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过多的教育寄予在乐趣里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chao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课外教育,有的因过分强调这第二课堂的功效,甚至将孩子课外校外的一切活动,都生拉硬扯地往教育或启迪上面靠。我就有这样一位女同事,礼拜天带着孩子一同去城郊游玩时,这位妈妈很善于利用一切的机会来向孩子灌输知识。看到孩子对溪里的一群鸭子有兴趣,就冒出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什么意思?发现孩子对一株梅花着了迷,又問“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谁的诗句?正当孩子苦苦思索时,鸭子早已游远,梅花也让我们甩在身后,结果孩子啥也没看出究竟。我们劝她说:“玩就让孩子玩个痛快吧,别太为难了他。”她却说:“我不能让孩子一整天就这么荒废了,回去要让他写篇作文。这叫寓教于乐嘛!”
  其实,寓教于乐就是让孩子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很多东西。孩子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后,多半的时间应该是玩。玩耍,是孩子接触社会、了解世界、获取生活技能的必要一课,让孩子在玩耍时学观察、学知识,是孩子积累经验、提高心智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玩耍一旦成了家长对孩子规定的作业,成为强迫灌输的载体,那种玩就不是纯真快乐的玩了,孩子势必失去了玩趣。童年是孩子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从其生理、心理发育而言,孩子不宜过早过多地承受身心压力,而应多多地玩耍,家长可以在玩耍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而不该让孩子时时、事事都处于所谓的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状态之中,如果让孩子的玩都带着功利和目的,假如儿童时连玩都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导致其性格缺陷、心理偏差。
  玩耍是孩子不可少的心理需求。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语言能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失控,学业不长,都与感觉统合失调有关,通俗地讲,也就是玩得不够。回顾我们的童年,那时的孩子多会玩呀:赤脚下田捉鱼摸虾,光背上山扑蝶采花,林中坡下藏猫嬉戏,稻草堆上争王称霸,等等,等等,也没有家长在耳边喋喋不休地要我们去联想什么、去思考什么。但我们在单纯的玩中懂得了友谊、学会了相处,享受了成功、体验了失败;在玩中学会遵守规则、尊崇荣誉、尊重他人;玩也让我们动作敏捷、灵活机智、活泼奔放。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对童年生活体会很深吗?那丰富多彩的百草园的玩,不仅使他童心怡悦,而且“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庭前难养千里马,花盆里长不了万年松。没有玩的孩子,他的天空是暗谈的,负重着玩的孩子,他的心理是压抑的。如果孩子的玩也要按大人要求行事,势必会束缚孩子手脚,压制个性发育,岂不把天真活泼的孩子变成呆板的“小老头”,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其他文献
九九(化名)的父母都是乡村医生,工作很忙,九九出生不到十个月便被外婆接到大城市抚养。九九性格内向,聪明,爱读书。小学、中学都成绩优异。然而,16岁那年,九九变了。一天,外婆像往常一样跟九九唠唠叨叨,九九突然大吼起来,摔东西,砸家具,将自己心爱的书本也撕得粉碎……外婆以为九九觉得自己长大了才如此猖狂,叫来一家人_起训斥九九,九九竟打开窗子准备跳楼。后来,九九又出现一系列让人不可思议的举动,家人们才发
期刊
当我们谈及抑郁,人们往往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没精打采的病人模样。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病人都是如此,他们中的一些人会给自己裹上一层“微笑”的面纱,让我们无法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但微笑不代表他们没有抑郁,相反,他们可能患上的是抑郁症的一个特殊类别——微笑型抑郁!这类病人常会隐匿在人群中,虽然表面上看似和常人无异,也会出于礼貌、不想让亲友担忧或不愿让人看出自己的异常等多种原因,选择用表面的
期刊
