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他们的故事

来源 :东方航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江一脉,因海珠岛得名,三江交汇,冲撞而下,珠江水质混沌不清,万物因此裹挟而下,可能半途蒸发,可能奔流到海,也可能就此沉积,形成河口。香港,就在珠江口的东方。奔流不止,不舍昼夜,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
  从香港走出来的人,都有一种卓尔不群的气质,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但一个眼神一个举动过去,你立刻就能感受到来自港式的味道,好像一出生他们就被刻上了香港的基因,走到哪里都与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有关香港的命题,终归是城市与人的命题,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最迷人的就是静下心来听故事。
  比如香港电影,轰动全球,涵盖了太多人的光影记忆。比如港式粤语,外地人闻之不懂、听之迷茫,港人却用自己独特的音调风靡一时,风光无限。再比如美食天堂,满足口腹之欲之外,孕育着港人不可说又不曾隐瞒的浓浓情感。还有霓虹闪烁、繁华璀璨的香港夜幕,反复用动感与色彩唱着“总是在清晨忙碌,夜晚温暖也激情”的生命之歌。他们,是人、是观者、是电影、是夜色,他们的故事告诉你,这就是香港,这样的城市,天生就适合编写传奇。
  香港有个荷里活
  英文里的Hollywood在香港被译成“荷里活”,这对叫习惯了“好莱坞”的内地观众而言或许稍显陌生。但如果聊起香港电影,先前的生疏便一扫而光,熟悉的演员、场景、配乐源源不断地涌进脑海,即便只是个走马观花的看客,不关心香港电影史,不了解邵氏电影、许氏兄弟和新浪潮运动,也有太多太多可聊可叹的光影记忆。
  不止一代人的回忆
  自1977年起,内地的电影院就开始放映香港电影,放映的第一部片子是1966年由鲍方执导的恐怖片《画皮》。导演鲍方生于江西长于南昌,抗日战争期间出演过大量宣传抗日的话剧,大学毕业后来到香港继续他的演艺生涯。对内地文化的熟稔和心理认同让身在香港的鲍方初掌镜便选择了《画皮》《屈原》等颇具历史厚度与东方韵味的素材,《画皮》一经上映广受好评,当时的副总理陈毅在看过后找鲍方聊天,对电影夸口不绝。据说因画面过于恐怖,关于《画皮》吓死了人的传言在民间迅速炸开,影片曾一度被禁。但人们对香港电影的期待和渴望却从此打开,那些一堆人挤在露天的幕布前等天黑,等放映机的光束打在白布上,等散场后三五结伴边走边讨论的日子成了许多60、70后“不足为外人道”的集体回忆。
  《画皮》之后,一大批由“长城”“凤凰”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接连登陆内地影院,喜剧片《三笑》《巴士奇遇结良缘》,动作片《生死搏斗》等等。人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银幕,像在打量平行时空里另一个全然不同又莫名亲切的新世界,那里有长发男子、喇叭裤、双层巴士和迷幻撩人的夜。
  八十年代,由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惊艳亮相,在内地引发了万人空巷的观影热潮,观影人数达到史无前例的5亿人次。其中不少人看过不下十遍,据说前七遍是为了跟李连杰学功夫,后三遍为了看牧羊女白无瑕露出的半截雪白玉腿。且不论动机纯否,一部电影能让观众走进影院反复观看,与作品自己身的魅力分不开,具体到当时的时代语境,人们相对贫瘠的文化娱乐生活也是重要原因。
  《少林寺》的少林功夫还没学会,录像厅时代便来临,人们可以更加近距离、更加隐蔽地欣赏白无瑕的玉腿了。也正是从那时起,一个山西汾阳的少年开始偷家里的葡萄糖瓶卖,一个瓶子两毛,正好够看一次录像的票钱。后来少年拍出了《小武》《三峡好人》《山河故人》等蜚声海外的作品,他是贾樟柯,是录像厅时代的港片发烧友,也是“受害者”。因为看港产功夫片、枪战片时,贾樟柯正值青春期,躁动的荷尔蒙经过影像的“挑唆”便热血沸腾忍不住要施展拳脚。这是录像厅时代里贾樟柯的故事,与他同年代的人,或多或少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港片迎来黄金时代,新浪潮运动蓬勃开展,佳作奇观层出不穷。而内地这边则是盗版猖獗期,昏暗逼仄的录像厅遍地开花。比起如今吹着空调,窝在沙发吃着零食里看电影的舒适惬意,在录像厅里看片的体验简直像遭罪。封闭的小黑屋里,汗酸体臭、烟味酒气在闷热的空气里混合发酵,口哨声、聊天声不绝于耳,画面粗粝到几乎“雌雄莫辨”的港片一部接一部放,时间和空间变得虚无,电视机里的世界反倒真实起来。多年后,那些在黑暗中,在嘈杂里同看一部片,同做英雄梦的时光成了亲历者眼中关于青春,关于港片最闪耀的记忆。
  此后随着VCD和DVD的出现和普及,录像厅的客源迅速流失,集体观影的体验被私人化,一群人关在房间里为《英雄本色》《赌神》《逃学威龙》《黄飞鸿》等热血系列片拍掌叫好的日子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租一摞碟片回家,在父母不在家的周末大快朵颐。此时人们已来到九十年代,“古惑仔”劈空而来,男生为陈浩南、山鸡等人的江湖义气疯狂,女生则为小结巴与浩南哥的爱情痴狂。不夸张地说,那个年代的少男少女心目中都住着一个与古惑仔有关的梦,后来梦淡了,青春也结束了,而共同的回忆成了某种隐秘的通关密语,在某天偶然听到《友情岁月》时不觉心头一惊,想起逝去的青春。
  从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弹丸之地的香港用本土电影影响和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用丰富绚烂的影像语言为彼时处于文娱饥荒中的内地观众送来一顿精神盛宴。某种程度上,香港电影已经有意无意地成了一个语言系统,成了几代人提取记忆的暗语。凭这暗语,在某个《当年情》副歌响起时,在听到“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的台词时,在一阵风撩起风衣时,人们会心一笑便你知我知了。
  最好的时代,最好的他们
