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版教材中“亚里士多德”内容设置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mond2008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比国内外多种版本教材,分析有关涉及“亚里士多德”内容的安排和编者的意图,寻找造成学生误解的原因.
  关键词:教材比较;亚里士多德;教学建议
  作者简介:潘华君(1979-),男,江苏宜兴人,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宜兴市高中物理兼职教研员.
  1问题的提出
  在一次对某校的调研中听了一节高一物理课,课题是“牛顿第一定律”.该教师以一个问题“桌面上有一辆静止的小车,如何才能使它运动起来”入手,结合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展开“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维持吗?”这一问题的大讨论.在学生们得出相应的结论后,教师在PPT上打出一个醒目的大标题“从黑暗走向光明”,要求学生们自行阅读教材的第一部分,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什么?为什么是错误的?该错误为什么能够延续两千年?(2)伽利略的结论是什么?如果你是伽利略,你会怎样反驳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是如何利用实验来验证他的结论的?学生组成4人小组,阅读、讨论、回答.教师做好了相关补充就此完成了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就教学流程而言,到此,学生基本已形成了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正确认识.
  但就在讨论中,笔者注意到了最后一个小组的几个男同学的对话.男生A说“怎么又有亚里士多德的事啊?”,男生B回答到“他老是给出些错误的东西,他到成了其他人的垫脚石了”,其他两个男同学低声说笑道“他就是来打酱油的……”.为什么学生们会对亚里士多德有这样的认识?就这一问题,笔者先行对比了各版本教材在这块内容的设置.
  2多版教材中关于“亚里士多德”内容的设置比較
  在人教版教材中提到亚里士多德共有两处:一处是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节中,给出了亚里士多德对落体运动研究的结论,即“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同时在该节教材的开头给出了亚里士多德的照片及时间,但没有任何的简介;另一处是在“牛顿第一定律”一节中,给出了亚里士多德对“力与运动关系”的“错误”结论.由此可见,人教版仅是把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个“基于经验做出结论”的“反面典型”,并没有尊重历史.在这个问题处理上,鲁科版和粤教版的设置与人教版相同.
  沪科版中对亚里士多德有一定量的正面介绍.在“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节中,设置了一个标题“小石头诘难大哲学家”,并在本节教材结尾处设计了一个“课题研究”,对亚里士多德的研究领域有一定的介绍,并要求学生查找资料,比较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两位伟大学者的科学观念、方法等的不同.
  教科版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节中设置了一个“旁注”,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美国的主流教材《物理:原理与问题》(以下简称“美版”)在其章节测评的习题中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亚里士多德说过,自由落体的速度与其下降时通过的介质的密度成反比.(1)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一块岩石在水中(密度为1000kg/m3)的下落速度快,还是在空气中(密度为1kg/m3)的下落速度快?(2)一块岩石在真空中下落的速度为多快?从这点出发,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根本不存在真空的原因”.该题的给出,可以看出不同版本的编者在对“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研究的观点”的解读不同.美版的设置,既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结果,又让学生体会他所处的时代特点,做到了尊重历史,以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前人的成果[1].
  3实际教学中该部分物理学史的使用情况
  由于受现行江苏高考模式的影响,各学校均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物理学科的课时.另一方面,近几年,江苏高考物理卷明显的特征是——以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及应用的能力,试题总体上难度不小.鉴于多方面共同的影响,中学老师往往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往往只能更多关注的是“快”、“准”,即“快速导入、课堂节奏快”和“针对考点,尽可能精准、快速的分析、讲解”.如教材出现的两处有关“亚里士多德”的内容,在实际的常态课中,大多数是按照教材的思路,将其作为“问题的引入”和“基于经验主义下结论的反面案例”给出的.
  4建议
  从上述教材的对比分析可知,正是教材在“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的研究”这一部分内容上的设置和实际课堂教学中有关该部分内容的使用方式,让学生片面地误解了亚里士多德.实际上,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等,他的著作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2],堪称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更有甚者,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重新研读,认为“如果亚里士多德落体运动结论中的重、轻理解为密度的大小,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运动论断既是对现象的正确的总结,也不存在逻辑问题,是他以后两千多年关于落体运动最完备的理论[3]” .
