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在最美的季節遇見你

来源 :青岛画报·今日青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蘇格蘭有風笛和穿格子裙的男人,普羅旺斯有薰衣草和浪漫詩,青島的符號是什麼?沙灘、美女、海螺、建築、帆船,還是啤酒?都是,又都不是。
  青島不是一個簡單的羅曼蒂克,而如一個海螺,背後有著自身錯綜的紋理,這些紋理由廣袤的空間和久遠的歲月擠壓、碾展而成,並且仍然生生不息。
  在這個讓人流連傾倒的城市漫步,會發生很多“豔遇”,臨海憑風會遇見瑞士的大好風光,在老城兜兜轉轉會與德國風情撞個滿懷,徜徉窄窄長長的馬牙石路恍然穿越到文豪輩出的倫敦街頭……
  青島是島城,也是山城,一座座高山堅挺著一座城市的脊樑,俯瞰著世間滄桑,蜿蜒著風情萬種的迂回曲折。
  “騎車不如走路快”是青島一怪,講的就是青島的地势起伏,作為海濱丘陵城市,青島
  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其中山地約占全市總面積的15.5%、丘陵占25.1%。街道、房屋依山而建,順勢而為。山城的街道波瀾起伏,風情萬種,不僅高低起伏不定,而且肆意改變著的方向,如同曼妙舞姿中扭轉的腰肢。逭使得外地人經常如同陷入迷宮般辨不清方向,青島士著也只能告訴你一個不離大譜的答案:朝向大海的方向是南。青島最著名的山路綜合體、當屬江蘇路、蘇州路、伏龍路、觀象一路、龍山路、萊蕪一路逭個六街交匯的“六岔口”,從路口可以深入到任何一條道路。
  山城的房屋往往建於半山腰,用崂山蘑菇石壘起高高的圍牆,再砌一條修長的石階路,路的盡頭才是庭院樓閣。30年代來青的吳伯蕭直接用“山屋”稱呼自己的居所,“屋是掛在山坡上的。門窗開處便都是山。”崂山深處,更有片片紅瓦掩映於一片蔥翠之中,歸隱著棉花社區、河東社區、臥龍社區、我樂社區等眾多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
  青島主要有三大山系,東南是崂山山脈,山勢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崂山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氣勢雄偉,山海緊錯,嵐光變幻,有“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崂”的古語。崂山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山區面積446平方公里。山脈以崂頂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兩個方向延伸較長,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崂山的餘脈沿東海岸向北至即墨市的東部,西抵膠州灣畔,西南方向的餘脈則延伸到青島市區,形成了市區的十餘個山頭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北部為大澤山,海拔736.7米,包括平度境內諸山及萊西部分山峰。據志書記載:“群山環而出泉,匯為大澤,以此名也。”此山層巒疊樟,奇松異石,林壑靜幽,雄深偉麗,因秦漢以來,名士高人多隱居於此,故又號神仙窟宅。
  南部為海拔486.4米的大珠山、海拔724.9米的小珠山和海拔595.1米鐵橛山等組成的膠南山群。珠山山脈綿亙十餘公里,主峰海拔724.9米,周圍有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40餘座.山中群峰迭翠,山色各異,奇石林立,流泉潺潺,素以雄、奇、險、幽而聞名。自古便被譽其為古膠州的八大勝景之首,與青島崂山隔海相望,素有“東崂西珠”之稱。