  去年,徐峥导演的《港囧》因片中大量向香港电影致敬的细节而唤起很多70后、80后观众对港片的记忆,当初恋情人对男主角说:“是时候和过去道别了”,更像是在对银幕外的观众说,“是时候和过去的香港电影告别了”。九七回归之后,香港和内地的文化往来日益密切,大批香港演员、导演北上开拓内地市场,合拍片逐年增加,原汁原味的港片越来越少。有人说这是香港电影人追名逐利、一味迎合市场的结果,有人呼吁再来一场新浪潮让港片复兴,但他们忘了——是时代变了,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发哥、成龙、华仔、星爷、林青霞、张曼玉等一大批明星已老去,最好的他们,留在了最好的时代。   香港电影的黄金期大抵指1985年至1995年的十年,这十年港片市场的繁荣可以用“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来形容,这种不计代价的疯狂创作在今天看来颇有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悲壮色彩。那时吴宇森的枪战片,张彻、徐克的武侠片, 杜琪峰的黑帮片,周星驰的喜剧片等等,都在各自类型片的框架中独树一帜成为经典。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叙事逻辑还是镜头语言都显示出一种恣意挥霍才情的洒脱,或许天才就是用来挥霍的,也或许在当时的香港电影界,不是天才不能立足。
  借着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我们知道了周润发,他是有情有义的小马哥,是有点冷的杀手。镜头里他用美元点烟的潇洒,他穿风衣双手持枪扫射的英姿,还有他噙着泪说自己“等了三年只为等一个机会”的隐忍,这些喜怒哀乐被留在电影里,也刻进影迷心里。当看到《三峡好人》里的冒牌“小马哥”一板一眼地模仿发哥时,我们才发现,虽然现实中的小马哥早已被“招安”,不时在国产片里露脸,但记忆中的小马哥依然意气风发地在江湖上行走。
  武侠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从早期李翰祥的古典华丽,到后来张彻、胡金铨的写意古朴,武侠片在香港的发展已日臻完善,但怪才徐克却偏要另辟蹊径。作为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徐克的作品有怪力乱神,也有浮世男女,有荡气回肠美到惊悸的镜头,也有乱世江湖中的恩义情怀,但于大多数影迷而言,徐老怪最厉害的莫过于一双毒辣慧眼。《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女扮男装的林青霞英气逼人,《青蛇》挖掘出王祖贤、张曼玉妖冶邪魅的一面,还有《黄飞鸿》里的十三姨关之琳,《梁祝》里另有一番风味的女扮男的杨采妮……这些演员塑造的角色成就了作品,也成就了演员自己。至今林青霞版的东方不败仍被公认为影史上无法超越的角色,那一袭红衣仍在无数影迷心中鲜艳夺目。
  除去枪战片、武侠片中江湖中人的快意恩仇,俗世中饮食男女的故事更接近我们生活的世界,那些小人物身上的悲欢离合、辛酸与不屈往往承载了更多内地观众的心理投射,而将小人物诠释地最入木三分的莫过于周星驰。在以《大话西游》《喜剧之王》《国产凌凌漆》等为代表的无厘头喜剧中,周星驰将现实打乱,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重组,并配以浮夸搞怪的表演,营造出一种笑中带泪的喜剧效果。这种风格的形成和周星驰的个人经历有关,在九龙区贫民区长大,跑了近十年龙套,饱尝冷眼和艰辛,但一直没放弃,最终成为一代“喜剧之王”。正是这些经历赋予了周星驰一种由内而外的“打不死的小强”气质,这种气质在香港电影的小人物身上、在普通的香港市民身上都能捕捉得到——生存的压力如影随形,人多地少资源紧张,什么都要争;房产泡沫、金融危机、九七回归,经历多变数也多,上一秒的金融大亨下一秒就可能变成的士司机。但日子还得继续,把悲苦埋在心里,歌照唱舞照跳,时刻提醒自己“别忘了,你是个演员”。
  香港电影可说的还有很多很多,那些黄金配角、经典配乐、熟悉的街角巷尾等等,它们就像调料,缺了任何一味都不能烹饪出地道的香港电影。如今,黄金时代的大师有人离开,有人归隐,昔日风华正茂的明星也被岁月折旧,曾经的辉煌成了被遗忘的时光。但不可否认,在那些年,香港电影给内地观众的欢笑和感动,温暖和向往是不可取代、不能忘怀的,如果非要给这份回忆加一个期限,一万年应该不算久。
  港式方言发声记
  可能是受香港电影影响太深,每次说起港式粤语,脑子里便是街头办案、末路狂奔的场景:一群警察在路边盘问,从“阿sir,咩事啊”开始不到几句话就发生枪战;或是一群帅男靓女还没吃几口小吃,便已拉开“扑街”的序幕等等。总之,就是在大众的印象里,商战、枪战发生时一定要说粤语才够帅。然而不管电影、电视剧如何深入人心,港式粤语确实代表着一代甚至是几代人的回忆,但这也抵不过真正认识香港人口中的粤语。
  音调的力量
  王明乐,毕业于香港大学的内地学生。当时选择香港大学,不仅仅是因为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也是为了踏寻小时候粤语歌曲在他心中留下的痕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粤语在整个内地地区的风靡是不争的事实。这个夹裹着时髦与经济的方言,强势地将粤语流行歌推向了中国乐坛流行榜的顶峰。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香港好像就是粤语歌,粤语歌背后一定就印着香港的标志。中学时期的王明乐,因为粤语歌的激励,便和小伙伴们组了个“小乐队”。“其实就是学校运动会上打鼓、吹号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唱张国荣、陈百强的歌。那个时候的我们一唱起粤语歌,内心便涌起躁动,差一点奋不顾身地跑到香港去。”在他们这代人的心中,张国荣、陈百强、陈慧娴、王菲等香港歌手穿着炫酷华美的服装,唱着震撼深情的听不懂的歌,撩起了不知多少人的青春之火。从香港那边飘来的歌曲,似乎总是有股若隐若现的暧昧氛围,这种感觉若是用普通话唱出来,就少了一份韵味。
