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多数企业都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瞬息万变的产业发展大环境,日益激烈的产品竞争市场,不断翻新的产业知识,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具有胜任素质。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到底具有怎样的胜任素质,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既是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热点。文章以四川省成都市部分企业为例,研究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企业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胜任素质 管理人员 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62-02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的多数行业都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正不断地为企业创造着大量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瞬息万变的产业发展大环境,日益激烈的产品竞争市场,不断翻新的产业知识,都需要企业当中具有管理者胜任素质的人与之相适应。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到底具有怎样的胜任素质,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既是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热点。现在企业都在关注具有哪些胜任素质的人可能在新的经济发展时代大背景下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什么样的胜任素质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这些都需要通过相关的研究来发现。
  当前,人力资源早已成为了企业获得与保持相关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这种竞争又以企业绩效的形式表现出来。自上世纪中叶以来,研究企业管理者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当中应该如何取得成功,是组织行为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的一个世界性课题。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上世纪初,胜任素质就已经被提了出来。1937年,McClelland在其发表的《测量胜任素质而非智力》一文中首次提出用胜任素质来替代传统的智力,这是学术界公认的胜任素质的起源。对胜任素质的定義,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如McLagan指出胜任素质就是指与优秀相匹配的相关的能力与知识等。Fleishman认为胜任素质是一种综合体,这种综合体中包括了知识、技术与能力等。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胜任素质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在以下三个方面,学者们的观点是一致的:(1)胜任素质是与工作的环境相关联的;(2)胜任素质与最后的工作绩效是密切相关的,可以用来进行未来工作绩效的预测;(3)胜任素质中所包括的要素是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它是一种动态的。
  (二)国内研究
  王垒、李林(2002)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的方式来研究胜任素质,以开放式问卷作为基础,分析中国管理者的胜任素质所具有的维度。再以此为依据制成正式问卷,发放给部分管理者进行调研,最后通过探索性因素得出了四项胜任素质:认知、社交、动机和个性。
  时勘(2002)等通过访谈法对中国电信行业的部分高层管理者进行了胜任素质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电信行业的高层管理者的胜任素质应该包括:影响力度、团队领导力、组织协调力等。
  仲理峰(2004)等基于对18家中国家族式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面对面交谈,认为,家族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胜任素质应该包括:自信力、控制力和指挥力等。
  陈万思(2006)将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为被调查企业构建了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这个模型从表达能力、保密性和回应他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构建,一共包括了13个胜任素质的相关项目。
  王永芳、王永丽、李博(2009)等也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构建了一个医院的临床医生的胜任素质模型。
  三、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指标构建
  (一)指标构建原则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在构建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1.量化原则。所构建的模型必须能够进行量化,通过对这些量化数据的萃取,可以确定核心胜任素质。所有的指标都可以分为量化与不可量化两个方面,定性的测试只能从某些方面反映出胜任素质的某些性质特征,却无法从内容上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也是模糊与不准确的,因此,要尽可能的让这些模型中的指标可以量化,让这些评测更加的准确与规范。
  2.区分原则。一项胜任素质的评测必须与工作业绩相关,并可以区分成不同的项目。这也就是说,不同的工作业绩可以区分到不同的胜任素质上面去。如果工作绩效有明显的差别,他们的胜任素质也应该有明显的区别。这种胜任素质的区分需要有工作业绩良好与业绩一般两个一同进行比较。从这点上来讲,胜任者素质的评估,需要以工作绩效作为一个基础。可以通过绩效模型来推导出胜任素质模型。
  3.目标原则。胜任素质模型还需要强调个人的目标与岗位的目标的统一性。如果仅仅是以个人目标作为标准,得出的结果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因此,胜任素质的开发还必须与素质的开发结合起来,通过目标培训,将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统一起来,不然很容易使得模型事倍功半,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胜任素质指标构建
  根据以上要求,结合相关文献,构建以下胜任素质指标:
  四、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与企业绩效的定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30位地市一级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区县一级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指标与企业绩效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当中,地市一级的管理人员按照指标表一一对区县一级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打分,分值为1到5分。调查的方法包括了电话访谈与面对面访谈。总共发放了100份评价表,除去缺失重要信息的10份,还有90份有效评价表,有效率达到90%。
  (二)企业整体绩效关于胜任素质的回归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将区县一级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四个一级指标作为预测变量,与企业的整体绩效进行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三)企业财务绩效关于胜任素质的回归
  在财务绩效方面,依然以区县一级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四个一级指标作为预测变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四)客户绩效关于胜任素质的回归
  在客户绩效方面,依然以区县一级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四个一级指标作为预测变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五、建议
  通过以下分析可以发现,一个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对于企业绩效的各个方面都有相当的影响,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对于提升企业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提出以下建议:
  (一)技能培训
  通過各个岗位的专业知识培训,让每一个岗位的员工都能掌握与岗位相对应的专业知识,构建起一个大的企业人力资源知识框架,并将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深入到每个员工当中,让员工在平时工作当中都能按照规则进行工作,也能在工作中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对部分老员工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对于提升胜任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岗位轮换
