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巷停车之困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车本来就是为了方便,节约时间。但因为找不到车位或因此产生纠纷,就让原先的效率提升工具一下子成了负担。“停车难”问题一直是苏州古城一大“痛点”。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许多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都必须直面停车位不足、居民无处停车的状况。
  为此,姑苏区金阊街道也正多措并举破解停车之困。中街路东侧的东百花巷内,一块暂时闲置、建筑垃圾堆叠的空地变身为“便民停车场”,赢得周边居民交口称赞。
  抢位花招迭出,小巷停车“最扎心”
  中街路位于苏州古城中心地带,周围背街小巷众多,还保留着诸多古建古宅,停车难问题突出,附近居民聊起来就深感“扎心”,而随意乱停的车辆,也与这里的苏式街巷环境格格不入。
  “因为车位有限,每天停车就像打‘游击战’,哪里有空就马上往哪里钻。”汤家巷居民李企珍说起每天四处兜兜转转找车位的境遇,就觉得十分糟心。而一些可以泊车的空地,都是谁先抢到谁停,为此,花样百出,纠纷不断。“为了抢车位的事,被人划车门、丢垃圾的事时常发生的。”类似情况大多找不到肇事者,居民们也是既气愤又无奈。“我儿媳下班回家将车停在了路边,第二天一早准备开车去上班时,发现车胎被戳了。”说起停车引发的不愉快,西百花巷居民邰小红家也是一肚子委屈。
  不宽敞的街巷被车辆占据,带来的消防安全隐患也让居民们忧心。三茅观巷居民金华祥透露,之前小巷内一户居民家突发火情,因通道停满车辆,消防车无法驶入,消防员只能从街巷外接水带,到达失火点进行扑救,让周边居民至今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中街路网格化联动工作站负责人张鸣泽介绍,中街路道路两旁虽然现在划有少量车位,但比之于周边居民的停车需求,是有差距的。
  265个车位供给,缓释小巷停车压力
  为了缓解这一停车矛盾,金阊街道也在不断协调,寻找办法。街道通过积极对接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将中街路东百花巷内建筑新村动迁闲置地块改建为临时停车场,暂时缓解了停车压力。
  “这一闲置地块之前堆了不少动迁后的建筑垃圾,杂草丛生,居民也在里面偷倒垃圾,改造为临时停车场,提供便利的停车服务,既改善了环境,也解群众之困,可谓变‘闲’为宝。”张鸣泽说道。结合针对背街小巷的全域环境治理,东百花巷征收地块辟出的临时停车场总面积5400平方米,设置停车位265个,大大缓解了周边居住百姓停车的燃眉之急。
  为了真正让周边居民享受福利、优先停车,车位需求登记工作采用了行驶证、户口本、身份证、房产证缺一不可的“四证登记法”。目前,登记工作已全部结束,进入试运行阶段。停车场内,可见值班岗亭、道闸、收费管理系统、各类标志标识都已设置到位。停车场管理方三元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沈涛介绍,这处停车场的设置初衷,主要为便民,所以正式投入使用后的收费定价也会“很实在”,月租费用为200元,临停则参照二类地区收费标准。对于这样的定价,居民也感受到了政府的“心意”:“过去车辆停在路边泊位,每小时收费8元,而且上不封顶,这里的收费的的确确蛮实惠亲民了!”李企珍坦言。
  疏堵结合,古城停车更有序
  “疏堵结合,是让古城停车更加有序的良方。”金阊街道办事处主任韩晓庆说。一方面积极挖掘盘活停车资源,另一方面也加强巡逻与执法,有效改善乱停车现象。
  去年年底,金阊街道以中街路片区为试点,创新探索实施“巷管家”项目,对这片开放式生活区和背街小巷进行高质量治理。今年以来,街道落实姑苏区环境卫生“净美街巷”行动,坚持通过“净化、美化、文化”提升街巷品质,在中街路片区打造了“记忆马大箓”“花意东百花”“诗意王洗马”等主题街巷。为防止占用消防通道等乱停乱放现象的发生,一些街巷的重点位置装上了禁停桩。
  “巷管家”是一支综合性管理团队,交警、城管都是团队中的重要执法力量。“对这片区域实行‘先行提醒纠正’执法,违停车辆一经发现,执法人员会首先张贴《违法停车提醒单》,就是俗称的‘绿单’,同时通过语音呼叫系统自动拨打违法停放车辆登记的车主联系电话,并发送提示短信,提醒车主立即驶离。对于主动纠正违法、及时将车辆驶离的车主或驾驶人,将不予处罚,对于超过10分钟仍未驶离的车主或驾驶人,將依法进行处罚。”“交警管家”、姑苏交警石路中队副中队长胡超解释。
其他文献
老大爷购买保健品被骗,大妈旅游拍照挥舞丝巾,爸妈转发健康养生文……这些见得多了,难免暗自嘲笑两声。其实,老年人要是耍起酷来,可能就没年轻人啥事了。不信,你看看下面这位老人。  翁国良是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78岁退休眼科教师。退休前,他对自己老年生活已有规划,跟着在校学生一块儿旁听电脑课,边听边自学各个图文影像处理软件。做啥用?他并不知,先学了再说。殊不知,等他成为电脑达人后,带给大众一连串的
期刊