  粤语有种非常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是通过实词表达,而是运用语气词、附加词来表达情绪,普通话是没有办法传译的。“方言与歌曲如此微妙的关系,不在语言区里的人是无法精准地说出不同来。我的一些香港同学唱出来的粤语歌和我唱内地歌曲的感觉不同。”王明乐有些疑惑。粤语对于歌词创作,似乎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香港词人周耀辉曾说:“我觉得用国语写歌词,倾向是写一篇散文。如果用粤语填歌词,它的诗意较强,文字较割裂,意念和意象也比较跳跃。”这种说法并不是在比较用普通话写歌词还是用粤语写歌词哪个更好,而是一个香港人对待家乡话的热爱之情。港式粤语就是这样,带着香港的美,也带着一些香港的忧伤,粗粝简单,率性而发地表达着香港这个地方的故事,别的方言就唱不出这个味道来。来到香港读书的第二年,王明乐感觉港式音乐似乎不再那么火爆了,很多香港歌手更多的是学习说好普通话,去内地发展。也有坚守者,因为有丰沛的原因,应该是热爱这方语言吧。
  粤语的声音
  王湾,网络小说专栏作者,讲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前一段时间,想要以香港为背景来写一个故事。“于是请香港那边的朋友访问几个香港人,然后将他们聊天的内容截屏给我看,打开对话的瞬间不由得惊了,全是港式口语,一个字也不认识,成文盲了。”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曾经有网友上传一段从香港报纸上摘抄的体育新闻,“莫连奴黑到冇朋友,相反「寸王」死敌云尼亚里劲风骚,呢位04年因「寸王」入主车仔而被炒鱿嘅老帅,今季重返英超执教李斯特城续有惊喜.....”很多人打开网页看到这样一段文字,都以为电脑中了病毒。其实,与内地阅读形式不同的是,香港人的文字书写与日常口语表达分成了两个系统,日常说的粤语有很多字词并没有正式的汉字相对应,再加上香港人喜欢中英文夹杂着表达,久而久之便发展出一套有趣的港式文字语言。一些报纸、杂志、书籍中出现了很多陌生的汉字,像是口字偏旁的嘅、哋、啲,英文演化而来的十卜(support提供)、巴打(brother兄弟),或干脆是中英文混写。这种书写方式连广东人阅读起来都有些困难,可是对香港人来说,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交流方式,接地气。作者与阅读者之间免除了复杂的反应过程,直截了当地相互交流,相当有效率,相当香港气。《男人的浪漫——豆腐火腩饭》《东莞的森林》《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等网络潮文都是以这种口语化方式写就的。   街头灯光不灭,人群攒动,不舍昼夜,始终是香港这座城市的精神特质。香港是座在路上的城市。存在于这座城里的人,哪怕是游客,要么是打点行装准备前往某地,要么是夹着公文包奔波在工作中。港人奋力打造属于香港的标签,这也仅仅使这个城市透着忙碌的气息来。然后,他们做出决定,“我们要说话,要更为直接的语言与文字来纾解心中的苦闷。”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将汉字中没有的口语填补上,裹挟着港人特有的语气与腔调,兴高采烈地刊登在书籍、报纸、网站上,发出他们熟悉的声音。
  香港暴走攻略
  田园书屋
  旺角“女人街”里,穿插着近十间“二楼书店”,那是港人低调文化的去处。做为书店,即使处在二楼,店面依然“小气”的恐怕非田园书屋莫属了。推门需谨慎,否则会碰到门后正在阅读的人。40平米的狭小空间涵括了柜台、仓库和杂志区,书本见缝插针地塞满每一个缝隙,简直要摞到屋顶上去了。相比其他书店,这里的人文社科类书籍着实丰富,少了畅销的热度,多的却是对时代变迁的坚守。
  地点:九龙旺角西洋菜街56号2楼  营业时间:10:00—22:00
  都爹利街
  本是一条小街,却凭借着花岗岩楼梯与煤气灯成为了香港法定古迹。石阶建于1875年至1889年间,其上装有的4支煤气灯年份不详,最早的记录则是在1922年,全港的煤气灯已被电灯取代了将近20年左右。庆幸的是,他们没有被送往博物馆,而是罩着政府为其在英国定制的灯纱及灯罩,照亮一如多年前的古老景致。
  地点:中环皇后大道中以南  煤气灯开放时间:18:00—6:00(次日)
  西宫海鲜街
  吃海鲜用喊的方式可能很少见,西贡海鲜街可是能满足你的要求。西贡区中心海旁,排满了数家海鲜零售店以及餐厅。想要吃鲜活可口的海鲜,得亲自跑到餐馆旁边的海鲜摊,与老板来一场“价格战”。大概是老板性格豪爽,询问砍价都是用喊的,不用担心缺斤少两,绝对物美价廉,大饱口福。
  地点:西贡区市场街
  香港上环
  上环是香港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汇集了众多古老店铺。与旺角、油麻地不同的是,上环足以称为高雅的“花样年华”。西港城大楼是一座殖民地建筑,古雅的商场里售卖着各种特色商品。怀旧的摩罗上街陈列了一众的古董玉器,连中药行集中地高升街也透着股百年历史的味道。短短的歌赋街旁,将古老建筑、画廊、杂货店与酒吧囊括,有怀旧与现代共融之美,值得一逛。
  地点:湄公河友谊大桥下游20公里
  狮子山
  《狮子山下》,1973年香港电视台播放的一部单元剧,讲述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强的励志故事,直至1994年,播出跨度达21年。狮子山,1.4亿年以前便已形成,历经自然的摧残,依然屹立不倒,也见证了香港由一个小渔村到今日国际都市的艰辛历程。狮子山的存在,是艰苦打拼的香港精神的象征。狮子山在,精神在,香港就在。
  地点:九龙塘与新界沙田的大围之间
  航班小贴士
  春节前夕旅行与购物需求无法满足?别担心,东航山东分公司即日起为您推出济南至香港直飞航班散客特价机票。
  ★2月1日—23日     往返程2080元起
  单程1150元起
  ★2月24日—3月25日
  预售舱位单程830元起(提前60日出票)
  (以上价格均不含燃油、机场税及其他各项税费)
  ★周二 济南—香港 MU785  08:00—11:05
  香港—济南 MU786  12:05—14:10
  ★周五 济南—香港  MU785 08:00—11:30
  香港—济南  MU786 12:30—14:10
  乘机日期为 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3月25日。预售舱位价格较低,随提前天数减少,票价会有上浮,最晚出票日期也会变化,最晚需提前7日出票,详情请致电东航济南售票处0531—87964445查询,以免耽误您的旅行计划。东方航空全体成员祝您猴年大吉、旅途愉快!
