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解决英语教学质量偏低、重英语轻母语、英语备考压力过大等问题,英语高考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实施英语高考降分、英语考核“社会化”还存在一些有待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注重英语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科学制定高考改革规划,基础教育阶段注重英语教学的改革,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分层次的英语教学,使“大数据”时代网络资源服务于英语教学,是实施英语高考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英语高考;改革;社会化;公平
1英语在高考中的“倒退”现象
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30载有余,基于国家对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英语科目作为高考外语学科中的一个语种,经历了由不计入高考总分到按100%计入总分的变化”。尤其在1999年高考推行3加x科目改革之后,英语科目成为除语文、数学之外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英语教育中的弊端不断显现,使得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同年12月7日,教育部网站披露了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外语考试不再参加统一高考,而施行社会化的一年多考。
英语在高考中的权重“下跌”彻底颠覆了英语在高考三大主科中的地位,这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次“倒退”。毫无疑问,中国近三十年实施英语教学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一味强调英语的读写能力,忽视听说能力;与其他科目相比,学生耗费过多时间与精力;过度重视英语,忽视汉语学习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尽管我国“英语热”的浪潮仍然持续,但并不代表国人的英语素质有了实质性的飞跃。据雅思考试官方网站的2012年全球雅思考生分数表显示,“中国大陆考生2012年的总平均分排名与2011年完全相同,位列全球41个主要雅思考试国家中的第34名,其中口语成绩与卡塔尔并列倒数第一”。国际英孚教育机构(EducationFirst)于2013年对世界非英语国家的英语熟练程度进行了排名,而“中国则排在四个等级的最末一等,中国人的英语素质在世界范围内仍是偏低”。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已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际交往、交流中,相当一部分人的英语能力还有待提高,而这恰恰与当前高考中应取消英语考试的呼声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3514人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74.7%的受访者认同现行的英语高考方式需要改革,65.6%的受访者支持英语高考社会化”。可见高考英语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但高考英语是否应当“社会化”仍遭受不少质疑。因此,英语高考要“社会化”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究和解决。
2国际语言与文化自信博弈中的英语高考“社会化”
2.1对英语能力的侧重是英语高考“社会化”的初衷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这一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国际通用语言,几乎所有国际会议均使用英语,全球的主流媒体也以英语为主。英语不仅是我国向他国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必要媒介。正因为此,国家对于英语非常重视,从而在我国形成一股“英语热”的浪潮。学校纷纷采取措施,强化英语教育质量,社会一些机构或个人从英语教育中发现商机,成立各种英语辅导班、培训班,不少家庭也不吝钱财,为提升子女的英语水平而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一点,可从铺天盖地的习题、大大小小的测验、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到英语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然而,长期以来耗费大量人力与物力的英语教学并未给学生的英语能力加分,“哑巴英语”、“纸上教学”往往为人所诟病。有学者认为,“我国英语教学质量偏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我国高厉害(highstake)的高考英语试题严重误导了我国的英语教学,因为高考并没有考查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基于此,解决这一矛盾成为英语科目高考改革的原始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英语高考改革的命题提出“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英语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的原则,这表明英语高考减分、“社会化”的考试制度并非意味着对英语的不重视,而是强调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考察。
2.2降低英语在高考中所占权重彰显了一种文化自信
精英教育阶段国家为培养立足于国际、国内视野的紧缺人才,英语受到各种追捧有其合理之处,无可厚非。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把英语作为高考的敲门砖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是不正常的现象。而全社会对英语的盲目“崇拜”,把英语看作是个人身份、地位的体现以及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忽视对自己母语学习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是理性的缺失,而且是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当前,学生汉语的书写不规范、阅读能力不高、表达能力差;盲目崇拜西方节日,对传统节日不重视;不讲诚信,拜金现象严重等等在很大程度上與汉语教育地位的弱化有极大的关系。有学者指出:“高考‘去外语化’,有利于中文的正本清源,也能从骨子里真正给学生减负。我国基础教育要想长袖善舞,我国高等教育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给外语教育降火退烧,让其回归工具属性,保证母语教学占据主导地位,使其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发布高考改革方案,拟于2016年将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高考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增加汉语的比重,弱化了英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实质上是从政策层面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汉语的学习中去,强化英语工具性的同时更彰显一种文化的自信。
