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中国教育中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自古以来人人皆知,善用者会受益终身。从教十几年来,我时常琢磨这句富有教育意义的古话,并在教育学生中灵活渗透。既让学生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同时又从中提高了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受人之恩就会“欠情”,“欠情”不一定是不好的,细细斟酌,这欠情中蕴含着一些奇妙的处事艺术。
以情沟通,真心交流
无论中外,凡是有成就的高级教师、名师、教育家、思想家所信奉的教育理念中都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贯穿其中。在教育教学中,注重以情沟通,让对方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与情谊。当学生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真诚的问候和关注时,内心是无比快乐的,会觉得世界是美好的,学习生活是必要的,进而会提高自信心,内心的自卑感与孤独感也会减弱。当过老师的都会遇到令人头痛的调皮捣蛋的学生。每次我遇到问题时,都把它当做促进我成长的基石,我会用心去思考,出了问题不急躁不粗暴处理,而是先静下心来反思,想对策,权衡利弊,尽量找一个不伤害双方,又能向好的方面发展的方案。记得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因生脚气需要上药去向我请假,而真实理由却是在班里不听话得罪了任课老师。我摸清了他的真实目的,就对他说家很远,回家会耽误学习,我带他去了医院抓了药,亲自给他涂抹上,一遍一遍认真的涂抹,足足用了半个多小时。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帮助,我丝毫没有讲他惹老师生气的事情,而是耐心的和他谈心。当这个学生穿上鞋子临回去的时候,分明看到他的脸上洋溢起来灿烂的笑容。我不能说一件小事更改变一个孩子,但是他的内心是收到一定触动的,如果孩子会因此改变一点对别人的看法,那将是多么好的事情。
热心助人,不求回报,让学生有情可欠
经常听到有的老师愤愤不平地抱怨一些学生在路上见了老师不理不睬。这时候该反思的老师,不是我们的付出都有回报,因为不是每朵云彩都会下雨,也不是所有播下的种子都能开花结果。我们可以看看太阳,万物生长都靠太阳,我们有几个人对太阳鞠躬或说声谢谢了?一个人活着的价值是有用,对别人有用能造福社会才是活着的意义所在。能帮助人的时候热心相助,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和快乐,何必去在乎一点点口头或物质的利益呢?守望良知,幸福会不期而遇。我们班里有个学生伤了腿不能上学,为了不让这个孩子落课,我想去给孩子补补课,除了自己的学科别的我还不怎么会呢。怎么办?学呀,我就到班里去听课,去找任课老师求教,做了现炒现卖的活儿。几周下来,忙是比别人忙了些,盘点自己失去什么了吗?没有,反而让自己多学了些知识。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手相助,那种内心的幸福是无法比拟的。
老师可以有错,可欠情于学生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老师也是偶尔出错的,有错也不必不好意思,主动承认错误然后虚心改正,反而能体现出老师的真诚和大度,比一定要可以回避和刻意隐瞒后果要好的多。偶尔犯错未必是坏事,当有错误时,也会觉得对学生“欠情”老师也会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也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当学生偶尔有错时不会破口大骂或严惩不贷。追求完美没什么错误,可不是事事都如愿。万事都有两方面,取其利去其害。有些时候,我会让学生帮忙,让学生去搬东西,送物品,当学生冒严寒酷暑帮我完成时,我心里是心存感激之情的,那种感觉不是用一声谢谢可以抵消的。我常常让学生帮我点小忙,偶尔给学生一块钱去替我买一个铅笔或者一个胶带。往往找那些班里不大听话的或者过于内向的孩子去,托付孩子做事情,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信任他,当孩子圆满完成时,我会很开心,但看得出学生比我还开心,每次再到班里授课偶尔有孩子犯点小错误,我都会容忍,孩子嘛,曾经有恩于我,我还欠孩子的帮忙之情呢,态度上和提醒方式上也会变得更加人性化。常常欠学生点情吧,我们会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我们也会更加善待我们的学生,能让我们的教书和育人合为一体,从中教给学生的亦是一种课本中学不到的处事方式。能够让学生多学一些社会生存方式和理念,难道不是当今教育中正缺失的东西吗?
