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群众文化的特点和文化工作者的任务也在不断转变。新时期探索如何基于群众文化的特点开展我们的工作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作。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基本特点,并提出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向,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特点;发展策略
文化是民族之根,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准之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由此可见,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起到不可比拟的作用,探究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基本特点对于群众文化的工作开展起到指导作用。
1.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特点
群众文化亦称之为社会文化, 或叫做大文化。顾名思义, 群众性是它的本质属性。随着时代的发展, 群众文化的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延伸。
1.1表现在它的社会性
过去的群众文化工作,多是为迎合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活动,且多侧重于青少年层面,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受到一定的局限,更不要说从群众需求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它已经跳出了“小圈子”,由过去的少数人行为向区域性广泛普及,逐步形成了社区文化。这种社区文化超常规地打破了许多条条框框,参与面非常之广———从属性上讲,它包括所在区域的居民,也包括所在区域的单位;从年龄上讲,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前儿童;从职业上讲,有工人、农民、军人,也有干部、教师、医生;从学历上讲,有学识渊博的权威教授,也有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这种社区文化以街道居委会为基本单位,以自发自愿为基本前提,以简单易行为基本原则,以自娱自乐为基本形式,它即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也促进了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文明建设。
1.2 表现在它的多样性
就形式而言,群众文化活动不仅包括琴棋书画、戏剧歌舞、相声小品,还包括年画、剪纸、皮影戏、捏泥人、踩高跷、舞狮子这些民间艺术。虽然,这些群众文化艺术谈不上精湛,但它却以浓郁的民俗风情为群众所津津乐道。就内容而言,群众文化活动有主题文化、年节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也有广场文化、生态文化、休闲文化、民俗文化等等。特别是近几年来蓬勃兴起的广场文化,极大地调动了中、老年层面的热情。他们根据自身条件,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组织学跳健美操、交际舞,即可以强身健体,又增添了业余生活的乐趣,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就季节而言,春有游园踏青,夏有地摊夜市,秋有登山赏月,冬有逛庙观灯。这些古人留下来的民族习惯,不断传承和发扬,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华夏大地的土壤之中。
近几年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诸如狂欢的圣诞夜、浪漫的情人节,又如时尚流行的R and B 和街舞,这些西方文化已逐渐被国人接受,特别是被青年人所推崇。由此,群众文化的多样性更加显现一斑。
1.3 表现在它的通俗性。
群众文化源自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它所涵盖的内容和形式建筑在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基础上,建筑在群众自娱自乐、寓教于乐的基础上,建筑在人具老幼,业容百行的基础上, 建筑在最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基础上。它通俗,但老百姓需要,老百姓欢迎。它有着专业文学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群众基础和氛围,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生命力。
1.4表现在它的公益性
众所周知,图书馆、博物馆和群众艺术馆是国家在编的三大公益性事业单位。“公益性”界定了它的属性和范畴。在我国,群众文化工作是以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体系为支撑的,它不仅是体现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阵地。因此,必须坚持基本原则,在不偏离大方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使我们的工作不断进取,再上台阶。
2.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策略
掌握了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基本特点,我们如何根据形势,认清方向,開展工作呢?现就这一问题略谈一二。
2.1坚持群文工作的公益性,体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是当今社会群众文化工作的本质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历史责任。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是国家兴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中坚,其主要职责就是要做好当地群众文化工作的组织、辅导、创作和研究工作。通过服务,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使普通大众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从而体现社会的公平和社会制度的优越。坚持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人民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而不是少数人的“贵族文化”。背离公益性,方向会偏差,道路会出轨,主旋律会跑调, 和谐文化会出现噪音。
文化权利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坚持和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是惠及全体人民的精神食粮,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品质的重要标志。因此,大方向不能变,主旋律不能丢。
2.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为群文工作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
要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保障。政府应视其地方财力和任务情况,逐年增加业务经费。有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保障,艺术馆才能开展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能,逐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人才,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不能不指出的是涉及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问题,往往存在重经济轻文化、重物质轻精神的投入理念。诚然,经济发展和物质创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驱动是最根本、最直接的动力。换言之,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人去投资,去生产,去经营。文化则不然,尤其是公益文化,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 但又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们需要它, 离不开它,却又不能足够的认识它,重视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一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但就目前而言,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这就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提高公共文化资金的使用效率,研究和探索公共财政投入和社会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趟出一条适应区域发展的新路子[1]。 2.3抓好社區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艺术馆的窗口作用。
