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本管理研究初探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mn2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管理是以校为本的管理,其核心就是强调权力下放,管理重心下移,强调行政部门给学校以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学校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它力主学校要认真分析、甄别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立足于学校实际从事各种管理活动,既不能照搬他校的模式,也不能简单地把学校作为一般政策规则等的试验田或应用场地。其基本主张是学校管理工作应植根于本校的土壤,学校对本校的问题应有一定的决策自主权。校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针对传统的外控型管理提出并实施的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今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潮流。随着我国教育管理责权的下移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小学校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立足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去借鉴校本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以促进学校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校领导和管理工作者来说,不仅显得必要而且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在中小学校推行校本管理,学校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树立校本管理新理念
  转变观念在教育改革中所具有的先导作用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在中小学实施校本管理也不例外。也就是说, 改变那些现存的不合时宜的管理理念, 树立校本管理的新理念成为在中小学推行校本管理的前提,具体讲,中小学校应树立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理念: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学校管理由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多种要素构成,其中人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如果没有人的存在和作用,则对其他要素的管理都会失去意义,也不可能实现。学校管理的出发点是人,其归宿点也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中心统筹安排对其他要素的管理。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人,学校管理不能"目中无人",忽视人的存在;更不能把人简单地等同于其他要素,把人物性化应始终意识到人是管理的目的而非工具。具体来说,包括:
  1、以校长为本,支持校长的管理活动。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与校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校长只有有着自身独特的教育观,才能提出明确而独特的学校观和办学宗旨"而这正是实施校本管理的基础,它体现了学校的性质和办学的方向,是校长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只有学校的教育观和办学宗旨得以贯彻落实,才会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学校管理,才可能真正实现校本管理。校本管理要求校长首先是一个教育家,必须具备教育家的基本素养。校长应该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内涵丰富的教育哲学、坚守的品质、功底扎实的学术修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亲和力等基本素养。校本管理同样需要校长成为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者。校长作为管理者,应该具备宏观思维、机遇意识、创新管理智慧和人脉优势等治校能力。当然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不只是代表个人的意志,而且代表包括教师、学生、社区人员和家长在内的意愿。因此所有人都应该支持校长的管理活动。
  2、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全面发展。首先,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如将业务管理的权限下放,把创造权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智慧地挑战;把责任还给教师,让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补充、调整、拓宽课程;把时空还给教师,让教师将活动与学科教学衔接起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相联系起来。我们必须基于对传统考评制度的深刻反思,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其次,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教师培训要增加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强调根据学校的特色进行管理,要求教师能清楚地了解学校的特色。而以往的教师培训要么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要么是某些师范院校组织的,这些培训主要针对的是教师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与每个学校的教师所遇到的具题问题不是很相关,并不一定能促进教师参与自己校的管理。为了能使教师更高效地参与学校的理活动,教师培训应该增加校本培训。
  3、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把学生由被管理者变为自主管理者或参与管理者,要让学生走出班级,走进社团,张扬个性,培养特长;走出教室,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长知识,增才干。此外,注重提升学生思想素养,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能力,倡导做个性化作业,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
  (二)师生"参与管理"的理念
  校本管理使教师的职责更为丰富,不仅要完成本职的教学、科研任务,还要参与学校管理,进行校本管理的开发及研究。学校要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些培训不仅包括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学科培训、教学技能培训、科研开发能力培训等,还应包括与管理相关的团体决策能力培训甚至是领导能力培训等。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使以教师为中介收集或分散各方面信息的渠道更加通畅,学校管理者能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更为明确、科学的决策;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其本身职业的保障程度,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受到更多的关注,学校决策也就更能体现出包括教师在内的集体智慧。校本管理要求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并能做出相应的决策,师生要转变观念和角色,把自己当成学校管理的主角。
  二、构建学校管理新体系
  转变观念只是教育改革的前提,教育改革成功与否还在于改革过程的具体操作,在中小学校推行校本管理也是如此。笔者认为,在中小学校推行校本管理,学校所能做的主要工作为构建学校自主管理体系。具体来说,构建学校自主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设置校本课程
  赋予学校课程管理的权利,增强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学校课程管理权利的实现途径有二:一是选择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一是设置校本课程。要增强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学校设置校本课程是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设置校本课程是学校对课程实行管理的必然选择,也是赋予师生专业自主权,使师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因此,设置校本课程应该是学校推行校本管理时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之一。尽管对于什么是校本课程,至今尚未得出一个公认的界定,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学校在设置校本课程时,必须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学校师生共同研讨自行设计或与课程专家合作编制校本课程,力求所设置的校本课程能满足学生多种需要。
  (二)建立学校管理的新机制
  实施校本管理的新机制建设,一是要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让校长真正掌握财权、人权,做一个责、权、利统一的实体,这是实行校本管理的首要条件;二是要积极探索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共同组成的校务委员会以及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有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三是要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色学校建设为切入点,启动校本课程开发工程,使校长和教师体验到自己所享有的课程权力,以及它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在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首要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学校全体教职工特别是教师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树立人们强烈的质量意识。学校的高层领导、管理人员和全体教职工都要转变观念,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对教学质量和工作质量永不满足,以零缺点为目标。其次,明确每个人的质量责任,将质量职能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分配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人员,使其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利。
