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我校已有些年头。早在十几年前,便有教师将影碟机、录音机、电视机、音响等电子设备带入课堂;而如今,几乎所有教室都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更加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一方面,随着发展,各类辅助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正确“使用”而不是“滥用”这些设备。
1.多媒体教学是学生的帮手,而不是教师的帮手
根据维基百科,多媒体(multimedia),是在计算机系统中,组合两种或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互动式信息交流和传媒媒体。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包含音乐、语音旁白、特殊音效)、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利用多媒体作教学用途,除了可以增加自学过程的互动性,更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提升学习兴趣、以及利用视觉、听觉及触觉三方面的反馈(feedback)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而现实中,教师倚靠多媒体讲解演示教学内容,这显然错了!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多媒体的性质要根据其中要求的: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教师的帮手。这是个理念方面的重大转变,不能意识到这一点的教师,无疑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2.使用多媒体只能说明教学手段先进,而不是教学理念先进
目前,多媒体教学在我校已经成为一股“潮流”,一些教师们下意识的认为,没有使用这些设备,思想就是落后的,教师就是守旧的。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教育手段的外衣下,进行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式教育依然。
实际上,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正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多媒体进入课堂后,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实现了师-机-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上课时更灵活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课内容更加新颖,他们面对的不只是过去静态的黑板、粉笔,而是一个个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光影音”世界。
3.使用多媒体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考验,而不是“减负”的手段
前几年,我校教务部门曾专门要求教师教案必须手写,而不能使用计算机文档,目的是防止某些教师不认真备课。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认识到这个限制并不现实。因为使用计算机备课的方便高效是手写无法比拟的,便允许以文档的型式上交教案。我们都知道教案的重复性和循环性,于是一些教师便利用这个特点,大量复制拷贝,养成“一劳永逸”的习惯。
多媒体教学中的声光影音等不是平空而来的,而是来自课下教师辛苦的准备,例如图片的制作,海量的搜索资料,影片的剪接等等。有过制作课件,尤其是公开课课件的教师知道,精心制作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件在课下远远不止花费四十五分钟,可能几倍于这个时间;而且可能要进行后期修改。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探索,肯定能提高业务能力。但这不能成为一劳永逸的理由,这个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在进步,环境在改变,学生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不断接触新鲜事物。教师花费大量心血制作的课件却并不是“通吃”的,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些改进,多媒体并不是“减负”的手段。
4.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而不是代课教师
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放教学录像,一放就是十分钟以上甚至更多,个别的达一整节,而教师就在旁边跟学生一样观看,一言不发。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这是事实。但机器永远代替不了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应被忽视。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总导演,必须不断引导学生。
5.多媒体不是万能的,而是有其不足
多媒体参与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花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并赋予了课堂教学一股时代的气息。沿用至今,其利与弊已在教学过程中很明显的暴露出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更应该重新思考一下。
5.1 教学中教师角色过于淡化
多媒体的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只有“人”才有资格做思想的主人。以多媒体人为的割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大忌。现在有很多教学课件不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只是按部就班的操作,按事先安排好的教案去讲,便导致学生学而不实,老师授而不深,成了课件演示课,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包含了教师对教育思想的理解,教师的经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以及实施过程中复杂微妙的师生互动等过程。
5.2 课件制作费时费力
在很多教学评比活动中,课件占一定比重,因此,众多教师为了评比、上公开课、观摩课等做了许多精美的课件,运用大量图片、动画、MTV、MP3、WAV等背景音乐。为了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教师废寝忘食,夜不能寐,连续几天不能正常休息。但现实情况是教师日常的工作已满负荷,计算机技术发展又这么迅速,教师把过多精力用于课件制作上,势必影响其它教学活动。不客气的讲,这是本末倒置!教师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应用教学软件,而不是编制软件。
5.3 并非所有的课程适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
目前几乎所有课程都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全程使用多媒体。这种盲目跟风的做法欠妥,同一科目都不一定每次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何况不同的科目?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比较适合使用多媒体,声音的播放和图片、视频的展示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程的趣味性;但像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中,多媒体便有种“老虎拉龟,无处下口”的感觉。