群众文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艺术,它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搜集整理民间文化艺术瑰宝,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当前,结合新时期群众文化特点,抓好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应该是重中之“重”。对此,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街道(居委会)文化站的基本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和场所及设施设备的配备。居委会是社区群众文化的基本单位,如果每个居委会的群众文化活动都搞起来了,那么, 整个片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群众文化工作就会有声有色,文化氛围和文明程度就会提高到一个相应的水平;二是进一步抓好基层文化骨干的培训工作。群众文艺和专业艺术性质不同,自然辅导、培训的对象、目的、手段、形式和结果也不同。所以,要因人而宜,因势利导。要有计划, 有组织,有分工,有落实,有督察,有评比。通过我们上下一致的共同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活跃在群众文化工作第一线的基层骨干队伍;三是要协助社区抓好横向联合,如居委会与居委会之间,与所在区域单位、部队和学校之间,开展各类联谊活动等等;四是要加大开展各类节庆活动和公益活动的涵盖面,加大组织各类群众文艺演出和比赛活动的力度,充分发挥群众艺术馆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窗口作用。
2.4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抓好群众文化的普及与提高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几千年的沉淀和积累奠定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十三亿子民的人口大国决定了它广大的群众基础, 异曲同工的五十六个民族赋予了它丰富的内容内涵[2]。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普及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群众文化中难免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我们要正确引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剔除糟粕,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进步和发展。通过我们的培训、指导和帮助,使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还要锦上添花,与经济繁荣同步。
2.5分析市场经济规律,探索双轮驱动的可行办法
长期以来,要不要搞文化产业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纵观全国的情况,在南方,在一些发达地区,在一些少数民族较密集的城市,把文化事业产业化搞得有声有色。有的地区,群众艺术馆不论在规模上,在参与的人数上,还是组织活动的性质和内容上,不仅颇为壮观而且有所突破。有的地区,各类业余文化娱乐活动和演出活动五彩缤纷,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的地区,群众文艺与旅游业相嫁接,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些成功的商业化运作不仅填补了经费不足的问题,还有效地促进群众文化工作更深入、更广泛的提高与繁荣。
以往,我们有一些好的构思和计划不能实施,就是因为经费不足,有多少米,做多少饭,没米下锅,只好断顿,这样的局面非常被动。如果我们汲取其他地域的一些成功经验,打造出代表泉城人文环境的文化品牌,做到公益性带动商业性,商业性激活公益性,进一步扩大群众文艺在人民大众中的地位和影响,相信对树立我市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一定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结束语
群众文化是一种古老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不同时期群众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作用。新时期,群众文化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面临着新的机遇,要坚持群文工作的公益性,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抓好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等,一起为中国群众文化的发展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林平. 试论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特点与趋势[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10).
[2]杜民. 浅析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J]. 大众文艺, 2014(18):14-14.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特点;发展策略
文化是民族之根,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准之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由此可见,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起到不可比拟的作用,探究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基本特点对于群众文化的工作开展起到指导作用。
1.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特点
群众文化亦称之为社会文化, 或叫做大文化。顾名思义, 群众性是它的本质属性。随着时代的发展, 群众文化的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延伸。
1.1表现在它的社会性
过去的群众文化工作,多是为迎合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活动,且多侧重于青少年层面,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受到一定的局限,更不要说从群众需求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它已经跳出了“小圈子”,由过去的少数人行为向区域性广泛普及,逐步形成了社区文化。这种社区文化超常规地打破了许多条条框框,参与面非常之广———从属性上讲,它包括所在区域的居民,也包括所在区域的单位;从年龄上讲,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前儿童;从职业上讲,有工人、农民、军人,也有干部、教师、医生;从学历上讲,有学识渊博的权威教授,也有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这种社区文化以街道居委会为基本单位,以自发自愿为基本前提,以简单易行为基本原则,以自娱自乐为基本形式,它即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也促进了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文明建设。
1.2 表现在它的多样性
就形式而言,群众文化活动不仅包括琴棋书画、戏剧歌舞、相声小品,还包括年画、剪纸、皮影戏、捏泥人、踩高跷、舞狮子这些民间艺术。虽然,这些群众文化艺术谈不上精湛,但它却以浓郁的民俗风情为群众所津津乐道。就内容而言,群众文化活动有主题文化、年节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也有广场文化、生态文化、休闲文化、民俗文化等等。特别是近几年来蓬勃兴起的广场文化,极大地调动了中、老年层面的热情。他们根据自身条件,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组织学跳健美操、交际舞,即可以强身健体,又增添了业余生活的乐趣,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就季节而言,春有游园踏青,夏有地摊夜市,秋有登山赏月,冬有逛庙观灯。这些古人留下来的民族习惯,不断传承和发扬,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华夏大地的土壤之中。
近几年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诸如狂欢的圣诞夜、浪漫的情人节,又如时尚流行的R and B 和街舞,这些西方文化已逐渐被国人接受,特别是被青年人所推崇。由此,群众文化的多样性更加显现一斑。
1.3 表现在它的通俗性。
群众文化源自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它所涵盖的内容和形式建筑在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基础上,建筑在群众自娱自乐、寓教于乐的基础上,建筑在人具老幼,业容百行的基础上, 建筑在最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基础上。它通俗,但老百姓需要,老百姓欢迎。它有着专业文学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群众基础和氛围,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生命力。
1.4表现在它的公益性
众所周知,图书馆、博物馆和群众艺术馆是国家在编的三大公益性事业单位。“公益性”界定了它的属性和范畴。在我国,群众文化工作是以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体系为支撑的,它不仅是体现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阵地。因此,必须坚持基本原则,在不偏离大方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使我们的工作不断进取,再上台阶。