  一座城市的情感中心
  曾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归国的老华侨,一言不发地坐在汕头市外马路的一个面摊前,一口气连吃四大碗乾面之后突然泪流满面。大概在老华侨的心里,这平淡无奇的面条承载了他心中的家乡情感味道。
  二十世纪70年代后,菜系才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按照地域、口味爱好划分,而旧时菜肴则因群族口味饮食而分界。潮州人因地理与经济问题广布于世界各地,更是因为这种族群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了潮汕本土、香港和南洋三种不同风格的潮州菜流派。唯一不变的是,当人们尝着贴有“自己国”标签的派系食物时,口腹里充盈着的不再是普通的家乡食物,而是凝聚了属于自己那份有历史厚重感的美食,就像区域语言一样,能够引起文化认同感。这份承载着情感的美食与场所便是一座城市的情感中心。
  港式美食就处在这样的怀旧氛围中,又因地域而掺入了新鲜元素。丝袜奶茶是茶餐厅的主角,相当于香港人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如果实在想不出要喝什么,来一杯丝袜奶茶总是没错。这样多种茶叶冲泡,穿过丝滑的网棉,再加入淡奶,味道清新浓郁,是吸收了英国饮食文化而来的融合结果。再道车仔面,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内地难民涌入香港,挣扎在勉强糊口的漩涡里,流动面摊应运而生。这种将所需食物摆放在狭小的木质手推车上流动的形式,深受大众喜爱。顾客可以随意选择面条、汤料,价钱实惠,随处可见。随后,上海菜、宁波菜、徽菜系等纷纷跳进了这个大熔炉中,试图在这个“美食天堂”中占得一席的地位。由此而来,港式美食的范围,并不单单是一个地区的代名词,可称为多方融合之道。
  与其他菜系相比,港式菜系可谓“极尽奢华”。鱼蛋、狗仔粉、脆麻花、蛋散等等,光是外地人耳熟能详的小吃就达几十种之多,罗列在菜单上的更是数不胜数,从阵势上来看便可分个高低。大排档,是承办这些香港小吃的食肆。所以早年间街上的食肆,更像是普通人家赖以生计的厨房,吃的便是家常的味道:简单、干净、足料、朴实无华。而这样的习惯传承至今,影响着当代香港人的饮食方式。香港严苛的卫生条例与政府对经营牌照的限制,使这个词汇逐渐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齐的室内营业,随后,以水果冰、红豆冰为主的冰室的加入,形成了今天的茶餐厅。主要经营速食面、馄饨面、米粉、煎蛋、粥、炒粉面等物廉价美的食物,日本料理流行时,有些茶餐厅也开始供应部分日本熟食。这感觉像极了日本的化妆品超市,貌不惊人的外表之下隐藏着搜罗不尽的“宝藏”。海味、生鲜放之沿海地区而皆有,老饕到香港寻味,只为市井小食而来,难怪王祖蓝从国外回来的岳父母抛弃了西餐厅的高雅浪漫,直奔路边的茶餐厅,大快朵颐起来。   茶餐厅同时还兼顾“喝早茶”的功用。香港人喜欢称之为“叹早茶”,一壶靓茶,几笼精致的粤式点心,耗费了香港人将近半上午的时间。对于这个走路快、吃饭快、说话快的城市来说,慢节奏现象的出现极度不合理。如若采用族群饮食的视角来思考,一切疑问便会迎刃而解。
  早茶餐厅一定是热闹而不喧闹的。三五好友,邻里同事,或是举家前来,坐满一桌子,亲切愉快地交谈,即便你听不懂粤语,也能从他们脸上的喜怒哀乐中品出人情味儿来。也有包间,是谈生意的好去处,清静优雅,喝喝茶,套套近乎,合作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当年李嘉诚与包玉刚就是在这茶雾缭绕的房间中,联手击败英商,打响了华英商战的第一炮。
  除此之外,茶餐厅还是个很好的“杂事铺子”。常常一家子来吃饭,走的时候孩子被留下来照看,当然,这是大家相互认识的情况下。有时候你正坐在店里吃饭,就可以发现,周围相识的邻居不时地来借修理工具、存放家里钥匙、或是给好友留言等等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这就好像是家庭的中转站,任何需要连接的情感都在一个做食物的空间里实现。这便是香港的饮食文化吧,奢华、随意、充满温情,丝毫没有别扭之处,如果去香港,走进茶餐厅,感受属于香港人的“饮食文化”吧。
  香港寸土寸金,房屋多半是贵而小的。高楼天台出现在香港电影中,通常是让女主晾晒一下衣服,或是男主打拳抽烟用的。挂满密密麻麻“天线”的高楼顶层,成了香港人的过去,忆之温暖,回味无穷。如今,香港的高楼上安装有免费的望远镜,站在这里,或许能够看到香港的旧时与未来。
  香港茶餐厅大巡礼
  澳洲牛奶公司
  将港式效率发挥最淋漓尽致的茶餐厅。所有服务人员为男生,速度之快,拥有被誉为“十分钟吃出香港精神”的特色。一般客人点餐后三秒钟就有食物送到,最快记录是服务生左手落单,右手传菜,手口并用的境界。炒蛋,将加了牛奶的蛋汁,炒至软滑,配上香脆的厚片奶油土司,可谓人间美味。
  招牌菜:西煎双蛋、杏汁炖蛋、牛油方饱
  地点:九龙佐敦白加士街47—49号地下(近佐敦地铁C2出口)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7:00—23:00 周四休息
  澳门翠苑茶餐厅
