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贵善诱,学贵善思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诱思探究教学”,即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诱导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与研究,突显学生主动地位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模式由滞后的“灌输式”转变成“启发式”,打破了“教师滔滔说、学生默默听”的被动局面。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实施诱思探究教学,以诱促思。对此,笔者浅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一、选好“诱思点”,灵活诱导
  在诱思探究教学中,“诱”就是老师发挥主导作用,以牵人情思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正如叶圣陶所说的:“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施教之功,贵在诱导,能合理选取“诱思点”,巧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主动思索。
  首先,选取“诱思点”,精心设问。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让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同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诱导同学们深入知识,独立思考,体会学习的趣味,教师得合理选取“诱思点”,如知识重难点、拓展点、“关节点”等,生成各式各样的问题,以“惑”诱“思”,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如学习“分式基本性质”时,提问引思: 分式■和■,■和■是否相等呢?这样类比就可得出,可诱导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进行回顾,并进入新的思维境界:分数基本性质与分式基本性质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这样就点燃了学生求知热情。
  其次,选好“诱思点”后,还可以优化情境设置,增强吸引力,特别是对于学生整体能力较高的班级,所设情境力求新颖,富有诱惑力,唤起学生求知与思索欲望,让课堂泛起朵朵智慧浪花。如对于易出错的内容,巧设“陷阱”,增强思考力;对基础但重要的内容,设置生动新颖的引入口,调动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发现其中蕴含的奥秘,就好比蚂蚁吃苹果,只有钻进去后,才能尝出苹果的滋味。
  二、突显主体性,自学探究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地位,进行接受式学习,间接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虽有一定教学成效,但学生缺乏思维主动性,不利于个体体验。另外,数学课程具有实践与探究性,当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亲身参与知识发现过程,体验知识建构过程,如此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反之,被动地接受现有结论,未经过思维过滤,对所学知识看似明了,实则一知半解或模糊不清。而在诱思探究教学法中,思为内因与目的,即学生独立思考,突显了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由学变思,由学变悟。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预留自学、合作空间,让同学们以研究者、探究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思考探索,实践体验,自学感知,交流合作,唤醒被压抑的潜能,有所创造,强化感悟。
  如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遵循“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理念,立足学生认知规律,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给他们充足的自学探究、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自寻解决策略,自觅数学规律,自悟数学原理,意义建构知识。比如活动1:尝试发现,探索新知。教师提出问题:得知道几个条件,才可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合作交流,得出新想法:已知三角形中的任意3个条件能否作全等三角形?教师在此基础上,深化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已知3个条件作三角形分类情况。再组织验证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动手实践活动:组员试着各自分析,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交流发现与结论,试着归纳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师适时点评与补充。这样,将学生的“思”、“探”与教师的“引”有机融合,使同学们亲历学习过程。
  三、发挥启发性,思维点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结构还并不完善,当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活动时,会遭遇一些困难,出现一些疑惑,陷入思维困境,这时如果教师适机点拨与启发,学生就能在老师的提示或暗示下变换思考角度,茅塞顿开,从“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反之,倘若学生无法解决障碍,一直处于胶着状态,则会影响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在初中数学诱思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一旦发现学生思维受阻,能够随机应变,结合不同问题,采取适宜的“点拨”方法,如迁移点拨、揭谬点拨等,帮助学生疏通思路,排除思维障碍,使其豁然开朗。
