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嚮楼主黄咏雩(上)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初冬,广州拍卖场上第一次出现了过千万元成交的古代书画:一幅《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的清宫旧藏元代方从义《云树流泉图》,在广州嘉德秋拍上成交,它的原藏者黄咏雩与天榴楼才渐渐从尘封的记忆中被世人记起。五十年代初,广州收藏界有种说法,说“五层楼(即镇海楼,广州博物馆所在地)至少有两层是黄咏雩家的东西”,这种说法或许有夸张,但却说明了黄氏藏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当时私人藏家之佼佼者。
  为了购藏心爱的文物,他省吃俭用,甚至连自己的房产都没有添置过,所谓的天衡楼,也不是黄家自己的产业,一个富商和大收藏家如此境况,颇令人唏嘘,更为坎坷的是天衢楼藏品流散的故事。
  黄咏雩的名字,今天在收藏界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但是在上世纪30到50年代,他曾经是广州最有名的收藏家之。说起他收藏的些尤物,今日都已成为某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如广州艺博院(原广州美术馆)所藏的,广东唯一一件明代仇英的真迹《停琴听阮图》,石涛《山水册》,广东省博物馆藏的明代文征明《风入松》长卷,广州博物馆藏广东四大名琴之一天智琴等,都曾是黄氏天衡楼中的长物。
  黄咏雩(1902—1975)字肇沂。号芋园,南海横江乡人,其父亲黄显芝,是广州沙基(今日六二三路附近)经营米业的开明富商。芋园十九岁开始就跟随父亲经营米业。陈炯明炮轰孙中山事件时,黄氏父子冒着风险捐助永丰舰,得到孙中山的接见和嘉奖。黄氏父子的米粮生意在省港大罢工以后愈发壮大,黄咏雩二十九岁就担任广东省商会联合委员会主席,南海县参议员。
  黄咏雩一生除了经营商业之外,还担任广州慈善工作,但是他最为文化界所称道的还是天衡楼的丰富收藏,1940年在叶恭绰和黄咏雩等人的筹办下,在香港举办了著名的“广东文物展览会”,这是近代广东文化史的重要事件,也极大地鼓舞了抗战的土气。我们翻阅《广东文物》上刊载的藏家照片中,端坐展馆前在第一排叶恭绰先生旁边,风度翩翩的就是黄咏雩。为了购藏心爱的文物,他省吃俭用,甚至连自己的房产都没有添置过,所谓的天智楼,也不是黄家自己的产业。一个富商和大收藏家如此境况,颇令人唏嘘,而更为坎坷的,是天衢楼藏品流散的故事。
  1949年底,广州解放,国民政府撤退前夕,将广州博物院(即五层楼,今日广州博物馆所在地)席卷一空,当时百废待兴,一时博物馆的建立也提上了议程。1950年春,当时任广州市市长的朱光,来到珠玑路米粮公所所在地“养和堂”,这里是公所的会址,由于黄氏父子都担任过公所的会长,所以这里成为黄氏一家的居所。朱光是听闻黄氏天衡楼的大名所以特意登门拜访,黄咏雩见到市长驾临品古,连忙将藏品之精者拿出待客,朱光饱览一番之后,满意而去。
  1950年,黄咏雩鉴于形势未明朗,曾先行将一部分藏品从广州运到横江乡下保管,但是被举报为“转移财产”,在“土改”刚开始的时候,转移财产可是很重的罪名,所以这部分藏品悉数被横江乡没收,迄今不知下落。
  讵料未几“土改”开始,当时有一种“城乡联络处”,即各乡在城市中设立的机构,这种机构可以随便派人入城,将各自籍贯的商人押回乡下接受“土改”,不需任何法律程序。一日,南海横江乡的联络处派人到广州,将八十多岁的黄显芝老人和黄咏雩抓回横江,一同被抓的还有黄咏雩的一个弟弟。黄家只剩下夫人和一群小孩,茫然不知所措。到乡里打听的结果是,横江乡已经枪毙了三个地主恶霸,第一个是前任的乡长,第二个是乡里开武馆的,这两人其实都没啥血债,而黄咏雩被定性为“横江最大的地主”,实际上黄氏父子连自己的房产都没有,住的养和堂还是米粮公所的公产。但是担着“最大地主”的罪名随时有枪毙的危险。
  无论如何,救人要紧,这时农会传来了通知,要交八亿(旧币)的“罚款”才放黄氏父子。黄家上下顿时乱了方寸,因为黄咏雩平时省吃俭用的钱都用来买文物,哪里来的八亿巨款?这时候,忽然接到文化局的通知,说已经组织了专家组,要来黄家收购文物,供筹备中的广州人民博物馆之用。
