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课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y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设置不同的课程,“更高要求”层次的课程设置要求以保证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为宗旨。“学术交流”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于一体,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陶冶学生学术文化素养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学术交流;综合能力;素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分为3个不同层次,要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并有机结合“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和选修课,构建循序渐进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基于这一课程设置精神,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之一的苏州大学为已完成“综合英语类”课程学习的“更高要求”层次学生在第3学期开设“写作与翻译”、“高级口语”、“高级视听”、“外报外刊”等“语言技能类”与“语言应用类”相结合的选修课程,第4学期又探索性地开设“跨文化交际”、“中国传统与地方文化”、“影视欣赏”以及“学术交流”等“语言文化类”与“专业英语类”相结合的选修课程,努力实现大学英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
  
  “学术交流”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基本技能,陶冶学生自主性、个性化、探索性学习的自觉性和良好习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学术文化素养,为其学术、职业发展建筑平台。
  “学术交流”课程分课堂教学、论文撰写和交流演讲3个组成部分,各部分既有进度上的前后关联,即3个组成部分循序渐进,各占1/3左右的时间,又有内容上的交叉融合,即课堂教学与论文撰写资料和数据收集同步,论文撰写与交流演讲模拟演练共时。
  
  (1)课堂教学是“学术交流”的基础。课堂教学主要讲解学术论文撰写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写作内容、规范、格式、文体要求等,以及确立选题、收集资料和数据和具体写作步骤等。由于学术论文的特殊性,撰写一篇学术论文,首先应从思想观点、数据和资料、写作能力、现实意义、读者定位、组织结构、陈述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证,为论文实际撰写勾勒基本思路和框架。学术论文非一般论文,它重学术,非空洞说教,应有必要的理论支撑所陈述的思想观点,论文作者应根据已勾画的论文组织结构,有计划、有目的地从书本、杂志、文章等资源中收集所需资料与数据,记录资料与数据的来源途径,并对收集的资料与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归类、评价等,为论文实际撰写进行基础积累。在资料和数据收集过程中,作者还应根据在收集资料与数据过程中产生的新观点和思想,对论文的结构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此作为论文撰写的最后框架和依据。学术论文旨在陈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他人的理论只能用来支持和说明自己的学术和思想,不能是资料和数据的堆积和简单叠加。学术论文的修改应避免一般英语文章只注重修改语法、拼写和润色语言等局限,应遵循从大到小,从总体到具体的原则,即首先从思想观点的陈述是否严谨、合理入手,进入段落的设计和过渡是否自然、顺畅的核实,确定各段落的发展是否遵循“总体——部分”或“部分——总体”的统一原则,最后修改润色句子中一些诸如词汇、语法、句法、拼写、引文等技术性问题。
  
  (2)论文撰写是“学术交流”的关键。论文撰写主要完成两部分内容:撰写学术论文和模拟演练交流演讲。为增强感性认识,在学生撰写论文时,我们提供“The Origi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s schools”以供参考,同时就包括标题(副标题)的确定、摘要的措辞、社会(人文)科学学术论文的一般结构、写作文体以及引文规范等要求进行具体说明。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论文撰写采取个别指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模式,即对学生撰写过程中的个性问题,任课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建议,对学生在确定思想观点、收集资料数据、组织论文结构、采用陈述方式等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则进行集中讨论,共同修改和完善。为使学生对交流演讲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感性认识,任课教师讲解书面表达和口头陈述的区别,交流演讲的策略和技能,申请、参加、组织学术会议事项等内容,安排举行交流演讲的模拟演练。为使交流演讲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或寝室为单位课外自行演练。论文撰写、课堂内外的交流演讲模拟演练均由学生自主完成,任课教师以参加者的身份给予指导。
  
  (3)交流演讲是“学术交流”的核心。为增强交流演讲过程的生动性和效果的显著性,交流演讲地点选定在多媒体教室,鼓励学生借助计算机或PPT形式陈述自己的学术思想。演讲场景由学生作适当布置,以营造学术会议氛围。为了帮助学生对演讲内容知彼知己,所有学术论文标题和内容提要打印成册,人手一份。学术论文选题被分成经济、法律专业组和社会、文化学术组。前一位演讲者担任后一位演讲者的主持人,评委由学生自主协商确定。交流演讲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拟的演讲提纲,就撰写的学术论文主要内容和观点以正常的语速作不少于5分钟的脱稿陈述。演讲完毕,演讲者回答评委或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任课教师或学生评委或感兴趣的学生对演讲的内容和回答的问题作适当点评。
  