问候下的“攻击”  春节,从来都是灵魂拷问的关键“战场”,比如来自并不那么亲近的七大姑八大姨的问候:工作怎么样?是在大城市大公司么?工资多少?处对象了吧,对象的家庭条件如何,是有钱人么?家里没负担吧,能在大城市给你买房么?什么时候生孩子?要二胎么?赶紧吧,再不生没机会了……  许多人说,这是亲戚对你的关心,只是这种关心有点越界而已,不必在意。也许对于大多数的情况是如此,但有些时候,有人会感觉被问到
期刊
天寒岁暮、年味渐浓。在即将到来的春节长假里,我们得以停下繁忙,在团聚的欢乐中辞旧迎新,展开对新一年的期许。不过就像任何一条高速公路,无论路况再好,也要竖起几个警示牌。假期里的我们,当然要好好放松休息,可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多少“村里的马丽”,过完节后再变成“城里的Mary”,常会叹息一声“每逢佳节胖三斤”,还得被节后综合征困扰一段时间。这种情况我们早已见多不怪,甚至有些人在过节之前,也早已有了“
期刊
悄默默地,已然是小雪节气。院子里蟋蟀的叫声飘远了,随之而来的是大风后吹落满地的枯枝黄叶嘎吱作响。不觉间,清晨出门时嘴里呼出的,化作一圈圈白气。时不时呼呼的风声在耳旁作响,阵阵寒意涌上心头,摸出手机瞅一眼:即将到冬月,快要过年了。  从有记忆最开始起,一年中幸福爆棚的时光就在春节,其他时日譬如生日和儿童节这些的都不可比拟。因为从腊月开始,一直到年三十,直至整个正月里,不止是自己,身边每一个人脸上都洋
期刊
同理心(empathy)又称作换位思考、神入或共情。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站在对方立场,准确地体会对方的情绪与想法、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思考与处理问题,并把自己的所知所感传递给对方。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更新,换位思考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彰显。现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多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生活中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矛盾随之产生。  而同理心作为一种润滑剂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帮助大学生
期刊
阿鹏的故事  阿鹏,男,39岁,未婚,目前从事保安工作。  阿鹏在家排行老二,有一姐姐。8岁前与父母一起生活,感觉还挺快乐。8岁开始上小学时到姥姥家住,姥姥对其管教严格。阿鹏的成绩较好,但因为性格孤僻,常受同学欺负。  阿鹏18岁上高二时,开始出现失眠、情绪低、心里有话说不出来等现象,有时甚至想跳楼。高考期间又感到心烦、食欲减退,高考成绩不理想。复读后,情绪低、烦躁、失眠的情况依旧,再次参加高考,
期刊
二宝出生后,大宝可能会表现出哪些反常?  1叛逆,做各种错事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让大家花费心思来管他。有的大宝可能会动手打弟弟或妹妹,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2情绪波动大,烦躁,特别是年龄小一点的大宝有可能一遇到事情就哭闹,来表现自己的不安全感。  3可能对自己的东西变得很偏执,不喜欢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玩。  4有些内向的大宝可能会变得很乖,变得非常听话,来赢取大人的赞扬。这也可能是一种不正常
期刊
过年期间,父母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情景:大过年的,父母邀请很多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由于忙于照顾亲友,对孩子的关注变少,孩子就当众耍脾气,让父母左右为难,父母该怎么应对呢?当众教育孩子以示父母权威?还是等客人都走了再耐心地跟孩子单独聊聊?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长期研究,他发现孩子耍脾气的时候,正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的最佳时机。但面对孩子情绪化的时刻,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抓住最佳时机对孩子
期刊
前几天,朋友老杨来我家串门,闲聊中他感叹道:“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可掏心掏肺了,而孩子却一点都不领情,都是小白眼狼……”原来前几天老杨到宁波出差,周五办完事后他微信联系在杭州读大二的女儿,想跟女儿待两天,然后乘坐已买好的周日下午的高铁回家。想不到女儿回复:“我很忙,再过一两个月就放寒假了,到时我就回去了,没啥事您忙完了就先回家吧。”满怀欢喜的老杨如同被一盆冷水浇了头,心情失落到了极点。愤愤不平的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