  在青島老城區,隨意散落著十幾個山頭公園,星羅棋佈,風景各異。大多山頭都有自己的標誌物信號山上的紅色圓球、小魚山上的觀潮閣、觀象山上的觀象臺、望火樓,觀海上的觀海台,青島山的炮臺、煙墩山的烽火臺等,它們作為歷史的見證者講述著一段段鉤沉往事。當登臨山頂,萬頃碧波、紅瓦綠樹盡收眼底,那般豪邁情懷如同化身信號上的老鷹雕塑,翱翔於海天之間,俯瞰萬物眾生。
  海,擁你入懷
  北緯35°到37°之間,海與逭座城抱得異常緊。
  海是青島的前景,青島臨海而生,因海而興,紅瓦、綠樹、碧海、藍天交相輝映出青島婀娜的身姿;赤礁、細浪、彩帆、金色沙灘構成青島美麗的風景線。大海逭一天然的“氣候調節器”,讓青島之夏獨享“24度”的奢華涼意,被稱為“避暑勝地”.被稱為“東方瑞士”。每年夏天,遊客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撲向那一片浩瀚,那一片清涼。
  上世紀三十年代,曾經在青島短暫停留的文人,幾乎都寫過青島之夏,尤其海邊的情景。
  梁實秋曾寫道:“每到夏季,遊客蜂擁而至,一個個、一雙雙玉體橫陳,在陽光下曬,曬得兩面焦,撲通一聲下水……”汪靜之則詩雲:“浪兒張開它的手腕/一迭一迭滾滾地擁擠著/摟著沙兒怪親地吻著……”聞一多說:“海邊沙灘上人像小魚一般,曝露在陽光下,懷抱中是熏人的鹹風,有的下海去游泳、去踩浪,孩子們光著身在海邊拾貝殼。”
  溽暑時節能盡情地在碧波萬頃的海浪裡戲水,在悠長細軟的金色海灘上流連,真是青島人的福氣。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青島就有六個排了名次的海水浴場。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將位於青島發電廠以西的浴場稱之為第七海水浴場,將國棉六廠西面的海池子稱為第八海水浴場……
  郁達夫曾言,青島的海水浴場坡緩沙細,堪稱東亞第一,絕無誇大之詞。如今,每每盛夏之際,十幾個海水浴場一下子都忙碌了起來。儘管許多人的游泳技術並不高超,但是卻久久地呆在海水裡不願意出來,因為他們捨不得那透徹肌骨的涼意。海灘上更是人員密匝,從遠處看去,烏壓壓的一片,海邊這般人山人海.青島人戲稱為“下餃子”。
  沙灘當然還是性感的,人們不僅可以見識到“穿著泳衣過馬路”這種怪事,還有引領時尚潮流的青島“臉基尼”大媽,當然搖曳生姿的比基尼沙灘秀才是正經事,古銅色才是夏天的潮流色。
  資深遊客更加鍾情于清晨的海,他們在海邊安營紮寨,枕著海濤聲入眠,擁海入夢。當天剛放亮,清涼的海風將睡意一掃而光,只見在海浪洶湧中,一輪紅曰一點點露出水面,它的光亮一點一點撒向海面,最後一躍噴薄而出,光芒四射。海天相接處的那般恢宏是晨曦的誕生,是時間的輪回,是充滿希望和喜悅的新的一天。萬物剛剛蘇醒之際,沙灘上就奏響了沙排的砰砰聲、哨子聲、喝彩聲與海浪聲的合奏。健碩的人們打完球,一頭紮進海裡,獨享逭一大片的清淨,在湛藍乾淨的海水中,化身為魚。
  青島的黃金海岸線如同一串珍珠項鍊,串起前海一線最美的風景,自西向東依次串聯起棧橋、海軍博物館、青島海底世界、第一海水浴場、八大關、五四廣場、奧帆中心、青島極地海洋世界、雕塑園、石老人海水浴場,一直延伸到崂山。如果體力好,可以沿著海岸線一路向東漫步,吹著腥咸的海風,腳步不徐不疾,獵取青島海天變幻的風光。   城,伴你穿越
  哥特式的尖頂、孟莎屋頂、高聳的塔樓、雕花的山牆……這些是歷史的鴻爪留下的痕跡,百年前戰爭的紛擾,租借、殖民的戲譫無意中奠定了這座城市的最初的經絡走向,並延續至今。
  文藝復興式、青年風格派、哥特式、巴羅克式……眾多歐洲建築的樣本在這座城市留存。關於青島的異域風情,郁達夫將它喻為“一個在情熱之中隱藏著身份的南歐美婦人”;俞平伯則寫道“三面郁蔥環碧海,一山高下盡紅樓”。康有為稱讚青島:“碧海青天,不寒不暑;綠樹紅瓦,可舟可車”。後來演變為“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成為青島城市風貌最具詩意的寫照!
