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光圈》(Aperture)2015年冬季刊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zhe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光圈》(Aperture)2015年冬季刊
  无论是摆姿势、角色扮演还是戏剧性场面,在镜头前即兴表演的冲动,一直伴随着摄影术自发明以来的摄影史。这期杂志的主题“表演”(Performance)呈现了摄影如何被看作是现场表演,以及在行为艺术的历史中摄影扮演的角色。西蒙·贝克(Simon Baker),来自英国泰特美术馆摄影部的资深策展人,研究了其中的代表性照片。摄影的表演性和表演的摄影性是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的,贝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共生性,探索它们之间的界线能否打破。
  德国《欧洲摄影》(European Photography) 2015 夏季刊
  出生在菲律宾,生活在中国香港的艺术家乔内·贝特纳-帕特纳(JhoaneBaterna-Pate·a),近年来目睹了大陆游客到香港购物、观光,数量急剧增长的游客们所做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自拍——这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乔内·贝特纳-帕特纳于是在2014年开始了“自拍艺术‘香港风格’”项目。她认为这种自拍是街拍和舞台拍摄的混合体,而且背景对于这些自拍的人们并不重要,她把背景去掉,从而可以强调自拍人的姿态,看到她们搔首弄姿地展现自己最完美的一面。自拍现象揭示了当代状况的同时也揭示了当今摄影状况。
  奥地利《摄影研究者》(Photo Researcher)总第23期2015年
  这本由欧洲摄影史研究协会主办杂志。封面作品选自瑞士艺术家克瑞娜·薇奥奈特(Corinne Vionnet)的““摄影机会”系列。薇奥奈特从艺术态度的角度研究了在旅游摄影中那些常见的重复现象。“我们去旅游,去看纪念碑,拍照。我们难道不是在拍摄同样的照片吗?”她问道。在我们的取景器里对准热门景点时,我们创造出来的是摄影纪念品,它们是我们旅游经历的一部分。通过在图片共享网页中对于著名景点的关键词搜索,薇奥奈特挑选出几千张旅游照,将大量不同的摄影视角和经验交织在一起,创造出自己的印象派的诠释——“优雅的轮廓轻柔地漂浮在梦境中,-如蓝天里的薄雾”。
  《英国摄影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 2015年12月
  2015年12月《英国摄影杂志》为肖像特刊,主题为“改变的影像——当代摄影对肖像的重新定义”,对在商业上颇有建树的新一代肖像摄影师进行了专访,询问他们如何在人的脸上大做文章,如何创造新的摄影风格。
  该专题特邀作家保罗·沃姆贝尔(Paul Wombell)策划,他认为目前匿名做法的流行与监视和技术现代化的发展紧紧相连。这些技术使得我们任何人都有可能被记录、被识别和跟踪,我们有时候知道,有时候不知道。“在面部识别年代,隐形是不可能的。”他感到未来可能有更多的人感兴趣之处在于在不显示面部的情况下拍摄肖像。
  美国《大众摄影》(Popular Photography)2015年12期
  大自然不是总能被简单地分为前景、中景和远景,这是只是简单风景构图中的基本元素。在拍摄自然风光的时候,你如何来应对那些美丽又复杂的景色呢?著名风景摄影师伊恩·夏夫(Ian Shive)认为要想掌握复杂的风景拍摄,除了懂得简单风景构图,还要将许多不同元素纳入一个画框里,并且使得这些元素可以和谐相处。他具体分享了七种风景拍摄问题的处理方案,分别是相互不合作的前景、乱飞的影子、多元素的安排、陈词滥调的事物、移动中的物体、平光和杂乱无章的景致。
其他文献
查干湖在蒙古语被称作“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查干湖的冬捕历史颇为悠久,考古发现证明早在一万年前,古老的查干淖尔人就在这里以渔猎为生。历史记录可以追溯到辽代,据《辽史·营卫志》记载:“皇帝(辽帝圣达宗)……卓帐冰上,凿冰取鱼……春尽乃还。”  祭湖醒网  未申交替的这个冬天格外寒冷,345平方公里的查干湖早已被寒冰积雪尘封,却由此迸发出摄人心魄的灵性。冬捕活动,在冬至后一周左右开始,至正
期刊
