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手足口重症病例护理查房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8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主要病原体有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人肠道病毒71型(EV71)等。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多途径传播但以接触传播为主,普遍易感,成人隐性感染,可反复感染,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发病较少见,夏秋季多见,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多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临床表现以发热,手足臀斑丘疹及口腔疱症为主要特征。现将一例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与大家分享。
  1.病史简介
  患儿,男,4岁,学龄儿童,已上幼儿园,以“发热、皮疹3天,加重伴呕吐1天”之主诉抱入院,3天前发现口腔及双手出现散在皮疹,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有颈部不自觉抽动,以及非喷射性呕吐,无咳嗽咳痰,无寒战。于当地医院按“手足口病”给予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此后仍有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有精神萎靡,食纳差,一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约4-5次,伴有易惊以及双下肢不自觉抽动,行走不稳。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以“重型手足口病”收住我院。自发病以来,患儿精神食纳差,夜休尚可,大小便如常。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按时足量。
  个人史:足月剖腹产,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生长发育正常。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疾病。
  查体:体温39℃,脉搏119次/分,呼吸35次/分,血压98/6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热病容,表情自如。自主体位,步态正常,查体较合作,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手足可见散在红色小丘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音有力,双肺呼吸音稍粗。
  辅助检查:手足口病毒EV71抗体 阳性(+);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30x109/L,红细胞计数:4.73x1012/L,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计数:295x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1.94%。
  2.治疗:
  2.1入院后给予完善肝功能,心肌酶谱,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检查结果示:谷丙转氨酶:90U/L,谷草转氨酶50U/L,碱性磷酸酶:268U/L,乳酸脫氢酶:373IU/L,磷酸肌酸激酶73U/L,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35U/L,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2.2药物治疗(1)甲强龙冲击疗法(2)静滴免疫球蛋白(3)应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4)给予保肝营养心肌药物,经住院治疗10天已痊愈出院。
  3.护理问题:
  3.1体温过高:与本身病毒感染有关
  3.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散在皮疹有关
  3.3营养失调:与食纳差、呕吐有关
  3.4有感染的危险:与病毒感染抵抗力差有关
  4.护理措施:
  4.1将患儿及时隔离,安置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病室,病室温度20-22,湿度50%-60%,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尽量固定陪人。加强床旁隔离,护理不同患儿前要消毒双手,对患儿的各种用具应消毒处理,保持病室安静,避免探视。
  4.2高热护理:每2h监测体温一次,体温在38.5以下给予物理降温,多喝水,可松开盖被;体温在38.5以上遵医嘱给予口服或静脉退热药物降温,同时可在头部或大血管处置冰袋。
  4.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掌握小儿的特殊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由于小儿病情变化较快,一定要及早发现极早给予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4.4注意观察神志变化,如有嗜睡、行为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4.5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给予及时更换汗湿衣物;给患儿穿棉制柔软宽松衣物,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疱疹,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擦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者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臀部有皮疹要保持臀部皮肤干燥,避免感染。
  4.6可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食物宜温凉,无刺激性,注意饮食卫生,如不能很好进食可给予静脉补液,保持体液平衡。
  4.7做好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可给予温水或生理盐水嗽口,如不能自己嗽口可用棉签蘸水轻轻擦拭。
  4.8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因患儿处于陌生环境又加之害怕穿刺带来疼痛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体贴、爱护患儿,取得患儿的信任,消除其恐惧心理。同时可向患儿家长解释,取得配合,共同做患儿的工作。
  5.总结
  近年手足口重症病例临床越来越多见,病程进展快,危及生命,因此我们要从预防工作着手,注意小儿卫生,杜绝不良习惯,及时发现重症病例,给予及时治疗全面护理,减少病死率,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为预防疾病的蔓延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鲁萍,黄一文,刘立美,等.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8,23(19):15-17.
  [2]陈棠凤,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32-0411-0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因素,对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控制剖宫产率在合理的范围,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时期统计剖宫产率、围产儿死亡以及产科质量指标。结果 2011年剖宫产率与2012年具有明显差异,2012年与2013年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II 型糖尿病患者用药现状,分析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通过门诊处方收集调查2014年3~5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II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使用情况并对其用药种类、用药频度进行分析。合理用药的依据主要为通过SFDA认证的各类药品的药品说明书。结果375例II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降糖药物依次为双胍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磺酰脲类药
期刊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指妇女患单纯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症状,经真菌学检查又为阳性,可称为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复发如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则称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目前西医无可靠治疗方法,反复发作,令人烦恼不已。  笔者师从王福礼老师,用自拟“三乌汤”外用治疗顽固性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取得显著效果。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52例患者均为女性门诊患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 -2014年收集到的12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126例ADR中,59岁以上人群发生率为34.9%。ADR以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为主,分别为81例(64.3%)和36例(28.6%)。其中,肝炎辅助用药、抗菌药物、中药制剂引起ADR最高,分别为32例(25.4%)、22例(17.5%)、18例(14.3%)。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急诊注射治疗致晕厥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防范措施。方法:在2013年1月到2014年2月,我院门诊共收治11例急诊注射致晕厥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分析急诊注射晕厥的发生原因与防范措施。结果:在11例急诊注射致晕厥患者中,4例由于肌肉注射导致晕厥,7例由于静脉推注导致晕厥,体制较差,发热患者容易出现晕厥,体质好患者晕厥发生率较低。结论:为了降低急诊注射
期刊
摘要:舒血宁注射液临床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出现不良反应报告较少。今日我科在应用中出现过敏反应患者案例。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所以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此药适应症,提高安全用药意识。  关键词:舒血宁注射液;过敏反应       舒血宁注射液是银杏叶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银杏黄酮醇苷和银杏内酯,它是纯天然的专一性血小板拮抗剂,是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降低血粘度,改善脏器循环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全麻组与联合组,全麻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处理,而联合组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低血压、高血压、心率过慢、缺氧等)发生情况,并对麻醉效果(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镇痛效果,皆采取评分方式处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全麻组,而高血压发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创伤后四肢主干动脉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体会。结果:本组108例患者中,受损肢体的血液循环均基本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经检查未发现任何缺血性坏死或肢体肿胀症状。随访半年后,仅1例严重创伤的患者在手术后40 d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发生死亡,其余107例患者均完全康复,并且未发现血管阻塞等并发症。结论:术前正确的缺血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无痛性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对此类患者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归纳。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实施无痛性人工流产术的120例孕妇实验组,另外选择同期120例不使用任何止痛方案的孕妇为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成员血压变化幅度、术中出血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术中波动幅度和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性人工流产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
期刊
摘要: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03例重症多发伤患者的急诊过程进行回顾。结果103例重症多发伤患者经过急救后,91 例治愈,3 例自动出院,9 例死亡,远低于临床报道的死亡率。因此医务人员在救治重症多发伤患者时,要快速、及时、有效且准确的做好入院前、入院途中及入院后的各项急救措施,并对重症多发伤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治疗,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重症多发伤;急救;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