  以咖喱农夫包驰名的葡国菜食店,大个外脆内软的农夫包,载满香浓的咖喱汁,配合不同馅料,是旺角平靓正之选。香脆可口的猪扒与猪仔包中间配上带有香草味道的牛油,简直绝配。像寿司酱油一样,再叫上一杯冻咖啡,一天所有的烦恼全都消失殆尽。
  招牌菜:咖喱农夫包、冻咖啡、葡式鲜茄牛腩粒通粉、猪扒包
  地点:旺角上海街557号旺角熟食中心2楼8号铺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7:00—21:00
  胜香园
  “猪扒翠翠,香港仅此一家”某知名旅游网站如此介绍这家店。算是大排档,没有冷气、露天,却是港人的最爱。番茄汤底,原本作为最普通的配菜之一,在这里晋升为招牌菜。浓郁的番茄颗粒包裹着煎蛋或是牛肉意面,酸酸甜甜的味道才是港人心中最真实的写照。
  招牌菜:柠蜜脆脆、番茄蛋通粉、茄牛公仔面、咸柠七、咖央脆脆
  地点:中环美轮街2号排挡。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六8:00—17:30 周日休息
  伊斯兰中心餐厅
  伊斯兰与香港感觉就不搭调,更何况是全香港唯一一家伊斯兰茶餐厅。这个位于香港伊斯兰中心的茶楼,相当低调,没有过多的招牌或是指示牌,网络上的美食达人都建议第一次去最好搭的士。爽口有嚼劲的山竹牛肉、晶莹剔透的虾饺,没了猪油的调味,食材真正的味道如何呈现,不如亲自去尝试一番。但要记得酒菜莫入哦。
  招牌菜:虾饺、鲜虾韭菜饺、牛肉炒面
  地点:香港岛湾仔爱群道40号伊斯兰中心五楼
  营业时间:早午餐时间10:00—15:00  晚餐时间18:00—21:00
  金华冰厅
  每次都发现有国内外游客来此点餐,餐厅实力足见。自制的菠萝包,表皮香脆,面质微甜松软,牛油的分量刚刚好。入口香味十足又没有油腻的饱腹感。蛋挞也是一绝,新鲜出炉的蛋黄心暖暖的,在手中微微晃动。奶茶,淡奶的滑加上淡淡的茶香,近乎完美。
  招牌菜:菠萝油、菠萝包、蛋挞、奶茶、墨西哥包、鸡批、西多士
  地点:太子弼街47号地下
  营业时间: 周一至周日6:30—12:00
  美都餐室
  超过五十年的旧式茶餐厅,见证了香港历史,至今依旧保持着鲜明时代感的地方。转角楼梯全是马赛克铺就,连薄荷绿的颜色也是年代独有,难怪TVB的多个电视剧在此取景。焗猪扒饭,享誉60多年的招牌菜,切成薄片的猪扒,炸前已被敲得很软,沾上番茄酱,一口气可以再来上一份。青菜的汤汁格外鲜美,仔细品尝发现另有天地。多种调料集合而成的勾魂鲜,恐怕要你到现场才能感受到。
  招牌菜:红豆莲子冰、焗排骨饭、焗猪扒饭
  地点:油麻地庙街63号地下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10:00—21:45
  夜!夜夜夜!
  霓虹灯的闪烁、衣着潮流的时尚男女、如梦似醒的适度沉迷,暗示着这就是夜空下的东方明珠。夜幕下的香港同样多姿多彩,充分展现着这个“动感之都”的繁华璀璨。可以说香港的夜景、街道、酒吧……共同构成了香港夜生活的丰富大餐。
  一座城市的万般风情,往往绽放在夜幕之下。当太阳挥别港岛,黝黑的夜空笼罩,活色生香的城市开始苏醒。夜色降临,辉煌的灯火把维多利亚港点缀得多姿多彩,这个城市才开始活泼地香艳起来。夜色下的香港仍不失她的繁华,时而川流不息,时而温暖热闹,时而速度激情,车水马龙隐藏在万家灯火里。
  背包客的街道:霓虹灯下
  香港大概有四千条街道,相比起内地许多千人一面的城市景观,跨越近一世纪随处林立的霓虹灯可以说是这座城市最强烈的城市意象。夜晚的香港街道,小街唐楼、怀旧店铺、摊位游戏和街头小食的霓虹招牌涵盖不同行业,没有人出现的画面,却显得城市格外热闹——五颜六色的灯光让人心生温暖,也流淌着这座城市的人情风味。   自1920 年代霓虹灯最初风靡香港,曾是香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它映照的繁荣流转着都市人的欲望,或者它本身就是一个勾起都市人消费欲望的幌子。九龙的弥敦道素是招牌阵地,这里也成为背包客夜晚流连忘返的天堂。
  Vegas是一名酷爱城市民俗体验的背包客,在香港的夜生活,他最为享受的就是随着在夜空下闪着光的观光巴士到九龙弥顿道,途经之处满布霓虹招牌:“海鲜酒家”“凉茶屋”“大方居所”……有些他还来不及细看。琳琅满目的招牌,有汉字,也有英文字,佐以横线、直线、曲线、小圈、半圆、大圈、方形以及外方内圆的图案,为夜空添上红、绿、黄、粉红、淡蓝等色彩。而这些色彩、字母、线条和符号,又倒映在地面的水湾里,以及巴士的玻璃窗上。
  五光十色的霓虹让人有种身陷银河的炫目之感,照映着中环地区的繁华璀璨。
  都市外乡人:越夜越有味
  中环地区是香港的心脏,那里高楼林立,耸入云天,处处彰显着香港的繁华与兴盛。
  中环的浪漫在于它的中西合璧,这里传统的凉茶铺对面却是酒吧;面前是杂货店,身后却一眼就能望见百货大楼的伟岸身影;左边是古色古香的庙宇,右边是欧式建筑的教堂。中环的夜景更是美丽,尤其是坐在车上,从西环游走至中环这一小段,一边看着窗外的景色,一边听着电车发出叮叮的声响,还以为自己正身处梦中。
  停下来,在流光溢彩的夜色里,坐在吧台边,通过透明酒杯中混合的酒品味出香港的多元文化;在小街上漫步,透过酒吧的大玻璃,看昏暗灯光下的人们随意地闲谈饮酒,更可以领略香港的多彩多姿。说起港岛夜晚的味道,兰桂坊似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
