,又与其他事物矛盾有相区别的特殊本质。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必须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的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要件。
例如,在讲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章节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市场经济下,市场对经济的调控具有滞后性;有的同学认为市场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能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所以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显得十分重要。首先,需要明确确定一种经济体制的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其次,要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整个中国社会来讲是有利的,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有一定的滞后性、盲目性,会一定程度的造成资源浪费。由这些可以看出,对于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不可以一概而论。
三、对课外时间进行充分运用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政治的时间十分有限,学校一般每周只有2—4个课时的思想政治课,这点课时对高中政治的学习来讲是捉襟见肘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要使学生把政治学好,就要激励学生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联系实践,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践活动成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求学生在课余观看《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海峡两岸》等新闻类节目,也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网上冲浪来关注对热点问题的分析评论,使学生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并定期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撰写相关热点的时政论文,由教师组织批阅,并将优秀作品在班级予以张贴展示。
第二,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通过对身边社会现象的调查,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能发掘部分优秀学生,使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也能激起学生自我展示的欲望,让其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政治学习中来。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有着很强的导向性,是一门文化同德育相结合的课程。同时,政治学习是对学生的成长就这极为现实的实际意义的,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高中政治教学的持久深入进行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