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艺术”:艺术品市场中的概念操作?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连明宝斋主郭庆祥,是率先对清廷收藏著录文献《石渠宝笈》的学术权威以及“宫廷艺术”的价值提出质疑的藏家。尽管其观点受到不少人的反驳,但其所引发的争议,却使得人们对“宫廷艺术”以及当前艺术市场中的一些现象产生了更多的思考。“皇家宫廷收藏”是否只是近年来被某些人运作的一个商业概念?它是否确能代表当时艺术成就的高低?艺术品市场中金融资金的介入,是为扶植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创作提供资金,还是使艺术品沦为与其他投资产品一样的商品?一个经济体市场的目的永远是逐利,而文化艺术是时代文明的成果,两者是不能混淆的。
  
  “皇家宫廷收藏”:巧妙包装的商业概念?
  
  我曾撰文谈到清代乾隆、嘉庆两朝编纂的历代宫廷收藏著录文献《石渠宝笈》的学术权威问题。在《石渠宝笈》中,著录的藏品并不是件件是精品真品,也不见得件件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在著录中充斥着历代大量的庸劣之作、伪作和仿作,这些问题实际上在学术界已得到广泛证实。所以,“皇家宫廷收藏”的标签只是近年来被某些炒家运作的一个商业概念,它本身并不能代表当时艺术成就的高低。实际上,现在市场上出现的某些标注《石渠宝笈》著录的艺术品,更是鱼目混杂、雾里看花,这些艺术品或为著录中的赝品,或为后人按著录记载而造的仿品。种种问题不禁让人质疑作品本身的真假如何判断?作品的艺术水准如何评价?被著录的作品与出现在市场中的作品是否是同一张(件)?种种质疑让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着谜团,暗藏着巨大的收藏或投资风险。把经不起推敲的”皇家收藏“作品当作真迹展示、宣传,是对艺术市场的不负责任,也不利于对大众艺术欣赏的健康培养。创下拍卖高价的署名宋徽宗赵佶所绘的《写生珍禽图》,是~张有争议的作品,现在却被当成确真无疑的艺术珍品编进了大学某课程的教材,这是否回导致误人子弟?而近年来,“皇家收藏”、“红色经典”等一些概念性的词眼充斥着艺术品市场,这些都是把艺术品当作投资工具惯用的炒作手段,而不是艺术史或美术史对它们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客观评价。长此以往,不仅将损害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将误导人们的审美取向,更无益于大众艺术欣赏力的提高。
  
  “资本的力量”:谁在为概念买单?
  
  实际上,当前艺术市场中一些投机客的目的非常明确,他们就是要显示出“资本的力量”。谈投资,必要谈风险,现在许多金融投资领域的行家并不具备艺术修养及专业知识,试想这些缺乏艺术欣赏力的人,虽然有投资市场的经验,也有操盘控盘的能力,但是,他们带着庞大的资金投入艺术品市场,动辄就创“最高价”,实际上扰乱了艺术市场的正常秩序。他们不管,实际也不懂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价值,他们关心的是如何降低投资风险,制造高回报率。曾听说某人创高价高调拍得“皇家御用品”,就是为目后“打包上市”做准备,所以真正的利益受害者还是为概念买单的后来者。
  金融资金的介入,可以扶植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创作。但是,投机炒手的介入如果把艺术品的价值剥离得仅剩概念的话,那么它和其他投资产品就没什么两样,很容易产生泡沫。当然,与某些金融黑幕相比,艺术市场的利益争夺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一个经济体市场的目的永远是逐利,而文化艺术是时代文明的成果,两者是不能混淆的。
  当前的艺术品市场如果作为考量艺术家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尺。已不能再说明他们艺术造诣的水平了!现在可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品收藏看起来空前繁荣,但真正懂得艺术鉴赏的藏家或投资者太少了。“题材概念”的炒作。已经混淆了真正艺术品和普通艺术品价值的区分。许多人只关心艺术藏品能否升值,对其中的艺术价值以及历史文化信息,根本不加考虑。他们是在等待购入和抛出时机。而不会去研究艺术本身。
  