  对于方向感不强的人来说,兰桂坊也是一个很好找的地方。因为向当地人问路,他们都愿意指给你。坐小巴从山顶下来在雪厂街那儿一下车,就见着了指道的牌子,一块挺显眼的路牌,一路走下去,沿着一模一样的路牌一直往下走,陡斜的街巷横空伸出一块醒目的招牌“兰桂坊餐室”,这便进入兰桂坊地带了。看起来,兰桂坊是香港人很乐意向外地人展示的地方。
  不过,内地访港游客却大多不舍得花时间光顾兰桂坊,因为那儿不是“血拼”的地方。但是这里在久居香港的外乡人眼里却是一个令人流连的地方。Douglas如今是香港无线电台的一名主播,他从初到香港的时候开始,晚上就常常去兰桂坊消磨时光,有时候约上朋友一起,坐在1997酒吧的钢琴前弹两首自己写的小曲子。他说,那里让他想起家乡,想起伦敦SOHO的酒吧街。在兰桂坊浸着的时间里,他偶遇过明星,也遇过在这里寻找灵感的编剧、导演和作家。
  他说,Gorillaz的《HONG KONG》里唱到的“秀发如云的美丽身影,只是一个梦境或者虚空……”,那种意境在他走过的香港街区里面是最贴近兰桂坊的:霓虹、胶囊感、DJ、美酒,一个可以有限度的沉迷的世界;还有孩童、学校以及楼宇,这些如诗歌的韵脚一样规矩的常规生活,就是兰桂坊的日常。
  兰桂坊原是一个破旧的小巷,后来由于影视明星的带头和像Douglas一样的“外乡人”的进驻,奇迹般地成长为香港夜生活铺陈展示的一个据点。铺着圆石的两条小斜路挤满了餐厅酒吧,连带德已立街、和安里、云咸街和威灵顿街都一片兴旺,并通过士丹利街与半山人行自动扶梯旁的苏豪区连在一起,充满了欧陆情调。想要体验香港新人类的夜生活,别来得太早,越夜才越有味道。
  TIPS: 因为兰桂坊整个区都是斜坡,而且坡度不低,缺乏运动的懒人,每次爬上去都会有点小喘,所以女孩子要来的话,也要留意下脚下鞋跟的高度哦!
  香港青年:喜爱夜跑
  夜晚的香港,温度刚刚好,换上最舒适的白色背心,佩上荧光棒,穿上荧光跑步鞋,在迷人的夜色里奔跑,也是种让人放松身心的运动方式,夜跑让人在香港快节奏的生活稍作喘息,在月光下重新审视城市的另一面,那些白天看到过的风景,在夜里会变得焕然一新。
  香港人爱跑步,这种热爱似乎要追溯到1997年的渣打马拉松,自此之后,每年2月“渣马”期间的“荧光夜跑”就如同潮流产品一样,成为香港青年每年必玩的活动,电光、音乐、泼水……黑暗中,汇成电光的海洋,一场夜跑轰趴构成香港最疯狂的夜晚。
  热爱运动的香港女生Wendy,算得上港岛“夜跑团”的忠实粉丝,她说,“如果一样东西鲜艳、闪烁、耀眼、发光,看起来像来自另一个星球,那么,它是完美的!”夜跑者在五彩缤纷的奇幻场景中游走,享受身心完全融入一个新世界,“这感觉超赞!”。
  比起运动场,耀眼的荧光夜跑场,看起来更像一个气场强大的社交场,有着相同志趣的人在这里汇集,脚步刺激着脑神经——在奔跑中感受城市的最美速度,体悟香港夜空下的哲学。
  拥抱不夜城的正确方式
  维多利亚港
  夜幕初临,维港灯火渐明,天边一抹紫霞余辉。乘坐绿白两色的小轮渡缓缓向港岛游去。摩挲多年依然坚固的甲板,吱吱呀呀的古旧木质座椅,沿袭着不列颠的绅士品格。看着不远处那些依山而建的高楼大厦,点点灯光组成的万家灯火,点缀着黑色的夜空,舞动着彩色的生活,它会让你就想这样坐着,哪怕只是这样坐着,慢慢品味它的气息,静静感受它的魅力,空气里尽是华丽的浪漫,让你不禁想要时间停留在那一刻。
  地址: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
  太平山
  太平山当地人称扯旗山。在这里可以俯瞰维多利亚港的香港岛,九龙半岛两岸,日落后可欣赏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夜景。山顶一带更是官绅名流的官邸所在。当夜幕降临之际,站在太平山上放眼四望,只见在万千灯火的映照下,港岛和九龙宛如镶嵌在维多利亚港湾的两颗明珠,互相辉映。
  地址: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半岛
  幻彩咏香江
  《幻彩咏香江》是全球最大型的灯光音乐汇演。由香港维多利亚港两岸合共44座大厦摩天大楼及地标合作举行,透过互动灯光及音乐效果,展示维港充满动感和多姿多彩的一面。观赏汇演的最佳地点是由“星光大道”至香港文化中心外的尖沙咀海旁、湾仔金紫荆广场海滨长廊,或维多利亚港内的观光渡轮,春节期间还会增加烟火表演。   地址: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半岛
  呼吸咖啡
  Full Cup这个英文名字念起来和粤语的“呼吸”很像,这家咖啡馆倡导的概念是“呼吸是一种生活态度”。 从由呼吸咖啡,到呼吸怀旧,到呼吸音乐,再到呼吸杂志,这家咖啡馆的理念在生长着,宣扬一种慢的生活态度。位于呼吸咖啡第三层的full cup music每周日都会举办Live Show,邀请香港或者海外的音乐人现场表演。这种模式的咖啡厅是很少见的,如果不喜欢喧闹,可以选择呼吸咖啡,逃离香港的快节奏,在这里细细品味生活的细节美。
  地址: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半岛西部旺角登打士街的恒威商业大厦
  Zuma酒吧
  Zuma酒吧以大地色调演绎沉静风格,代表了香港夜生活的另一面:宁静,奢华。东方韵味方形吊灯闪耀着琥珀色光芒,倾洒在柔和深棕色木材地板上,构造出大气简约的整体感。来到这里,一杯鸡尾酒的醇香让你放慢享乐节奏,体味香港夜生活的精致美好。
