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次革命。1996年在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科学教育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而在我国,著名学者陈琦和刘瑞德在《当代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中也指出:“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由此,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用于指导实际教学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热潮。本文拟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所谓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传统的强调单向灌输的学习理论不同,强调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谓“意义建构”,是对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直白地说,意义建构就是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提倡学生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教材一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实际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学生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而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也都是紧紧围绕着教材来进行,教材也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教育的核心。而利用建构主义指导教学改变了这种状况,将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变成了以学生为重,打破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性地位和以教材为核心的教条主义,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突出来,这样也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采用“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合作、民族精神、国际竞争等多角度分析飞船发射成功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青少年学生有何启示;采用“全球卷入金融危机”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从国家和青少年两方面谈谈如何应对危机;通过展示“苏州市民认捐花白鲢”保护母亲湖的新闻报道,让学生结合科学发展观及成长在社会的相关内容进行逐层分析;利用荣获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苏州市民韩惠民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初恋情人的事迹,引导学生从诚信的角度加以分析等。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再是单向地接受知识,而在建构知识体系中,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在其中只是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
二、在情境中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知识点,体验成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式的教学,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对知识点进行多角度的阐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多角度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结合视频、声频、电影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变得有趣、生动、便于理解。如在讲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节课的时候,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概念学生往往会缺乏一个具体、清晰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全国人大召开期间的背景图片,或者是播放一段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视频。这样,学生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概念就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时探讨一系列问题: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它是如何产生的?它和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如何?人民代表与人民关系怎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项什么制度?这项制度怎样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这样逐层推进,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当今社会强调的就是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精神投射到教育中就表现为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普遍重视合作式的教学,由于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点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因此,这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合作教学能让学生通过协商合作,从不同的侧面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被大家共享,进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树立法制观念”一课的“学会依法维权”部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进行讨论表演:用几百元买一双冒牌的李宁运动鞋,结果穿了不到一周就出现鞋底断裂的质量问题,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呢?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他们设计了很多的情形,如:有的提出找商家理论要求退货,并要求一定的精神赔偿;有的提出自认倒霉,反正找商家一定会赖账,找了也没有用;还有的提出要打12135,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节,或者是向有关工商部门举报等等。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作为一名合法公民正确维护自己权益的途径。而在活动中,学生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主动参与,虽然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条理不够清晰、思路不够拓展,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利用这种学习理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不仅仅要关注学生语言的建构,还要注重生活经验体验,也就是实践性;同时在进行互动式教学的时候,还要不忘教学目标,不让思想品德课成了一堂说话课。
所谓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传统的强调单向灌输的学习理论不同,强调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谓“意义建构”,是对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直白地说,意义建构就是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提倡学生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教材一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实际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学生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而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也都是紧紧围绕着教材来进行,教材也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教育的核心。而利用建构主义指导教学改变了这种状况,将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变成了以学生为重,打破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性地位和以教材为核心的教条主义,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突出来,这样也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采用“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合作、民族精神、国际竞争等多角度分析飞船发射成功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青少年学生有何启示;采用“全球卷入金融危机”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从国家和青少年两方面谈谈如何应对危机;通过展示“苏州市民认捐花白鲢”保护母亲湖的新闻报道,让学生结合科学发展观及成长在社会的相关内容进行逐层分析;利用荣获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苏州市民韩惠民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初恋情人的事迹,引导学生从诚信的角度加以分析等。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再是单向地接受知识,而在建构知识体系中,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在其中只是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
二、在情境中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知识点,体验成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式的教学,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对知识点进行多角度的阐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多角度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结合视频、声频、电影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变得有趣、生动、便于理解。如在讲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节课的时候,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概念学生往往会缺乏一个具体、清晰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全国人大召开期间的背景图片,或者是播放一段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视频。这样,学生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概念就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时探讨一系列问题: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它是如何产生的?它和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如何?人民代表与人民关系怎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项什么制度?这项制度怎样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这样逐层推进,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当今社会强调的就是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精神投射到教育中就表现为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普遍重视合作式的教学,由于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点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因此,这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合作教学能让学生通过协商合作,从不同的侧面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被大家共享,进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树立法制观念”一课的“学会依法维权”部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进行讨论表演:用几百元买一双冒牌的李宁运动鞋,结果穿了不到一周就出现鞋底断裂的质量问题,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呢?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他们设计了很多的情形,如:有的提出找商家理论要求退货,并要求一定的精神赔偿;有的提出自认倒霉,反正找商家一定会赖账,找了也没有用;还有的提出要打12135,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节,或者是向有关工商部门举报等等。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作为一名合法公民正确维护自己权益的途径。而在活动中,学生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主动参与,虽然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条理不够清晰、思路不够拓展,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利用这种学习理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不仅仅要关注学生语言的建构,还要注重生活经验体验,也就是实践性;同时在进行互动式教学的时候,还要不忘教学目标,不让思想品德课成了一堂说话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