其他文献
从赫斯特到村上隆:糕点大师不断变化的艺术品位    在日本大阪的枚方市有一家名为“三角铃”的西式蛋糕店,在当地颇有名气。蛋糕店的老板松浦隆广是一位50多岁的蛋糕大师,他随和开朗,身上有着大阪人特有的幽默和风趣。路过蛋糕店的人们总会被店中精美的蛋糕所吸引,但人们所不熟悉的是,松浦隆广除了是一位娴熟的糕点大师,更是一位当代艺术收藏家。他所收藏的作品不仅数量繁多,而且作品风格迥异,涵盖了一大批不同时期、
期刊
2009年,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公司频频传来秋拍破10亿的佳讯,各拍卖行屡创新高,呈现出一番如火如荼的景象。日前,中国嘉德公布了公司2009年业绩,包括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油画雕塑影像、古籍善本、邮品钱币铜镜以及珠宝翡翠共六个门类,共成交两万两千余件拍品,全年总成交额高达27.12亿元人民币,取得了公司成立16年以来的最高成交纪录,相比2008年全年18亿人民币总成交额提升了50%,在亚洲地区艺术
期刊
香港佳士得2009年秋拍以16,5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收槌。本季拍卖成绩与刚结束的内地秋拍优异结果共同显示了亚洲艺术及亚洲拍卖市场的强劲复苏。2009年佳士得在亚洲区实现了58%的市场占有率,多个类别的拍品创下世界拍卖纪录,包括中国书画,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精致名表等,再次彰显了藏家们对珍罕精品的继续追捧。伴随着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藏家们在拍场上显示出他们日渐成熟的鉴藏水平及
期刊
我国古代文人对茶具十分讲究,在品茶时,不仅重视茶叶的形、色、香、味,而且还要讲究茶具的不同质体和造型的艺术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都是赞美茶具的。下面以馆藏文物,将历代茶具作个比较。两晋南北朝时代的茶具:  从古到今,陶瓷茶具都以陶、瓷为主,由此历代的茶具的演变,与陶瓷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晋朝已开始生产青瓷茶具,晋朝最流行的是鸡首壶。以壶嘴作成鸡首状而得名。一般
期刊
上海沦陷时期,周瘦鹃好像只编过三种杂志,一种便是以刊找张爱玲成名作《沈香屑》而名垂吾国杂志史的《紫罗兰》,周瘦鹃也因此成为赏识张爱玲的第一人。  《沉香屑》于紫刊2至6期连载,搜罗到这几期的紫刊,也该算收集齐了张爱玲的《沉香屑》。圆了沉香梦,收书之日,找写了一张纸条夹在第二期的《紫罗兰》里——“含混着上海里弄阁楼霉潮气味的紫罗兰已全无一点花的芬芳”。  加上最近所得袖珍本《紫兰花片》,二十年来的辛
期刊
民国时,北平图书馆曾集中了我国历朝藏书的精华,堪称中华文化之命脉。为躲避日军炮火,其中一批珍藏辗转上海。而在那个战事四起的年代,偌大的中国,最后竟无处可安放这批国宝,保护中华文化的命脉。  1941年7月,德、意法西斯政权宣布承认汪伪南京政权。为排挤美、英在华势力,轴心国动议汪伪政权收回上海公共租界,存沪善本面临更大危险。袁同礼焦灼不安,一方面致函胡适,希望说动美国鼎力相助。另一方面与江海关再度商
期刊
西方虽然把狮子视为百兽之王,但是在中国古代,百兽之王却是老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老虎看成是神秘而不可侵犯的动物,对其是畏惧三分。人们一提到老虎就会脸色大变,一看到老虎,就可能吓得魂飞魄散。老虎可以说是威猛、勇敢、危险和争斗的化身。  在中国,“虎”字包括两部分:词根“虎”代表虎的斑纹,“儿”在下面,是人的意思,暗指虎仔暴跳时能用后脚直立,像人类的直立一样。根据古代占星家的说法,大熊座的“枢”星变形
期刊
2009年初冬,广州拍卖场上第一次出现了过千万元成交的古代书画:一幅《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的清宫旧藏元代方从义《云树流泉图》,在广州嘉德秋拍上成交,它的原藏者黄咏雩与天榴楼才渐渐从尘封的记忆中被世人记起。五十年代初,广州收藏界有种说法,说“五层楼(即镇海楼,广州博物馆所在地)至少有两层是黄咏雩家的东西”,这种说法或许有夸张,但却说明了黄氏藏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当时私人藏家之佼佼者。  为了购藏心爱的
期刊
传承巴伐利亚宫廷艺术热情 展现传统与现代的画作流风  慕尼黑的旧美术馆和新美术馆内,收藏了统治巴伐利亚公国达735年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美术名品,在这里展示了约120。件从14世纪至20世纪的艺术杰作;这些高品质的收藏品,将这个家族对艺术的热情流传至今。在旧美术馆一览欧洲传统绘画  慕尼黑美术馆位于德国南部、慕尼黑市中心偏北方的一处绿地中;这个由旧美术馆和新美术馆组成的州立美术馆,是德国引以为豪的
期刊
某次汕头文代会在达濠龙虎滩举行,著名画家林墉应邀出席。演艺界某君高谈彼参加全国人代会盛况,大言其座位如何接近主席台,江主席发言时神情举止看得一清二楚。林墉听烦了,说:我也参加这次大会,但没有他的福气,成天对着江主席的背影。盖林墉系主席团之成员,坐在主席台上之人物也。  蔡守得汉铜印于申江,文日“蔡燕”,因以名其初生女。又得董其昌“玄芝”翡翠印,因以为号。黄宾虹为作《玄芝阁图》。蔡守字号甚多,然“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