2.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策略
掌握了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基本特点,我们如何根据形势,认清方向,開展工作呢?现就这一问题略谈一二。
2.1坚持群文工作的公益性,体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是当今社会群众文化工作的本质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历史责任。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是国家兴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中坚,其主要职责就是要做好当地群众文化工作的组织、辅导、创作和研究工作。通过服务,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使普通大众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从而体现社会的公平和社会制度的优越。坚持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人民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而不是少数人的“贵族文化”。背离公益性,方向会偏差,道路会出轨,主旋律会跑调, 和谐文化会出现噪音。
文化权利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坚持和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是惠及全体人民的精神食粮,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品质的重要标志。因此,大方向不能变,主旋律不能丢。
2.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为群文工作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
要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保障。政府应视其地方财力和任务情况,逐年增加业务经费。有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保障,艺术馆才能开展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能,逐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人才,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不能不指出的是涉及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问题,往往存在重经济轻文化、重物质轻精神的投入理念。诚然,经济发展和物质创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驱动是最根本、最直接的动力。换言之,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人去投资,去生产,去经营。文化则不然,尤其是公益文化,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 但又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们需要它, 离不开它,却又不能足够的认识它,重视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一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但就目前而言,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这就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提高公共文化资金的使用效率,研究和探索公共财政投入和社会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趟出一条适应区域发展的新路子[1]。 2.3抓好社區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艺术馆的窗口作用。
群众文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艺术,它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搜集整理民间文化艺术瑰宝,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当前,结合新时期群众文化特点,抓好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应该是重中之“重”。对此,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街道(居委会)文化站的基本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和场所及设施设备的配备。居委会是社区群众文化的基本单位,如果每个居委会的群众文化活动都搞起来了,那么, 整个片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群众文化工作就会有声有色,文化氛围和文明程度就会提高到一个相应的水平;二是进一步抓好基层文化骨干的培训工作。群众文艺和专业艺术性质不同,自然辅导、培训的对象、目的、手段、形式和结果也不同。所以,要因人而宜,因势利导。要有计划, 有组织,有分工,有落实,有督察,有评比。通过我们上下一致的共同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活跃在群众文化工作第一线的基层骨干队伍;三是要协助社区抓好横向联合,如居委会与居委会之间,与所在区域单位、部队和学校之间,开展各类联谊活动等等;四是要加大开展各类节庆活动和公益活动的涵盖面,加大组织各类群众文艺演出和比赛活动的力度,充分发挥群众艺术馆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窗口作用。
2.4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抓好群众文化的普及与提高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几千年的沉淀和积累奠定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十三亿子民的人口大国决定了它广大的群众基础, 异曲同工的五十六个民族赋予了它丰富的内容内涵[2]。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普及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群众文化中难免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我们要正确引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剔除糟粕,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进步和发展。通过我们的培训、指导和帮助,使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还要锦上添花,与经济繁荣同步。
2.5分析市场经济规律,探索双轮驱动的可行办法
长期以来,要不要搞文化产业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纵观全国的情况,在南方,在一些发达地区,在一些少数民族较密集的城市,把文化事业产业化搞得有声有色。有的地区,群众艺术馆不论在规模上,在参与的人数上,还是组织活动的性质和内容上,不仅颇为壮观而且有所突破。有的地区,各类业余文化娱乐活动和演出活动五彩缤纷,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的地区,群众文艺与旅游业相嫁接,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些成功的商业化运作不仅填补了经费不足的问题,还有效地促进群众文化工作更深入、更广泛的提高与繁荣。
以往,我们有一些好的构思和计划不能实施,就是因为经费不足,有多少米,做多少饭,没米下锅,只好断顿,这样的局面非常被动。如果我们汲取其他地域的一些成功经验,打造出代表泉城人文环境的文化品牌,做到公益性带动商业性,商业性激活公益性,进一步扩大群众文艺在人民大众中的地位和影响,相信对树立我市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一定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结束语
群众文化是一种古老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不同时期群众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作用。新时期,群众文化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面临着新的机遇,要坚持群文工作的公益性,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抓好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等,一起为中国群众文化的发展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林平. 试论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特点与趋势[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10).
[2]杜民. 浅析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J]. 大众文艺, 2014(18):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