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体验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zhiji76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在研读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时,读到了先生对自己当年在英国求学时的一些亲身经历的描述。先生幽默而生动的描述引发了我对儿童艺术教育实践的一些思考。
  当年在英国,钟情于文学和艺术的朱先生自然不会错过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学习和研究。然而,当时英国大学所教的相关课程却与先生的预期相去甚远。当时英国学者们最看重的是对莎翁剧作进行所谓的“版本批评”和“来源研究”。知名的教授们整年讲着类似这样的内容:某剧本是在某年印第一次“四折本”的,在某年印第一次“对折本”的;“四折本”和“对折本”翻印过几次;某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里是怎样写的,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了什么样;这部戏是根据哪些书写成的,情节与史实有哪些不符,等等。此外,他们也很重视对莎翁生平的研究,如考证莎翁少年时偷鹿的传说是否确实,哈姆雷特是否是莎翁的化身……
  在此,暂且不论此类考据对于审美与艺术活动有何意义,且说面对这样的教学,人们是否会心生疑虑:此种教学能让人体会到莎翁戏剧的魅力吗?人们能从中获得某种难以忘怀的审美体验吗?由此我自然联想到了当前我国的儿童艺术教育实践。光阴虽已飞逝了近一个世纪,但在我国的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依然可以看到很多与当年朱先生的描述非常相似的情形。例如,在欣赏音乐或美术作品时,有的教师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向儿童讲解作品的内容和创作背景,或艺术家的趣闻轶事之类,却很少引导儿童感受作品的旋律、节奏或色彩等艺术要素本身,很少激发儿童的审美体验。更有甚者将艺术教育视为道德教育的工具,或者视为开发儿童智能的手段。在这种种所谓的艺术教育中,儿童的“知识”可能会不断丰富,“道德认知水平”可能会得到提升,但毫无疑问,审美体验是缺失的!缺失了审美体验这一艺术教育独特的价值,艺术教育还成其为艺术教育吗?
  与其他活动相比,人类的艺术活动乃是一种与审美体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活动。正是由于审美体验的存在,才使得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相区别,并显示出它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在我国的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审美体验缺失的现象比比皆是。除了艺术欣赏活动之外,在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或艺术创作活动中,审美体验缺失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譬如,有的教师会让儿童一遍又一遍枯燥地学唱歌曲,有的教师会让儿童机械地练习涂色和描画线条,有的教师会让儿童生硬地照搬照抄范例……不难想象,在如此了无情趣的机械训练中,儿童是很难获得充分的审美体验的,乏味、厌烦和疲劳会成为儿童共同的心理感受。因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儿童喜欢艺术,却不喜欢艺术教育活动了。可以说,审美体验的缺失正是我国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美国音乐教育学家贝内特·雷默曾指出,不论儿童处于什么年龄阶段,真正的艺术教育都应当帮助儿童获得更为深刻的审美体验,那些开心地唱着“闪烁的小星”的儿童所获得的审美体验,与沉浸在贝多芬交响曲中的音乐家所获得的审美体验是一样的,两者唯一的区别只在于程度。艺术教育的任务恰恰就是要影响审美体验的程度。我想,这应当成为包括儿童艺术教育在内的所有艺术教育的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与特殊教育系,大连,116029)
其他文献
摘 要  建构“真实情境”,通过具身模拟来把握现实起点,邀约现场来激活实践智慧,实践生成来提升主体自觉,实现学生道德素养与道德行为的提升,彰显情境教学的魅力,促进学生的道德学习。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真实情境;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3-00-03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活动性决定了情境的不可或缺性。具身认知理论倡导“
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科学领域中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探讨“科学探究”的有關问题。  一、科学探究的价值取向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和认识。幼儿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的对象都是客观世界,都是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大自然以及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小迎在我班属于小年龄孩子,运动能力较弱,经常不参加体育活动,我们一直鼓励他,他总是说:“我不想玩,我看着他们玩。”但从他看同伴活动时羡慕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还是想参与运动的,只是有些害怕。  今天,我带着孩子们玩大型玩具——蜂巢。孩子们钻来钻去的,玩得很开心。有几个孩子还边玩边说“这个是我的家,红色的”,“这个是我的家,绿色的”……这时,我观察到小迎眼睛发亮,直直地盯着正在活动的同伴。我想,他已经
我对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有一份特别的感情。说起来我与“三毛”的结缘,源于我曾几次组织有关《三毛》的漫画欣赏教学活动,过程曲折多姿,值得我回味。  一、适得其反  那是我评上“教坛新秀”不久后组织的一次公开课。出于对美术的喜爱,我选择了漫画作品《三毛》作为美术欣赏活动材料,帮助幼儿感受“三毛”这一漫画形象的独特魅力,引导幼儿了解旧社会儿童的苦难生活,这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孩子无疑是有积极的情感教育
填补孩子心中的空缺 厉功  今年我刚接手了一个中班,发现班里有一个叫馨馨的小女孩,家长联络本里只有孩子保姆的电话。这引起了我的关注。原来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她还没有懂事的时候,妈妈就离开了她,她远在海外的父亲会定期寄钱回来供养她和保姆。我便悄悄地关注这个刚升入中班的女孩。她平时话不多,比较乖巧,也很懂事,很听话,和其他孩子相处也无异样。平目的表现看不出独特的家庭环境对她有什么不良影响。有一次美术活动
“体育德育是通过体育实践而获得的一种人的类本质性意识,伦理价值认同是其表现形式,包括一种基于人类生命力的价值认同,以及特定文化、意识形态范式下的道德体验”[1]。当前中小学,除了传统的田赛、径赛等项目外,以网球为代表的新兴运动业已走进校园。深圳市宝安区天骄小学作为教育部2018年认定的“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致力于廓清网球场内、外蕴含的种种伦理导向与规范,探索校园网球中可能的伦理价值和道德
《通向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包括三个方面:(1)数学知识与技能,是指那些处于核心地位、相互联系的数学概念和技能。(2)过程能力与方法,是指运用怎样的策略和方法获得数学知识。(3)学习品质,是指兴趣、动机、求知欲、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感、社会交往能力等。  数学知识与技能目标是通过数学过程能力与方法实现的;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的达成度需要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度来检验;学习品质目标决定幼儿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师在探讨如何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有很多困惑和问题,例如,这个科学原理用这样的探究方式合适吗?怎样的材料适合幼儿操作与思考呢?为了更多地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去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我们尝试以体验式教研活动引发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与理解。下面记录的是一次关于科学教育活动的教研活动。  一、教研活动的过程  环节1 体验——感受打开核桃的过程  (1)教师用自带的2~3种工具尝试打开不同种类的核桃。  主持人:在打
就本期话题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甜蜜”的环境、争做“甜蜜”的教师、培养“甜蜜”的家长等间接干预方法,让幼儿学会说各种“甜甜话”。    1、创设“甜蜜”的环境  教师可在班级创设“今天你说甜甜的话了吗”的环境,在墙上张贴每位幼儿的照片,如果一天中幼儿都能用甜甜的话和大家交往,教师则在相应的幼儿照片下贴一个笑脸娃娃,一段时间后看看谁的笑脸娃娃最多,教师及时表扬那些笑脸娃娃较多的幼儿,以营造良好的班
如何完善幼儿园收费政策  《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指出:“幼儿园除收取保教费、住宿费及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服务性收费、代收费外,不得再向幼儿家长收取其他费用。幼儿园不得在保教费外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幼儿家长另行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幼儿家长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费用。”这是对幼儿园收费的明确和具体规定。但这些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