如果家门口有一片海,那是幸运中的幸运;如果没有海,有条铁路从家门口穿过,也足够让人兴奋了。  北京大男孩王嵬,从小住在西直门火车站旁边,站房、火车、铁轨,熟悉得像自家的地盘。跟好多男孩一样,王嵬着魔似地喜欢上了火车,从记事起,就在纸片上涂鸦火车头。2002年,12岁的王嵬得到老爸送的一台相机,小小年纪开始拍照,但他对家人同学、风景动物一概视而不见,他只拍一个东西,就是火车。  从家门口到北京周边,
期刊
由《中国摄影》杂志社、中国通信摄影协会、中国电信摄影协会主办,天翼电信终端有限公司承办的2015“天翼手机杯”全国摄影大展已于2015年岁末圆满落幕。  此大展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是颇受影友喜爱的摄影交流平台。2015年大展分设手机组和相机组,秉承一贯的主题,分组别征集反映身边的人文风情、生活百态、自然风光、城市掠影、艺术生活、人物写真、美好瞬间等类型的摄影作品。经过3个月的征稿,共收到作品近6万
期刊
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由中国文联和澳门基金会主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澳门举行,来自两岸四地的书法、美术、摄影界艺术家近百人围绕论坛主题“造型艺术与中华美学精神的育成”进行讨论。本次论坛设大会演讲、分论坛和圆桌对话,中摄协副主席、摄影理论委员会主任索久林代表摄影界作了题为《让中华文化中多感互通的艺术通感为摄影创作插上翅膀》的大会讲演。分论坛由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宋靖
期刊
2016新年第一天的一大早,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人头攒动,几百号摄影人士聚集于此,参加“人民形象,中国精神—著名艺术家系列精品展之朱宪民《百姓》摄影展”,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展出中国摄影家个展。  表面看来,国家博物馆收藏朱宪民的摄影作品源于这次个展,但用国博收藏部张明研究员的话说:我们2009年就在关注朱宪民的作品,他在中国摄影史上的地位和他的作品都是我们关注的原因所在。他的“黄河母亲”、“老北
期刊
2015年底,金宝街上照例是车来车往,喧嚣庸常。宫殿模样的北京香港马会会所对面,低调的隆基大厦南楼五层—《中国摄影》杂志编辑部内,大家按部就班,做着自己手里的活儿。会议室不时传出讨论、甚至争辩的声音,间或笑语盈盈,饭菜飘香。情怀,总是默不作声地和着烟火气飘荡。  呈现中国摄影历史与现状,型塑中国摄影当下与未来,搭建东西方影像文化交流平台,这都是《中国摄影》杂志份内的事,不值得张扬。不过,从这一期开
期刊
摄影是通过光去描写现实的媒介。但如果不把光作为媒介的主要角色,而是让它变为摄影所要描写的主题,那么结果又会如何呢?  鲁伯德拉格·安德里克(Ljubodrag Andric)就是试图超越摄影原有的定义,从而尝试把光作为摄影描写的主题,光是极尽可能折射安德里克作品内核的载体与意义。就像我们被生活忙碌的节奏所施以的重压,匆忙的脚步和被淡化的视觉敏感神经,很容易将我们平时在路上所遇到的桥梁、墙壁、楼宇,
期刊
乍一看,德国艺术家克劳迪娅·安吉尔麦尔(Claudia Angelmaier)的摄影作品“贝蒂”( Betty)看起来什么也不像,只是一个简单的灰色的矩形。但是看几秒钟之后,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一张明信片的背面,有一个幽灵般的女人的形象从后面显现出来。  但这显然不是Instagram的抓拍或者Facebook的发帖中常见的东西,而是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新展《摄影诗学
期刊
达盖尔法银版照相  时间:2015.11.03—2016.03.30  地点:洛杉矶/盖蒂博物馆  美国盖蒂博物馆每次策划的摄影史性质的“焦点”系列专题展览,皆有相关的达盖尔法银版照相作品,代表该摄影题材的起始源头。此次首次推出“达盖尔法银版照相”专题,展品精选自其馆藏的2000帧达盖尔法银版照相珍品,以及来自收藏家格雷厄姆·纳什(Graham Nash)的几十帧藏品。达盖尔法银版照相工艺在183
期刊
1994年从高盛集团退休后,阿图尔·瓦尔特(Artur Walther)便开始了他在历史与当代摄影方面的收藏活动。以瓦尔特名字命名的收藏机构于2010年成立,致力于研究、收藏、展览和发表摄影及影像艺术作品。藏品主要存放在两个不同机构:总部在德国新乌尔姆,新分部在纽约,坐落在切尔西第26街上的切尔西艺术大厦里,一个被改造用作艺术展览以及其他活动的工业空间。  自2010年成立至今,瓦尔特的收藏主要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