  在棧橋海邊,遠遠就能望見江蘇路基督教堂高高的塔樓。其綠色的尖頂掩映在一片紅瓦綠樹中,如同一幅油畫。不知不覺中,這座莊嚴、威武的教堂已經默默矗立了100多年,它守望著這座城市,注視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見證並書寫著青島的歷史。著名作家沈從文曾經“一個人走到青島那個高地的教堂門前,坐在石階上看雲、看海、看教堂石牆上的薛蘿。耳聽到附近一個什麼人家一陣鋼琴的聲音……”
  相距不過幾個路口的聖彌愛爾大教堂,作為哥特式教堂的典範已經成為了愛情的聖地,一對對戀人在樓前留下了最虔誠的影像。教堂裝飾則採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形式。教堂以黃色花崗岩和鋼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以簡潔優美的紋案。窗戶為半圓拱形,線條流暢,顯得莊重而樸素。
  在老城裡兜兜轉轉,總能豔遇一座座歐式建築,恍然漫步在德國漢堡或者慕尼克。
  一個世紀之前,那段德國租借時期,紅色屋頂與高聳的塔樓高低相襯,錯落有致,紅磚取代了中國常見的青磗,建築外牆以灰泥抹面後塗上明快的顏色——紅色屋頂、黃色海灘、綠樹、藍天、碧海,五種顏色相協調,呈現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異域情調。後來日據時期和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的建築風格,依舊延續了使用紅瓦的傳統,在色彩與樣式上也大多遵循了德國建築的風貌。
  安徽路5號的那座帶有德國北部哥特式風格的老建築,承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從1898年的羅達利洋行,到1901年的膠澳德意志皇家郵局到如今的青島郵電博物館,在歷史長河中,巍然聳立。
  經過廣西路33號的人們又會不經意停下腳步:紅房子清水紅磚主砌的外立面重現耀目的光澤,弧形窗楣,生動浮現,據說,在上個世紀初的1905年,德國醫藥商店的大樓在亨利王子路(廣西路)落成的那天,成為了青島海濱一道明豔的風景——無論是從當時棧橋的位置還是海灘,都能夠清晰地看到那抹耀眼的橘紅。“紅房子”,由此得名。
  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美譽的八大關,充滿了人生的圓滿之喻。樹都是參天的高,草都是滿眼的綠,小樓是最精緻而典雅的,道路是寧靜而悠長的。不想離開也要走,讓夢想繼續浪漫了。
  東新城則完全洋溢著現代都市的流光溢彩,高樓林立,玻璃幕牆倒映著海天一色的綺麗美景,萬象城、海信廣場、銀座等大型Shoppiing Mall架構起繁榮的商圈氣場。作為青島新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文化中心,青島東部人潮湧動,車流如織,演奏著青島國際化都市新的恢弘樂章。
  東部是擁有國際化都市氣質的現代新城,西部是極具厚重人文底蘊的古典老城。古老與現代,傳統與創新,歷史與時尚,風情與風景,碰撞、凝聚和交融,唱響了一曲氣勢磅礴、經典永恆的“雙城記”。
  街,陪你文藝
  沐浴著午後溫暖的陽光,徜徉于青島老城區那些彎彎曲曲、高低不平的馬牙石小路或者石板路,高大的梧桐樹灑落一地斑駁,咖啡吧、書店那麼自然地“生長”在路旁,一時間時空恍惚,仿佛穿越到了英國倫敦的查理十字街,沿著窄而細長的石板路夢尋愛書者的殿堂——查理十字街84號書店。
  英倫的休風風和文學氣息,於青島同樣適用。以老“山大”(中國海洋大學)為圓點,向周圍輻射開來,大學路、魚山路、福山路、金口一路、黃縣路……那些蜿蜒曲折的老街小巷,爬牆虎肆意揮灑著“筆墨”繪就一幅幅寫意畫作,百年古樹在微風中婆娑地講述著往事。
  老街上一切都是舊舊的,仿佛一位淳樸的女子羞答答地垂著眼簾,而實際上,那裡曾談笑有鴻儒,流淌著老城的文化血脈,彰顯著老城的人文氣質,是青島文化的“命根”——上個世紀30年代,老舍、沈從文、王統照、蕭軍、蕭紅、蘇雪林等文學“大咖”都曾在那裡留下了生活的印記和創作的靈光一閃。漫步其中,偶遇、遐想,感受時光流轉、今夕何夕。