  地址: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中环区黄金地段Landmark置地广场上
  兰桂坊
  兰桂坊是香港最富有浪漫情调的夜生活场所,荟萃大小酒吧和各种餐馆,要体验香港的大都会,兰桂坊是必到之处,这里是“蒲吧”文化的发源地。从地铁中环站D1出口向兰桂坊方向步行5分钟左右就可以到。兰桂坊虽是香港白领出没之地,但消费并不昂贵。一杯鸡尾酒也不过二三十港币,一杯加冰的伏特加五十元港币,酒吧还为所有客人免费提供花生、无花果等小食品。一瓶355毫升的嘉士伯啤酒,一些酒吧最低时仅卖15港币。不过,在香港酒吧饮酒,与内地酒吧有很大区别,每次叫酒水,都要随即付费,一般还要付给酒吧服务员一定小费。
  地址: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中环区
  她的香港生活
  香港,曾经作为“外面的世界”进入我们的视线。从此以后,它的生活、状态、体制等等或多或少地通过电视、网络组合成了大众印象中的香港。在香港生活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呢?本次,我们特邀在香港读书工作的久頠为我们讲述她的香港生活。
  1、在香港待了有多长时间?为什么想要留在香港生活或是工作?
  并没有很久,三年左右。起初是在香港读书,毕业之后发现北京的天气已经在身体上造成了无法久留的影响,香港也算是气候宜人的,或许留在南方,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2、香港人主要说粤语,不同于其他方言,不在此语言环境下生活是完全听不懂的。刚来香港的时候会有这方面的困扰吗?如何来克服呢?
  方言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东西。就和普及普通话的必要性一样,香港毫无疑问是一个懂的粤语能生活得更好的城市。
  读书的时候因为大部分的老师是外国人,那时也就没有什么讲粤语的需求。其实在香港生活,如果你完全不懂粤语,甚至不认识繁体字,也一样可以无障碍地生活得很好。英文的普及程度,和那些随处可见的双语标识是殖民地留给外国人无可厚非的便利。然而识得汉字其实是国人的便利,虽然有或文法或翻译上的区别,也依旧比那些西方国家来的简单容易。粤语在语音语调和表达习惯上确实是有别于北方语系的,好在自己是对语言有兴趣的人,从和本地人开口就习惯性地讲英文到慢慢观察粤语的魅力,整个过程也充满了乐趣。其实粤语讲得不够地道也没什么关系啊,毕竟香港人的普通话也是磕磕巴巴的可爱呢。总比日本人听到英语还是固执地和你讲日语,或者干脆就跑掉了,要好得多。
  3、香港可谓是美食天堂,夜生活、娱乐场所也相对发达,刚到香港的时候有没有不适应的地方或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适应过来的习惯?
  香港呢,像一个喜欢穿西装但稍稍有点身份认知问题的新贵。也可能是金融港口的通病。虽然历史底蕴远不如文化历史悠久的一些内地城市,但是这个洋气十足的港口带着他自己的味道,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定居。无论是Bar还是Club,你既能找到气氛火热high翻全场的奔放,也能找到自得其乐荧光微醺的悠然。食物更是多元多样,精致考究的传统粤菜,新派融合的多国料理,香辛四溢的东南亚热情,难辨食材的分子料理,不胜枚举。不适应的地方大概就是,我很怀念空旷街景上大片大片的落叶,和窸窸窣窣的厚重感。当然,我也很想念北方的集中供暖,和我深沉热爱的香辛料们。
  嗯,好吧其实就是想吐槽下香港的川菜好难吃。
  4、香港的生活方式与内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其实大同小异,只是秩序更加良好,当然也有很多关于排队的乐事。比如不论是什么看到有条队伍就很想去排一下的笑话,也和欠缺秩序拥挤到让人头疼的内地笑谈一样,于穿梭在两地人之间的茶余饭后间增添了许多话题。然而我始终不会否认的是,目光短浅的人到处都有,很多时候我们在开地图炮的时候总需要反思下,自己是不是也有着同样令人不快的言行。虽然包容多元是美德,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内地的电商便捷程度是香港人短期难以理解的,而这个难以理解,还有他们不太接受新生事物的理由作梗。什么时候我们能学到制度的完善和再给创新以包容的生存空间,幸福指数也许能升高很多呢,不论对哪一边都是。
  5、香港电影、电视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香港印象”,这与你来香港以后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相比于香港电影的辉煌时期,如今的状况已经难以企及了。当你试图要在生活中寻找一丝“港味”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居住的周边环境。如果你是来感受香港电影中那些为人熟知的元素,其实并不难,那些港味十足的调调还都有迹可循。只是你要生活在这里感受那些之所以被称为“港味”的味道,就需要换一个角度了。
  6、在香港的朋友圈是什么样子的?
