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后,教育部更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将课堂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意味着现阶段初中物理教育更看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是教师课堂主导作用弱化的表现。教师需要体现出对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的综合学习方向。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教师引导课堂进程的手段之一就是提问,提问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针对性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的提问要经过精心细致的准备,提问需要富于层次性,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具有广度,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所思考。本文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进行探讨。
一、甄别知识点,提问具有针对性
教师提问的点应该是书本内容的重点、考试中的易错点、历届学生学习的疑点等关键问题,这样学生解决问题时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助于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对其日后学习有促进作用。比如,学习力的作用时,斜向上的拉力拉动放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向前移动了N米,拉力有没有做功。很多学生都觉得物体既然动了,拉力是唯一一个对问题有作用的力,那么拉力就做功了。得出这种错误结论,主要因为学生对功作用因素理解不透彻。因此,笔者提问,如果学生甲提着一个物体往前走了N米,那么甲对物体的拉力有没有做功?很明显没有。学生通过这个问题很自然联想到上一题,轻松找到自己出错的地方。
物理课堂教学中想要引入新课,需要教师在新知识点上找到合理的接入点,然后以一个巧妙的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导到其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他们成功引入新一阶段的学习。如教学大气压这一章节时,笔者做了一个简单实验,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盖上一块硬纸片,然后将其猛地倒转过来,出乎所有学生意料,杯中的水并没有冲掉纸片,而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被看似柔弱的纸片拖住了。在学生被这种现象吸引的时候,笔者顺势提问,为什么杯中的水没有将纸片冲掉呢?由此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同时新奇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知识点学习做铺垫。
二、针对不同上课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提问手段
(一)物理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对某个概念的表层意思理解大致相同,可是都忽略内在信息,甚至存在一定的理解性错误。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从概念的深层含义入手,提出一些具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在相同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分歧,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和教师总结性讲解,以此促进学生全面理解,锻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光现象——平面镜成像》一章节中,很多同学仅凭肉眼的辨识,就认定平面镜的宽度和成像范围。对于这种错误的认识,笔者就提问光是直线传播的,那么平面镜对光的作用是否会影响最终成像呢?由此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至平面镜对光的作用上,再通过作图等手段帮助学生更正错误认识。
(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学习新课时,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此时提问主要针对学生传统认识和物理学知识相冲突的地方,或者一些在学生看来习以为常但仔细思索又别有深意的事物上,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或者教师讲解完新知后,再次提问物理问题,学生会发现现在的知识更容易解答,自然学习兴致高涨。比如,教学《压强》这一章节时曾经问道,同学们,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有人胸口碎大石或者在钉板上行走,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将大石换成只有拳头大小的石块,将钉板上的钉拔到只剩下几枚,再让那些人表演会有什么后果?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那些他们潜意识中已经认为“合理”的现象,由此起到激发作用,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三)现阶段教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因此,在学生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教师需要多角度提问,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从教师的问题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找寻解题的突破口。比如,在教学《质量与密度》这一章时,需要对物质的密度进行测量,笔者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如果用不透光的纸将铁块和铜块包起来,你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区分二者。如此一来,学生在区分方法上就会产生分歧,意见不同。笔者继续引导学生,不能单凭物体的体积或者重量区分这两种是什么物体,应该讨论它们体积和质量间的关系,用一种新的物理量衡量物体的这种性质,由此引出密度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三、课堂提问容易出现的问题
课堂提问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如果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没有整体把握,就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没有对课堂时间和授课内容进行有效划分,导致满堂灌或者学生理解速度和教师讲课进度存在差距。2.没有细致分析课堂内容,没有明确哪些知识点要进行细致讲解,哪些知识点要让学生讨论学习,哪些知识点要通过提问增强学习效果,在课堂上进行低级无效的提问,影响课堂进度。3.提问设计没有注意深度和广度,导致问题只适合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冷落成绩中游亟待提高的学生。
课堂提问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只有题目出得好,才能真正有效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广大物理教师对书本内容进行细致划分,甄选出可以进行提问的内容。同时,提问法不应当被孤立起来,只有多种授课方法相结合,才能最终增强物理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叶育萌.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J].教学探索,2007(Z1).