2.3减轻部分考生的学习负担
在中国,高考是与个人命运休戚相关的考试,尽管在改革过程中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对于人才选拔与促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但诸多院校无论什么专业都对学生英语成绩做出要求,至于英语对学生有什么用处却很少考虑。这样不分专业、一刀切的做法给部分考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况且语言学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次高考很难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高考英语降分,在某种程度上是给学生减负,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都可以较为理性地规划在金钱和时间上对英语学习的投入,从而在主观上减轻部分考生的备考负担;一年两考,并把最好的成绩计入高考成绩后,考生不会因为一次高考失利而定终身,同时也给考生更多的机会不断刷新自己的英语成绩;改革更突出对考生日常生活中听、说能力的考察,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英语笔试在高考中的功能。 3英语高考改革:“社会化”但并非合理化的“倒退”
英语高考“社会化”旨在通过一年两考来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长期以来以卷面成绩定终身的英语高考模式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与创新。但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诸如学生的英语水平可能下降、学习负担增加、城乡教育差距扩大,等等。
尽管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普及英语教育,但取得成果有限,主要表现为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欠佳。“正因如此,英语教育应深化改革,探索创新,不应知难而退,淡化甚至放弃英语教育;从国民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长远战略性理念来看,我国也不应该以高考为杠杆来弱化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高考英語改革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必然联系。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与他人沟通,这与个人性格、语言环境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例如,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把英语说出来,兼之英语学习环境、氛围的缺失,无论英语高考做任何改革,“哑巴英语”现象的产生依然无法避免。这必然要求高考改革要以人的发展为宗旨,通过各种考试形式,将具有天赋的学生筛选到他所擅长的专业中。至于一些人将我国学生人文素质与汉语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归结于对英语学习的过度强调也是欠妥当的。按照这样的逻辑,似乎减少英语学习、降低英语科目在高考中的比重,学生的人文素质与汉语水平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提高了。实际则不然,如果意识不到语言教育人文性、工具性、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不从教学方式着手,实现考试创新,而一味强调它的工具性,即使所有的课程都改为汉语课,也不见得相应的问题就能得到完全的解决。更何况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课程,也是学生拓宽知识、了解世界、形成跨文化视野的重要途径。
高考英语“社会化”的初衷是好的,但从教育公平的视角而言,通过高考英语政策层面的改革,在基础教育阶段引导喜欢学英语的学生去自主学习,这势必会引起新一轮的不公平。主要表现为:其一,英语教学资源匮乏的地区会随着英语淡出高考而进一步被削弱。考虑到升学率的需要,一些学校有可能减少英语课时、降低英语教学的要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深化,我国对高级英语人才的要求会更多,也会更高。在政策层面给高考英语“降温”这必然与国际大环境所需的人才相背离。对一些重视英语的家庭而言,由于学校英语课时减少,学生无法在课堂获取足够的知识,家长就只能转而求助于校外英语培训机构,增加家庭对教育投入的成本,占用家长过多的时间、精力,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对于城市弱势群体家庭而言,由于无法支付高昂的培训费用,有效的、新颖的英语学习资源常常与他们无缘。再者,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认证、评价、反馈机制,校外培训机构大都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英语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师资力量不固定,还可能因教学不当造成学生厌学,甚至英语学习滑坡等问题的产生。其二,高考英语“社会化”使得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难以保障。我国城乡差距的客观因素使得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等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这一点在英语学科中表现尤为突出。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农村学校英语师资匮乏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的改观,加之许多农村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较晚,这些使得农村考生在高考竞争中处于天然的劣势。高考英语“社会化”必然剥离农村学生在校接受正规英语教育的机会,使得农村学生处于不利的地位,进一步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其三,一流高校为了分层而对英语提出过高要求,将会把一部分英语成绩欠佳的考生排除在外。此次改革方案的新规定还指出“不同的学校会对英语提出不同的等级要求”。换而言之,考生高考总分再高,如果英语单科分数没有达到要求,好学校就会拒你于门外,这样还是有失公允的。现行的高考总分满分是750分,其中英语占150分,一个考生英语如果只考了100分,但是其他科目不错,高考总分达到650分,能上一所985或211大学。“社会化”英语考试的分数满分为100,假设985大学要求达到A级以上(90分以上)才具有报考资格,211大学要求达到B级以上(85分以上)才具有报考资格,非211一本要求C级以上(80分以上)才能报名,二本要求D级(75以上)才能报名,那么考生其他科目分数接近满分,英语只有80分,就只能上非重点一本大学了。理论上学生可以通过多次“刷分”达到自己理想的成绩,但当英语成绩总是达不到期待的分数,同样会挤占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