  (4)“学术交流”考核分形成性考核和终极性考核两种,采取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交流演讲前,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过程参与的积极程度和课堂表现,确定形成性考核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终极性考核前公布。任课教师根据学术观点、组织结构、格式规范、语言表达等内容确定学术论文的成绩评定。学术论文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极性考核前公布。学生评委根据交流演讲内容和观点、语言驾驭能力、演讲技能、问题回答等栏目评定该交流演讲的成绩。学生评委的交流演讲成绩由其他非评委学生评定。任何学生对所给成绩如有异议,均可要求评委陈述理由。交流演讲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由评委现场确定。
  
  (5)“学术交流”将激励机制引入考核。任课教师在评定形成性考核和学术论文成绩时,考虑“更高要求”层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参照“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层次学生的成绩评定情况,尽可能给予上限。对选题内容具有普遍意义的优秀学术论文推荐在学校英语网站、大学英语报(College English Plus)或自办杂志“新英语写作俱乐部”(New English Writing Club)上发表。
  
  二
  
  “学术交流”集训练“听”、“说”、“读”、“写”、“译” 等技能于一体。“学术交流”使用“English for Academic Communication”和“College Reading and Study Skills,A Guide to Improving Academic Communication”英文教材,课堂教学、问题回答、小组讨论、练习作业、论文撰写、交流演讲等一切教学活动均使用英文,以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对暂时或一时无法用英语确切表达的术语或词汇,在使用汉语时须提出申请,师生一视同仁。
  
  (1)“听”、“说”能力训练贯穿始终。课堂教学阶段,任课教师采用“讲”、“练”二分法原则。即花一半时间讲解学术写作和演讲知识,学生以“听”为主,作必要的课堂笔记。另一半时间则由学生练,以“说”为主,包括问题回答、相互操练、小组讨论以及其他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等。在交流演讲阶段,每个同学不但有不少于5分钟直接“说”的时间,更有大量现场“听”和提问(“说”)的机会。当然,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学生在课外演练交流演讲(“说”)的时间就更多。从交流演讲的效果来看,“学术交流”听说能力训练达到了“能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内容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读”能力训练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充分的预习。仅按完成预习任务的要求统计,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量应在130页左右(两本英语教材共计800余页,课堂教学时间按6周计)。在论文撰写阶段,学生还需根据各自论文选题大量自主阅读,收集资料数据。根据递交的学术论文判断,学生平均参阅了6篇/部文献。这些自主阅读是真实性阅读,有的放矢地阅读。大量的输入为交流输出奠定了基础。
  
  (3)“写”、“译”能力训练效果显著。“学术交流”要求写1篇长度为4页纸左右(大约2000英文单词)的论文(A4纸打印;5号字;TimesNewRoman字体;单倍行距)。从学生递交的论文长度来看,所有学生都达到了要求。12%的论文长度在8页纸(约4000英文单词)或以上,超100%或以上;58%的论文长度在6页纸(约3000英文单词)或以上,超50%或以上。仅从论文长度来看,学生的写作已远远超越一般作文120~150英文单词的写作要求。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是“学术交流”的一次探索性尝试,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直接用英文思考和写作。有一部分同学的论文,或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部分论文是通过或主要通过中译英完成,但他们由翻译而作的论文,又不完全是死译或字字对译,而是应用了一定的翻译技巧,如意译、转译等,力求通顺,努力使汉语思维模式为英文表述方式让路,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更高层次”“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的翻译能力训练要求。
  
  (4)“学术交流”具有专业与文化相结合的性质。为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地学习,“学术交流”课程不对论文撰写的具体内容作统一规定,只要求学生撰写感兴趣、并有可能完成的话题。选题可以是专业类,也可以是非专业类;可以是语言技能类,也可以是社会文化类。学生递交了涉及刑法、民法、婚姻法、知识产权等专业学术论文17篇,占法学院专业论文总数的57%;涉及金融、商业、工业产业、经贸等选题的论文50篇,占商学院专业论文总数的70%。与专业相关的论文共计67篇,占论文总数的三分之二。从这一点来看,“学术交流”具有明显的专业英语写作的性质。另有33篇论文涉及社会历史、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学习生活、科学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占论文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涉及文化人物、家庭生活、职业选择、社会治安、贫富差距等社会文化以及热点问题的论文最多,共18篇。从这一点来看,“学术交流”又具有社会文化课程的特点。
  