  挨著老“山大”、老圖書館以及迎賓館的黃縣路多年來以它獨有的地理豐姿而蜚聲海內。黃縣路’號兩層磚混結構的日式小樓,曾是校長樓.兩任校長楊振聲、趟太侔都曾在此居住。往前走幾步左拐的黃縣路12號的一個小院裡,曾誕生了老舍名滿天下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80多年前老舍一家在這裡度過了他們一生中一段美好的時光。
  藝壇傳奇的“賣藝人家“黄宗江、黃宗洛和黃宗英兄妹也曾先于老舍一家在小院裡的樓上度過了他們終生難忘的少年讀書生涯。檔案顯示,民國時期島上的許多名人雅士不謀而合地聚合在這條靜謐的老街上,悠閒自得的生活著。
  幾條陡峭的小街宛如小河,自北往南穿過逭美如油畫般的黃縣路,兩側斑駁的圍牆裡是一座座陳舊素樸的小二層樓,那一磚一石一草一木裡,都隱藏著逭條街造座城市裡的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還有那段富有詩意的馬牙石路,那些泛著青光的小石塊,仿佛置身歐羅巴世界裡某些有意味的街道上。
  魚山路隱藏著一段青島僅存的“波螺油子”路,踩著磨得溜光的馬牙石,拐向魚山路9號甲郝崇本故居,腳步跟隨目光穿過一段小小的下坡,小巷兩側的德式建築掩映在古樹的綠蔭中,到路的盡頭,一個大大的U字彎猛地呈現眼前,蜿蜒而去,別有一番韻味。
  觀海二路是青島著名的環形路,它圍著觀海山轉了一圈,從平原路進去,無論向左、向右都會轉回原處。嚴格說,觀海二路不是“。”形而是“Q”形,因為在西邊有一支路直通觀海山巔。這是青島三怪中的一怪——“轉了一圈又回來了”。
  這條老城區舊街的觀海二路,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卻因居住著著名的“二王”而輝煌一時——被譽為“近百年來罕見學者”的王獻唐和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先驅”的王統照,以他們各自特色鮮明的影響力,在青島的文化史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青島東部也不乏文藝部落,閩江二路咖啡一條街,十幾家咖啡店聚集一條街上,咫尺繁華,卻浪漫幽靜,如同水母遊曳的太陽傘、彩色的格子窗,以及隱約飄出的藍調音樂和咖啡香,讓路過那裡的人們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百麗廣場西側、奧帆中心酒吧一條街、極地金岸等也都是浪漫的根據地。
其他文献
雕塑是什麼?雕塑是城市的眼睛。分佈於青島沿海一線各個景點的雕塑,像一顆顆珍珠一樣,閃爍著異彩。使造座原本就很歐化的城市,愈發美麗多姿。  青島的雕塑,以市南區沿海一带為多,且以群落聚集。其中,用園來冠名的雕塑群就有10處以上:文化名人雕塑園、海濤園、海趣園、海風園、海韻園、雕塑藝術館……園與園之間,還有音樂廣場的軟體雕塑“奥之帆”,五四廣場的巨型雕塑“五月風”,以及市博物館的北朝石雕像點綴期間,使
期刊
近幾年,在全國各地,民間開辦的博物館、各種門類的公益性博物館如雨後春筍,日益增多,近日,在美麗的青岛西海岸邊、金沙灘畔,全市首家民藏藝術品博物館——青島盛德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盛德博物館作為青岛市首家民藏藝術品博物館,內設古陶瓷博物館兩個展廳和中國當書畫藝術館一個展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展廳面積950平方米,是集陳列、展覽、收藏、研究、對外交流和社會教育於一身的綜合性博物館。其中古陶瓷
期刊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否定“无产阶级专
期刊