4英语高考改革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4.1关注英语高考改革中的价值取向
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发展,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还需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上进行引导,英语高考改革应关注其价值取向。其一,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如今,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诸如“国学”、“国粹”、“传统礼仪”等在学生身上的烙印随着对“国际视野”的偏重而逐渐淡去。我国重科学、轻人文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的硬伤已层出不穷,缺失了本民族文化也无法凸显世界文化的价值所在。其二,考虑学生的需求与兴趣。改革的价值既在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又在于保障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高考英语科目的改革如果偏离了这一价值诉求就失去其应有之意。英语教学不是为考试而教,而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一味地强调英语的工具性会丧失教育的本体功能,教书育人和促进社会发展也就成了无稽之谈,英语教学难免会走上“工厂流水线化”、“产品零件标准化”的另一条歧途。
4.2加大英语高考改革的力度
如何在操作层面上严格把关,如何杜绝高考英语人为操作,如何确保考试的公平性都需要加大英语高考改革的力度。根据马丁·特罗的观点,高等教育的发展分为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与普及化阶段,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的深入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应当为人的发展而教。国家、政府层面要引导高校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对学生的英语等级应做出不同要求。对英语有特殊需求的院校和专业应重视学生的英语能力,反之则降低一些要求。为此,国家应从宏观层面制定针对不同专业、学科的英语入学标准。同时,无论是高考英语的“社会化”,还是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都需要良好的监督机制,否则就会形成利益集团而造成贪污腐败。引人“社会化”考试的同时也可以让社会监督机构介入,避免高考英语“社会化”过程中由于人情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引发的不公平现象。 4.3制定科学的英语高考改革规划
高考英语“社会化”从一考定终身到多次考试这一发展过程中涉及很多方面,必然要制定科学的英语高考改革规划,进一步细化英语高考改革的相关细则。具体而言:首先,在力求教育资源均衡和优质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层次、类型、办学质量等差异对师资进行合理配置,优化農村地区英语教师的结构。其次,城市优秀英语教师定期到农村地区进行轮岗,以改善农村的师资条件,同时也要保证轮岗的英语教师较为优厚的福利、待遇。最后,科学制定英语高考改革的规划还需引导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较为理性地分析所需人才的英语技能,不能简单地把英语等级作为“筛选”人才的统一标准,只有对少数从事外事与外语教学或研究的岗位,才应把它作为人才选拔的标准。
4.4注重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高考英语“社会化”的提出在于敦促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不仅要通过高考改革,更要通过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来实现。有效提高英语人才质量的重点和难点不在英语在高考中所占的权重,不在英语的考核方式,而在于如何提高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最大程度地整合教学资源,通过优质课堂的呈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英语的教学倘若没有根本性的变革,一切制度上的改革都毫无意义。正如学者所指出,“如果英语《课标》不变,中高考的知识点在试卷上所要展示的权重并不会降低,相应的只有降低每道题目的分值。如此一来,这场英语教育的改革,削弱的不是应试技能,而是削弱孩子们在英语学习上的整体价值——同样的精力学习和答题所获取的分值较低。这样,降低的不是英语教育的激情,而是热情,甚至兴趣。这很明显不是我们英语教育改革想要看到的结果”。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英语高考改革,根本还应在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其一,着眼于英语内容与方法的变革,使英语教学回归“快乐”,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唤醒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开口说英语的欲望,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彻底杜绝中小学填鸭式的英语教学。其二,彻底改变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英语应试教育,就要变革当下愈演愈烈的应试化英语考评方式,逐步还原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功能。
4.5“大数据”时代网络资源的共享
当下是一个信息资源触手可及的时代,在学校师资和硬件达到一定标准的前提下,考虑到农村教学资源的匮乏,建设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标准化英语教育资源库,以此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Mooc时代的到来使得许多过去不可获取、计量、存储和分析的信息与资源都有了数据化的可能。“大数据时代学习资源的敏捷性、开放性、前瞻性与个性化”为实现英语网络学习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技术支持。网络多媒体资源能够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为一体,能够从最大程度上丰富英语教师的教学资源,是英语教学中非常有效的形式和手段。标准化的英语教育资源库为农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拓宽了渠道,除了有效地利用教材以外,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弱项选择需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办学标准,以此为依托配套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标准化英语教育资源库,为英语教学资源稀缺地区的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关键词:英语高考;改革;社会化;公平