  鉴于亚里士多德的成就以及学生对他的错误认识,建议教材编写者在以后的教材再版时,适当增加对亚里士多德的成就介绍:一是可以在“人教版·必修1中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这一节文末处的“STS”栏目中插入对亚里士多德的正面介绍;二是可以利用教材文本中的旁白处,插入网站链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三是可以在“问题与练习”栏目中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建议在教学设计时,可以添加“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在研究方法上有何区别?两位学者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有哪些贡献?”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或网络搜索.这样既尊重历史,增加学生对亚里士多德的正确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全面、客观评价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形成以偏概全的不良习惯,这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吴景亮从美国教材的一道习题看对亚里士多德的介绍[J].物理教师,2012(05):42
  [2]赵万伦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贡献[J].中学物理,2013(03):90
  [3]岑天庆,张黎关于亚里士多德落体运动结论的思考[J].物理通报,2011(06):82-83
其他文献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线教师,就是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做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做到为学生服务.通过多科老师的反馈,我发现很多学生思维模式单一,思路打
期刊
在当今时代大变革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高要求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真正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笔者认为,基于学校实际,充分把握学校德育系统各要素的关系,整体构建校本化的德育体系,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思路。笔者曾在两所学校任职,现仅以曾任19年校长的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以下简称“京溪小学”)的德育工作为例,分享我们基于系统思维,从理念系统、行动系统与评
期刊
摘要:关于发展核心素养的探讨,大多处于思辨阶段.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一项重要课题.做好整合和发展,深入发现和挖掘现有教学过程中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内容和做法,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不断发展和完善,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以教学重演律为导向、以真实体验为基础、以原始物理问题为抓手、以思维活动为主线、以实践应用为重心的“五位一体”教学策
摘要:在学习机械功与能这一章时,滑轮组绳子段数的判断对于初学者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常常因作出错误的判断而影响解题.本文从力平衡的角度分析研究对象,确定提起重物需要几段绳子来承担,这一方法使使解题变得非常简單而快速.  关键词:滑轮组;绳子段数;受力分析; 力平衡  作者简介:李明娟(1966-),女,浙江宁波镇海人,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科学教学研究.
摘 要:變质量问题是热学问题中常见的一种物理模型,研究对象的合理选取可以巧妙地化变质量问题为定质量问题.本文用三种方法对一道变质量的错解进行了辨析.  关键词:错因分析;正确解析;辨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学手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伴随着这一变革,“微课”正逐步进入教育工作者视野,在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微课的研究仍有不足.因此,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微课的产生、发展、内涵与特点,并详细分析了微课在实践应用中的分类、应用效果以及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应用.  关键词:微课;中学物理;微课设计;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刘佳乐(1994-),女,山东聊城人,学科教学
在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新阶段,面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复杂多样,如何实现学校的持续优质发展?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湖州四中”)自2010年开始进行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学校从实际出发推行“和合共生”的生态管理,为教师和学生个性成长服务,形成既“共生”又“竞争”的个性发展环境,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再上新的台阶。一、和合共生:基于生态管理的学校文化追求  湖州四中创建于1958年,原来是一所既有高中也有
期刊
我把“好的学校教育”简称为“好教育”,目的是把它“概念化”。我个人认为,“好教育”至少有两个特征,即快乐和高效。  现在我们一提“快乐教育”,社会上往往就一片哗然。有人认为学习就应当吃苦,孩子要是快快乐乐的,学业没准儿就荒废了,那将来就可能一事无成。更有“阴谋论者”提出,快乐教育是西方国家的一个阴谋,目的就是要让中国孩子贪图享受不学无术,将来无法参与国际竞争。我觉得这样想可能有些太神经过敏小题大做
期刊
摘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课堂学习情境等,实现物理学习的场景化与生活化.化抽象于形象,促进学生物理知识内化.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提升学生攻克难点的能力.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有效拓展学生物理学习视野,极大地扩展物理课堂容量,弥补物理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不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物理自主学习方式转变.  关键词:情境;内化;
2019年1月,我在上海参观了新建的未来科学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科学实践活动场所,主要为区域内的学校和家庭服务。这里理念的先进、设施的前沿,特别是气氛的活跃使我深受感动,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我们国家又增添了一类为学生播撒科学素养种子的园地。  未来科学城有“人与自我:生命与健康”“人与工具:科学与技术”“人与社会:环境与宇宙”三大主题,融合了项目化学习、问题式学习、情境式学习、游戏化学习等活动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