  不局限,内地人、香港人、外国人都有。当然这也和行业有关,不同行业的人,不论朋友圈还是交友方式都不尽相同。对于喜欢旅行的我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更没有理由不阅人无数。
  7、在香港的年轻人的状态都是什么样子的?
  年轻人是压力很大的一代,留下的人也都能生活得自得其乐。毕竟城市的氛围和人的脾气相投,才是最重要的。年轻人们生活得不轻松,行业之间的差距也异常明显。好在,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这个霓虹转头是自然的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8、推荐一个你认为到香港的必玩之处吧!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很多行山径都是值得一试的。也可以考虑下在海滩露营,和城市的喧嚣比起来,亲近的自然算是我于文化情调之外的另一个推荐。
其他文献
怀念着童年时代吃过的零食,细数着童年时候玩过的游戏,也许还会翻翻自己的箱子抽屉去寻找童年玩过的玩具;再次观看小时候喜欢的动画片,重温童年时代的影视剧,听听童年时喜欢的歌曲,或许是回到母校去走一走看一看……  70后的怀旧情怀逐渐地产生了共鸣。  童年始于1970  70年代,军绿书包是孩子们的LV,样板戏是他们的流行音乐,馋嘴的孩子有了零食,“小喇叭”节目成了很多孩子们童年最信赖的伙伴之一。童年的
期刊
对形色匆忙的都市人而言  慢下来显得尤为必要  而城市中最适宜放慢脚步  放松神经的去处莫过于咖啡馆  不记得谁说过,“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说这话的人要么是像伏尔泰那样每天40杯咖啡加巧克力才能度日的“瘾君子”,要么是拿破仑那种因酷爱下棋而常往一家以斗棋为特色的咖啡馆跑的意不在此的“醉翁”。当然,不排除如J.K.罗琳者,只想找个地方安安静静写本全球畅销书。  城
期刊
2015年12月8日至9日,东航山东分公司2016年度绩效考核解码会议在青岛东航大酒店隆重召开。经过7日一整天解码准备会的预热,分公司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济、青两地各大单位主要领导、机关各部室负责人将帅同堂、共谋发展,60多人群策群力,通过智慧碰撞,勾勒出了分公司发展的蓝图和梦想,明确了2016年必须完成的六大任务,即“全面从严治党,建设三长队伍”“强能力控风险,安全高效运行”“完善枢纽建设,拓展济
期刊
很多人都认为3月份是旅游的淡季,春节刚过,长假结束,新的生计忙碌已开始,旅游已无暇顾及。前段时间各景区那些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景象转瞬成为记忆。  是冷清吗?对于那些真正热爱自然,懂得如何享受美景的人来说,那种喧嚣即是折磨甚至是对美景的亵渎。而如今的这份冷清其实才是真正把玩美景所需的清净自然。  早行动吧!趁现在旅游旺季还没到。
期刊
似水流年的“老三件”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印记。作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三大件”,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所不同。但是,“老三件”的历史不会被忘记,还在父母、老人们的记忆里,还在光影中追溯。  50年代结婚三大件:吹响唢呐、坐回轿、撒把糖  曾听祖辈的老人说,在50年代,结婚就是早知道名字而未谋面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然后吹响唢呐、坐回轿、撒把糖,亲戚街坊四邻凑到一起热闹一下就算结婚。  60年代结
期刊
一根小小的竹签,穿上几个鲜红的、裹着冰糖、粘着芝麻的山楂,咬上一口,那酸、那甜、那香、那脆真让你透心的舒服。对高家人来说,糖球意味着什么?这小小的高家芝麻糖球,又是如何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高家的糖球之路  糖球,也叫冰糖葫芦,是一种集酸甜香脆为一体的中国美味传统小食品,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到糖球会上的老字号,就不能不提“高家糖球”。从高家糖球的创始人高炳南做糖球算起,至今已经有80年了。
期刊
在伦敦西北郊的中部高地有座名叫哈罗的小镇,在那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么一群年轻的男生,他们身穿雪白的衬衣,外面套着天蓝色的西装外套,英俊潇洒,自信十足。更引人注目的是人人头上那顶带着深蓝丝带的英式硬草帽(有时候会是黑礼服配英式高礼帽及手杖),这群孩子必定来自著名的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原本高在云端的哈罗公学,因成为全球大热的《哈利波特》影片中霍格维茨魔法学校的取景地而渐渐为人所知
期刊
日前,2015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以下简称“旅交会”)在昆明举行,东航积极参展,并荣获最佳组织奖和优秀展台奖。  旅交会上,东航全方位展示了航线网络及营销产品,东航空中互联服务是本次旅交会的一大亮点。参观者现场体验了正式上线的空中互联服务,与在万米高空的美丽空乘现场视频连线。目前,东航已率先在上海往返纽约、多伦多、洛杉矶等北美航线开启空中互联服务,为旅客提供便捷高速的机上Wi- Fi服务。
期刊
2014的年初,《一撮毛的2013》成功集结成册面世了,这个小萌兔浩浩荡荡在去年的365天里用微博、微信将自己起初带点玩笑性质的名号“一撮毛”打响。在这一年里,他见证了这座城市及国家的变迁;见证了神十的升天和嫦娥玉兔的再次登月;也见证了雅安地震和黄岛大爆炸......  因卖萌而生  一撮毛的诞生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读图时代的到来,自媒体的蓬勃,萌宠的当道.....但最大的功臣毫无例外是一撮毛背后
期刊
海鲜,是青岛的灵魂,走遍大街小巷,都会感觉到四周弥漫着海的气息。如果来到青岛还没吃过像样的海鲜,就别说来过青岛,若是细数,这吃过的海鲜里没有即东大酒店的“铁锅大鲈鱼”,那可就太out了!  即东印象  在老青岛的介绍下,我们走进了这家以农家菜和渔家菜为特色的“即东大酒店”。还没进门,就已经被这家的浓浓氛围包裹住了,迎面而来的是高大敞亮的大堂和各式的木雕鱼装饰。巨大的水晶吊灯,现代风格的大厅,洋溢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