  如在独立解题时,有些题目直接运用已给条件,无法进行求解,致使学生思维中断,或者解析过程繁琐、易出错。此时,教师可点拨学生适当变形,或发掘隐形条件,再迁移所学知识,快速解决问题。如:试分析257-512能否被120整除。面对该题,学生会发现如下难点:257-51212没公因式,也无法用平方差公式展开分解因式,遭遇思维障碍,不知如何下手。此时,教师可提示学生25与5的关系,引导学生将257变形,则有257=(52)7=514.于是原式=514-512=512(52-1),可得到第二个式子512×24。这时,有的同学可能还有点疑惑,不知该怎样判断它是否能被120整除。倘若能把512×24再分解成含有因数120,即511×5×120,就可快速判断了。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在于导,要采取多样方法与手段对学生进行诱导,将学生引入知识探索意境,使其动脑动手,亲身经历与体验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实现意义建构,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探究与创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冬日灵感  从昨夜到今天  北风吹走了许多情绪  仿佛听到严肃的仪式导语  那是我寄存在冬日的一封书信  信中描绘了温馨的感觉  窗外许多故事在等待  身体依然在陈旧的院落徘徊  推门而入  我的茶已经冲泡多时  这只是一个赤裸的梦  所有光线,以及所有色彩  皆有亲吻的津津味道  纯净到无法解释  如冷风刮过来的幻象  过去被时光湮灭  而未来或许正在盛开  这天  是灵魂的生日  整个街道  
期刊
柏君的诗  忏悔  孩子  我们这些大人们啊  每天都在不停地  犯错  却又一本正经地批评你说  你错了  看  你又犯错了  装死  儿时的玩伴中  大家公认  小民的演技最逼真  如果谁用手比画的枪  对着他啪的一声  他肯定一手指着开枪的人  一手捂住前胸  然后缓缓倒下  最后,脸上  露出痛苦的表情  前几天妈妈打电话  说小民在扭秧歌时  突发心肌梗  当他跌倒后  周围还传来一片叫
期刊
接到参加20周年高中同学聚会的邀请函,我激动不已,百感交集。人生有多少个20周年啊!时光飞逝,分秒运转,一晃我们都快进入到不惑之年了。  “去,我去!再忙我也要抽出时间参加!”当昔日同桌李兵在微信里告知我同学聚会的消息时,我兴奋地这样回复。  聚会前的几天,是我最难熬的日子,我整日魂不守舍,期盼时间过得快些。往日的情愫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不时地骚扰我的神经末梢。回忆又像打开了一个五味杂陈的宝盒,高中
期刊
摘要:在高校开展美育教育的过程中,将传统优秀文化合理地融入,能够使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传统文化的美育价值体现在它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思想道德修养,健全学生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美育改革;价值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宽,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思想具有的矛盾和碰撞体
期刊
《春香传》,最早产生于十四世纪高丽恭愍王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是朝鲜人民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在朝鲜半岛古典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故事讲述了艺妓成春香和贵公子李梦龙之间迂回曲折的爱情故事。根据不同版本的流传,两人的结局也不尽相同。多年来被译成汉、英、法、俄、德、日等十几种文字,甚至被编入了韩国高中国语课本。  历来研究学者众多,对故事男女主角形象分析臻于完美,而其
期刊
素描
期刊
一辆白色宾利缓缓挪进最后一个停车位,她熟练地转动钥匙熄灭车灯。打开车门时,几个保安正在驱赶一个牵着小女孩的醉酒流浪汉。霓虹灯的亮光在她半边脸上映出一种冷艳和坚韧。  在这样的大都市里,生存的方法有很多种,每天拖着沾满灰尘的被褥,躲过执勤保安的巡逻,赖在广播大厦下的流浪是一种;坐在大厦里支起话筒,倾听黑夜中各种隐晦的、悲伤的、落寞的、直白的电台来电,也是其中一种。  她低头望着摔倒在跟前的醉汉,身旁
期刊
泼墨挥毫,在走笔运势间刻画碑帖  大开大合,畅谈中运势着笔路。铿锵有力在山岳之间。  蜿蜒回旋,挥洒着心中激荡的文字。似阊阖的宫殿,飞舞在云霄之巅。  划破夜空。跳动着纵横肆意的笔画,振翅展飞之间,跃然纸上。  婉转。偶有细腻的回旋,在一勾一划之时;荡漾出温婉的精细。  波澜壮阔,泼墨挥毫。书法的渲染与展现,在淋漓尽致地走笔下,刻画出气韵山河的古今之路。  万里江山,铺就一幅锦绣图画  哪里有广阔
期刊
2020年元宵节后,抚州东乡黑云压城,空旷无人的大街小巷、所有的游乐及公共场所都大门紧闭,一片萧索,车站、机场、地铁、超市等零零星星几个人,戴着口罩,面无表情。  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猝不及防的开局,让我们度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春节,疫情群防群控,道路实施封闭式管理,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正强加班到晚上十一点左右,刚起身拿着工作包准备回家,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谁这么晚还打电话?正强心里嘀咕着,腾出手
期刊
摘要: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荒原》更使他荣冠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派诗人。《荒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创作完成,其中隐含着一条生态主线。本论文沿着这条生态主线,较为全面地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角度对《荒原》进行阐释性地分析,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关键词:艾略特;荒原;社会生态;精神生态  T. S. 艾略特是英国文学史上现代主义诗人的先驱,在19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