参考文献
[1] 《维基百科》多媒体词条 ……《维基百科》
[2] 《谈谈多媒体教学的几点隐忧》 ……王美玲
[3] 《试论多媒体教学利与弊》……徐强
1.多媒体教学是学生的帮手,而不是教师的帮手
根据维基百科,多媒体(multimedia),是在计算机系统中,组合两种或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互动式信息交流和传媒媒体。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包含音乐、语音旁白、特殊音效)、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利用多媒体作教学用途,除了可以增加自学过程的互动性,更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提升学习兴趣、以及利用视觉、听觉及触觉三方面的反馈(feedback)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而现实中,教师倚靠多媒体讲解演示教学内容,这显然错了!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多媒体的性质要根据其中要求的: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教师的帮手。这是个理念方面的重大转变,不能意识到这一点的教师,无疑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2.使用多媒体只能说明教学手段先进,而不是教学理念先进
目前,多媒体教学在我校已经成为一股“潮流”,一些教师们下意识的认为,没有使用这些设备,思想就是落后的,教师就是守旧的。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教育手段的外衣下,进行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式教育依然。
实际上,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正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多媒体进入课堂后,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实现了师-机-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上课时更灵活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课内容更加新颖,他们面对的不只是过去静态的黑板、粉笔,而是一个个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光影音”世界。
3.使用多媒体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考验,而不是“减负”的手段
前几年,我校教务部门曾专门要求教师教案必须手写,而不能使用计算机文档,目的是防止某些教师不认真备课。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认识到这个限制并不现实。因为使用计算机备课的方便高效是手写无法比拟的,便允许以文档的型式上交教案。我们都知道教案的重复性和循环性,于是一些教师便利用这个特点,大量复制拷贝,养成“一劳永逸”的习惯。
多媒体教学中的声光影音等不是平空而来的,而是来自课下教师辛苦的准备,例如图片的制作,海量的搜索资料,影片的剪接等等。有过制作课件,尤其是公开课课件的教师知道,精心制作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件在课下远远不止花费四十五分钟,可能几倍于这个时间;而且可能要进行后期修改。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探索,肯定能提高业务能力。但这不能成为一劳永逸的理由,这个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在进步,环境在改变,学生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不断接触新鲜事物。教师花费大量心血制作的课件却并不是“通吃”的,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些改进,多媒体并不是“减负”的手段。
4.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而不是代课教师
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放教学录像,一放就是十分钟以上甚至更多,个别的达一整节,而教师就在旁边跟学生一样观看,一言不发。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这是事实。但机器永远代替不了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应被忽视。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总导演,必须不断引导学生。
5.多媒体不是万能的,而是有其不足
多媒体参与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花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并赋予了课堂教学一股时代的气息。沿用至今,其利与弊已在教学过程中很明显的暴露出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更应该重新思考一下。
5.1 教学中教师角色过于淡化
多媒体的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只有“人”才有资格做思想的主人。以多媒体人为的割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大忌。现在有很多教学课件不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只是按部就班的操作,按事先安排好的教案去讲,便导致学生学而不实,老师授而不深,成了课件演示课,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包含了教师对教育思想的理解,教师的经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以及实施过程中复杂微妙的师生互动等过程。
5.2 课件制作费时费力
在很多教学评比活动中,课件占一定比重,因此,众多教师为了评比、上公开课、观摩课等做了许多精美的课件,运用大量图片、动画、MTV、MP3、WAV等背景音乐。为了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教师废寝忘食,夜不能寐,连续几天不能正常休息。但现实情况是教师日常的工作已满负荷,计算机技术发展又这么迅速,教师把过多精力用于课件制作上,势必影响其它教学活动。不客气的讲,这是本末倒置!教师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应用教学软件,而不是编制软件。
5.3 并非所有的课程适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
目前几乎所有课程都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全程使用多媒体。这种盲目跟风的做法欠妥,同一科目都不一定每次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何况不同的科目?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比较适合使用多媒体,声音的播放和图片、视频的展示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程的趣味性;但像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中,多媒体便有种“老虎拉龟,无处下口”的感觉。
参考文献
[1] 《维基百科》多媒体词条 ……《维基百科》
[2] 《谈谈多媒体教学的几点隐忧》 ……王美玲
[3] 《试论多媒体教学利与弊》……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