1英语在高考中的“倒退”现象
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30载有余,基于国家对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英语科目作为高考外语学科中的一个语种,经历了由不计入高考总分到按100%计入总分的变化”。尤其在1999年高考推行3加x科目改革之后,英语科目成为除语文、数学之外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英语教育中的弊端不断显现,使得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同年12月7日,教育部网站披露了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外语考试不再参加统一高考,而施行社会化的一年多考。
英语在高考中的权重“下跌”彻底颠覆了英语在高考三大主科中的地位,这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次“倒退”。毫无疑问,中国近三十年实施英语教学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一味强调英语的读写能力,忽视听说能力;与其他科目相比,学生耗费过多时间与精力;过度重视英语,忽视汉语学习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尽管我国“英语热”的浪潮仍然持续,但并不代表国人的英语素质有了实质性的飞跃。据雅思考试官方网站的2012年全球雅思考生分数表显示,“中国大陆考生2012年的总平均分排名与2011年完全相同,位列全球41个主要雅思考试国家中的第34名,其中口语成绩与卡塔尔并列倒数第一”。国际英孚教育机构(EducationFirst)于2013年对世界非英语国家的英语熟练程度进行了排名,而“中国则排在四个等级的最末一等,中国人的英语素质在世界范围内仍是偏低”。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已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际交往、交流中,相当一部分人的英语能力还有待提高,而这恰恰与当前高考中应取消英语考试的呼声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3514人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74.7%的受访者认同现行的英语高考方式需要改革,65.6%的受访者支持英语高考社会化”。可见高考英语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但高考英语是否应当“社会化”仍遭受不少质疑。因此,英语高考要“社会化”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究和解决。
2国际语言与文化自信博弈中的英语高考“社会化”
2.1对英语能力的侧重是英语高考“社会化”的初衷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这一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国际通用语言,几乎所有国际会议均使用英语,全球的主流媒体也以英语为主。英语不仅是我国向他国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必要媒介。正因为此,国家对于英语非常重视,从而在我国形成一股“英语热”的浪潮。学校纷纷采取措施,强化英语教育质量,社会一些机构或个人从英语教育中发现商机,成立各种英语辅导班、培训班,不少家庭也不吝钱财,为提升子女的英语水平而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一点,可从铺天盖地的习题、大大小小的测验、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到英语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然而,长期以来耗费大量人力与物力的英语教学并未给学生的英语能力加分,“哑巴英语”、“纸上教学”往往为人所诟病。有学者认为,“我国英语教学质量偏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我国高厉害(highstake)的高考英语试题严重误导了我国的英语教学,因为高考并没有考查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基于此,解决这一矛盾成为英语科目高考改革的原始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英语高考改革的命题提出“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英语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的原则,这表明英语高考减分、“社会化”的考试制度并非意味着对英语的不重视,而是强调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考察。
2.2降低英语在高考中所占权重彰显了一种文化自信
精英教育阶段国家为培养立足于国际、国内视野的紧缺人才,英语受到各种追捧有其合理之处,无可厚非。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把英语作为高考的敲门砖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是不正常的现象。而全社会对英语的盲目“崇拜”,把英语看作是个人身份、地位的体现以及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忽视对自己母语学习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是理性的缺失,而且是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当前,学生汉语的书写不规范、阅读能力不高、表达能力差;盲目崇拜西方节日,对传统节日不重视;不讲诚信,拜金现象严重等等在很大程度上與汉语教育地位的弱化有极大的关系。有学者指出:“高考‘去外语化’,有利于中文的正本清源,也能从骨子里真正给学生减负。我国基础教育要想长袖善舞,我国高等教育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给外语教育降火退烧,让其回归工具属性,保证母语教学占据主导地位,使其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发布高考改革方案,拟于2016年将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高考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增加汉语的比重,弱化了英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实质上是从政策层面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汉语的学习中去,强化英语工具性的同时更彰显一种文化的自信。