  岗位轮换,就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一定时期内,让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承担不同的工作,从而让员工都够具备更多的业务知识与专业能力,能够以不同岗位的思维去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在企业的轮岗过程当中,需要积极地让员工之间互相交流,让员工积累起更加宝贵的工作经验,加强企业间员工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三)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需要在特定的场所,员工可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展开训练,通过团体项目、个人项目、回顾总结等组成,既可以体现出员工的个体特点,又能提升员工的集体意识,更能在拓展训练当中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David C. McClellan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2] Mclagan P A. Competencies: The Next Generation [J].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1997,51(5):40-47
  [3] Peterson NG, Mumford M D, Borman WC, Fleishman E A. Development of prototype 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Network Content model,1995
  [4] 王鱼,李林,姚宏等.中国管理者胜任力特征模型[A].赵曙明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新进展[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时勘,王继承,李超平.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评价的研究[J].心理学报,2002(3):193-199
  [6] 仲理峰,时勘.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J].心理学报,2004(01):110-116
  [7] 陈万思.纵向式职业生涯发展与发展性胜任力——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6):19-25
  [8] 王永芳,王永丽,李博.科主任胜任力模型与绩效关系研究[J].现代医院,2009,9(5):3-5
  [9] 李开新,叶龙.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素质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以个人绩效为中介变量[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10] 王成.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4(31)
  [11] 王晓.基于胜任力素质构建科技企业研发人员的宽带薪酬[J].经营管理者,2015(28)
  [12] 唐玉芳.基于胜任素质提升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激励机制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9)
  (作者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
  [作者简介:许路遥(1981—),四川泸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财务分析、企业组织管理;吕晨钟(1976—),江苏盐城人,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组织管理、农村区域发展]
  (责编:纪毅)
其他文献
编者按:当前国内许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对经理股票期权(以下简称“ESO”)激励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正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悄然推行,这是我国企业深层次改革发展和企业制度创新的必然需求。承认企业家管理能力的生产要素作用是ESO制度的理论基础。ESO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修正企业管理者利益驱动行为,使之与所有者产权利益保持一致。ESO更注重长期激励,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地克服企业管理层的短期行为。
期刊
一、信用风险模型与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监管相比的优势    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率要求(RBC)已成为银行经营稳健性的重要指标和监管的重要工具,但技术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已暴露出巴塞尔模型的许多弱点:1仅靠比率数字衡量难以准确代表银行化解预期或未预期损失的能力。2这些比率的定值基础———总风险权重资产不能精确衡量总的风险,它忽略了一些风险,如利率风险、操作风险,同时,监管风险权重还忽略了不同金融工
期刊
怎样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适应技术不断创新和激烈竞争的需要?这是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所谈的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是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本质上的革新的方法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将企业的组织结构从传统的层级结构变为扁平式的结构,从而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企业因此得以彻底整合,提高竞争能力。目前这种再造工程已经在美国得以推广,我们从文中列举的案例可以看到许多著名跨国公司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得到显著效益,鉴此
期刊
1997—1998年间的亚洲金融危机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地区的经济表现。对严重的结构不平衡和政策扭曲的声讨代替了人们对经济奇迹的讨论。即使是原来被认为是亚洲经济力量主要来源的高资本积累率也被一些新的评论家认为是太高了而且经常被配置在错误的经济部门中。而原来被认为是对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的银行体系对储蓄的媒介作用,也变成了对“任人唯亲的资本主义”的注解和危机的前兆。在危机出现之前,人们认为亚洲的政府通过
期刊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极佳。失业率降低到历史性的低水平;联邦政府出现财政盈余,而且在经历了25年近乎停滞的经济状态后,劳动生产率正在猛增。这种事先没有预料到的经济活力引起了很多关于“新经济”本身以及在未来几年中,新经济对于经济扩张的可持续性意味着什么的讨论。  有关新经济的讨论目前还没有定论,部分原因是“新经济”这个词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含义。1有些人对新经济的定义非常宽泛,即在如今
期刊
中国即将加入WTO,入世必然带来中国银行业服务市场的加速开放。而外资银行的全方位引入必然对国内银行业构成巨大冲击,然而,开放大势毕竟已不可逆转,而且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此,现在的问题已不是要不要开放,而是如何开放。    一、我国银行业服务市场开放及其影响    1我国银行业服务市场开放的进程截止1999年9月底,我国境内共设立外国银行分行155家,本地注册银行13家(其中合资银行7家,独资
期刊
一个完善的、成熟的债券市场,大致包括国债市场、市政债券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等3个子市场。在我国,除国债市场近年获得长足发展外,企业债券市场因为信用问题基本上徘徊不前,而包括收入债券在内的市政债券市场在我国则一直是一块空白。市政债券是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在美国债券市场上成为鼎之一足,三分天下有其一。我们应借鉴发达债券市场的成熟经验,以收入债券为突破口,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政债券市场。    
期刊
此文是中信国际研究所组织的《中国信托制度与信托市场研究》系列课题之一。  ①GeorgeT.BogertTrusts,WestPublishingCo.6th.ed.1987.P1.    一、信托的基本理念    信托为一种信任关系,持有财产权者负有为他人利益而管理处分该财产的衡平法上的义务①,即委托人将资产(现金、股票或财产)转让给受托人,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的指令为他人的利益持有信托财产,信托
期刊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金融自由化改革刺激了银行和企业部门的扩张,引起了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伴随着投资总量的快速增长,一些国家的投资结构开始恶化,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下降。其中特别是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出现了价格泡沫,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这种现象在几个发生危机的东亚国家尤为明显。理论文献中已有不少对泡沫经济的讨论(Alln和Gal,1998;Schnid和Tornll,1998),本文也拟结合东亚危
期刊
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保护和传承,但保护的目的并不是让其静态的存在,而是以一种新的形式重新生长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术课堂因为实践性、视觉性、人文性等特点,可以和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较好的融合。但其中也出现了教育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本文以客家非遗融入美术课堂为讨论主体,探索其在创客教育背景下的新理念、新方法,以期能为非遗元素融入美术教学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国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