  黄咏雩的夫人为了救丈夫一命,当然同意让专家组收购。当天据芋园儿子的回忆,好像开文物展览会一样,养和堂中摆满了器物书画,任由专家组挑选开价。多年以后,芋园的儿子们从老太太的枕头底下翻出当年专家组的开价清单,上面的第一件,是黄咏雩的镇宅之宝,商代的青铜器“咏尊”,这是参加过广东文物展览会的器物,标价是两千万元(旧币,合新币2000元),其他的各种物品,很多是一捆开价的,如“书画一批”,数目都没写上,开出一个价格。其中就有仇英的那幅名作《停琴听阮》,黄氏居室以之命名的四大名琴之一“天衡琴”,也在其中。
  天智琴据说是唐代韦应物所用过的琴,从形制上看,似是宋或稍后之物,此琴配有琴盒,曾在广东文物展览会上展出,被誉为广东四大名琴之一。琴的式样称为“响泉式”,配有玛瑙琴轸一套,笔者曾考证它是南海叶氏风满楼和潘氏海山仙馆的旧藏。一起被收购的还有元代赤符年间的鎏金铜佛,这是元代广州增城农民叛军政权所铸造的佛像,是珍贵的岭南文物。
  八亿巨款收到,黄氏父子安然回家,不久黄显芝就过世了。黄咏雩对于专家组的挑选,却耿耿于怀,不是认为价钱过低,而是他想不通,怎么一些他认为很好的东西,专家组都不收呢?莫非东西是假货?
  若干年后,黄咏雩见到当时任专家之一的篆刻家黄文宽,文老将黄拉到一旁解释,说,我们这群专家中,很多都是你的老朋友,看着你们一家八个子女,我们不忍心看着你家清扫一空,所以我们给你们留下了点东西……
  就是这点“留下的东西”,在后来的“文革”中也抢掠殆尽,红卫兵先后三次到黄氏西关的住宅中抄家,为了不让红卫兵把衣服全拿走,黄家的儿子在抄家时甚至只好将衣服泡到大木盆中浸湿的衣服不好拿,没人要。最后一次抄家时,红卫兵看着几乎搬空的房子,要把酸枝的八仙桌搬走,芋园最小的八儿子哀求说,“阿哥,留着张桌子我们吃饭吧”,那群十三四岁的小将才给他们留下了桌子。
  笔者曾撰有考释居巢作品真伪的文章,其中提到居巢存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广州艺博院(原广州美术馆)所藏的《扇面册页》,这是居巢为东莞可园张家所画的精品,今日已成为研究居巢最重要的画作之一,国家一级文物。由于没有天衡楼的藏印,所以至今已经没有人知道这套扇页原来是天衡楼的藏品,来到美术馆也有一个故事。话说当年专家组收购之后,经过又轮的鉴定,认为所收的藏品中,有沈周款的《大白鹅》轴和王石谷的《山水卷》是赝品,由于专家组中不乏对黄家藏品比较了解的人物,所以特地通知已出狱的黄咏雩,点名要他拿出所藏居巢《扇面册》用作“交换”,黄咏雩二话不说,带着六儿到越秀山,将册页奉上,换回《白鹅》与手卷。“文革”中抄家风起时,六儿问父亲:“什么东西最要紧?我先藏起来。”当时黄家已没什么剩下的藏品,芋园所最珍视的就是这“白鹅”,于是六儿子赶紧拿出剪刀(轴头过长目标太大)将画轴和诗堂剪下,将画藏在怀中,用雨衣包好,藏到郊外河边的石头缝里,“文革”后才重新拿回家中。
  五十年代初,广州收藏界有种说法,说“五层楼(广州博物馆所在地)至少有两层是黄家的东西”,这种说法或许有夸张,但却说明了黄氏藏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当时私人藏家之佼佼者。
其他文献
2009年,中国内地拍卖行以及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共有90多件单件作品突破千万,而突破亿元大关的则有4件。其中,4件过亿级作品都在内地市场成交,同时,在过千万级的作品中,内地市场的作品数量是香港苏富比与佳士得的三倍,由此表明,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中心逐渐由香港向内地转移,本土藏家的实力与眼力正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艺术品市场的壮大而快速提升。有专家认为,随着亿元时代以及更多精品千万级价格的到来,“捡漏时代”
期刊
2009年春拍古代书画的一枝独秀,成为艺拍界、收藏界2009年热议的话题,而京津和江浙两地向来是古代书画的“藏宝圣地”,在2009年秋拍即将举槌之际,《收藏·拍卖》杂志专访一北、一南两大拍行——中国嘉德和西泠印社拍卖公司,中国嘉德的胡妍妍女士与西泠印社的胡西林先生,“二胡”齐会,谈笑间一同把脉古代书画拍卖的新趋势!    《收藏·拍卖》:今年的春拍中,中国古代书画精品遭遇“抢购”,成为在拍卖场上有
期刊