欠情可以不还,交情永远在
有时候,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大多数人是想个法儿的还回去。如果接受了别人的帮助,马上还回去了,就会觉得不欠人家的了,殊不知还不如不马上还,心里经常念人家的恩情,人与人之间便多了一些交情,一辈子心存感激。惦念着便是一种美,是一种幸福。实际上,生活在社会大集体中,我们欠情的人多了去了,我们每时每刻都享受着陌生人带来的帮助,衣食住行哪一样不是陌生人帮我们做的?这些情是不需要还的,只需要我们时常带有感激之情,把这种感激转换成对另外一些人的帮助就是最好的回报方式。一个在困难中收到别人帮助的人也会经常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这种优秀做法得到了良好的传播和宣扬,带动了一个和谐的社会风气,受益人千千万万。欠情不是用“1-1=0”来抵消,而是用“1+1>2”来传递这种互助。
学会求助,学会助人,学会施情学会欠情
学会求助,学会助人,学会施情学会欠情,这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必修课,这种求助和助人是应该从小做起,从幼儿抓起,从懂事起就学会这些生存的方式。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闭关锁国,闭门造车,我们要学会求助于他人求助于社会,在求助过程中我们才会懂得珍惜别人的帮助和友情,才会延续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才会学会去帮助别人和造福社会惠及子孙千秋万代。
以情沟通,真心交流
无论中外,凡是有成就的高级教师、名师、教育家、思想家所信奉的教育理念中都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贯穿其中。在教育教学中,注重以情沟通,让对方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与情谊。当学生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真诚的问候和关注时,内心是无比快乐的,会觉得世界是美好的,学习生活是必要的,进而会提高自信心,内心的自卑感与孤独感也会减弱。当过老师的都会遇到令人头痛的调皮捣蛋的学生。每次我遇到问题时,都把它当做促进我成长的基石,我会用心去思考,出了问题不急躁不粗暴处理,而是先静下心来反思,想对策,权衡利弊,尽量找一个不伤害双方,又能向好的方面发展的方案。记得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因生脚气需要上药去向我请假,而真实理由却是在班里不听话得罪了任课老师。我摸清了他的真实目的,就对他说家很远,回家会耽误学习,我带他去了医院抓了药,亲自给他涂抹上,一遍一遍认真的涂抹,足足用了半个多小时。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帮助,我丝毫没有讲他惹老师生气的事情,而是耐心的和他谈心。当这个学生穿上鞋子临回去的时候,分明看到他的脸上洋溢起来灿烂的笑容。我不能说一件小事更改变一个孩子,但是他的内心是收到一定触动的,如果孩子会因此改变一点对别人的看法,那将是多么好的事情。
热心助人,不求回报,让学生有情可欠
经常听到有的老师愤愤不平地抱怨一些学生在路上见了老师不理不睬。这时候该反思的老师,不是我们的付出都有回报,因为不是每朵云彩都会下雨,也不是所有播下的种子都能开花结果。我们可以看看太阳,万物生长都靠太阳,我们有几个人对太阳鞠躬或说声谢谢了?一个人活着的价值是有用,对别人有用能造福社会才是活着的意义所在。能帮助人的时候热心相助,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和快乐,何必去在乎一点点口头或物质的利益呢?守望良知,幸福会不期而遇。我们班里有个学生伤了腿不能上学,为了不让这个孩子落课,我想去给孩子补补课,除了自己的学科别的我还不怎么会呢。怎么办?学呀,我就到班里去听课,去找任课老师求教,做了现炒现卖的活儿。几周下来,忙是比别人忙了些,盘点自己失去什么了吗?没有,反而让自己多学了些知识。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手相助,那种内心的幸福是无法比拟的。
老师可以有错,可欠情于学生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老师也是偶尔出错的,有错也不必不好意思,主动承认错误然后虚心改正,反而能体现出老师的真诚和大度,比一定要可以回避和刻意隐瞒后果要好的多。偶尔犯错未必是坏事,当有错误时,也会觉得对学生“欠情”老师也会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也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当学生偶尔有错时不会破口大骂或严惩不贷。追求完美没什么错误,可不是事事都如愿。万事都有两方面,取其利去其害。有些时候,我会让学生帮忙,让学生去搬东西,送物品,当学生冒严寒酷暑帮我完成时,我心里是心存感激之情的,那种感觉不是用一声谢谢可以抵消的。我常常让学生帮我点小忙,偶尔给学生一块钱去替我买一个铅笔或者一个胶带。往往找那些班里不大听话的或者过于内向的孩子去,托付孩子做事情,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信任他,当孩子圆满完成时,我会很开心,但看得出学生比我还开心,每次再到班里授课偶尔有孩子犯点小错误,我都会容忍,孩子嘛,曾经有恩于我,我还欠孩子的帮忙之情呢,态度上和提醒方式上也会变得更加人性化。常常欠学生点情吧,我们会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我们也会更加善待我们的学生,能让我们的教书和育人合为一体,从中教给学生的亦是一种课本中学不到的处事方式。能够让学生多学一些社会生存方式和理念,难道不是当今教育中正缺失的东西吗?
欠情可以不还,交情永远在
有时候,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大多数人是想个法儿的还回去。如果接受了别人的帮助,马上还回去了,就会觉得不欠人家的了,殊不知还不如不马上还,心里经常念人家的恩情,人与人之间便多了一些交情,一辈子心存感激。惦念着便是一种美,是一种幸福。实际上,生活在社会大集体中,我们欠情的人多了去了,我们每时每刻都享受着陌生人带来的帮助,衣食住行哪一样不是陌生人帮我们做的?这些情是不需要还的,只需要我们时常带有感激之情,把这种感激转换成对另外一些人的帮助就是最好的回报方式。一个在困难中收到别人帮助的人也会经常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这种优秀做法得到了良好的传播和宣扬,带动了一个和谐的社会风气,受益人千千万万。欠情不是用“1-1=0”来抵消,而是用“1+1>2”来传递这种互助。
学会求助,学会助人,学会施情学会欠情
学会求助,学会助人,学会施情学会欠情,这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必修课,这种求助和助人是应该从小做起,从幼儿抓起,从懂事起就学会这些生存的方式。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闭关锁国,闭门造车,我们要学会求助于他人求助于社会,在求助过程中我们才会懂得珍惜别人的帮助和友情,才会延续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才会学会去帮助别人和造福社会惠及子孙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