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优化成长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_007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国内外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形势的发展作用下,我国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从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爱国情怀,增强道德法治意识,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德育进行结合,打造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从而促进学生智慧成长。
  【关键词】生活德育;智慧成长;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新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生活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地,生活是第一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德育进行紧密结合,教师就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予以优化,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全面“加工”,融入生活化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一、生活内容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各抒己见,主动寻找解决它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对新鲜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会自觉地对事物进行探索。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即便教师讲得再多,也无法触动学生思想的深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入手,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讲述四年级下册《我们的好朋友》时,引导学生从平时学习生活交际入手,说说自己身边的好朋友,和朋友一起有什么感受?你们怎么成为好朋友的?想一直成为好朋友吗?以后应该继续怎样做?对于这样的话题,学生有话可说,个个畅所欲言。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笔者再深入引导他们认识到友谊的来之不易,需要珍惜。当和朋友出现分歧或发生冲突时,学会与朋友相处,正确化解出现的矛盾,友谊才能深厚长久。再如,笔者在讲述《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时,结合搜集制作的周边环境污染的相关课件,与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环境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地发言,并聊一聊自己家庭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回忆自己家庭及附近环境中耳闻目睹所存在的一些污染环境的不良行为。随后,在学生们的不断踊跃发言下,笔者根据主题内容,再和学生聊一聊一些行为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使学生了解破坏环境对人们生活及自身身体健康的影响,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
  二、生活实例立德树人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上,如果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种方式是难以触动学生内心的,甚至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塞·约翰逊说过:“榜样具有良好的感染力。”所以,教师需要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通过榜样作用,特别是耳闻目睹的身边生活实实在在的事例,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展开,去潜移默化感染学生,以班上、学校中的优秀典型为榜样,向榜样靠拢,向模范学习,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把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有关“诚实守信”的内容与笔者参与的学校德育课题“基于新时代积极教育理念下‘德信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相结合,每月各班、各年级、学校评选一次“德信之星”,以此为契机,树立班、级、学校的榜样,引入竞争机制,创设竞争氛围,让学生有样可学,不断激励自己上进。同时,课外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诚信的故事跟同学们分享,从而养成诚实守信的美德。在讲述教材《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时,笔者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在公共场所的做法,再播放在现实生活中公共场所的有关课件视频,从正反方面事例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公共环境下,自身的行为会对他人带来的影响,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比如,在过马路的过程中,不可以闯红灯,遵守交通规则;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注意排队,礼让老弱病残孕等行人;在车站买票时,要按次序排队,保持安静……使学生真正地有所感悟,在生活中自觉约束自身行为,遵守行为准则,养成良好品德。
  三、生活情境切身体验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材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情境带进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模拟情境,学生就会更乐于融入到学习当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针对一些生活遇到的道德与法律问题,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同情境,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如,现场采访情境、商场买卖情境、志愿服务情境、出现冲突情境等,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合作交流、平等对话、角色扮演,真正体验感悟,进一步提升道德与法治观念。
  例如,笔者在讲述四年级下册《买东西的学问》时,就创设商场买卖情境,预先布置准备好一些小商品,上课时,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到台上扮演买卖双方,主要围绕“如何文明交流?购物时注意看什么?出现质量问题时怎么办?”进行演示,学生热情高涨。通过不同情况演示,学生亲身体验到买东西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门学问。既明白了买东西要注意看外包装有关信息,还要做文明顾客,更懂得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了有关消费方面的法律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平时要注意合理消费,体会父母的辛劳,不提让父母为难的要求,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让学生学会感恩、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从而全面提高德育素养。
  四、生活实践学而致用
  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学而致用,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合理地对课程进行安排,課内课外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些条件,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劳动实践,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社会当中。马卡连柯说过:“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从而说明劳动实践对学生良好道德形成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缺少劳动锻炼,除了远离生产劳动之外,家务劳动也很少参与。主要原因有:家人不让做家务,有的家务不会做,不能坚持做家务。学生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好。所以,针对这一现状,在讲述四年级上册《为父母分担》第2课《这些事我来做》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取对话的方式,和学生交流。笔者引导学生从调查自己在家中生活劳动实践入手,围绕“你喜欢做家务吗?你做家务的原因是什么?你坚持做家务吗?你经常做的家务活有哪些?如果你没有做或是很少做家务,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剖析学生不做家务的内因和外因,激发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白劳动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源泉。同时,布置他们每天承担至少一样家务活,如果不会做就让父母教,家校共育,并拍图片或短视频上传,同时创设机会定期开展劳动技能竞赛,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学做家务的快乐与成就感,并从中懂得换位思考,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家务劳动观念,提升家务劳动能力。这旨在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的教学目标。有条件的还要多参加生产劳动锻炼,体会劳动的辛劳,并逐步深化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从而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不断根植深厚的家国情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让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努力打造生活化课堂,可以更好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以及法治理念,促进学生智慧成长。
  参考文献:
  [1]邹瑜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学苑教育,2019 (3):18-19.