  三、实施校本管理新策略
  (一)教育主管部门要让权、放权。顾名思义,校本管理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它是一种以权力下放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强调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中小学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创办出更有效的学校。校本管理模式的产生要体现西方教育管理哲学从"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的转变。
  (二)增强决策意识,提高学校的决策能力。从学校实际出发,确定有自身特色的学校发展理念和模式。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把校长仅仅看作是管理者、执行者,不少校长也固守管理者、执行者的角色,唯书唯上,而忽视自身决策者的形象。校长是学校组织、管理者,更是学校的决策、计划者。他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结合学校实际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蓝图,对学校发展作出有价值的选择,提出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愿景"和优化的目标,在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确定最佳的发展方案。
  (三)强化教学中心的意识,走质量内涵发展道路。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这一命题反映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是校本管理的核心。实施校本管理就必须强化教学为主的观念,使其转化为共同的教育行为。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都要积极投入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集中精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教学中心意识,走内涵发展道路,是实施校本管理的必然要求。
  (四)增强开发意识,优化配置学校人力资源。学校管理是对学校各种资源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的过程,是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以获取成效的过程。而校本管理尤其注重挖掘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注重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校自身的人力资源。在学校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最重要的。校本管理就是要把学校人力资源开发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每所学校都是由众多知识分子组成,人才济济,藏龙卧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禀赋、兴趣、专长,都有自己发展的领域。这就需要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并加以优化组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总之,校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策略,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教育管理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识,成为当代教育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取向。如何从我国中小学实际出发,构建校本管理的理念和体系,需要我们作进一步地探索。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
  [2]刘宝存.校本管理 [J].比较教育研究,2001( 12).
  [3]戚鹏.加强校本研究,创建特色学校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8).
  [4]王铁军.校本管理的理念和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2000,(2).
其他文献
行政区与经济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区域类型。行政区是行政区划的空间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为了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领土进行划分、并设置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进行分区和分级管理的地域范围。[1]与行政区不同,经济区是指具有全国意义专业化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后,生产日益社会化、区域化的条件下,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表现形式。经济区的产生来自于经济活动的内在
期刊
李学君在《健身指导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培养》中指出健身指导员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健身指导员所需掌握的知识可归为两大类:基础理论类,它包括运动保健学、营养学、运动心理学、教育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美学等;专业理论类,它包括:健身指导员基础理论教程、健身法教程、健身健美教学实践课程、健美理论与实践及最新流行的健身课程等。乐清莉、李海涛在《论健美操指导员的修养》中认为健美操指导员
期刊
《黑色圣母像》是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早期作品。莱辛的作品一直充满着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深刻的人道主义以及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黑色圣母像》首次出版于1966年,该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非洲南部殖民地为背景,讲述了白人意大利战俘和白人上尉之间的故事。本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伦理观念,对白人上尉的婚姻破裂,友谊丧失的伦理悲剧予以分析。  一、婚姻伦理的违背  "伦"通常指秩序或次序
期刊
文化是人的文明化,即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体育文化就是指人们在从事体育、鉴赏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相互融合后,整合出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源于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背景下对"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进一步探讨,目前国内外教育理论界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众
期刊
一、前言  柔韧素质在武术运动项目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柔韧素质是掌握运动技术的重要条件,运动员动作幅度的大小,姿势美与不美,往往与柔韧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错误动作的产生,其原因之一也可能与运动员的柔韧性不佳有关。现代运动技术难度大,用力突然,连贯性强,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相适应的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主要分为两种,即一般柔韧性和专项柔韧性。一般柔韧性是指机体中最主要的那些关节活动的幅度,如肩、
期刊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对入党积极分子要注重早期培养,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发展程序,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
期刊
一、舞蹈的主题思想  通常称它为作品之灵魂。这是由于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无论素材的取舍、情节、情绪的安排和舞蹈语言的选定,都要受主题思想的制约,并为主题思想服务。  舞蹈的主题思想它是来源于生活,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编导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整理的基础上,经过提炼而开掘出来的,如果说生活是矿石,则思想是熔炉,而艺术技巧则是冶炼的技术。  以舞蹈《再见吧,妈妈》为例,编导深入和熟悉反击自卫战的生活,千千
期刊
一、分级教学法的含义与实施缘由  (一)分级教学法的含义  分级教学法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承认学生群体在学习上存在个别差异的事实,并有意识地将其区分成三个类别或三个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与活动;另一种含义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使属于同一水平上的知识为一个层次,相邻层次设定足够的跨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
期刊
冰心是一位有着自己独立个性和风格的翻译家,为近代中国的翻译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她翻译的泰戈尔和纪伯伦的作品都被视为经典。冰心翻译的诗歌具有简洁朴素、温婉柔顺的风格特色,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也有它特定的条件和过程。冰心在翻译诗歌时既不是单纯的直译,也不是单纯的意译,也不是完全遵循"信、达、雅"这一标准。她的风格来自于她对文本的选择,她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作为一位作家,冰心的创作风格对她的翻译风格也起
期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做出比较明确和全面的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历程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并给予理论上的准确历史定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和纲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