2.3减轻部分考生的学习负担
在中国,高考是与个人命运休戚相关的考试,尽管在改革过程中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对于人才选拔与促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但诸多院校无论什么专业都对学生英语成绩做出要求,至于英语对学生有什么用处却很少考虑。这样不分专业、一刀切的做法给部分考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况且语言学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次高考很难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高考英语降分,在某种程度上是给学生减负,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都可以较为理性地规划在金钱和时间上对英语学习的投入,从而在主观上减轻部分考生的备考负担;一年两考,并把最好的成绩计入高考成绩后,考生不会因为一次高考失利而定终身,同时也给考生更多的机会不断刷新自己的英语成绩;改革更突出对考生日常生活中听、说能力的考察,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英语笔试在高考中的功能。 3英语高考改革:“社会化”但并非合理化的“倒退”
英语高考“社会化”旨在通过一年两考来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长期以来以卷面成绩定终身的英语高考模式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与创新。但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诸如学生的英语水平可能下降、学习负担增加、城乡教育差距扩大,等等。
尽管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普及英语教育,但取得成果有限,主要表现为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欠佳。“正因如此,英语教育应深化改革,探索创新,不应知难而退,淡化甚至放弃英语教育;从国民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长远战略性理念来看,我国也不应该以高考为杠杆来弱化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高考英語改革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必然联系。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与他人沟通,这与个人性格、语言环境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例如,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把英语说出来,兼之英语学习环境、氛围的缺失,无论英语高考做任何改革,“哑巴英语”现象的产生依然无法避免。这必然要求高考改革要以人的发展为宗旨,通过各种考试形式,将具有天赋的学生筛选到他所擅长的专业中。至于一些人将我国学生人文素质与汉语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归结于对英语学习的过度强调也是欠妥当的。按照这样的逻辑,似乎减少英语学习、降低英语科目在高考中的比重,学生的人文素质与汉语水平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提高了。实际则不然,如果意识不到语言教育人文性、工具性、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不从教学方式着手,实现考试创新,而一味强调它的工具性,即使所有的课程都改为汉语课,也不见得相应的问题就能得到完全的解决。更何况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课程,也是学生拓宽知识、了解世界、形成跨文化视野的重要途径。
高考英语“社会化”的初衷是好的,但从教育公平的视角而言,通过高考英语政策层面的改革,在基础教育阶段引导喜欢学英语的学生去自主学习,这势必会引起新一轮的不公平。主要表现为:其一,英语教学资源匮乏的地区会随着英语淡出高考而进一步被削弱。考虑到升学率的需要,一些学校有可能减少英语课时、降低英语教学的要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深化,我国对高级英语人才的要求会更多,也会更高。在政策层面给高考英语“降温”这必然与国际大环境所需的人才相背离。对一些重视英语的家庭而言,由于学校英语课时减少,学生无法在课堂获取足够的知识,家长就只能转而求助于校外英语培训机构,增加家庭对教育投入的成本,占用家长过多的时间、精力,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对于城市弱势群体家庭而言,由于无法支付高昂的培训费用,有效的、新颖的英语学习资源常常与他们无缘。再者,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认证、评价、反馈机制,校外培训机构大都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英语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师资力量不固定,还可能因教学不当造成学生厌学,甚至英语学习滑坡等问题的产生。其二,高考英语“社会化”使得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难以保障。我国城乡差距的客观因素使得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等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这一点在英语学科中表现尤为突出。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农村学校英语师资匮乏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的改观,加之许多农村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较晚,这些使得农村考生在高考竞争中处于天然的劣势。高考英语“社会化”必然剥离农村学生在校接受正规英语教育的机会,使得农村学生处于不利的地位,进一步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其三,一流高校为了分层而对英语提出过高要求,将会把一部分英语成绩欠佳的考生排除在外。此次改革方案的新规定还指出“不同的学校会对英语提出不同的等级要求”。换而言之,考生高考总分再高,如果英语单科分数没有达到要求,好学校就会拒你于门外,这样还是有失公允的。现行的高考总分满分是750分,其中英语占150分,一个考生英语如果只考了100分,但是其他科目不错,高考总分达到650分,能上一所985或211大学。“社会化”英语考试的分数满分为100,假设985大学要求达到A级以上(90分以上)才具有报考资格,211大学要求达到B级以上(85分以上)才具有报考资格,非211一本要求C级以上(80分以上)才能报名,二本要求D级(75以上)才能报名,那么考生其他科目分数接近满分,英语只有80分,就只能上非重点一本大学了。理论上学生可以通过多次“刷分”达到自己理想的成绩,但当英语成绩总是达不到期待的分数,同样会挤占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
