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并对两组患者采用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定问卷(SGRQ)进行护理前和护理后测评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结果 实施心理护理后,2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具有明显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SGRQ测评其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3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观察组护患纠纷明显降低,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满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护理;生活质量;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呈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1],其体力渐进性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命质量[2],我科从2013年1-12月,对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0例,其中男74例,女26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1.1±6.5)岁,住院天数7-21d。合并症情况:呼吸衰竭36例,肺源性心脏病30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合并症情况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1)制订心理护理计划。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理特点,绝大多数患者均有忧虑、抑郁的心理特征,针对上述临床特征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2)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对参与心理护理的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可以实行统一的心理护理指导用语。(3)做好疾病知识宣教。告知患者临床护理的目的,减少患者的担忧和疑虑,如加强气道护理较为关键,保证呼吸道通畅,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注意及时更换呼吸机管道,定时做好痰培养,合理进行气道湿化,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健康诱导、心理暗示让患者把脱离呼吸机作为一种美好的期待,保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进行自主呼吸。(4)加强护理巡视。对于因缺乏自信、某些护理操作、家属探视、病友死亡、睡眠质量下降等因素影响情绪者,应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安抚,保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观察2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由我院护理部制订护理质量评分标准,从患者住院须知(包括: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环境及住院探视制度)、心理舒适情况、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护理巡视效果等4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评价2组护理质量情况。(2)观察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SGRQ)结果,该问卷其包含50个条目,分为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3个维度,其评分方法为中权平均方法,即每一个问题根据以往的调查,经验和统计学处理得出不同的分值,分值越大表示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越大。3个维度的得分经过处理后得出最后的分值,波动范围为0-100。若得分为0,表示对生活完全没有影响,若得分为100,则表示对生活有极度的影响。该观察最后的统计指标为各维度分和总分。(3)2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满意度的评价。
表1 2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的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住院须知 心理舒适情况 疾病知识掌握程度 护理巡视效果
对照组 50 16.6±4.4 15.1±5.7 14.2±4.1 12.3±4.5
观察组 50 21.1±3.7 22.3±2.3 21.3±3.0 22.1±3.1
t值 6.23 8.01 9.14 11.96
P值 <0.01 <0.01 <0.01 <0.01
4、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2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的比较见表1。
2、2组患者护理前后SCRQ测评各维度得分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SGRQ测评各维度得分结果比较(x±S)
组别 时间 呼吸症状 活动受限 疾病影响 总分
对照组 护理前 77.98±5.96 75.43±4.01 74.56±4.21 75.54±5.17
护理后 62.93±6.12 68.42±4.02 64.51±4.11 65.13±5.01
观察组 护理前 78.32±6.13 74.21±4.05 75.55±4.03 76.24±5.03
护理后 43.61±4.29 39.57±3.39 37.76±6.09 38.28±3.93
t 14.201 12.179 11.842 13.539
P <0.01 <0.01 <0.01 <0.01
3、2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满意度的比较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满意度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护患纠纷 满 意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50 4 8.00 40 80.00
观察组 50 0 0 50 100.0
x2值 8.66 7.76
P值 <0.05 <0.05
讨 论
本研究通过将患者分为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等一般资料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避免了因护理人员不同产生的研究结果偏倚。结果表明,观察组住院须知,心理舒适情况、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护理巡视效果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有效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近年来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全面COPD患者总体健康状况的一项综合指标。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显示(见表2)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SGRQ测评各维度得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均<0.01),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另外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延缓病程进展,减少住院次数,减轻经济负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秋萍.内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35
[2]吕云玲,郭延东.多元化干预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07-4209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护理;生活质量;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呈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1],其体力渐进性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命质量[2],我科从2013年1-12月,对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0例,其中男74例,女26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1.1±6.5)岁,住院天数7-21d。合并症情况:呼吸衰竭36例,肺源性心脏病30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合并症情况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1)制订心理护理计划。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理特点,绝大多数患者均有忧虑、抑郁的心理特征,针对上述临床特征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2)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对参与心理护理的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可以实行统一的心理护理指导用语。(3)做好疾病知识宣教。告知患者临床护理的目的,减少患者的担忧和疑虑,如加强气道护理较为关键,保证呼吸道通畅,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注意及时更换呼吸机管道,定时做好痰培养,合理进行气道湿化,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健康诱导、心理暗示让患者把脱离呼吸机作为一种美好的期待,保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进行自主呼吸。(4)加强护理巡视。对于因缺乏自信、某些护理操作、家属探视、病友死亡、睡眠质量下降等因素影响情绪者,应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安抚,保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观察2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由我院护理部制订护理质量评分标准,从患者住院须知(包括: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环境及住院探视制度)、心理舒适情况、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护理巡视效果等4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评价2组护理质量情况。(2)观察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SGRQ)结果,该问卷其包含50个条目,分为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3个维度,其评分方法为中权平均方法,即每一个问题根据以往的调查,经验和统计学处理得出不同的分值,分值越大表示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越大。3个维度的得分经过处理后得出最后的分值,波动范围为0-100。若得分为0,表示对生活完全没有影响,若得分为100,则表示对生活有极度的影响。该观察最后的统计指标为各维度分和总分。(3)2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满意度的评价。
表1 2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的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住院须知 心理舒适情况 疾病知识掌握程度 护理巡视效果
对照组 50 16.6±4.4 15.1±5.7 14.2±4.1 12.3±4.5
观察组 50 21.1±3.7 22.3±2.3 21.3±3.0 22.1±3.1
t值 6.23 8.01 9.14 11.96
P值 <0.01 <0.01 <0.01 <0.01
4、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2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的比较见表1。
2、2组患者护理前后SCRQ测评各维度得分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SGRQ测评各维度得分结果比较(x±S)
组别 时间 呼吸症状 活动受限 疾病影响 总分
对照组 护理前 77.98±5.96 75.43±4.01 74.56±4.21 75.54±5.17
护理后 62.93±6.12 68.42±4.02 64.51±4.11 65.13±5.01
观察组 护理前 78.32±6.13 74.21±4.05 75.55±4.03 76.24±5.03
护理后 43.61±4.29 39.57±3.39 37.76±6.09 38.28±3.93
t 14.201 12.179 11.842 13.539
P <0.01 <0.01 <0.01 <0.01
3、2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满意度的比较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满意度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护患纠纷 满 意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50 4 8.00 40 80.00
观察组 50 0 0 50 100.0
x2值 8.66 7.76
P值 <0.05 <0.05
讨 论
本研究通过将患者分为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等一般资料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避免了因护理人员不同产生的研究结果偏倚。结果表明,观察组住院须知,心理舒适情况、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护理巡视效果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有效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近年来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全面COPD患者总体健康状况的一项综合指标。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显示(见表2)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SGRQ测评各维度得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均<0.01),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另外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延缓病程进展,减少住院次数,减轻经济负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秋萍.内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35
[2]吕云玲,郭延东.多元化干预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07-4209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