公元1989年,设立地级日照市;  公元1995年,日照市确立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公元2004年,日照市纳入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  公元2009年,日照迎来20岁生日……  早上五点钟,伫立在日照的海边,正赶上一轮红日从海上喷薄而出,太阳的光晕一圈圈扩散开来,渲染着风情万种的大海和天空。忽然想起了《夸父逐日》的故事,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其实蕴含着一种神秘原始的美,它美到让人着了魔般地穷
期刊
青島的夏來得特別晚,當別的城市變身烤爐時,青島24度,一臉驕傲!  當三伏天降臨,青島變為朦朧美,濕鹹的水氣混入汗腺,鲶魚一般。  立秋過後,陽光終將海霧驅散,熱辣辣地砸下來,秋老虎開始發威。  在青島之夏三部曲中,撲向大海,成為最受歡迎的避暑方式,無論是本地的,外地的,都樂於泡在海裡,名曰“洗海澡”,又名“下餃子”。  上世紀三十年代,曾經在青島短暫停留的文人,幾乎都寫過青島之夏,尤其海邊的情景
期刊
浮山,浮山所,浮山灣,浮山后,浮山所1388文化街……山海之間,一個城市在歷史和地理的二維空間,不停地發展。  横亙青島市區的浮山,峻峭秀拔,九峰並列,在雲煙之中,浮山九點,守望著浮山灣的浪起浪湧。這座山是青岛的自然景觀,更是青島的人文根基。它横亙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昭示青島的來時路。位於香港中路的浮山所公車站,可謂青岛的黄金地段,城市的繁華之所。每天人潮湧動,都市白領换乘,上班下班,購物娛樂,來去
期刊
邱零先生1929年10月生,河南南陽人。中國書法家協會二屆理事、原中國刻字研究會副會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顧問,中國剪紙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離休後定居青島。  邱零先生邱零先生具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擅書法,詩文、剪紙、攝影和組織工作,他自幼酷愛書畫,書法師法二王,再後又取法于右任,致力於行草。善於博採眾長,從而形成了自己飄逸灑脫、平和恬淡、清新勁健、風格高
期刊
青島,春夏之交,浮山灣畔,帆影重重,城市俱樂部國際帆船公開賽(CCOR)、國際極限帆船系列賽相繼舉行,輕巧的琺伊19R帆船、壯觀的GC32水翼雙體船輪番登場,千帆競發的浮山灣畔讓人心潮澎湃,在疾風中斜傾入水的船身十分驚心動魄,帆船——這項古老而時尚的運動,同時演繹著極致的浪漫和持續的枯燥艱辛。  帆船意味著自由、挑戰和冒險,對於帆船人來言,那片望不到邊際的大海,是他們的另一片天空:海上的浮沉、搖擺
期刊
還記得电影《春風化雨》裡那位鼓勵學生站上課桌、撕爛書本的基廷(Keating)老師嗎?還記得《放牛班的春天》裡對學生一視同仁、播撒愛與理性的馬修老師嗎?如此秉承“獨立之精神、自由之理想”的教育者,不僅僅定格在大銀幕的“烏托邦”裡,現實中也不乏其佼佼者。記者便有幸採訪到了這樣一位。他,就是中國海洋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來自臺灣的蘇志偉教授。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  因一張機票結緣青島  
期刊
“用千針縫成‘圓’,又用萬線穿成‘緣’”。逭是鳳凰奶奶印在明信片上的寄語,一針一線的拼布世界,絢麗多彩,令逭位63歲的老人,時刻保持著一顆年輕的心。  鳳凰奶奶的真名叫王鳳琴,因為自己總與“鳳”字有緣,便為自己起了這個意義獨特的名字,熟悉她的人會稱她“鳳凰奶奶”,就这這樣,17年過去了,左鄰右舍都知道這個名字。當然這個名字跟自己的職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鳳凰奶奶以拼布作為自己的愛好,同時也是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