4英语高考改革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4.1关注英语高考改革中的价值取向
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发展,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还需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上进行引导,英语高考改革应关注其价值取向。其一,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如今,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诸如“国学”、“国粹”、“传统礼仪”等在学生身上的烙印随着对“国际视野”的偏重而逐渐淡去。我国重科学、轻人文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的硬伤已层出不穷,缺失了本民族文化也无法凸显世界文化的价值所在。其二,考虑学生的需求与兴趣。改革的价值既在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又在于保障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高考英语科目的改革如果偏离了这一价值诉求就失去其应有之意。英语教学不是为考试而教,而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一味地强调英语的工具性会丧失教育的本体功能,教书育人和促进社会发展也就成了无稽之谈,英语教学难免会走上“工厂流水线化”、“产品零件标准化”的另一条歧途。
4.2加大英语高考改革的力度
如何在操作层面上严格把关,如何杜绝高考英语人为操作,如何确保考试的公平性都需要加大英语高考改革的力度。根据马丁·特罗的观点,高等教育的发展分为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与普及化阶段,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的深入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应当为人的发展而教。国家、政府层面要引导高校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对学生的英语等级应做出不同要求。对英语有特殊需求的院校和专业应重视学生的英语能力,反之则降低一些要求。为此,国家应从宏观层面制定针对不同专业、学科的英语入学标准。同时,无论是高考英语的“社会化”,还是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都需要良好的监督机制,否则就会形成利益集团而造成贪污腐败。引人“社会化”考试的同时也可以让社会监督机构介入,避免高考英语“社会化”过程中由于人情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引发的不公平现象。 4.3制定科学的英语高考改革规划
高考英语“社会化”从一考定终身到多次考试这一发展过程中涉及很多方面,必然要制定科学的英语高考改革规划,进一步细化英语高考改革的相关细则。具体而言:首先,在力求教育资源均衡和优质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层次、类型、办学质量等差异对师资进行合理配置,优化農村地区英语教师的结构。其次,城市优秀英语教师定期到农村地区进行轮岗,以改善农村的师资条件,同时也要保证轮岗的英语教师较为优厚的福利、待遇。最后,科学制定英语高考改革的规划还需引导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较为理性地分析所需人才的英语技能,不能简单地把英语等级作为“筛选”人才的统一标准,只有对少数从事外事与外语教学或研究的岗位,才应把它作为人才选拔的标准。
4.4注重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高考英语“社会化”的提出在于敦促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不仅要通过高考改革,更要通过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来实现。有效提高英语人才质量的重点和难点不在英语在高考中所占的权重,不在英语的考核方式,而在于如何提高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最大程度地整合教学资源,通过优质课堂的呈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英语的教学倘若没有根本性的变革,一切制度上的改革都毫无意义。正如学者所指出,“如果英语《课标》不变,中高考的知识点在试卷上所要展示的权重并不会降低,相应的只有降低每道题目的分值。如此一来,这场英语教育的改革,削弱的不是应试技能,而是削弱孩子们在英语学习上的整体价值——同样的精力学习和答题所获取的分值较低。这样,降低的不是英语教育的激情,而是热情,甚至兴趣。这很明显不是我们英语教育改革想要看到的结果”。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英语高考改革,根本还应在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其一,着眼于英语内容与方法的变革,使英语教学回归“快乐”,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唤醒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开口说英语的欲望,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彻底杜绝中小学填鸭式的英语教学。其二,彻底改变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英语应试教育,就要变革当下愈演愈烈的应试化英语考评方式,逐步还原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功能。
4.5“大数据”时代网络资源的共享
当下是一个信息资源触手可及的时代,在学校师资和硬件达到一定标准的前提下,考虑到农村教学资源的匮乏,建设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标准化英语教育资源库,以此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Mooc时代的到来使得许多过去不可获取、计量、存储和分析的信息与资源都有了数据化的可能。“大数据时代学习资源的敏捷性、开放性、前瞻性与个性化”为实现英语网络学习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技术支持。网络多媒体资源能够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为一体,能够从最大程度上丰富英语教师的教学资源,是英语教学中非常有效的形式和手段。标准化的英语教育资源库为农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拓宽了渠道,除了有效地利用教材以外,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弱项选择需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办学标准,以此为依托配套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标准化英语教育资源库,为英语教学资源稀缺地区的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