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高中阶段是学生个体在身体、心理、知识各方面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也是个人成才、事业成就的准备时期和性格定型的关键时期 。高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又面临升学压力,故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常见。为了解农村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笔者以环县一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学校学生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
一、农村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家庭、学校双重施压,学生心理压力偏大
农村孩子因从小受“家贫子读书”及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强烈的成功欲望影响,而学校又重视应试成绩和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必要的心理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重。如,有的学生学习紧张睡不着觉,产生恐惧心理;有的学生对学习成绩不满意导致幻想,久而久之,学生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出现厌学、害怕考试等心理问题。
2.适应学校环境速度慢,人际交往能力偏低
由于农村环境相对闭塞,孩子从小与外界接触不多,加上乡村学校活动较少,导致学生升入高中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学校里的教育教学。他们或适应不了老师的教学方法,或适应不了学校生活环境,或不能适应与其他学生正常交往等。
3.缺少个人才艺、特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的家庭、社会环境有关,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水平和心理服务较城市落后,农村孩子受客观条件限制,除正常上课学习以外,一般仅对田间地头农事劳动比较了解,一旦升入县城高中,和县城的孩子相比,几乎没有什么爱好,更没有才艺、特长,这种情况往往使他们容易产生自责,感到自卑,从而有了思想包袱。
4.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学生性格孤僻、抑郁
高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非常密切,呈高度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进入青年初期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若父母都采取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会使得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毅力、情绪积极等人格特点,促进其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相反,则会使子女变得忧郁、敌对、仇视、偏执、不信任、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农村家庭父母往往缺少必要的心理沟通和有效的教育手段。有些父母将自己未实现的人生理想人为地转嫁到子女身上,对孩子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期望值过高,无形中给孩子增添了心理压力。有些家庭因父母离异、双亲外出、生活贫困等原因,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浇灌,从而产生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
二、农村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对策
1.积极推行升学制度改革,缓解学生学习焦虑问题
农村高中学生最明显的心理问题就是学习焦虑,学习焦虑产生的根源在于各种考试,而各种考试均是以高考为指挥棒和风向标,所以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弊端的重要举措,将对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国家逐步缩减了一些考试形式,期末考试也以学期成长过程记录档案取代一纸成绩通知单,减轻了学生的考试焦虑,深受欢迎。但是,高考改革制度的推进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考试改革并非就是取消考试,而是创新模式,创新人才选拔功能,这样才能消除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过度关注,从而真正解决中小学生的学习焦虑问题。
2.建立学校心理疏导体系,做好学生心理疏导教育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在适当的时间内,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工作。学校也应该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培养专业的心理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处理困难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应定期开展心理调查活动,及时掌握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存在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及时建立心理档案,做好心理疏导,确保学生能够健康学习成长。
3.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孩子心理问题
家庭的学生最早最基本的教育环境,家长除了给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定要适当,要有益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切记不要将事业、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以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自己应该用积极心态和情绪去面对,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也要克服把孩子甩给学校、放任不管的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各种思想教育活动,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隐患。
三、结语
受生长环境的和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且因为家庭、学校的双重压力,农村高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偏低,缺少个人才艺、特长,又值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家应该积极推行升学制度改革,缓解学生学习焦虑问题,建立学校心理疏导体系,做好学生心理疏导教育,同时应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孩子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段佳丽,车宏生,吕若然.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8,18(4).
[2]李祚山.重庆师范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3).
[3]魏俊彪.普通高中学生孤独、焦虑、抑郁状况比较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10(4).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
一、农村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家庭、学校双重施压,学生心理压力偏大
农村孩子因从小受“家贫子读书”及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强烈的成功欲望影响,而学校又重视应试成绩和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必要的心理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重。如,有的学生学习紧张睡不着觉,产生恐惧心理;有的学生对学习成绩不满意导致幻想,久而久之,学生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出现厌学、害怕考试等心理问题。
2.适应学校环境速度慢,人际交往能力偏低
由于农村环境相对闭塞,孩子从小与外界接触不多,加上乡村学校活动较少,导致学生升入高中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学校里的教育教学。他们或适应不了老师的教学方法,或适应不了学校生活环境,或不能适应与其他学生正常交往等。
3.缺少个人才艺、特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的家庭、社会环境有关,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水平和心理服务较城市落后,农村孩子受客观条件限制,除正常上课学习以外,一般仅对田间地头农事劳动比较了解,一旦升入县城高中,和县城的孩子相比,几乎没有什么爱好,更没有才艺、特长,这种情况往往使他们容易产生自责,感到自卑,从而有了思想包袱。
4.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学生性格孤僻、抑郁
高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非常密切,呈高度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进入青年初期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若父母都采取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会使得子女形成热情、自信、自尊、独立、有毅力、情绪积极等人格特点,促进其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相反,则会使子女变得忧郁、敌对、仇视、偏执、不信任、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农村家庭父母往往缺少必要的心理沟通和有效的教育手段。有些父母将自己未实现的人生理想人为地转嫁到子女身上,对孩子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期望值过高,无形中给孩子增添了心理压力。有些家庭因父母离异、双亲外出、生活贫困等原因,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浇灌,从而产生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
二、农村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对策
1.积极推行升学制度改革,缓解学生学习焦虑问题
农村高中学生最明显的心理问题就是学习焦虑,学习焦虑产生的根源在于各种考试,而各种考试均是以高考为指挥棒和风向标,所以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弊端的重要举措,将对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国家逐步缩减了一些考试形式,期末考试也以学期成长过程记录档案取代一纸成绩通知单,减轻了学生的考试焦虑,深受欢迎。但是,高考改革制度的推进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考试改革并非就是取消考试,而是创新模式,创新人才选拔功能,这样才能消除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过度关注,从而真正解决中小学生的学习焦虑问题。
2.建立学校心理疏导体系,做好学生心理疏导教育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在适当的时间内,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工作。学校也应该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培养专业的心理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处理困难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应定期开展心理调查活动,及时掌握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存在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及时建立心理档案,做好心理疏导,确保学生能够健康学习成长。
3.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孩子心理问题
家庭的学生最早最基本的教育环境,家长除了给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定要适当,要有益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切记不要将事业、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以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自己应该用积极心态和情绪去面对,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也要克服把孩子甩给学校、放任不管的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各种思想教育活动,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隐患。
三、结语
受生长环境的和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且因为家庭、学校的双重压力,农村高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偏低,缺少个人才艺、特长,又值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家应该积极推行升学制度改革,缓解学生学习焦虑问题,建立学校心理疏导体系,做好学生心理疏导教育,同时应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孩子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段佳丽,车宏生,吕若然.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8,18(4).
[2]李祚山.重庆师范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3).
[3]魏俊彪.普通高中学生孤独、焦虑、抑郁状况比较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