  (5)“学术交流”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进入“更高要求”层次的学生不但英语基础较好,而且学习素质也较高,这为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术交流”课程性质和要求又促使学生努力自主学习。事实上,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自主学习,学生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前,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要求,对教学内容主动预习,认真笔记,记录问题,做到对新课内容“心中有数”。上课时,学生们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听任课教师讲解,学生不是盲目接受,而是不时提出有益补充;小组讨论,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相互补充;结对操练,学生不但自觉互换角色,而且还主动结成新对,以获得更多的练习机会;交流演讲演练,气氛更是热烈,畅所欲言,激烈争论场面层出不穷。在课外,生生间、师生间以不同形式交流学习信息、解决学习疑难。交流演讲的组织和安排也全由学生自主完成,任课教师还多次应邀参加并指导交流演讲演练。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表现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求知欲望尤其值得肯定。他们花时间、精力查阅、收集、筛选、分析相关资料和数据,独立、自主地撰写学术论文。更有部分同学采用“portfolio”记录他们的学习进程,以便“温故而知新”、自我对照和形成性考核。
  
  (6)“学术交流”为陶冶学生学术文化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体现“学术交流”这一课程的“学术”性,任课教师要求撰写的学术论文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至少参阅3个,部文献,引用其学术观点或数据,对自己的观点和理论自圆其说。从学生递交的论文选题来看,67%的课题涉及各自的学术专业,33%的课题和社会文化有关。从学术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统计来看,97%的论文达到了要求。论文结构虽有差异,但所有论文均按照标题(或副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引文、必要的页注)、结语,总结、参考文献等学术论文规范排列。学术论文总体思想内容健康,观点正确,叙述论证合理,组织结构自然,语言表达基本准确,达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能就一般性主题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做到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内容完整,文理通顺,思想表达清楚”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求。
  
  [责任编辑:陈立民]
其他文献
摘 要:VB程序设计是许多专业的必修课,对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意义重大。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项目,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过程设计对如何教好该课程浅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一门构造性的技术,将其纳入课程体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
期刊
摘 要:大学本科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一个挑战。在已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探寻高教实践情境中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和已有问题,是我们在真正意义上构筑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起点与实践根基。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本科教学;问卷调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本科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提升大学教学的整体水平和人才
期刊
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是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以生物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了本科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创新与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包括以学生能力成长为核心的人才规格定位与培养体系的设计、专业与行业结合的课程设置、大容量与前沿性的教学内容选择和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等。文章同时介绍了该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与成功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培养体系;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研究式学习;项目化训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群教学实践中构建的“1+2+3”模式,并就相关的教学规划以及课程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群;“1+2+3”模式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面的3个二级学科之一,涵盖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的许多知识和能力。按照国内外对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规划,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的相关课程主要是解决计算机硬件的描述、
期刊
摘 要: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基于一定的条件假设。案例教学在我国高校尤其是在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上具有明显的不适应性,它无法实现与地方院校基础教育阶段的对接,无法完成本科生阶段的教学任务,地方院校教师队伍的形成机制无法实现案例教学的最佳效果。目前的教学案例材料尚存在一个科学性、适应性、适用性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案例教学;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材料    案例法教学(Cas
期刊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校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协作组、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八次全国高校学习改革与创新研讨会暨第四届“学会学习”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学术年会于2008年7月22-24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代表围绕“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一、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探讨    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离不开理论的
期刊
摘要:本文就高等工程教育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与行业的专业教育评估相结合,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在行业内找到自己岗位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准确定位、规范训练、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  关键词:专业评估;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高等工程教育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与行业的专业教育评估结合,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在行业内找到
期刊
《中国大学教学》(中文社会科学索引来源期刊,CSSCI)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高教司指导、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编辑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教学刊物。编委会主任由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担任,副主任由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刘志鹏担任。“倡导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服务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做“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教学主管的决
期刊
2008年5月17至19日,由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和汕头大学联合主办的“2008年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在汕头大学隆重举行。参加研讨会的有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广东省教育厅及汕头市有关领导,中国工程院杨叔子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DIO国际组织创始人Edward F.Crawle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教授等,以及参加教育部“2007年第一批大学生创新性实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多年建设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应用数学与计算”的实践经验,指出应正确认识应用数学课程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作用。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为主线,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对学生学习效能的有效分类指导,以学生为本构建课程导学体系。多为学生提供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课程应用体系,从而有效
期刊