提起杨石先,人们都知道他是南开大学的校长,著名的化学家。若说起他与文物收藏有什么关系,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今年夏天,笔者在南开大学的一栋宿舍楼,拜访了杨石先先生的儿子杨耆勋、儿媳王丽婫夫妇,一段封陈多年的往事,随着主人手里的发黄的纸张,散发开来。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各阶层的人士欢欣鼓舞,盼望国家能有大的发展。许多收藏家将家藏古籍、善本图书捐献出来,送到图书馆,化私为公,希望这些图书能为更多的人
期刊
从赫斯特到村上隆:糕点大师不断变化的艺术品位    在日本大阪的枚方市有一家名为“三角铃”的西式蛋糕店,在当地颇有名气。蛋糕店的老板松浦隆广是一位50多岁的蛋糕大师,他随和开朗,身上有着大阪人特有的幽默和风趣。路过蛋糕店的人们总会被店中精美的蛋糕所吸引,但人们所不熟悉的是,松浦隆广除了是一位娴熟的糕点大师,更是一位当代艺术收藏家。他所收藏的作品不仅数量繁多,而且作品风格迥异,涵盖了一大批不同时期、
期刊
2009年,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公司频频传来秋拍破10亿的佳讯,各拍卖行屡创新高,呈现出一番如火如荼的景象。日前,中国嘉德公布了公司2009年业绩,包括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油画雕塑影像、古籍善本、邮品钱币铜镜以及珠宝翡翠共六个门类,共成交两万两千余件拍品,全年总成交额高达27.12亿元人民币,取得了公司成立16年以来的最高成交纪录,相比2008年全年18亿人民币总成交额提升了50%,在亚洲地区艺术
期刊
香港佳士得2009年秋拍以16,5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收槌。本季拍卖成绩与刚结束的内地秋拍优异结果共同显示了亚洲艺术及亚洲拍卖市场的强劲复苏。2009年佳士得在亚洲区实现了58%的市场占有率,多个类别的拍品创下世界拍卖纪录,包括中国书画,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精致名表等,再次彰显了藏家们对珍罕精品的继续追捧。伴随着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藏家们在拍场上显示出他们日渐成熟的鉴藏水平及
期刊
我国古代文人对茶具十分讲究,在品茶时,不仅重视茶叶的形、色、香、味,而且还要讲究茶具的不同质体和造型的艺术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都是赞美茶具的。下面以馆藏文物,将历代茶具作个比较。两晋南北朝时代的茶具:  从古到今,陶瓷茶具都以陶、瓷为主,由此历代的茶具的演变,与陶瓷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晋朝已开始生产青瓷茶具,晋朝最流行的是鸡首壶。以壶嘴作成鸡首状而得名。一般
期刊
上海沦陷时期,周瘦鹃好像只编过三种杂志,一种便是以刊找张爱玲成名作《沈香屑》而名垂吾国杂志史的《紫罗兰》,周瘦鹃也因此成为赏识张爱玲的第一人。  《沉香屑》于紫刊2至6期连载,搜罗到这几期的紫刊,也该算收集齐了张爱玲的《沉香屑》。圆了沉香梦,收书之日,找写了一张纸条夹在第二期的《紫罗兰》里——“含混着上海里弄阁楼霉潮气味的紫罗兰已全无一点花的芬芳”。  加上最近所得袖珍本《紫兰花片》,二十年来的辛
期刊
民国时,北平图书馆曾集中了我国历朝藏书的精华,堪称中华文化之命脉。为躲避日军炮火,其中一批珍藏辗转上海。而在那个战事四起的年代,偌大的中国,最后竟无处可安放这批国宝,保护中华文化的命脉。  1941年7月,德、意法西斯政权宣布承认汪伪南京政权。为排挤美、英在华势力,轴心国动议汪伪政权收回上海公共租界,存沪善本面临更大危险。袁同礼焦灼不安,一方面致函胡适,希望说动美国鼎力相助。另一方面与江海关再度商
期刊
西方虽然把狮子视为百兽之王,但是在中国古代,百兽之王却是老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老虎看成是神秘而不可侵犯的动物,对其是畏惧三分。人们一提到老虎就会脸色大变,一看到老虎,就可能吓得魂飞魄散。老虎可以说是威猛、勇敢、危险和争斗的化身。  在中国,“虎”字包括两部分:词根“虎”代表虎的斑纹,“儿”在下面,是人的意思,暗指虎仔暴跳时能用后脚直立,像人类的直立一样。根据古代占星家的说法,大熊座的“枢”星变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