[2]陈信余.略谈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数学月刊·中学版,2007(10).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教师引导课堂进程的手段之一就是提问,提问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针对性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的提问要经过精心细致的准备,提问需要富于层次性,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具有广度,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所思考。本文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进行探讨。
一、甄别知识点,提问具有针对性
教师提问的点应该是书本内容的重点、考试中的易错点、历届学生学习的疑点等关键问题,这样学生解决问题时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助于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对其日后学习有促进作用。比如,学习力的作用时,斜向上的拉力拉动放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向前移动了N米,拉力有没有做功。很多学生都觉得物体既然动了,拉力是唯一一个对问题有作用的力,那么拉力就做功了。得出这种错误结论,主要因为学生对功作用因素理解不透彻。因此,笔者提问,如果学生甲提着一个物体往前走了N米,那么甲对物体的拉力有没有做功?很明显没有。学生通过这个问题很自然联想到上一题,轻松找到自己出错的地方。
物理课堂教学中想要引入新课,需要教师在新知识点上找到合理的接入点,然后以一个巧妙的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导到其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他们成功引入新一阶段的学习。如教学大气压这一章节时,笔者做了一个简单实验,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盖上一块硬纸片,然后将其猛地倒转过来,出乎所有学生意料,杯中的水并没有冲掉纸片,而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被看似柔弱的纸片拖住了。在学生被这种现象吸引的时候,笔者顺势提问,为什么杯中的水没有将纸片冲掉呢?由此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同时新奇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知识点学习做铺垫。
二、针对不同上课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提问手段
(一)物理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对某个概念的表层意思理解大致相同,可是都忽略内在信息,甚至存在一定的理解性错误。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从概念的深层含义入手,提出一些具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在相同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分歧,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和教师总结性讲解,以此促进学生全面理解,锻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光现象——平面镜成像》一章节中,很多同学仅凭肉眼的辨识,就认定平面镜的宽度和成像范围。对于这种错误的认识,笔者就提问光是直线传播的,那么平面镜对光的作用是否会影响最终成像呢?由此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至平面镜对光的作用上,再通过作图等手段帮助学生更正错误认识。
(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学习新课时,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此时提问主要针对学生传统认识和物理学知识相冲突的地方,或者一些在学生看来习以为常但仔细思索又别有深意的事物上,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或者教师讲解完新知后,再次提问物理问题,学生会发现现在的知识更容易解答,自然学习兴致高涨。比如,教学《压强》这一章节时曾经问道,同学们,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有人胸口碎大石或者在钉板上行走,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将大石换成只有拳头大小的石块,将钉板上的钉拔到只剩下几枚,再让那些人表演会有什么后果?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那些他们潜意识中已经认为“合理”的现象,由此起到激发作用,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三)现阶段教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因此,在学生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教师需要多角度提问,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从教师的问题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找寻解题的突破口。比如,在教学《质量与密度》这一章时,需要对物质的密度进行测量,笔者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如果用不透光的纸将铁块和铜块包起来,你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区分二者。如此一来,学生在区分方法上就会产生分歧,意见不同。笔者继续引导学生,不能单凭物体的体积或者重量区分这两种是什么物体,应该讨论它们体积和质量间的关系,用一种新的物理量衡量物体的这种性质,由此引出密度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三、课堂提问容易出现的问题
课堂提问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如果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没有整体把握,就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没有对课堂时间和授课内容进行有效划分,导致满堂灌或者学生理解速度和教师讲课进度存在差距。2.没有细致分析课堂内容,没有明确哪些知识点要进行细致讲解,哪些知识点要让学生讨论学习,哪些知识点要通过提问增强学习效果,在课堂上进行低级无效的提问,影响课堂进度。3.提问设计没有注意深度和广度,导致问题只适合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冷落成绩中游亟待提高的学生。
课堂提问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只有题目出得好,才能真正有效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广大物理教师对书本内容进行细致划分,甄选出可以进行提问的内容。同时,提问法不应当被孤立起来,只有多种授课方法相结合,才能最终增强物理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叶育萌.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J].教学探索,2007(Z1).
[2]陈信余.略谈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数学月刊·中学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