绿色空间让生活更美好,口袋公园让城市更精致。小而美的“口袋公园”,绝对是近两年市民家门口的“小确幸”。  蜿蜒的步道、青翠的树木、缤纷的花卉、整齐的草坪……眼下,行走在吴中,出门就能看到一幅自然图画,可以惬意地休息一下。一处处“口袋公园”,成为繁华闹市区中的静谧之地,附近的居民在这里纳凉聊天、健身休闲或打打棋牌,小小的空间,带给人们小小的幸福感。  散落在城市各处的“口袋公园”,不仅装点了城市容颜
期刊
似盛夏一般炙热的国庆假期,太湖畔一个新兴村落翩然而至,带来一丝秋的凉爽与惬意。林渡暖村,安顿心灵的耕读村落,于国庆第一天,暖心启幕。太湖畔网红专列小火车正式发车,带游人缓缓驶入林渡暖村的梦幻世界,小丑、音乐、营地、花海完美融合,林渡陶庐的陶器展正在如火如荼上演……  横泾林渡暖村揭开面纱  国庆长假的第一天,林渡暖村启幕仪式暨新村民招募大会在横泾举行。横泾拥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和深厚的吴地太湖农耕
期刊
与从前相比,人的寿命延长了,但毕竟还是有限的。年岁渐长,脸上刻上一道道皱纹,白发多了一根又一根。年华流逝,身体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经历了生命的喧嚣,来到了安静的晚年。孤独、衰老、焦虑、抑郁、失落、恐慌,负面的情绪一时间全部涌来。  暮年已来,无论是有过荣光和传奇的老人,还是一生平平无奇的老人,都躲不过岁月匆匆。年岁上去了,大家都只剩一个共同的身份:老人。  衰老不可避免,躲也躲不过。如何面对衰老,
期刊
养老问题是多年来人们关注的重点,不管你是20岁、30岁还是40岁、50岁、60岁,生活都和养老息息相关。当你20岁、30岁时,面临的是父母的养老问题,当年纪再大一些时,面临的就是自己的养老问题。那么以下人们关心的“养老问题”,给你解答。  问题1: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规划养老?  中国有句古话叫“未雨绸缪”,意思是在没有下雨的时候,就考虑到下雨时的需求,以免风雨来时措手不及。对于养老这件事,同样适用。
期刊
名人故居如果空有房子,只是躯壳,有了记忆,有了故事,才有灵魂,才会生动,才有寄托,才有传承。正是如此,保护区、姑苏区古保委联合各街道,深入开展了历史名人记忆延续项目,挖掘苏州名人文化,扩大“江南文化”影响力。经历此次寻访,不但将更大范围的人群吸引到古城保护工作中来,激发大家对古城保护的热情和责任感、使命感,也将古城保护的社会整体氛围营造得越来越浓厚。  记忆抢抓不限底册  就片区内文保单位数量而言
期刊
去养老机构养老,一方面是需要。考虑身体机能、身体状况,去那里生活可以解决很多問题,减少很多困难。另一方面也为更好的生活。不单单是为了老人,也为家人,提高生活的质量。  去护理院,为更好生活  开业两周年,刘高安老·慈乐圆护理院已服务110多位老人。院长王钢有一句话特别让人认同,“即便老人住到了护理院,核心还是生活。”护理院配备了随叫随到的医生,方便解决部分医疗问题,但是住护理院绝对不是住医院。  
期刊
依水而建,因河而兴。作为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第三届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现场,2020—2021年度江苏文旅消费热力榜发布,“江南运河新钞关”苏州浒墅关古镇项目成功入选江苏文旅消费创新案例。  一条京杭大运河,连接起千年的历史与繁华。今年年初,蘇州正式启动大运河苏州段“运河十景”建设,作为十大运河文化地标之一,浒墅关正向下一个运河时代不断奔腾。  千年古镇浒墅关  “先有浒墅
期刊
苏州自古崇文重教,每年的祭孔大典更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动。祭孔始于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礼仪文化。北宋名臣范仲淹于景祐二年(1035年)创建的苏州文庙、府学,首创官学与祭孔庙堂合一的左庙右学格局,也是人们祭奠至圣先师的精神圣地。  9月28日上午,苏州文庙举行了“2021姑苏孔子文化节”主题活动,这也是姑苏区双塔街道第15年举办祭孔活动。  一场佾舞,展现崇文重教、
期刊
2021第十三届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暨首届苏州工艺双年展开幕,11个国家近300件工艺艺术品参展  苏州传统工艺因其悠久的历史、发达的经济,形成了良性的产业生态。  为全面落实苏州市《“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作为第三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的分会场活动,9月23日,2021第十三届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暨首届苏州工艺双年展在苏州高新区马山会议中心开幕。  本次刺绣文化艺术节以“智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