  [2]任明霞.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36):114.
  [3]张先文.以生活优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的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9(8):35-38.
  [4]根深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教育研究,2020, 3(7).
  [5]张凯.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好家长, 2019(33):202.
  责任编辑  陈小凤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通過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本文主要探究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  由于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和形象,在小组合作探讨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小组合
期刊
【摘要】教育者不是学生学习思维的开拓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在学生思维结合表达中,学生是核心,可以自主地增加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培育自我的独特见解,充分展现学生的灵活和机智,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将“闭关式课堂”变为“开放式课堂”,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多方面学习能力,也是化学教育者在探寻以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教学中可以实施的一种方法和手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学
期刊
【摘要】愉快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让学生愉快、放松地进行学习。快乐能促使人去深入了解学习。所以,要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先要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快乐。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课堂中进行愉快教学,一是让学生参与进行相关主题的环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二是利用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三是欣赏鼓励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树立绘画信心。  【关键词】愉快教学;参与环创;美术游戏;欣赏鼓
期刊
【摘要】创设良好温馨阅读的读书环境,投放有价值的、适合幼儿的故事、科技、游戏、历史、绘本等书籍,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故事的内涵,可培养幼儿的良好阅读习惯。可见,幼儿园早期开展阅读活动为下一阶段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是至关重要的,让幼儿在各种儿童读物的渲染下,口语的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幼儿阅读的技能和水平,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
期刊
兴国先强师,好教师是民族的希望;兴校先强师,好教师是学子的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人们对好教师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好教师不仅要有好的道德品质,还应该有过强的专业本领。校本教研是一种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研究活动,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研活动形式化。随着学校对教研活动的重视,不少学校规定一周一次教研活动,但是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
期刊
【摘要】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的家庭,对学生的家庭进行察访,从而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学生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教师去到学生家里家访似乎不再受欢迎,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通常会通过电话、微信、QQ等比较信息化的电访方式,因为这些电访方式比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受到教师们的欢迎。那么,曾经“得宠”的家访方式,是否会“失宠”呢?笔者认为,在信息化时代,初中家访依
期刊
【摘要】初中生正值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正当其时,不仅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符合当前国家倡导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本文结合课题研究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过程中德育渗透的的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期刊
【摘要】智慧课堂是通过改变学习场所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低年级的英语学习注重兴趣培养,生本智慧课堂以生本教育为理念指导,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采取课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中“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多元评价——展示成果”,课后“复习——巩固——拓展”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利用网络资源,搭建课堂内外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学习英
期刊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得益。”可见,浓厚的兴趣能充分激发和唤醒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从而带来事半功倍的课堂学习效果。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他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态度依赖于自身的喜好。因此,在现代小学阶段,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又是开展课堂讲授重要教学目标。不失时机地激发和点燃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具备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使学生积极、
期刊
【摘要】单元复习课一直被大部分教师认为很枯燥、难上,然而当数学绘本融入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并在享受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掌握了其中的数学知识与方法。综观现阶段研究,没有一套与人教版复习教学相配套的数学绘本,凸现资源缺乏。本文主要介绍小学数学低年级单元复习课绘本集的开发策略及绘本在教学中的运用,望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绘本集;开发策略  近几年,笔者一直主持着东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