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原理新探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们的社会由政治、经济、意识三大基本构件而构成。对于政治、经济、意识的三者关系,迄今为止,还存在唯物与唯心的分歧。因此我们运用质量辩证的角度来探讨政治、经济、意识的三者关系,澄清社会认识的模糊成分,提高社会认识的清晰度。
  关键词:社会基本构件;社会原理;社会势力;阶级;社会结构;社会本质含义
  1 社会构件、社会原理、社会势力
  1.1 社会的三大基本构件
  回顾《唯物哲学的深化探索》一文,社会属性的一切,都是人们意识反作用的一切。社会以人为本,人们生活的需要或者说人们生存发展的需要,是形成社会的起因。在人们生活的需要之中,自然而然产生了人们的意识功能(包括科技文化),产生了人们的政治联系和经济联系等等。
  政治与经济是人们赖以生存不可分割的两方面联系及其工作,然而这两方面的联系及其工作,都依靠着人的意识(包含科技文化)来能动地进行主导和支配。对于社会来说,政治、经济、意识这三个方面,是构成社会的三大基本构件,也是构成社会力量(社会势力)、社会作用、社会效应的三个基本因素。
  1.2 社会生成、作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理
  质量关系是万物生成、作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理。社会三大基本构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质与量的关系。其中意识是社会的特点,是社会生成、作用、发展变化的根据和主导,具备质的属性,属于社会的质;政治人力与经济物力(社会存在),是社会的材料内容,是意识支配运用的对象,是社会生成、作用、发展变化的条件,具备量的属性,属于社会的量。
  1.3 人的社会势力
  对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同样由他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以及他支配政治与支配经济的意識状况,由这三种状况而构成和决定着他的生活状况,构成和决定着他的社会势力状况,构成和决定着他立足社会的阶级地位状况。每一个人,在其所处的具体时间、环境、事物之中:他的政治状况,就是他当时可以搜集、可以争取、可以调动、可以组织、可以支配利用的人力状况,简而言之,就是他当时可以联系和统一的人力状况;他的经济状况,就是他当时可以搜集、可以争取、可以调动、可以组织、可以支配利用的物资力量的状况,简而言之,就是他当时可以联系和统一的物力状况;
  2 阶级、阶级结构、社会
  2.1 阶级
  在社会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总是体现着一定的阶级差别。例如学徒与师傅之间,工人与工头与老板之间,穷人与富人之间,平民与豪绅、权贵之间,村民与村干与乡干与县领导之间,士兵与长官之间等等,都体现着一定的阶级差别。这种阶级差别,都是由各个人的社会势力来形成和决定的。在人与人的联系之中,社会势力较强的人地位较高,处主动地位和支配地位;社会势力较弱的人地位较低,处被动的、被支配的服从地位。人与人之间强弱不等的社会势力,构成了高低不同的社会地位。人与人之间这种势力由强到弱、地位由高到低的阶梯,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阶级。
  2.2 阶级是社会的结构层次
  人们社会的本身,就是由各个阶级阶层所构成的统一体。如果社会是一部机器,那么各个阶级阶层就好比是机器的构件,如果缺少了一个构件,机器就不能运转,至少是不能正常运转。各个阶级阶层在社会的统一体之中,都具有其相关的联系和相应的作用。例如一支部队,如果缺少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到士兵的各个阶级的结构编制及其阶级成员,就不能作战,至少是不能正常作战;一个大型工厂,如果缺少了从厂长、经理、会计、出纳、车间主任、生产班组到工人的各个阶级结构及其阶级成员,就不能生产,至少是不能正常生产;一个公司,一个学校、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2.3 阶级、政治、社会的实质与区别
  人们通过阶级联系而形成政治与形成社会。阶级联系、政治联系、社会联系,都贯穿着一个实质,亦即贯穿着联系人们和统一人们的实质。不过,阶级、政治、社会三者之间,虽然都贯穿着同一个实质,但是也存在区别。刚才的讨论没提到经济,经济哪里去了呢?这是因为政治与经济互相包含,社会是政治实体也是经济实体,阶级是政治等级也是经济等级,所以刚才的讨论,实际上经济已经包含在政治、社会、阶级之中了。
  2.4 阶级会不会消灭
  我们曾经认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认为阶级是经济的产物,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化之后,人们之间就会消灭阶级。但是这是哲学误区。实际上阶级是人与人之间势力由强到弱、地位由高到底的阶梯。形成阶级势力的因素除了经济之外,还有政治人力因素和意识强度因素,并且,人们之间的这种政治人力和意识强度永远不可能平衡,所以阶级将永远存在。
  2.5 社会的本质含义
  综合以上分析:社会由阶级结构而成,阶级结构。阶级联系、政治联系、社会联系,都贯穿着联系人们和统一人们的实质。各阶级阶层人们在生活与事业的需要之中,自然而然地联系和统一(凝聚)在一起,共同生存,共求发展,结成政治实体,结成经济实体,亦即结成社会实体。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来说,数学这门课程是一个比较基础的课程,大部分其他领域的学科或者知识都依靠数学知识或者数学原理作为基础或者前提,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就尽量给予学生最好的教学环境和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结合笔者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进行探讨,以更好的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果;教学策略;提升方法  引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倡导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追求富有意义、充满灵性和综合性的教育,以此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师应创设适当的与学生
期刊
【摘 要】在护理教育中,为保障所培养护理人员的就业与未来发展,应掌握市場变化,依照社会需求,培养高层次、综合性护理人才。文章简单探讨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与意义,分析了护理教学中影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因,阐述了护理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措施。护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速度,推动了学生未来发展。  【关键词】护理教育;综合职业能力;对策  
期刊
【摘 要】《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实验教学是新课程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的开放性是新课程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加强实验的开放性,才能有效地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培养要求,才能使学生真正快速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关键词】新课程;实验教学;开放性  引言  《物理课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教学法;运用  1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对数学有恐惧心理是因为学生对数字不是很敏感, 尤其是小学数学是以计算为主, 学生在主观上会认为数学的学习就是计算。根据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后,如何进行科学、客观、公正课堂教学评价,是所有老师共同探讨的话题,有利于在课堂教学后进行总结,分析,取长补短,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科学评价;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  课堂教学后,如何进行科学、客观、公正课堂教学评价,是所有老师共同探讨的话题,有利于在课堂教学后进行总结,分析,取长补短,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后,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评价:(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延长学生有效学习时长,彰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水平。因此教师要提高对翻转课堂运用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  引言  高水平高效率的语文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理念。而实现高效教学不仅需要教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飞速发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工作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新课改模式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只有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教学革新需求。为此,本文主要从核心素养角度探讨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工作。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引言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项较为严谨的学科,对理论性及实践性的要求都较高,与人们的
期刊
【摘 要】随着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教学任务与挑战。通过开设音乐鉴赏课,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本文采用调查法对当前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盼能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现状;对策  引言  通过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当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为提高学生
期刊
【摘 要】3—6岁的幼儿期是儿童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予他良好的心理教育,他会健康成长;如忽视,则反之。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与模仿能力,他们的思想是不成熟的,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特别容易受周围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需要教师、家长帮幼儿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由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处于“幼儿园——家”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